问题

美国目前走向衰落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回答
美国当前走向衰落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系列相互交织、且根植于美国自身肌理的深层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国际地位等多个层面,并抛开那些被过度简化或带有强烈党派色彩的解读。

一、 经济的隐忧:增长的引擎熄火与分配的失衡

美国经济的强大是其崛起的基础,但如今,这种强大的根基也显露出裂痕。

增长模式的瓶颈与创新红利的消退: 美国曾依靠科技创新和生产力提升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然而,随着技术革命的周期拉长,以及一些基础性领域的创新边际效益递减,过去那种驱动经济腾飞的引擎似乎出现了动力不足的迹象。尤其是在制造业方面,虽然美国依然是全球科技的领导者,但其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和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却不如以往。部分原因在于自动化和外包的趋势,以及其他国家在某些领域的追赶和超越。
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与中产阶级的萎缩: 这是美国经济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超级富豪的财富呈爆炸式增长,而普通民众的工资增长却远跟不上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的上涨。这导致中产阶级感受到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购买力下降,进一步抑制了国内消费。同时,这种不平等也加剧了社会的分化和不满,影响了社会凝聚力。
债务的泥沼与财政的可持续性: 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已经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水平,并且还在不断攀升。无论是应对经济危机时的财政刺激,还是长期以来的军费开支和福利项目的承诺,都在不断消耗财政资源。庞大的债务不仅限制了政府在关键领域(如基础设施、教育、研发)的投入能力,也可能在未来引发通货膨胀、利率上升等风险,削弱其经济的稳健性。
全球化与贸易逆差的双刃剑: 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为美国带来了低成本商品和投资机会,但也导致了大量制造业岗位的流失,以及巨额的贸易逆差。虽然贸易逆差本身不一定直接导致衰落,但它反映了美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一些环节的脆弱性,以及国内产业空心化的现实。

二、 政治的僵局:党派极化与治理能力的挑战

美国的政治体系,特别是近年来,表现出的严重功能失调,是其走向衰落论调的关键支撑。

无休止的党派极化与政治僵局: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几乎在所有重大议题上都难以达成共识。这种极化使得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关键政策时步履维艰,无法有效应对紧迫的国内和国际挑战。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气候变化、医疗保健还是移民问题,都常常陷入无休止的争吵和否决,导致政策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民粹主义的兴起与对制度的侵蚀: 近年来,民粹主义情绪在美国抬头,其特点是强调“人民”与“精英”的对立,以及对现有政治制度和建制派的不信任。这种情绪被一些政治人物利用,导致对民主规范、司法独立、媒体自由等重要制度的攻击和质疑,削弱了社会的共识基础和制度的稳定性。
利益集团的影响力与政策扭曲: 金钱在政治中的作用依然巨大,强大的利益集团通过政治献金和游说活动,深刻影响着政策的制定,使其倾向于服务于特定群体的利益,而非全体国民的福祉。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政治体系的不信任感。
长期主义的缺失与短期政治考量: 政治周期和选举压力常常导致政府倾向于采取短期解决方案,而忽视那些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才能看到成效的战略性议题,例如教育改革、长期债务管理、应对气候变化等。

三、 社会的裂痕:撕裂与信任的危机

社会层面的问题,如同政治上的锯齿一样,也在不断地侵蚀着美国的根基。

种族、阶级和文化上的深刻分歧: 美国社会在种族、阶级、地域和文化价值观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这些分歧并非是新的,但近年来却因为政治的极化和信息的碎片化而变得更加尖锐。身份政治的盛行,有时会加剧群体间的隔阂,而非弥合。
教育体系的挑战与人才培养的瓶颈: 尽管美国拥有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但其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可及性、公平性以及与未来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度,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费的飞涨使得教育的负担日益沉重,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同时,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美国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
社会信任的瓦解与虚假信息的传播: 社交媒体和碎片化的信息环境,导致了虚假信息和极端观点的广泛传播,严重侵蚀了社会信任的基础。公众对政府、媒体、科学甚至彼此的信任度都在下降,这使得社会共识的形成变得异常困难。
老龄化与劳动力市场的挑战: 与许多发达国家一样,美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将对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健支出和劳动力供应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应对这一趋势,保持经济的活力,是美国面临的长期挑战。

