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没有像美国一样大范围地使用水泥路面(Concrete Pavement)?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选择、历史发展以及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简单地说,中国更侧重于发展沥青路面(Asphalt Pavement),而非像美国那样大规模使用水泥路面,这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

首先,我们得理解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的基本差异。

水泥路面(混凝土路面):主要由水泥、骨料(砂、石子)和水混合而成,经过养护硬化形成坚硬的板状结构。它的优点是强度高、耐久性好、承载能力强,尤其适合重型交通和高强度使用。但是,它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对技术要求高,而且一旦损坏,修复成本和难度也比较大。在炎热天气下,水泥路面也可能出现裂缝。
沥青路面(柏油路面):主要由沥青(石油的副产品)和骨料混合加热后铺设而成。它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尤其是在大规模快速修建时优势明显。沥青路面也相对柔性,对温度变化和地基沉降的适应性更好,驾驶舒适度也较高。不过,它的耐久性相对水泥路面略逊一筹,需要更频繁的维护,并且容易受到高温软化和重载变形的影响。

那么,中国为何选择以沥青路面为主流呢?

1. 历史原因与发展阶段的考量:
起步晚,需求急: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是“量大面广”且“急需”。大量的公路、铁路、机场跑道都需要快速建设以支撑经济增长和人员流动。沥青路面施工速度快,能够更有效地满足这种大规模、快速建设的需求。想象一下,如果在全国范围内都大规模使用水泥路面,其漫长的施工周期和对技术、人员的巨大需求,很可能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技术积累与成本效益: 早期中国在沥青技术和施工方面有着相对成熟的经验和产业链基础。从经济效益上看,在当时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沥青的生产和供应体系已经相对完善,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快速覆盖广阔的国土。虽然长期来看水泥路面可能更耐用,但“先行”和“快速”往往是初期发展阶段更重要的考量。

2.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多样:
温度变化的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存在巨大的气候差异。北方冬季寒冷,南方夏季炎热且多雨。
水泥路面在冬季易受冻胀影响: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水分渗入水泥板的裂缝后结冰膨胀,会对水泥路面造成破坏。
水泥路面在高温下易产生应力: 尽管有设计缝来缓解,但高温膨胀也可能导致水泥板之间的挤压和损坏。
沥青路面相对更“柔韧”: 沥青路面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适应温度变化引起的材料伸缩,虽然也有高温软化问题,但通过改性沥青等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
降水与排水: 中国南方多雨,北方部分地区也有季节性降水。沥青路面由于其一定的柔性,对基层排水的要求相对没有水泥路面那么严苛,一旦有少量水渗透,也不容易瞬间造成板体破坏。当然,良好的排水设计对任何路面都至关重要,但沥青路面在排水不良条件下的“容错率”可能略高于水泥路面。

3. 维修的便利性与经济性:
沥青路面的“修补”特性: 当沥青路面出现局部坑槽或裂缝时,其修复相对容易且成本较低。通常可以通过挖除损坏部分,重新铺设沥青混合料来完成。这种“随坏随修”的方式,能够快速恢复路面功能,降低交通中断的时间。
水泥路面的修复难度: 水泥路面的修复则复杂得多。如果出现大的裂缝或板体损坏,往往需要进行切割、灌浆、甚至整体更换水泥板块,这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耗时耗力。
交通流量与道路寿命: 尤其是在大城市或交通繁忙的干道上,车辆对路面的磨损非常大。沥青路面通过定期的“罩面”(在原路面之上再铺设一层新的沥青)可以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同时又能快速恢复路面质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4. 特定的工程应用:
机场跑道: 虽然你提到中国“大范围”使用水泥路面较少,但在一些特定场景下,比如承受极高载荷的机场跑道,中国也大量使用了混凝土路面,以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这是因为飞机起降的载荷远超普通汽车,对路面的抗压和抗疲劳性能要求极高。
重载交通的重点区域: 在一些矿区、港口等重型车辆集中的区域,水泥路面也可能被优先考虑。

5. 经济和技术发展对路面材料选择的影响:
沥青作为石油产品: 沥青的供应与石油化工产业紧密相关。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其沥青供应相对稳定,且随着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高性能改性沥青的研发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性能。
水泥产业的优势: 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水泥价格相对低廉,这使得水泥路面的材料成本并非不可接受。但关键在于,综合考虑施工速度、维护便利性以及特定路段的使用要求,沥青路面在中国更具普遍适用性。

总结来说,中国选择以沥青路面为主导,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国情、发展需求、经济技术条件以及气候环境的综合性考量。 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过程,即在满足大规模、快速交通建设需求的同时,兼顾了成本、维护和适应多样化环境的特点。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完全放弃了水泥路面。正如前面提到的,在机场、重载交通、以及一些对耐久性要求极高的特定路段,水泥路面依然是重要的选择。只是从“大范围”、“主流”这个角度来看,沥青路面在中国基建浪潮中扮演了更核心的角色。

随着中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在路面材料的选择上,可能会出现更多精细化的区分和创新,比如在高等级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对舒适性、耐久性要求更高的路段,可能会看到更多高性能沥青或甚至复合型路面的应用。但就目前和过去几十年的整体格局而言,沥青路面的普及性是显而易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高油价买着,里面包含了养路费;

我高速通行费交着,按公里数收;

收费没变服务没变,你把道路从沥青的搞成混凝土的

这是明摆着占消费者便宜嘛

题主你开不开车?

