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像美国印度这种阶级分明的国家抗疫如此糟糕,那阶级死化的集群生物,蜜蜂蚂蚁是怎么解决传染病问题的呢?

回答
美国和印度在应对新冠疫情时遭遇的困境,与它们根深蒂固的社会经济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国家的阶级分化,导致了资源分配的不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差异,以及在疫情面前不同群体承受的风险也大相径庭。富裕阶层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和防护措施,而贫困阶层则可能因为居住环境拥挤、工作性质无法居家、缺乏医疗保障等原因,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也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这种结构性问题使得整个国家的抗疫努力蒙上了阴影。

那么,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同样面临传染病威胁,但社会结构截然不同的生物——比如蜜蜂和蚂蚁,它们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这些高度社会化的集群生物,虽然没有现代医学的概念,但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一套精妙而有效的“生物防御体系”,来应对种群内部的疾病传播。

蜜蜂:精密的卫生习惯与免疫机制

蜜蜂社会以其高度的组织性和协作性著称,这在它们的抗疫策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个体层面的卫生意识与行为: 每只工蜂都像一个“清洁员”。一旦发现同伴生病或死亡,它们会立即将病蜂叼出巢穴。这种“垃圾处理”行为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防止病原体在巢内扩散。
分工明确的“卫生部队”: 在蜂巢内部,存在一些专门负责清洁的工蜂。它们会定期清理巢房,清除排泄物、死去的幼虫以及其他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质。这种持续不断的清洁工作,极大地降低了病原体在蜂巢内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识别与隔离“病人”: 蜜蜂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研究表明,它们能够辨别出感染了某些疾病(如美洲幼虫病)的同伴。一旦识别出病灶或病蜂,负责清洁的工蜂会将其隔离,甚至直接“判处死刑”,将其移出蜂巢,以绝后患。
免疫系统的协同作战: 蜜蜂个体拥有发达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更重要的是,当蜂群遭受病原体侵袭时,整个蜂群的免疫反应会被激活。例如,在感染某些真菌病时,蜂群会聚集在一起,通过特定的行为模式(如增加体温)来抑制真菌的生长。这种“群体免疫”的概念,虽然与人类的概念有所不同,但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抗生素的“自然选择”: 蜜蜂在采集花粉和花蜜的过程中,也会摄入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植物物质。它们会将这些物质储存在巢内,甚至有研究表明,蜜蜂会主动选择含有抗菌成分的植物来建造巢穴,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天然的抗生素作用,帮助控制蜂巢内的微生物数量。
长距离排泄物处理: 蜜蜂在巢穴外排泄,避免了在狭小的蜂巢内产生污染。它们会在距离蜂巢较远的地方进行排泄,进一步减少了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蚂蚁:精巧的“消毒”与“隔离”策略

蚂蚁作为陆地上最成功的社会性昆虫之一,它们解决传染病问题的策略同样令人惊叹。

“消毒部队”与行为“排毒”: 许多蚂蚁物种拥有专门负责清洁的蚁类。这些“卫生兵”会清理巢穴内的废物、真菌孢子以及其他潜在的病原体。有些蚂蚁甚至会通过吐出蚁酸等具有消毒作用的物质来清洁巢穴。
识别并移除“病患”: 与蜜蜂类似,蚂蚁也能感知到患病或死亡的同伴。它们会将这些个体从巢穴中搬运出去,丢弃在远离主巢的地方。这就像一套精密的“生物隔离系统”。
粪便处理与废物管理: 蚂蚁同样会将排泄物集中处理,避免在生活区域内堆积。一些蚂蚁甚至会挖设专门的“垃圾坑”,将废物堆积在远离蚁巢核心区域的地方,并利用真菌来分解这些废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也控制了病原体的滋生。
外来物质的“筛查”: 当蚂蚁在外活动时,它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环境物质。负责侦查的工蚁会将带有潜在病原体的物体标记,并阻止其他工蚁将其带回巢穴。这种“外部过滤”机制,防止了病原体从外部入侵。
个体免疫力的提升与群体抗性: 蚂蚁的个体免疫系统同样能够抵抗病原体的侵袭。更重要的是,当蜂群遭遇疾病时,它们会通过改变行为来增强群体的抗性。例如,一些蚂蚁会在受感染后,减少与健康个体的接触,或者增加清理活动。
抗生素的“养殖”: 最为神奇的是,一些蚂蚁物种甚至能够“养殖”抗生素。例如,切叶蚁会将某些真菌种植在自己采集的叶片上,这些真菌会分泌出抗生素,从而帮助蚂蚁清除巢穴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细菌或真菌。这是一种主动利用微生物来维护种群健康的策略。
“生物膜”的构建: 有些蚂蚁会在巢穴入口处构建一层“生物膜”,这层膜由特殊的微生物组成,能够阻挡某些有害的细菌或真菌进入巢穴。