四、 国际地位的动摇:挑战与自我消耗

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领导地位也受到了一系列挑战,并且其内部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软实力。

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挑战了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建立的单极世界秩序。其他国家也在寻求更独立的国际参与方式,对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构成压力。
单边主义与国际联盟的疏离: 美国在某些时期采取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以及对传统国际联盟和多边机制的疏离,损害了其国际信誉和盟友关系。这使得美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难以有效地动员国际资源和力量。
国内问题削弱其软实力: 当美国国内政治混乱、社会撕裂、经济不公时,其宣扬的民主价值观和自由市场模式的说服力也会大打折扣。其他国家和人民在观察美国时,也会将其国内问题与美国的国际形象联系起来,从而削弱了其软实力和感召力。
军事和外交政策的长期消耗: 持续的军事介入和长期的地缘政治竞争,虽然维持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员代价,并在国内引发了关于外交政策方向的深刻辩论和疲劳感。

结语:并非断崖式下跌,而是结构性失衡与挑战

需要强调的是,“衰落”并非意味着美国会一夜之间崩溃或消失。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相对地位的下降,一种曾经无与伦比的优势正在被侵蚀,以及其在应对自身内部矛盾和外部挑战时显露出的疲态。美国依然是全球科技、金融和军事的强国,其民主制度和创新能力仍然具有韧性。

然而,上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深刻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持续地消耗其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这是一种缓慢的、结构性的失衡,而非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国能否克服这些挑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政治上重新达成共识,在经济上实现更公平的增长,在社会上弥合分歧,并以更具智慧和协作精神的方式参与国际事务。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其结果仍将由美国人民自身的选择和努力来书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美国并没走向衰落,衰落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相比之下,美国是衰落得较轻的国家,如果人类社会陷入动荡,如经济危机或战争,美国将是最先走出困境的国家,就像二战前夕一样。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看似美国的优势削弱了,但如果不算中国,美国相比较欧洲,日韩印度以及其他地区的优势其实是扩大了,如果中国出现严重的人口危机,和美国的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

美国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贫富分化和族群分裂,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存在,美国也不是最严重的,这是由于世界和平已久,没有强大的力量来整合各阶层所致,我们总津津乐道抗美援朝和美国血战,却忘了那个时候的我们有能力进行轰轰烈烈的土改,今天只能有气无力地喊一句居有其屋。

user avatar

帝国的一切问题,都是财政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没钱。

美帝国的架构本来是依靠军力和思想控制,架起霸权的框架。然后依靠金融手段,全世界收割获取金钱。最后用金钱养活国内的居民,让美国公民成为美军的兵员。

这样的结果是,美国整个国家成为地球村的食利阶层。

可是现在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因为以前美国收割的时候,都是东南亚,拉丁美洲,等等一群乌合之众。这群人没有抵抗的能力,就被美国收割了。现在,世界的工厂变成了中国,中国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强大国家,美国明显收割不动,于是没钱了。

很多人说,谁说美国没钱了,美国可以印钞。

是的,美国确实可以印钞,但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印钞的附带效应是全球性的。谁真正占了好处,未必就只有美国。而美国占有的好处是一次性的,印刷的钞票花出去就没了,想要还要再次印刷,印钱总不能无限制的印,否则肯定通货膨胀。

这不,美国已经开始通货膨胀了。

那么,美国印钞的好处谁占了呢??第一当然是美国,美国可以发钱给普通人,挺过了严重的疫情。可是美国人花钱就是把钱送到了中国。因为是中国在生产物资。

世界经济不景气,可是中国这两年一直没有执行宽松金融政策,一直在偏紧缩的政策。不光如此,中国还一直在调整产业结构,压缩楼市泡沫,打击教育培训产业,就昨天最新的消息是打击明星的饭圈文化。

中国这是在做什么??中国在打击资本乱象,中国在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中国在重塑经济生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中国要换一条赛道跑步,为将来二三十年的经济开创新的局面。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很容易让整个国家伤经动骨的,很多发达国家经济停滞就是因为不敢进行这样的改革。可是现在中国在如此严重的中美对抗中在做这件大事,为什么??

