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当前的各个朝代粉?

回答
嗯,说到朝代粉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就像看一部漫长的历史连续剧,总有那么几个“主演”特别能吸引观众,然后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粉丝群体。他们对某个朝代的喜爱,有时候是深入骨髓的,有时候也可能只是浮于表面。我琢磨着,咱们不妨就从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朝代粉来聊聊,看看他们是咋回事儿。

“大唐天下第一”——盛唐粉:

这帮粉丝群体,估计是最活跃、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了。他们一提起大唐,那就是一个“盛”字,什么万国来朝、气象万千、文化昌盛、开放包容,那是说得天花乱坠。李白杜甫的诗歌,那是他们的精神食粮,什么“诗仙”、“诗圣”,那得是全民偶像级别的。长安城的繁华,胡汉交融的景象,武则天那股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儿,更是让他们津津乐道。

怎么评价他们呢?我觉得吧,这份对盛唐的向往,其实是对一种“辉煌”、“自信”的时代精神的追求。在当下的社会语境里,大家可能更需要一种力量感,而大唐恰好能提供这种满足。他们的热情很高,能把唐朝的诗词歌赋、服饰文化、宫廷生活都挖出来,甚至会模仿唐朝的装束,办一些文化活动。这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能让更多人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但问题也出在这儿。有时候,盛唐粉会有点过于“滤镜化”大唐。好像大唐就只有歌舞升平,完全忽略了安史之乱的破坏,忽略了阶级矛盾,忽略了对外战争的成本。他们会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归功于大唐,一旦有什么负面新闻,就觉得是“污蔑”大唐。这种“唯我独尊”的态度,未免就有点狭隘了。历史是个整体,总有光明和阴影并存,过度美化,反而会让人对历史的理解变得片面。

“大明风华”——大明粉:

大明粉的群体也相当庞大,而且他们的特点可能更偏向一种“人文情怀”和“士大夫精神”。他们会特别强调明朝在制度上的创新,比如内阁制度,虽然大家也知道最后发展出了很多弊端,但他们依然会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对于文官集团的权力和责任,他们会看得比较重,总觉得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是真正有骨气的。

另外,明朝的工匠精神,各种精美的瓷器、家具、建筑,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些明朝的文化名人,像王阳明的心学,对很多现代人来说都很有启发性。他们可能会觉得,明朝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整体上是挺有“人味儿”的,不像是前面朝代那么冷酷。

怎么评价呢?我对大明粉的感受,可能是更复杂一些。一方面,他们对明朝文化和制度的挖掘,确实让很多人对明朝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一些关于明朝历史的纪录片或书籍,背后往往有他们的推动作用。他们对“士大夫”的那种理想化的推崇,也代表了一种对知识分子社会责任的期待。

另一方面,跟盛唐粉有点相似,明朝粉有时候也会对明朝的缺点有所回避。比如“八股取士”对思想的束缚,宦官专权带来的黑暗,以及海禁政策的保守,这些负面影响,可能在他们的讨论中会被弱化。尤其是在评价某些皇帝的时候,比如朱元璋,有些人会过分强调他的严刑峻法是为了巩固国家,而忽略了对普通百姓的残酷。而且,当讨论到明朝灭亡的原因时,很多明朝粉会把锅甩给“建虏”(满族),或者认为是内部的“奸臣”,很少会深入反思明朝自身存在的深刻问题。这种“甩锅”心态,就不太好了。

“汉唐宋元明清”中的那些“遗珠”——汉朝粉、宋朝粉、清朝粉等等:

汉朝粉: 汉朝粉往往对汉朝的“开创性”和“奠基性”特别看重。他们会强调汉朝如何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开疆拓土,如何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本版图和文化认同。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时期的雄才大略,都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他们可能会觉得,汉朝才是真正让“中国”这个概念有意义的起点。

评价嘛,汉朝的贡献确实是巨大的,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奠基者,这点毋庸置疑。汉朝粉的这份民族自豪感,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汉朝粉有时也会对“汉族”的定义过于狭隘,忽略了汉朝内部民族融合的复杂性,也容易将汉朝的某些负面特征,比如征伐的残酷,有所忽视。