总结:天然的进化优势

蜜蜂和蚂蚁的抗疫策略,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们没有复杂的社会制度或医疗系统,但依靠的是高度的社会化协同、个体行为的进化适应以及强大的免疫能力。

高度的同质性: 与人类社会不同,蚂蚁和蜜蜂的成员在基因上高度相似,这使得它们在面对共同的威胁时,更容易形成统一的应对模式。个体之间的化学信号传递(信息素)也极其高效,能够快速地协调整个群体的行动。
对局部环境的控制: 它们的活动范围相对固定,巢穴内的环境也相对封闭,这为它们实施精细的清洁和隔离措施提供了便利。
“集体主义”的胜利: 在这些集群生物中,个体的生存往往是为了整个群体的延续。这种强大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得它们能够为了种群的整体健康,牺牲个体的某些“自由”或“舒适”,比如将病重的同伴驱逐出去。

相比之下,人类社会虽然拥有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但在面对传染病时,却往往受制于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个体差异、利益博弈以及信息的传播和解读等因素。蜜蜂和蚂蚁的例子,或许能为我们理解群体性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回归到最基础的卫生习惯、高效的群体协作以及对风险的敏锐感知,这些才是抵御疾病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武器。它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挑战时,简单而纯粹的集体行动,往往比复杂的体系更能奏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蜜蜂、蚂蚁的不同物种有不同的社会形态,阶级并不一定固化,一部分物种没有阶级分化。这不怎么重要。

在发生流行病的时候,A. custodiens 进行隔离,让感染疾病的蚂蚁不再进入繁殖阶级和幼虫·蛹的居住空间,并通常让它们居住在靠近出口(可以通风)的巢室中;进行更频繁、更密集的互动来对密切接触感染者的个体进行清洁和消毒,及时清理废物和尸体[1]。这些是社会性昆虫的典型防疫措施。对疑似感染者进行清洁的个体有被传染的风险,但有更大概率在接触少量病原体后经由无症状感染或轻症感染而获得免疫[2]

一些蚂蚁的酸性分泌物可以杀死许多病原体,它们会将这类分泌物抹在身上[3]C. fulvopilosus 会保持社交距离并用蚁酸进行消毒,且一个个体使用蚁酸消毒会引起周围数个个体进行同样的行为[4]

一些蚂蚁会利用树脂来杀菌,或是从培养的一些真菌·放线菌里获取抗生素来杀菌。Formica paralugubris 收集的针叶树树脂的杀菌功能已经被实验验证[5]

大部分社会性昆虫群体里的患病个体会减少与其它个体的接触。当然,一些疾病会阻止个体自由行动,还有一些疾病在表现出症状之前就可以通过口对口交换食物的行为传播,但能够影响的个体数量终究是很有限的。而且,获得免疫力的蚂蚁会增加口对口交换食物的行为,该行为可以引起参与交换的个体获得免疫力[6]