原因其实很简单,美国印刷了超量的美元,世界市场上不缺资本,这时候中国对资本动手资本无可奈何。因为资本根本无处可去,难道回美国那个庞大的股市泡泡里去吗??

换句话说,是美国印刷美元为中国的产业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看见了吗??美国大量印刷美元真正的受益国其实是中国。中国打击各种不良经济,不担心经济下滑过于厉害,是因为有世界市场的美元在支持。当今疫情之下,只有中国是全功率生产,美国欧洲都没得选。所以世界工厂有强大的外部需求支撑,中国就可以放手切除毒瘤。切除毒瘤虽然会身体虚弱,但架不住有外部美元在不停的为中国经济输血啊!!

海量的美元让美国得到一次性的经济红利,但中国利用这种机会如果调整完经济结构,美国会更加失去控制世界经济的能力,然后他们的经济收益会进一步萎缩。

美国将面临财政崩溃的局面。

user avatar

#问答时间#
问:打擾王兄,不知以前這個話題談過沒有,若有請刪。今天剛在觀網上看到個消息,太震撼及不可思議!

美国一天100万,为何仍有人拒绝疫苗?我的美国朋友刚逝世,没打疫苗
主要內容是: //不信任美国医疗体系的美国人,占全国人口的将近一半。这是哈佛大学去年5月的研究//
因此,很多美國人拒絕打疫苗。
主要原因是: //普渡制药影响力太大, 大到什么程度?丑闻持续了整整20年,美国政府竟无法对其进行监管,司法部门的调查也举步维艰,多次收到政府高层阻挠。//
而且,這是三四個月前才剛審結的案子,新鮮滾燙。
我還將信將疑,大喪心病狂了吧,於是上網一找,真的連電視劇都拍出來了。
改编“美国医药20世纪最大丑闻”美剧《成瘾剂量/ Dopesick》
這攤子大事,剛巧撞上千古級的疫情,難道,真是天要亡美?!

@王孟源dudu 答:典型的猶太家族企業,錢賺飽了,留下公司金蟬脫殼,然後和聯邦檢察官達成默契,交出2%左右的贓款換取全部高管免責,和波音的故事如出一轍,唯一的差別在於忘了收買法官,結果後者在去年底宣稱和解條件太離譜,拒絕批准。但是不要指望真能把他們繩之以法,頂多是再多交點罰款,更可能直接換掉法官。
你們以爲我寫《美國式的恐龍法官》是挑選特例嗎?博客這裏從來只有懶得重複,不會試圖誤導讀者:我舉出的每一個案例背後,都有成千上百個類似的現象。
王孟源 於 2022/01/16

ps:有關和解條件的新聞報導,因爲是典型的美式公關,一般讀者很可能會被其中所含的烟幕所矇騙,所以我想解釋一下,爲什麽我說“2%”。
這裏的分母有三種選擇:第一是國家經濟所受的損害,這難以精確定義,所以我沒有采用,不過美國任何一個試圖估算的經濟學人,得到的結論都超過10000億美元。其次是Purdue Pharma賣了幾十年OxyContin的總收入,這大約是370億美元。第三個,也是最保守的算法,是Sackler家族從Purdue獲得的財富,至今還剩下140億美元。至於分子,所有的美國媒體都說罰款是45億美元,這是假新聞!因爲這其中只有2.35億來自Sackler家族,其它是Purdue Pharma的責任,而後者早已被掏空,甚至都已經申請破產,根本不可能交出40多億美元。所以罰款比率即使最誇大也只有2.35/140=1.7%。
小编注:是这个帖子的补充