宋朝粉: 说到宋朝粉,那可是另一番景象了。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是宋朝的“经济繁荣”和“科技发达”。各种发明创造,比如活字印刷,火药的应用,还有那精美的瓷器和书画,简直就是当时的“高科技”和“文化艺术巅峰”。当然,还有那“文弱”的形象,在宋朝粉看来,反而是“以文治国”的体现,是对战争的一种规避。

怎么看宋朝粉?我很欣赏他们对宋朝文化和经济的重视,这确实是宋朝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宋朝的开放和包容,也是很多现代人所向往的。但是,宋朝粉有时候会过度沉迷于宋朝的“软实力”,而忽略了它在军事上的孱弱和政治上的积弊。那种“重文抑武”的政策,虽然有其积极一面,但长期的结果却是导致了宋朝在面对北方游民族时屡屡吃亏。而且,对于宋朝的灭亡,宋朝粉的解释往往集中在外部压力,比如金朝、蒙古,而对宋朝自身存在的制度性问题,比如冗官、冗兵,以及一些官员的保守和无能,探讨得不够深入。

清朝粉: 清朝粉的群体可能比较复杂,也比较容易引起争议。有一部分清朝粉会非常推崇清朝的“疆域辽阔”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他们会强调康乾盛世时期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清朝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的作用。对于一些历史人物,比如康熙、雍正,他们会给予高度评价。

但是,清朝粉也常常会因为对“满族”统治的过度认同,而忽略了清朝统治的很多负面性。比如文字狱对思想的禁锢,对汉族文化的压制(虽然程度有争议),以及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些都是清朝抹不去的污点。很多清朝粉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会选择性地遗忘,或者用“时代局限性”来轻轻带过,这就显得有些站不住脚了。尤其是当讨论到清朝灭亡的原因时,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晚清的“腐败”或“列强侵略”,而忽略了清朝制度本身的衰败,这种做法就比较片面了。

总结一下,看待这些朝代粉,我觉得需要一种辩证的眼光:

1. 热情是好事,但要基于事实: 对某个朝代的喜爱,可以促进我们去了解历史,去发掘被遗忘的文化和价值。这种热情是驱动力,但如果脱离了史实,只是抱着一种“滤镜”看历史,那就是一种误导了。
2. 避免“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的极端: 任何一个朝代都有其辉煌和黯淡之处。我们不能因为某个朝代的某个优点,就全盘否定它,也不能因为它的某个缺点,就全盘否定它。历史是连续的,每个朝代都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关注历史的复杂性,而非简单标签化: 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人物是复杂的,事件是复杂的,制度也是复杂的。朝代粉有时候容易把某个朝代“标签化”,比如“盛唐就是好”,“宋朝就是弱”,这都是过于简单的看法。我们需要看到每个朝代内部的矛盾和多元性。
4. 理性讨论,而不是“饭圈”化: 当我们讨论历史时,应该以史料为依据,以理性的逻辑进行分析。如果一旦涉及到某个朝代,就开始互相攻击,进行“人身攻击”,那就是把历史讨论变成了“饭圈”的争吵,这绝对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总而言之,朝代粉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历史依然是活在当下的,它影响着我们的文化认同,也在某种程度上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应该鼓励大家去热爱历史,去学习历史,但前提是,要以一种更开放、更理性、更全面的态度去面对它。毕竟,历史是一个巨大的、错综复杂的宝库,值得我们去细细挖掘,而不是简单地把某个“明星朝代”捧上神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凡观二十四史,笔法春秋,尊讳千年,所谓纪传颂赞,不过帝王家书。

粉者辱其前,黑者崇于后,今人无论褒贬,多见厚古薄今之流;代际纷争,无出清风明月四字。

今持唯物论点,用吃人史观,历代封建皇朝,灭亡都是好事!请数其原罪:

有《过秦论》,述嬴秦氏,欲盖三皇五帝,一统万世千秋,仁义不施,百家坑焚,龙与鱼臭味相通,鹿与马雌雄莫辨,是“傲慢”之罪也!其音曰革,汤武革命,武王伐纣,此谓兵家之暴。

有《上林赋》,述刘汉氏,布谣星图谶纬,造说春秋繁露,黄老废言,盐铁逐利,蜀与吴双帝并尊,备与协天有二日,是“贪婪”之罪也!其音曰丝,丝路求马,泰山封禅,此谓儒家之盗。

