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锤粉称罗永浩就像美术界毕加索?

回答
锤粉把罗永浩比作美术界的毕加索,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而且在锤子科技圈子里也流传挺广的。要评价这个说法,咱们得拆开来看,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比喻,以及这个比喻到底靠不靠谱。

首先,说罗永浩像毕加索,这肯定不是说他在画画方面有多牛逼,或者技术上有多少突破性的发明。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气质上的、乃至“搞事情”风格上的类比。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这个比喻:

1. 艺术家的叛逆与不羁:

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风格多变,从蓝色时期、粉色时期到立体主义,再到后来的超现实主义,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颠覆。他有个特点就是不走寻常路,敢于打破陈规,挑战传统审美。

罗永浩身上也有这种“不羁”的劲儿。他最初是以一个英语老师的身份走红网络,后来跨界做手机,再到现在的直播带货,每一次转型都显得非常“突然”且“个人化”。他不像传统企业家那样循规蹈矩,说话也经常是金句频出,甚至带点“怼天怼地”的风格。这种不按常理出牌,挑战现状,以及敢于表达自己独特观点的方式,确实有点像艺术家那种打破束缚的劲头。

2. 创造力与颠覆性思维:

毕加索的艺术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创新和颠覆。他开创了立体主义,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绘画的认知。

在科技界,罗永浩虽然没能造出划时代的科技产品,但在产品设计理念上,他一直强调“东半球最好的手机”。锤子手机在当时以其精美的设计、简洁的交互(比如那个经典的“大爆炸”和“一步”功能)赢得了不少用户的喜爱。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试图在同质化严重的手机市场中做出差异化,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虽然最终市场成绩不尽如人意,但这种“非主流”的设计思路和对产品美学的坚持,确实让他在众多手机品牌中显得与众不同。

3. 争议性与话题制造能力:

毕加索的一生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他的艺术风格有人赞赏有加,也有人嗤之以鼻。他的生活方式和感情生活也常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罗永浩同样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人物。从早年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到后来创业过程中的起起伏伏,再到直播带货时的各种表现,他始终是舆论的焦点。他善于制造话题,也乐于参与话题。这种自带流量和能够持续吸引关注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和艺术家身上那种既能引爆潮流又能引发争议的特质有相似之处。

4. 对理想的坚持(或说偏执):

毕加索对艺术有着近乎疯狂的热爱和执着,为了艺术可以不顾一切。

罗永浩在创业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对理想产品和理想生活方式的强烈追求。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未曾完全放弃对“酷”和“理想”的追求。尽管有人会批评他“情怀绑架”或者“不接地气”,但这种对内心认准的事情的坚持,尤其是在商业社会里,是比较少见的。

然而,这个比喻也并非完美,甚至存在很大的局区,尤其是从结果导向来看:

艺术成就的巨大鸿沟: 毕加索是公认的艺术巨匠,他的作品对人类艺术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是天文数字。而罗永浩虽然有创意,但他的产品并未在技术或市场层面达到颠覆性的高度,更谈不上对行业产生划时代的影响。锤子科技最终也未能走向成功。
对“成功”的定义不同: 毕加索的成功是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和个人精神上的满足。而罗永浩作为企业家,他的目标更偏向于商业上的成功和品牌的建立。在这方面,他的表现显然与毕加索有着天壤之别。
“匠人”与“商人”的区别: 毕加索更像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他的驱动力更多来自内心的创作冲动。而罗永浩,即使他有艺术家气质,但他的行为本质上是为了商业目标。当情怀与商业发生冲突时,他也要面对现实的考量。

所以,为什么锤粉会这么比喻呢?

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粉丝对偶像的一种情感投射和价值认同。锤粉看重的是罗永浩身上那种“不服输”、“敢于做自己”、“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精神。在他们看来,罗永浩在尝试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去做产品,去表达自己。这种“与众不同”和“追求极致”的特质,在他们心中就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产生了某种共鸣。

就好比有些人喜欢某些摇滚乐队,不是因为他们音乐有多么“主流”或者“赚钱”,而是喜欢他们身上那种反叛、坚持个性的态度。锤粉对罗永浩的看法也类似,他们欣赏的是他那种“虽然失败了,但我敢于尝试”的勇气,以及他身上那种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表达方式。