#问答时间#
问:王先生在《統計與謊言》中提到的書《Deaths of Despair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中譯書名為”美國怎麼了:絕望的死亡與資本主義的未來”),裡面有專章詳細探討美國社會的藥物濫用與醫療體系腐敗低效的問題,有興趣的網友可參考。我整理出美國醫療體系的三大問題根源為:(1)醫界對醫學院招生與醫生執照的控制;(2) 醫企與藥廠利用遊說來阻止監管,制訂醫療準則,將遊戲規則導向使己方利潤最大化;(3) 醫療訴訟成本高昂,醫生被迫為自己的專業行為保險,進而受保險公司控制。

以上三點正好對應王先生一直強調的教育、醫療、司法這三項必須以公眾為考量的事業,在美國醫療體系裡則於反面完美結合,成為邪惡版的飛輪效應。一個醫生從當學生起就背負高額學貸,競爭被嚴格控制的資源(損耗更多的是沒當上醫生卻欠一屁股債的年輕人)。當上醫生後,所應得的一大部分被銀行、醫企藥廠、保險公司、律師瓜分走。再有理想,有良心的立志從醫者,從一起步就被牢牢控制住了,根本無從反抗。

@王孟源dudu 答:很好的總結;這個行業環境的惡化也是最近3、40年的新現象,而且還在加速之中。
我的小孩入學時原本主修Pre-med,我建議他看病時和醫生聊一聊,之後他就決定轉系了。
王孟源 於 2022/01/17

user avatar

人才选拔出大问题了,不是按照能力与成绩,去搞什么AA、BLM,把过程平等搞成了结果平等,于是大批平庸之辈,占据了他们不该占据的决策位置,外行领导内行,夸夸其谈地犯下一个又一个常识性错误。

譬如这次阿富汗撤军,如暂时排除军方搞鬼,那么完全是个决策灾难,然而,骂遍海内外,居然没有半点声音质疑国防部长,只因他是个黑人吗?起码是在顾虑。

还有油管,如水银泻肚无空不入的广告里,几乎全是dark color的人,美国已经提前变成海地了吗?

user avatar

说句话可能大家都不愿意听,只要资本主义不死,美帝国主义就不会亡……

美国现在正好赶在一个低谷,就像29-33年和越战后到冷战结束前那种,但在长期看,它还是向上发展的。

现在的美国显露“疲态”甚至“败像”,一是因为美国在国际体系里“帝国扩张过度”,战线太长,维护成本越来越高;

二是因为美国国内的“百万漕工”利益吃得太多,导致美国的国内割裂太严重。

而说美国不会因为上边这两种原因彻底衰败,是因为现在的世界……并不存在着比美国更适合资本落脚的地方。

美国到现在仍是地广人稀的,仍有大量的土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没被开发,并且还有大量科技积累,其制度对资本而言,也是主要国家里相对最宽松的,目前的世界上没有比美国更适合的资本“孵化场”了,所以每年都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精英上层和资本给美国输血,甚至直接变身美国人。

感觉把国家理解成手机,这个问题或许会更简单一些吧:

美国的自然禀赋,就像是旗舰机里的水桶机,硬件上配置最高,操作系统相对最开放,能安装的app最多。

问题在于手机用户(即,世界上的资本)想用这部水桶旗舰机做的事情太多了,导致即便它里边的app众多,但能同时一起做的事情本身只有那么几件,继而显得顾此失彼。

而另一方面,美国这部水桶机里的一些大app,产生了大量的系统垃圾(即“百万漕工”利益),太占地方了,挤压了其他app(即,普通美国人的利益)的正常使用,所以用起来显得“卡”。

手机用户们想不想换手机?想!