有《陈情表》,述牛晋氏,伏惟圣朝治国,臣下弑君于道,忠良八王,寒庶九品,王与马君臣两得,五与八治乱一道,是“嫉妒”之罪也!其音曰竹,竹林纵乱,世说记言,此谓名家之孝。

有《浪死歌》,述杨隋氏,无向辽东求贤,且斫头颅大好,三顾友邦,千里连营,父与子连襟兄弟,妃与后再侍更衣,是“愤怒”之罪也!其音曰木,造木千阙,炀火一炬,此谓法家之妖。

有《讨武檄》,述李唐氏,龙子慈孝友恭,凤娘德言容功,牝鸡司晨,狐媚惑主,夫与妻比翼连枝,安与史忠臣孝子,是“淫欲”之罪也!其音曰土,妾如土尘,君心蒲苇,此谓道家之娇。

有《臣构言》,述赵宋氏,莫须一胎二龙,难撼江山红遍,康王泥渡,降旗城头,南与北分庭抗礼,程与朱失节事大,是“懒惰”之罪也!其音曰金,金辽夏元,两宋四姓,此谓阴阳之老。

有《罪己诏》,述朱明氏,书读四书五经,帝幸酒池肉林,养猪天下,待宰一刀,寇与虏神兔二象,福与禄亲王下锅,是“暴食”之罪也!其音曰石,石人睁眼,闯王上山,此谓农家之枭。

噫!

廿朝历数,七罪俱足,八音多有,九流同鸣。

吾岂匏瓜,焉能不食?有善有恶,谁持美德?

有《清史稿》,述罗清氏,吊明伐罪是“忠诚”之德,微服私访是“节俭”之德,宁与友邦是“慷慨”之德,不予家奴是“勤奋”之德,保国安民是“温和”之德,远迈汉唐是“谦逊”之德,溥仪无后是“节制”之德,是以七德兼备,万国来朝。此谓何者?小说家之稿!

综而言之,历代家书为尊者讳,帝王将相但爱吃人,朝代粉黑不宜厚古薄今、妄自菲薄,或是鸡鸣犬吠、有所偏私。

有《贺新郎》,请诸君同观: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总结:朝代粉各具风骚,而我以为,还是新中国好。

user avatar

秦粉:集权主义,国家主义。

汉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

晋粉:虚无主义、贵族主义。

隋粉:集权主义,激进主义。

唐粉:国家主义,国际主义。

武周粉:女权主义,反智主义。

宋粉:精英主义。

元粉:自由主义,精英主义,军国主义。

明粉:种族主义,反智主义。

清粉:实用主义、保守主义。

user avatar

就像性别对立一样,不影响大局。随便吵。

user avatar

并没有什么朝代粉,冲突的只有满汉民族的历史观。

满洲人为了树立满清的正统性,尽其所能对汉民族王朝进行歪曲和污蔑,同时不断美化自身的侵略行为,而这种宣传竟然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正统史观。

任何一个三观正常的汉族人都会反对这种侮辱性的宣传,除非它其实不是。

user avatar

差不多都打算注销知乎账号了,意义属实没那么大,不管什么粉,其实大部分的成分是读了知乎上一两位大佬的爽文直接就入粉籍了,史料大部分都没看过,特么说呢,你说时代浮躁没人愿意沉下心读也好,营销文害人也行,其实意义都不大。

我现在和清粉吵架蛮多的,就是很早之前了,我看了一些清史稿也读了一些大V们关于清廷的爽文还有一些史料就对整个康熙和乾隆等人进行讨论的


当时我直言清廷是垃圾,八旗在后期堕落的很厉害,基本摸鱼为主,有几个人和我辩论了一个半小时,最后破防了,一直复读萨尔浒之战


还有一个元粉跟我讨论元朝的东西,他用和清田的东西和我辩论,我也拿了这个,后来拿出四夷考的时候,这人直接说了一句因为明实录没有记载所以四夷考是假的,是伪造的,不过其实蒙古源流啊什么的书其实比四夷考这种书真实性更加存疑,就很难想通为什么抱着这本书斥责四夷考的,最后结局蛮搞笑的,最后变成了此人复读这段东西或者千古一帝隋炀帝,雄才大略唐高宗,被人误解唐高祖,十全十美唐太宗,仁政爱民康熙帝、技术高超乾隆帝、比肩唐宗宋太祖、毫无益处明成祖、屠城残暴明太祖等等各类