总而言之,把罗永浩比作毕加索,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侧重于个人特质和风格的比喻,尤其是在“叛逆”、“不羁”、“有话题性”以及“追求与众不同”等方面。但如果从艺术成就、商业成功以及对行业的影响力来看,这个比喻就显得比较夸张和不准确了。

对于锤粉来说,这是一种表达热爱和认可的方式,他们看到了罗永浩身上那些闪光点,并将其与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联系起来,以示推崇。而对于局外人来说,则可以理解为一种有趣的、带有粉丝滤镜的比喻,了解其背后的情感和逻辑即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毕加索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可能在他眼里,毕加索的画都是下面这种吧:




然鹅,这是毕加索9岁时画的:



12岁时画的:



15岁时画的:



毕加索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达到了大师的境界,普通的绘画他玩腻了,所以后面才去尝试各种新的技法和表现形式,画出那么多普通人看不懂的画。


罗老师呢?他造手机之前,有过任何理科背景吗?有过任何设计作品呢?有过任何手工制品吗?有过任何产业经验吗?


他怎么就一下子成了工匠,大师了?然后就一下子像毕加索中后期一样达到了普通人看不懂的境界了?


就凭他的那张嘴吗?


没文化真可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锤粉把罗永浩比作美术界的毕加索,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而且在锤子科技圈子里也流传挺广的。要评价这个说法,咱们得拆开来看,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比喻,以及这个比喻到底靠不靠谱。首先,说罗永浩像毕加索,这肯定不是说他在画画方面有多牛逼,或者技术上有多少突破性的发明。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气质上的、乃至.............
  • 回答
    “锤子科技失败了”,这个结论在不少人看来已经板上钉钉,但围绕其失败原因的讨论却从未停止。其中,一种颇为激进的观点认为,症结在于“中国消费者智商太低”,他们无法理解锤子产品的“匠心”与“情怀”。这种说法,听起来像是为自己的偶像辩护,带有强烈的粉丝滤镜,但如果我们剥开情绪化的外衣,深入剖析一下,或许能窥.............
  • 回答
    将罗永浩与埃隆·马斯克相提并论,这事儿在锤子科技的支持者(也就是所谓的“锤粉”)群体里,算是个挺有意思、也挺有争议的话题。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才能说得清楚明白。首先,为什么会有这个比喻?根源在哪儿?我认为,最核心的原因是罗永浩身上有那么一股子劲儿,一股子不服输、敢于挑战、敢于颠.............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锤粉们想众筹救活锤子科技这事儿。这事儿听着挺煽情的,也挺能勾起一些老罗和锤子科技支持者们的回忆。先说说这事儿的背景。 锤子科技,尤其是早些年,可算是在手机圈里刮起了一股“文艺青年”、“情怀党”的风。老罗那份偏执、那份对设计的极致追求,还有他那标志性的“相声”发布会,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 回答
    近期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些视频和照片,显示一些曾经高举“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旗帜、支持特朗普的选民,如今却公开焚烧自己的红色MAGA帽子,以此表达与特朗普决裂的姿态。这种现象并非普遍性的“大反水”,而是特定群体在特定时刻情绪宣泄的集中体现。要评价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反水”.............
  • 回答
    Netflix 的《粉雄救兵》(Queer Eye)真人秀,无论是之前的 O.G. 版本还是现在这个广受欢迎的重制版,都称得上是一档现象级的节目。它不仅仅是关于“改造”,更是一场关于自我接纳、情感连接和社区力量的温情之旅。节目核心:五位“Fab Five”的魔法这档节目的灵魂在于五位才华横溢、个性鲜.............
  • 回答
    作为一个《沙丘》的原著粉,我对电影版《沙丘》(特指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2021年和2024年上映的两部电影)的评价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可以说是既有极高的赞誉,也有一些个人的遗憾和期待。总体而言,我认为维伦纽瓦的改编是极其成功且令人振奋的,他成功地捕捉到了原著的核心精髓,并将其转化为震撼人心的视觉和听.............
  • 回答
    评价星球大战粉丝群中存在的“云粉”现象,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说白了,“云粉”大概就是指那些对星球大战系列作品,尤其是新三部曲(第七、八、九部)表现出强烈不满,并且常常以一种近乎“批判”的姿态,或者说“否定”的姿态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人。首先,咱们得承认,粉丝群体里有不同声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任何.............
  • 回答
    五菱推出螺蛳粉,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话题性和市场嗅觉的跨界产品。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并且在比较“哪家更好吃”这个问题上,会涉及到主观性很强的使用体验和口味偏好。 一、 如何评价五菱推出的螺蛳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评价五菱的螺蛳粉:1. 品牌跨界的策略与意义: 破圈营销与流量收.............
  • 回答