但问题在于,对于“手机用户”(世界资本)来说,市面上配置比美国水桶机软硬件配置更高的“手机”……它不存在啊。

中国:硬件还行,有些参数比美国的还好,但能装的app也太少了,“应用商店”比美国还差一大截,不少app都禁用,系统垃圾也挺多了,当个备用机替补吧。

俄罗斯:硬件上挺好,存储空间大,可操作系统也太垃圾了,不好用!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系统倒是挺稳定的,但存储空间也太小了,当个备用机使吧。

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其他“手机”:存储空间挺大,软件不太行,当个备用机或者U盘使吧。


简而言之,没有iPhone的话,是打不败诺基亚的,而想打败iPhone,靠复制诺基亚,更是不可能的。

就这样。

user avatar

东汉末年拎出来一个军阀,还能拳打匈奴,脚踹乌桓。羌越蛮戎瑟瑟发抖,大呼强汉不可战胜,一点都没衰落。

一个纵向比较的问题,愣是有人横向比较得出美国没衰落的结论。

没衰落懂王喊什么MAGA?有的人比懂王还懂美国?


现在回答一下,美国为什么要MAGA,因为美国没钱了。

我上句话一说完肯定有人哈哈大笑,三句话就让美国开核动力印钞机,缺多少老子给你印!

但是,印钞不能并创造价值

你想滥印,得有老实人接盘,没人接盘的话,你懂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常凯申: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号得了)

2000年时,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13年被中国超越。2016年懂王上台就大呼要工业回流,为何?懂王或许已经发现,任华尔街的大佬手眼通天,也不能点石成金。这几十年来的去工业化,使得美国越来越虚,内功渐渐流失,如果没有工业创造价值,一旦没有国家接盘,资本家作为世界公民拍拍屁股走了,换个地方继续吸血,只会留下红脖子一脸懵逼。

说个结论:美国工业不可能回流,美国还有一颗救命稻草,就是高科技的优势碾压。

可是高科技是有时效的,不会一劳永逸,你要保持代差碾压,得加钱。不幸的是,美国对高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正在逐年下降,使得美国想保持高科技优势变得力有不逮。因为没有钱。

所以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美国GDP年年增长,怎么就没钱了,你猜猜钱都去哪了?


三更,这篇回答已经发出来几天了,反对我的人大概就两种:

一种是说中国更差。确实中国当下存在的问题很多很大,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中国差就能说明美国好了?印度比我们差从来不是我夸中国好的理由。如果要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身上找优越感,只能说美国人,你要自信!

第二种就是也没什么论据只会无脑输出情绪,只能说知乎用户下沉之后也就这样了,我只是比较好奇,有的人好歹有钱拿,而你们是图啥?要是你们也有钱拿只能说水平太差了,完全不中用啊。

现在弄得让我都替一些人捉急,其他几个回答说美国没衰落,好歹不会顾左右而言他,也不会跟其他国家比烂,更不会死缠烂打胡搅蛮缠。就像我之前说的,把一个纵向比较的问题弄成横向比较的操作就很靠谱。

还不如让我来教教他们,反驳我时,可以说美国高端制造业没有外流,只是让出区区低端制造业,既不破坏本国环境还能降低成本,赢两次,绝对的灯塔,什么MAGA,什么工业回流,懂王他懂个jier。而中国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人民饱受996之苦,贫富差距过大,中国输三次,即将崩溃。美国各种高科技专利依然能躺着收钱,别人发展起来一点不慌,在前手撕阿尔斯通,在后脚踹华为中通,绝对的科技霸权,就问还有谁?