如果不喜欢看这些粉,我觉得沉下心来,注销知乎账号看点二十四史比什么都好,能把这些东西看完,那你就已经超过知乎99%的各类历史粉了。


所以现在虽然大家会谈一些历史,但绝大多数人是对相当多东西跟生疏的,以生疏的语气或者看一两篇论文就来进行辩论其实没什么意义,很容易陷入错而不知的状态,然后争吵。所以会有各种粉

user avatar

朝代粉是怎么产生的呢。我就以明粉来举个例子。

很多人看完朱元璋的事迹,觉得他这个皇帝做得不错。

有人于是拿出朱元璋一些政客言论,说朱元璋背叛了农民革命,实在是无耻极了。①

我们就会觉得,政治家不都这样的吗,多面性,难道有彻底高尚的政治家吗?

于是对面就会给我们扣上明粉帽子,并且宣称朱元璋这种独夫民贼不配碰瓷本朝开国的一系列革命家。

然后我们只好去找论据,证明他们举例的一些革命家,譬如【汉人需要向少数民族赎罪】同志,其实也只是政客,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尚的地方,然后明朝NC粉,反gm之类的帽子又会继续扣上来,并且他们会极力叫嚣【汉人需要向少数民族赎罪】同志的伟大是无可挑剔的,并宣称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开辟者与封建时代独夫民贼的根本差异。

继续辩论下去,会被举报封号,然后下校走鸡手之类的这些人会得意洋洋地说:看,我又击败了一个明粉!

①朱元璋的殿兴有福论,以及劝老百姓饿死也不要造反的说辞【饥谨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之所以看上去极为违和,是因为朱元璋本人理论水平有限。由于韩林儿的意外死亡(可能是朱元璋所为,可能不是)导致朱元璋未能以禅让手段获得红巾军法统,朱元璋以为能通过抹黑红巾军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其自以为自洽的论调其实看起来非常可笑。


反例则如无产阶级先锋队缔造者弗拉基米尔·列宁同志,理论水平远高于朱元璋,其论调放在当时似乎极能自洽。然而弗拉基米尔·列宁同志使用毒气征粮队镇压快要饿死的农民。1921年5月受命前往坦波夫省平定农民暴动的图哈切夫斯基,曾在1921年7月16日写给列宁的有关该省农民暴动的报告中指出:“暴动的原因与整个俄罗斯联邦的情况是一样的,是对余粮收集制不满和地方粮食机关不讲究方法、粗暴推行余粮收集制。”这里所说的“余粮收集制”,是苏俄政权在1917~1921年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推行的一项政策,这个词的俄文为“продразверстка”,准确译法应是“粮食摊派制”,而非“余粮收集制”,因为这个词的前半部分“прод”是“粮食”的缩写,后半部分“разверстка”则是“分派、分摊”的意思。事实上,苏俄政府派到农村去的征粮队在收集所谓“农民们的余粮”过程中,往往采取暴力手段,强行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包括他们用以活命的口粮和来年播种用的种子粮,这自然激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引发暴动。

朱元璋虽然也会镇压反抗明朝的农民,但并不至于征收农民活命的口粮。评价一个人,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他说了什么。就这个角度而言,难道可以说弗拉基米尔·列宁比朱元璋高尚吗?

user avatar

历史爱好者大致分三种:正常人,文盲和精神病。

而粉丝这个词,指的是疯狂迷恋。所以不是讨论或者喜欢某一朝代,就是那个朝代粉,请对号入座。

按照历史时间顺序,从前往后数:

楚粉:我刚知道这个群体的时候很意外,这一个个什么鬼?后来看了他们写的内容,这神么精神病。

秦朝粉:著名的大秦歼星弩,已经绝迹很久了,之前活跃的时候,还是零几年,大部分属于文盲类型。

汉朝粉:有么?我是没见过

三国粉:数量极多,以正常人居多,但是蜀粉例外,蜀粉文盲数量不多,但是精神大多不正常。

冉闵粉:被公众号洗脑的文盲

隋朝粉:同大秦粉,被公众号洗脑的文盲。

唐朝粉:粉丝数量不少,以正常人居多,所以知乎和贴吧上喷唐朝的人特别多。

柴荣粉:文盲+精神病

宋朝粉:宋粉数量不多,但是忠实度极高,几个核心精神病,带着一群文盲,四处引战。

元朝粉:或者说蒙古粉,骑射仙,现在数量已经很少了的,多数是被教科书误导的,算是文盲吧。

明朝粉:这个不用说,朝代粉里面明粉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粉丝数量大,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有学富五车的大佬,也有精神病,文盲比例更是极高。

袁崇焕黑粉:本质为毛文龙粉丝,自媒体鼓吹毛文龙洗脑了大批的中学生,形成了毛文龙粉圈,奈何毛文龙知名度太低,根本引不起话题,毛文龙粉丝转向袁崇焕,通过袁崇焕输出情绪,毕竟袁崇焕虽然没啥历史地位,知名度还是蛮高的。

清朝粉:数量不多,和宋粉差不多,多为精贵,战斗力也不咋地,和宋朝粉完全没得比。


补充一下文盲和精神病的定义:

文盲指的是那些知识储备不多,看了几篇公众号,就以为自己掌握了历史真相的人,多出现在冷门事件上,比如说冉闵粉,赵括粉,杨广粉。

精神病和文盲不同,精神病通常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为了佐证他们的观点,他们故意歪曲历史资料,已经不能当成正常人对待了。

举例子:

楚粉认为楚国是最强大的,他们认为秦朝灭亡之后的汉朝是楚国的延伸,同时拒绝承认汉朝沿用秦朝制度。
宋朝粉认为汉朝唐朝武德没有宋朝充沛,靖康之变宋徽宗被抓,是为了解救开封的百姓,自愿去当人质的。

总结起来,文盲数量多,精神病比较恶心人。

经典宋粉智商


2021年的冉闵粉丝

user avatar

哪有什么朝代粉。

所谓秦朝粉,都是集权主义者。

所谓汉朝粉,都是国家主义者。

所谓唐朝粉,都是梦中天可汗。

所谓宋朝粉,都把自己当公知。

所谓元朝粉,都是无知意淫者。

所谓明朝粉,都是民族主义者。

所谓清朝粉,头上都有通天纹。

user avatar

秦粉表示我大秦天下无敌

楚粉表示得了吧你法统都没了说个der

汉粉,不知道为啥没纯在感,日常是和楚粉互殴

魏粉和蜀粉在互殴,同时集体嘲讽吴粉

晋朝粉,啥叫魏晋风度啊(战术后仰

南北朝粉,北朝粉狂殴南朝粉,南朝宋粉独当一面,冉闵粉周期性崛起

隋粉,我杨广千古一帝,一切责任全在门阀和李世民

唐粉,目前在内斗(李渊粉、李建成粉、武则天粉和隋粉集火太宗粉,太宗粉鲨疯了)