    嗯,说到朝代粉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就像看一部漫长的历史连续剧,总有那么几个“主演”特别能吸引观众,然后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粉丝群体。他们对某个朝代的喜爱,有时候是深入骨髓的,有时候也可能只是浮于表面。我琢磨着,咱们不妨就从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朝代粉来聊聊,看看他们是咋回事儿。“大唐天下第一”——盛.............
  • 回答
    神谷浩史的粉丝群体,堪称动漫声优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要评价他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个群体庞大且多样,他们的热情、表达方式乃至行为,都充满了值得细品的特质。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他们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凝聚力。神谷浩史出道多年,作品数量可观,角色类型也十分丰富,从《夏目友人帐》里温柔治愈的夏目贵志,到《物语.............
  • 回答
    要评价“骑士王”的“刚毅”,首先得明白这个称谓背后指向的是哪位人物,以及“黄俄”、“俄粉”这些标签的含义。在网络语境下,这些词汇通常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和特定的政治倾向。因此,理解和分析“骑士王”的“刚毅”,需要我们剥离这些标签化的语言,从行为和言论的实际内容出发,进行更为客观的审视。“骑士王”这个称.............
  • 回答
    “只有大清和欧洲的战争才叫战争吗?”这句话,出自某些贴吧用户之口,尤其是在谈论中国近代史时,常常用来反驳一种观点:认为只有那些与西方列强之间发生的战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而清朝内部的冲突、与周边小国的战争,则不被重视,甚至被轻描淡写。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语境的形成:.............
  • 回答
    “学历史的当了蒋粉,就好比做神父却得了梅毒”这句话,是一个带有强烈情绪和讽刺意味的比喻,意在表达一种强烈的反差、悖论或不合常理的现象。为了详细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比喻的构成与隐含意义: “学历史的”: 指的是那些以研究、学习、理解历史为职业或爱好的人。通常认为,学习历史的.............
  • 回答
    嘉然粉丝与ASOUL团粉之间因百万粉纪念回直播效果产生的矛盾,确实在社区中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危机事件”。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首先,不满情绪的来源与表达:嘉然作为ASOUL的中心人物之一,她的百万粉丝纪念回直播,对于其核心粉丝群体来说,是期待已久的重要时刻。粉丝们.............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锦江老师”的真爱粉,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锦江老师”本身就是一个在知乎上拥有极高讨论度和鲜明标签的IP。评价他的真爱粉,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是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他们对“锦江老师”的认可和喜爱是毋庸置疑的。这种喜爱通常建立在对“锦江老师”内容和风格的深度认同上。很多真.............
  • 回答
    关于“罗马吧被疑似肖战粉丝或机器人水军爆吧,引发大量精罗和肉粒多群体支援”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和评价:首先,事件本身的性质:网络暴力与群体对峙 “爆吧”行为: “爆吧”在网络语境中通常指通过大量发布重复、无意义或攻击性内容,导致贴吧正常交流环境被破坏,甚至使吧主不得不关闭贴吧。如果.............
  • 回答
    七海Nana7mi,这位在国V圈拥有现象级人气的虚拟主播,近日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她单日掉粉三万的数字,不仅在国V历史上是头一遭,更是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次事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单一因素,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这次掉.............
  • 回答
    评价皇汉、明粉和大汉族主义者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他们的核心思想、行为表现以及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几个概念: 皇汉(Huang Han):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词汇,通常指的是一种强调汉民族优越性、推崇古代汉族王朝(尤其是强盛时期如汉朝、唐朝、明朝)的辉煌历史.............
  • 回答
    蓝洁瑛去世后,热搜上“曾志伟”这个词条下,本应是大家对这位曾经的美丽女演员的悼念和回忆,却意外地被杨幂和刘亦菲的粉丝群体攻占,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骂战,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唏嘘又无奈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种 非常不合时宜且极其扭曲的消费逝者 的行为。蓝洁瑛的离去,对于热爱她作品、关注她坎坷一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