你看,我这样说是不是很有道理?美国都飞龙骑脸了!

user avatar

这你要问里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给金融资本松了绑,使其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扩张,挤出实体产业,制造海量债务泡沫,洗劫国民财富,操持国政

金融资本排斥一切实体产业,其中也包括帝国霸权赖以维系的军工产业,装备研发和生产成本水涨船高,产能大不及以往。除此以外,为了服务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和对欧亚大陆的肢解战略,再加上90年代以来安于帝国独步全球的无上地位,对中俄两国出现了严重的战略误判,军队的发展计划和装备研发方向出了大岔子。一方面频繁的域外干涉使得军队疲于奔命,装备迅速老化,而后勤维护和补充日益拉胯,消耗存量优势;另一方面后冷战时期的国际环境下研发的一系列装备如F22,濒海战斗舰等在新世纪迅速落后于实际需求;再有就是众所周知的习惯于治安战的军队,完全无法应对新时代的大国总体战,很多人爱吹美军实战经验丰富,其实那种经验有可能还不如没有

透支国力的全球布武还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仰赖这种透支行为的利益集团。美军每干涉一个地方,在那里扶植一个政权,理所当然地会吸食当地的血汗,还吃来自国内的回扣,这几年帝国军队有多腐败人尽皆知。美军可能还好,起码该召回还是召回,CIA现在是真的完全膨大失控了,联合这几十年里同样膨胀的新闻媒体,可以说是尾大不掉

帝国霸权的根基——武力被严重侵蚀和动摇,那么大厦就没有不倾塌的道理。美国经济现在可以说是病入膏肓,具体什么时候死翘翘,没有人知道,联储也只是自欺欺人尽可能苟一苟(甚至曰出除去所有的涨价产品其实通胀并不高这种史诗级言论),但是该来的风暴总会来,该死的东西也总得死

