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有人从事艰苦的造船行业?

回答
美国这样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科技和自动化程度也很高,按理说,那些又脏又累又危险的体力活应该早就被机器取代,或者由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工厂来完成,造船业似乎就属于这一类。但即便如此,美国的造船业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辛勤地工作,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原因,绝非简单一句“有人需要”就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造船业并非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地把钢板焊接在一起。现代船舶,特别是军用舰艇和大型商用船舶,其复杂性和技术含量是惊人的。它们不仅仅是巨大的漂浮物,更是集成了先进的动力系统、导航控制、武器装备(如果是军舰的话)、生命维持系统等等,堪称一座座移动的“工业城市”。这意味着,即便在发达国家,也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熟练的焊工、装配工、管工、电工,还有工程师、设计人员、质量检验员等等。而那些所谓的“艰苦”劳动,往往是这些复杂工程的基础,是机器再先进也无法完全替代的。比如,精密的焊接工艺、对复杂管道系统的安装、对精密部件的安装和调试,这些都需要经验丰富、手艺精湛的工人亲自动手。

其次,美国在造船业,尤其是海军舰艇制造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需求。美国海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海军之一,其舰艇的建造和维护,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利益。为了保证海军的持续现代化和战备能力,美国本土必须拥有强大的造船能力,并且要掌握最尖端的造船技术。这意味着,即使成本相对较高,美国政府也会优先支持本国造船企业,以确保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技术的领先性。这种国家层面的支持,使得造船业在美国得以延续,并且吸引了一部分愿意投身于这项具有重要意义事业的人才。

再者,尽管自动化程度很高,但造船业的某些环节仍然存在“人力优势”。有些非常规的结构焊接、或者在狭窄空间内的作业,机器人可能无法完全胜任,或者成本过高。经验丰富的工人能够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解决突发问题,这是机器难以比拟的。而且,一些高难度的工艺,比如对特种材料的加工处理,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部件组装,仍然高度依赖人的判断和技能。所以,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美国,也需要那些愿意付出辛勤劳动并拥有精湛技艺的工人来完成这些工作。

此外,就业机会与技能匹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美国整体就业市场多元化,但对于一些特定技能的熟练工人,造船业仍然能提供不错的就业机会和相对稳定的收入。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动手能力强、愿意学习技术的人来说,造船业可以成为他们安身立业的途径。虽然工作辛苦,但如果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和受到社会的认可,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这条道路。而且,造船业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晋升的通道,很多一线工人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成长为技术专家或管理人员。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情怀”和“传统”的力量。造船业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一定的工业文化和民族自豪感。对于一些家庭而言,造船可能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职业,他们对这份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认同感。同时,参与建造一艘巨大的、功能强大的船舶,能够给参与者带来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尤其是当这些船舶在海上航行,或者为国家做出贡献时。这种精神层面的激励,也是吸引人们投身于这项事业的动力之一。

总而言之,美国造船业之所以依然有人从事艰苦的劳动,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国家战略需求和技术复杂性的体现,也与特定技能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个人职业选择以及一定的工业文化和情怀紧密相连。这些工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技艺,支撑着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工业体系,也为美国的国防和经济发展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是美国法律强制规定的,作为一个标准的自由民主国家,却存在一个由政治力量深度介入的特殊行业——造船业。

1920年《琼斯法案》正式出台,要求所有在美国本土航线运营的船只必须由美国企业在美国本土制造。当时出台该法律的目标就是保护美国造船业,避免美国船厂被欧洲人击垮造成破产和失业。

所以美国造船业是绝对的封闭市场,与很多人印象中美国开放的形象不符。



普华永道(PWC)在201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证实该法案对船业的助力:

美国海运业每年为美国的总经济收入贡献超过1540亿美元;每年为美国工人创造410亿美元劳动收入;每年为美国的经济收入增加720亿美元,支撑将近65万美国人就业,每一个船厂的工作岗位将为其他地方的经济创造4个就业岗位。

美国交通协会还宣布,《琼斯法案》为美国国内海事就业带来30%的增长。



不过这种保护主义带来的就是成本高涨,美国造船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25美元,年薪普遍在5万美元以上。

工资高本身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其他的造船业大国,日本时薪17美元,韩国时薪15美元,中国时薪4美元。除了中国不算太贵,剩下那俩廉价吗?