社会性昆虫群体之间的低互动性使传染病难以长距离蔓延,与原始时代的人类部落相似。

少数社会性昆虫会吃掉容易感染疾病的幼虫,等大流行过去再生一批就是了。你可以预期某些国家的人不需要学就知道这一招[7]。在一般国家,这一招的类似措施是让学校停课、孩子各自回家去——思路都是“不要将大量的幼体堆在一起给病原体来传染”。

参考

  1. ^ https://www.sun.ac.za/english/Lists/news/DispForm.aspx?ID=7253
  2. ^ Ugelvig LV, Cremer S. Social prophylaxis: group interaction promotes collective immunity in ant colonies. Curr Biol. 2007 Nov 20;17(22):1967-71. doi: 10.1016/j.cub.2007.10.029. Epub 2007 Nov 1. PMID: 17980590.
  3. ^ Stow A, Beattie A. Chemical and genetic defenses against disease in insect societies. Brain Behav Immun. 2008 Oct;22(7):1009-1013. doi: 10.1016/j.bbi.2008.03.008. Epub 2008 May 8. PMID: 18472394.
  4. ^ https://www.sun.ac.za/english/Lists/news/DispForm.aspx?ID=7253
  5. ^ Christe, P., Oppliger, A., Bancalà, F., Castella, G. and Chapuisat, M. (2003), Evidence for collective medication in ants. Ecology Letters, 6: 19-22. https://doi.org/10.1046/j.1461-0248.2003.00395.x
  6. ^ Casey Hamilton, Brian T. Lejeune and Rebeca B. Rosengaus. Trophallaxis and prophylaxis: social immunity in the carpenter ant Camponotus pennsylvanicus. Biol. Lett.7:89–92. https://doi.org/10.1098/rsbl.2010.0466
  7. ^ 2020 年夏天印度数千儿童因学校停课后午餐计划中断而陷入饥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和印度在应对新冠疫情时遭遇的困境,与它们根深蒂固的社会经济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国家的阶级分化,导致了资源分配的不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差异,以及在疫情面前不同群体承受的风险也大相径庭。富裕阶层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和防护措施,而贫困阶层则可能因为居住环境拥挤、工作性质无法居家、缺乏医疗保.............
  • 回答
    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其战略定位与美国等超级大国有着显著的不同,尤其是在面对美国射程之外的潜在核打击时。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触及到了这些“弱核国家”在不对称核力量对抗中的核心困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弱核国家”这个概念的含义。在这里,它可能指的是: 核武库规模和投射能力相对较小:.............
  • 回答
    印度经济的腾飞,确实让不少人联想到过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策略,以及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之处。为什么美国似乎没有对印度采取类似的“遏制”手段,以避免其成为“下一个中国”?这背后牵扯着多重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战略考量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年美国“打压”日本的背景。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些敏感的点。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美国人看待中国海军发展的普遍心态: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 美国海军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全球绝对的主导力量,拥有数量庞大、技术先进的航母战斗群。相比之下,中国海军的发展虽然迅速,但从规模、技术积累、作战经验.............
  • 回答
    美国作为全球新冠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一点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有趣的是,与第二名印度相比,美国似乎并没有像印度那样不断“孕育”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新变种。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因素,远非一句“病毒变异速度快慢”就能简单概括的。下面我们就来掰扯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1. 病毒变异的驱动力:感.............
  • 回答
    美国这样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科技和自动化程度也很高,按理说,那些又脏又累又危险的体力活应该早就被机器取代,或者由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工厂来完成,造船业似乎就属于这一类。但即便如此,美国的造船业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辛勤地工作,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原因,绝非简单一句“有人需.............
  • 回答