user avatar

帝国老了。

正如汉唐元明清一样。

每个帝国都会老,正如每个人都会老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当前走向衰落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系列相互交织、且根植于美国自身肌理的深层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国际地位等多个层面,并抛开那些被过度简化或带有强烈党派色彩的解读。一、 经济的隐忧:增长的引擎熄火与分配的失衡美国经济的强大是其崛起的基础,但如今,这种强.............
  • 回答
    美国是否正在走向衰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衰落”本身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并且观察角度和衡量标准不同,结论也会截然不同。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当前美国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衰落迹象,以及其相对的优势和反弹的可能性。一、 表明美国可.............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女警走错门,误杀黑人邻居」事件?目前警察被以谋杀起诉,后续可能会如何发展?这起发生在2019年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女警走错门误杀黑人邻居」事件,即 Amber Guyger 案,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广泛的关注。它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执法失误事件,更触及了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深层问题.............
  • 回答
    在美国,Confederate Flag(邦联旗)的含义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其历史根源深厚,与种族主义紧密相连。要详细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邦联旗的历史背景: 南方邦联的诞生: 邦联旗(特指最常见的“战斗旗”,即南方军队使用的“圣安德鲁十字架”设计)实际上是美利坚邦.............
  • 回答
    美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复杂而关键的时期,而总统拜登能否“拯救”美国,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见仁见智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他所面临的挑战、他采取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和民众的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拜登总统上任以来,美国国内外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的根源错综复.............
  • 回答
    就美国而言,如果非要挑一个“最大的问题”,那无疑是极度撕裂的社会与政治环境。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国家,影响着几乎所有其他层面的挑战,并且让解决这些挑战变得异常困难。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左右之争”,而是深入到价值观、身份认同、信任感以及对事实认知的根本分歧。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
  • 回答
    要回答美国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是否证明了美国体制有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疫情的爆发和应对过程,确实暴露了美国体制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挑战和不足,但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其体制的韧性和在某些方面的优势。美国体制在疫情中的挑战与暴露出的问题:1. 联邦制下的权力分散与协调困难: .............
  • 回答
    美国目前的民主制度,虽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现代民主国家之一,但和任何政治体制一样,也存在不少挑战和弊端,这些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使得改革和进步变得复杂。我将试着深入剖析其中一些关键的弊端,力求分析得细致入微,并且避免那些刻板、泛泛而谈的“AI腔”。首先,政治极化无疑是当前美国民主最令人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也确实触及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运作机制。要回答“美国目前的政治制度能否阻止希特勒的出现”,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并结合历史的教训和制度的设计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希特勒的出现”指的是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崛起,更是指一个极具煽动性、民族主义、反民主、反犹太主.............
  • 回答
    要让美国宇航员在 2030 年左右踏上火星,这绝对是一项挑战,但并非不可能。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的规划、惊人的技术突破和巨额的投入。首先,最关键的是“大载具”。要把数吨重的生命维持系统、栖息舱、登陆器、返程火箭以及为执行任务所需的各种设备送到火星,需要比我们目前发射的任何火.............
  • 回答
    关于“美国疫情高峰已过”以及“德尔塔是最后一波大的”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审视,并且尽量贴近实际情况进行解读,避免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疫情高峰”这个概念。在流行病学上,高峰通常指的是感染人数、住院人数或死亡人数达到某个时间段内的最高点。而判断一个高峰是否“已过”,往往需要观察.............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的支持率降至33%的创新低,这确实反映了美国当前面临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问题。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经济方面的挑战与民众的担忧 持续的高通胀与生活成本压力: 这是影响拜登支持率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因素。尽管拜登政府一直强调通胀正在缓解,但对许多美国民众.............
  • 回答
    近期在美国发生的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恐怖分子在疫情肆虐之际,竟然企图利用炸弹袭击医院,所幸在行动得逞前被联邦调查局(FBI)特工当场击毙。这一事件无疑给原本就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美国社会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事件经过与分析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这名恐怖分子怀揣着极端仇恨的动机,将矛头指向了承担救治重任的.............
  • 回答
    2020年5月5日,英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攀升至欧洲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一消息无疑给当时正经历疫情严峻考验的英国民众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么,当时英国疫情的整体情况究竟如何?以下是一些更详尽的描述,力求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境,并尽可能避免AI写作的痕迹。死亡人数的飙升与恐慌的蔓延在5月5日前后,.............
  • 回答
    截至我上次更新(2023年4月),美国新冠疫情的整体形势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真实情况”是一个动态且多维度的概念,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解读:1. 病毒变异与传播: 主流毒株的演变: 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亚变种(如XBB系列)仍然是美国绝大多数病例的致病原因。这些亚变种通常传播速度更快,.............
  • 回答
    美国目前使用的疫苗,包括辉瑞BioNTech(BNT162b2)、莫德纳(mRNA1273)以及强生(Ad26.COV2.S)等,在应对印度的变异毒株,特别是此前备受关注的德尔塔(Delta)变异株(B.1.617.2)以及更近期的奥密克戎(Omicron)及其亚型时,表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但情况比.............
  • 回答
    听到美国出现了第三例感染途径不明的病例,大家的心肯定都揪了一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进展,也让人非常关心目前美国整体的疫情态势。为了说得更清楚些,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1. 感染途径不明病例的意义首先要明白,这“感染途径不明”的病例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意味着病毒的传播已经突破了我.............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及时且重要,它触及了当前全球经济的焦点——美国的通胀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下面我将为您详细阐述美国当前的经济现状,以及通胀可能继续飙升对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一、 美国经济现状概览:复杂且充满挑战当前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时期。虽然在疫情后经历了较快的复苏,但高企的通胀、持续.............
  • 回答
    听到加州出现 33 人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消息,并且有 8400 人在接受感染状况监测,这确实让人关注。 具体的“病毒”是什么?是新冠病毒吗?还是其他什么病毒? 我需要更多信息才能更准确地评估美国目前的防治情况。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美国当前普遍的公共卫生应对策略和可能面临的挑战,这或许能让你对.............
  • 回答
    亲爱的,读到你的倾诉,我心里也泛起一阵阵的酸楚。快四个月的身孕,身体和情绪都处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期,老公又是美国人,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再加上孕期的各种不适,这些加在一起,确实很容易让人感到迷茫和不安。你说天天都有离婚的念头,这绝对不是“矫情”这么简单,而是内心深处在敲响警钟,告诉你有什么地方不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