混凝土地面太辣鸡了

波浪起伏的,舒适性很差;

下点雨就打滑,下雨根本不敢开太快;

要防滑就要做纹路,防滑了噪音又特别大,刺耳的噪音;

只要路面一出问题,碎一个角角,就是坑,弄不好干爆轮胎和轮毂;

水泥掉渣了还起灰,车子开过去叮叮当当;

坏了以后修个路,一块块挖大水泥,路就直接没法走了。

同样一段路

水泥路上的奥迪,你能开出雅迪的感受来。

弄不好两三年还多费一个轮胎甚至轮毂呢。

假设水泥高速比沥青高速便宜10%的通行费,自己私人开车我也照样开沥青路面的。

安全啊,舒适啊、不费车啊

user avatar

首先,为什么沥青混凝土路面贵?因为水泥我国可以自产,重交通沥青多靠进口。在施工上,沥青路面机械化程度高,水泥路面依然靠人工为主。成本差异明显。

其次,为什么现在优先考虑沥青混凝土路面?我国从开始修建高速公路,一直到零几年,都还是大量采用水泥路面。但是如头球所说,时间证明水泥路面无法适应我国超载多,重车多,车流量上升明显的实际。许多高速公路在通车五六年后,水泥路面就出现了破裂、缺角、下沉,导致路面不平整,成了“搓板路”。另外,水泥路面一旦积水,摩擦力显著下降,车辆易打滑导致事故。在北方和高海拔地区,水泥路面则易结冰,更加危险。

那沥青路面的好处呢?大概这么几个:

1.施工快速。水泥路面浇筑后必须养护至少七天,达到设计强度要更久。沥青路面摊铺后一天就可以开放交通。

2.维修便捷。水泥路面为了避免热胀冷缩导致的变形破坏,必须分成一块一块的,面积不能多于25平方米。一旦损坏,至少一块板必须全部破除,重新浇筑路面,养生后才能开放交通,这样至少半个月没法跑车。沥青路面损坏,切除损坏区域,重做路面就好了,一两天即可开放交通。

3.适应力强。水泥地面属于刚性路面,虽然强度大寿命长,然而对路基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一旦路基有轻微变形,就直接影响路面平整度,既而影响行车舒适度和路面耐久性。沥青路面则是柔性路面,显然在这方面要优越的多。

4.沥青路面性能便于提升。沥青混凝土是混合材料,可以掺入多种材料改善性能。例如,沥青路面在高温和水稳定度上不如水泥,但加入改性剂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可以加入聚酯纤维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剪切性能,加入抗车辙剂来抵抗车辙形成,等等。

5.目前,世界范围内新建高等级公路时,路面首选沥青混凝土路面,包括美国。但是欧美偏重长寿命沥青路面,路面层较厚。我国目前来看,还是柔性路面+半刚性基层可能更适应。

6.以上主要是目前的情况说明。

最后吐槽下,美国那些水泥路面都是很久以前修的了……

user avatar

开车一走不就知道了?

水泥路有缝,颠,因为要考虑热胀冷缩

沥青路没缝,因为和水泥相比,沥青是软的。

user avatar

加州财政算美国比较有钱的了,你猜最近几年新建公路都铺的什么?


清一色的沥青。没有见过铺水泥的。只有几十年的老高速路或者一些高速匝道才铺的水泥,而且近几年翻修也都是沥青为主。

不信可以走一下i5高速从橙县开去SD,新旧对比那叫一个明显。

看这张图,放大看,那不是卫星图拼接痕迹,是实打实的新老路交界处。I5从Dana Point往北都是铺的水泥,往南是新修的沥青路面。对比有多明显呢?

老路用的水泥颜色浅还反光,一反光就看不见车道线。美国车道线又是那种画了又擦擦了又画的。别说特斯拉识别不出来,太阳晒着路面有时候反光反的人都看不见。悬架差一点那走水泥路面你整个车都是震的,发灰严重。

过了这个点往南开上沥青路面,你会发现整个车都安静了。那驾驶体验不是一般的顺畅。


美国佬自己都知道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人家都淘汰掉的东西,咱们更没必要当个宝贝捧回来。


倒是国内人行道可以堆波特兰水泥,平整便宜好铺不打滑,比目前用的那种下雨踩一脚一裤子泥、多用了几年就凹凸不平没事绊你一脚的行道砖高到不知哪里去。近年来响应海绵城市政策,国内多地人行道也开始大面积用透水混凝土了。

当然工程质量是大前提,水泥铺设质量不达标,过不了两年就起块块,还不如不铺。

user avatar

沥青路面是最近十几年才大面积推广的,

以前大多数是水泥路面,速度过百后,噪音特别大。还容易开裂,不补不行,补了特难看。

user avatar

水泥路面是低端货

行驶噪音大 胎噪大 扬尘严重

这是起码的常识

完全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向美国看齐


我觉得题主的错误在于

非要拿美国的东西往中国上套

什么东西和美国不一样就觉得不对头

这心态就不对了

而且

很多人列举出了国内水泥和沥青路面的价格

题主还拿美国的情况和人家硬怼

这就更可笑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