    有些观点认为,犹太资本家在美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并以此来左右国家政策。这种看法通常建立在一些观察之上,比如某些犹太裔人士在金融、媒体、政治等领域担任要职,以及一些犹太裔组织在游说活动中的活跃表现。然而,将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结为“骑在美国国家政府脖子上拉屎”,并形容美国是“奇葩国家”,这是一种带有强烈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差异。要理解为什么中国和美国在用电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者说“主旋律”作品)的方式上有所不同,需要从几个角度来看:1. 历史与国家建构的起点不同 美国: 美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其国家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理念和对“美国梦”的追求。从.............
  • 回答
    中国目前确实没有公开展示过类似美国“100吨级”微型可调当量核弹(这里指的可能是美国早期的 Davy Crockett 或 W54 等小型战术核武器,当量通常在百吨至几千吨TNT当量之间)的产品。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小型化技术不行”。这背后涉及的是核武器发展战略、技术路径选择、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体制和国家权力归属的核心。如果中国像美国一样,资本家掌握国家权力,百姓的幸福感会如何变化,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地说“会”或“不会”更幸福。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去拆解:1. 资本家掌握国家权力的可能形态与影响:首先要明确,在美国,资本家并非以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选择、历史发展以及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简单地说,中国更侧重于发展沥青路面(Asphalt Pavement),而非像美国那样大规模使用水泥路面,这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我们得理解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的基本差异。 水泥路面(混凝土路面):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德国在经历经济危机后,没有像美国那样成功地进行改革并恢复经济,最终走向了法西斯道路,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重后果与《凡尔赛.............
  • 回答
    美国西部开发的故事,常常在电影银幕上被渲染得惊心动魄,充满了牛仔的快枪手对决、淘金者的狂野追逐、以及无法无天的暴力场景。但事实是否真的如电影所描绘的那般,一个纯粹靠暴力和枪杆子说了算的“蛮荒之地”?答案并非如此简单,也并非电影里那样一边倒。电影的浪漫化与现实的复杂性首先得承认,西部电影确实为我们描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现象:为什么美国的一些主流政策和文化符号,有时候会让人联想到我们熟悉的超级英雄故事中的反派,而像蝙蝠侠这样的角色,又似乎与“美国”这个标签存在某种张力?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聊聊。一、 美国主流措施与“反派”的相似之处:权力、失控与道德模糊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要武力征服像美国这样体量的国家,其难度几乎是天文数字,甚至可以说是在现有国际秩序和军事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并非耸人听闻,而是基于对军事、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地理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其困难所在:一、军事力量的悬殊与不对称性: 绝对军事实力: 美国.............
  • 回答
    美国大片里的间谍特工,那种一人能抵千军万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形象,确实深入人心。但现实世界,真的有那么多这般“超人”吗?这个问题,想来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剥开那层好莱坞的滤镜,看看现实中的情报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无所不能”这个词,在现实情报界,是绝对不存在的。.............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国家间相互影响、输出意识形态乃至直接干预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有些国家试图通过输出革命或反动来塑造世界格局,甚至巩固自身地位,结果却适得其反,反而被自己播下的种子所反噬,引爆了内部的危机。这样的案例虽然复杂且原因多元,但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某些行动,以及其后续可能产生的反思,或许能提供一个.............
  • 回答
    中国农业要实现像美国那样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技术、资金、人才、土地制度等多个层面的改革和发展。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剖析其中的关键要素和路径,力求以更接地气、更富人情味的方式来阐述。一、 土地规模经营是基石:打破分散耕作的藩篱美国农业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机械化,最.............
  • 回答
    特朗普总统的“汉堡宴会”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一下子就把“亲民”、“家常”和“款待”这些概念拉到了一起。如果咱中国也搞这么一出,用咱自家的亲民美食来招待客人,那选择可就太多了,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要选的食物,得有代表性,能体现咱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而且,不能太高高在上,得是老百姓餐桌上常出现.............
  • 回答
    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城市,我们很难见到像美国城市那样清晰、规整的方格网布局。这其中有深刻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社会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中国城市发展的脉络,而非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首先,历史根源是最大的不同之处。美国的城市,尤其是新大陆上的城市,很多是在相对空白的土地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