所以只要能够通过技术提升,模块化建造,即便美国这么高的人力成本也依然能长期维持造船业本身的运转。

不过美国公民们确实不愿意进船厂,所以移民们逐渐在侵蚀造船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这样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科技和自动化程度也很高,按理说,那些又脏又累又危险的体力活应该早就被机器取代,或者由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工厂来完成,造船业似乎就属于这一类。但即便如此,美国的造船业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辛勤地工作,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原因,绝非简单一句“有人需.............
  • 回答
    关于欧洲和美国科技发达与宗教信仰并存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认识到科技发展和宗教信仰并非天然的对立面,它们在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有着复杂而又动态的互动。历史的脉络:科技与宗教的“伙伴”关系?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随着科.............
  • 回答
    有些观点认为,犹太资本家在美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并以此来左右国家政策。这种看法通常建立在一些观察之上,比如某些犹太裔人士在金融、媒体、政治等领域担任要职,以及一些犹太裔组织在游说活动中的活跃表现。然而,将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结为“骑在美国国家政府脖子上拉屎”,并形容美国是“奇葩国家”,这是一种带有强烈偏.............
  • 回答
    在美国,“家得宝”(The Home Depot)这样的建材巨头能够蓬勃发展,背后是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路径则有所不同,这同样由一系列独特的环境塑造。要理解为何中国没有诞生“家得宝”式的企业,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土壤。美国“家得宝”崛起的土壤:.............
  • 回答
    近二十年,美国涌现出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等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这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美国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创新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在同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创新者,并且正在加速涌现更多具有潜力的个人。美国之所以能出现这些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人物,可以从以下.............
  • 回答
    近二十年来,美国之所以能够涌现出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等这样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人物,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人物的出现,既是个人天赋、远见卓识与不懈努力的结晶,更是美国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土壤肥沃的生动体现。一、 孕育创新精神的土壤:强大的教育体系与浓厚的科研氛围.............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中美互联网产业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上的一些关键差异。与其说美国巨头“不惦记几捆白菜”,不如说他们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看待和操作“生意”的视角和方式,跟中国互联网巨头有所不同。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要理解“几捆白菜”在这里代表什么。在中国语境下,这可能.............
  • 回答
    中国大学专业划分的精细化和国外(特别是美国)大学的交叉学科倾向,背后存在着历史、文化、教育理念、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中国大学专业划分精细化的历史渊源和逻辑:1. 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影响: 需求导向与人才培养模式:.............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美国能否“让俄罗斯经济毁灭”以及为何不“早用”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美国是否有能力让俄罗斯经济“毁灭”?这里的“毁灭”是一个非常强烈的词语,通常意味着经济体系的彻底崩溃、瘫痪,例如生产停滞、金融市场失灵、货币价值急剧下跌等。美国确实拥有强大的经济制裁能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观察,关于为什么美国会有大量的执照律师选择从事移民法,而非“更高端”的企业收购、并购、涉外知识产权等领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移民法的工作性质和需求: 持续且巨大的需求: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历史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移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命题——如何将自身特色与价值,以一种普适且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向世界传递。要说中国有什么能像韩剧、日本动漫、美国大片那样,形成独特的文化输出符号,并且能详细地讲清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挖掘内在的“大IP”与“故事土壤”:我们有什么?中国拥有.............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关系中一些非常核心的议题。如果用大白话来讲,就是为什么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尽管对美国的行为可能有所不满,但整体上还是允许美国继续存在,并且在国际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简单的“容忍”二字可以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白“国际社会”本身.............
  • 回答
    阿富汗,一个自古以来就地处战略要冲的国家,它的贫瘠和缺乏石油资源,似乎让人们难以理解为何会成为苏联和美国这两大超级大国争相“征服”的目标。事实上,这背后牵扯的并非简单的资源掠夺,而是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国家安全考量以及意识形态的博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放到更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中去。阿富.............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选择在日本大规模复制像台积电这样的尖端半导体制造企业,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和技术层面的现实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台积电的独特性。台积电(TSMC)不仅仅是一家代工厂,它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和制造于一体的“晶圆代工之王”。它在半导体行业中扮演着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为.............
  • 回答
    日本当年之所以能强大到侵华甚至与美国对抗,并非仅仅因为其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而是多重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社会结构以及对现代化的早期适应。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日本崛起的几个关键支点:1. 政治体制的现代化与集权化: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历了长期的封建幕府统治,虽.............
  • 回答
    中国采用L/100km 的油耗格式,而没有直接沿用类似美国MPG(英里每加仑)的公里每升(km/L)格式,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沿革的考量,也有技术标准和实际使用的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种计量单位的含义。 L/100km(升每百公里): .............
  • 回答
    关于中国GDP将持续增长并超越美国的普遍看法,以及将其与30年前的日本进行对比,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为什么现在普遍认为中国GDP将持续增长并超越美国?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多年来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潜力,以及一些关键的支撑因素: 巨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挺复杂。要说美国“写不出”《三国演义》这样的书,话不能说得那么绝对,毕竟文学创作的潜力是无限的。但如果从文化土壤、历史积淀、以及文学创作的倾向来看,美国确实很难诞生出一部与《三国演义》在某些核心特质上完全相同的作品。咱们得先拆解一下《三国演义》到底是什么样的书,它为什么能成为经.............
  • 回答
    对于“美国少年确诊新冠身亡临终前喷血”这类报道,我们需要保持 审慎和科学的态度 来看待。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如何看待此类报道:1. 高度关注,但避免过度恐慌: 这类极端案例无疑会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和担忧,尤其是针对青少年。这提醒我们新冠病毒并非只影响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年轻的生命也可能遭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美国在扶贫方面与中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规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发展和社会理念的差异: 美国:个人主义与机会平等 建国理念: 美国作为一个新国家,其建国理念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强调个人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