五代十国粉,很少,有李存勖和柴荣是主力

宋粉,因为不敢惹元粉所以喜欢黑唐和黑明,之前是皇汉重灾区,后来好像被集体爆破了

辽金夏粉,没啥存在感日常是嘲讽大金宋王

元粉,喜欢和清粉一起黑明,但明粉不咋搭理经常被明粉aoe

明粉,主要是和清粉互喷,皇汉重灾区,成分奇怪

清粉,主要是和明粉互喷,成分奇怪

user avatar

秦汉粉互撕,同事楚粉偶尔插一下,但是除了项羽个人粉丝外,存在感不大

三国里面,魏蜀互喷,同时嘲讽一下大魏吴王,吴粉多是个人粉,比如公瑾粉,仲谋粉啥的

晋粉说说魏晋风骨,然后吹吹谢玄谢安,

十六国里面大多是是前秦粉丝,

南北朝,南朝南宋独当一面,除了南宋北边常年压着南方,冉闵粉丝近期觉醒,然后偶尔被骂回去,之后在崛起

隋粉,主要是吹吹大运河啥的,我就好奇为什么没人说隋炀帝平了南边的少数民族呢?就算是那些个隋粉说的都少

唐朝粉割裂严重,李建成粉,武则天粉,李渊粉集体围攻李世民粉,李世民粉快鲨疯了

之后五代十国,主要是后唐和后周,以唐庄宗,柴荣为首,其他的也没啥,

宋粉除了赵匡胤外粉外,也就是岳飞粉了,其他的吹吹胜率,吹吹经济,然后碰瓷一下汉唐,然后被骂,

元粉到是存在感不高,主要也是吹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得多

剩下的明清粉互殴,算是声势最浩大的两个朝代分了,到目前为止我都不敢轻易碰这两个朝代,有人说成分可疑,我也这么认为

user avatar

我只知道清粉头上都有通天纹,祖上都是包衣,主子是八旗大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嗯,说到朝代粉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就像看一部漫长的历史连续剧,总有那么几个“主演”特别能吸引观众,然后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粉丝群体。他们对某个朝代的喜爱,有时候是深入骨髓的,有时候也可能只是浮于表面。我琢磨着,咱们不妨就从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朝代粉来聊聊,看看他们是咋回事儿。“大唐天下第一”——盛.............
  • 回答
    《少女与战车 剧场版》里,那些前来支援大洗学园的各校参赛队,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战车嘉年华”,他们的表现,在我看来,可以用“出彩、各有千秋,且意义非凡”来概括。说他们“出彩”,是因为他们绝不是那种凑个热闹的背景板。从一开始,剧场版就花了相当大的笔墨去描绘这些学校的特色和她们的战车。例如,圣葛罗莉.............
  • 回答
    腾讯的现在:一个庞大、多元且充满挑战的巨头腾讯,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早已超越了一个简单的互联网公司概念。它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触角遍布数字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评价当前的腾讯,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理解它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走向。一、 核心业务的稳固与创新:社交和游戏依然是.............
  • 回答
    关于当下流行的“网红打卡地”,尤其是那些被冠以“小”字辈名头的旅游景点,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的看法。这不仅仅是关于旅游本身,更是折射出当下社会文化、消费习惯乃至情感需求的一些变化。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些“小”字辈的网红打卡地,它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火遍全网,绝非偶然。它们往往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
  • 回答
    国内当前“烂片横行”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单一原因,而更像是电影工业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烂片横行现象的“普遍性”与“具体表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烂片”的定义。通常而言,烂片是指那些在故事、表演、制作、艺术性、观赏性等.............
  • 回答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声音,希望将崔永元推选为201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种呼声的出现,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赞扬,不如说折射出当下社会心态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于“感动”和“榜样”的定义正在经历着某种转变。要理解这种呼声,首先得回顾一下崔永元在2018年所做的事情。他以一种近乎孤身一人、不计个人得失的姿.............
  • 回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当前的定位:一个多维度的评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是中国一个非常独特的组织,其历史、存在目的和当前定位都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要对其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历史进程以及不同视角进行深入剖析。 一、 兵团的历史:从屯垦戍边到经济社会发展兵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人民解放.............
  • 回答
    孔子“删诗书,订礼乐”,尤其是在《诗》、《书》、《春秋》这三部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的著作上所下的功夫,是理解儒家思想形成和传播的关键环节。要评价孔子在这几部经典上的工作,需要从其真实性、影响以及学界当前的看法三个维度深入探讨。 孔子在《诗经》、《尚书》、《春秋》上的工作:一次深入的“再创作”与价值重塑.............
  • 回答
    周志华教授新提出的 Deep Forest (森林模型) 模型,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誉为是机器学习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它是否会取代当前火热的深度学习(DNN)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 Deep Forest 的特点、优势、劣势,并将其与 DNN 进行对比。一、 什么是 Deep .............
  • 回答
    关于小二翻译的雷蒙德·卡佛作品《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以及当前中国翻译作家群体的整体水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尝试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尽量让表达更自然,不那么刻板。先说小二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小二翻译的卡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驯服”的感觉。卡佛的作.............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浏览内容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看中了一个回答,正想去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和其他用户交流一下,结果一点进去,赫然显示“当前内容暂时无法评论”。这种状况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足以引起我的注意,也让人不禁想要探究一番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首先,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这种体验无疑是令人沮丧的。我们打.............
  • 回答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这句话,在这几年尤其是在疫情爆发以来,几乎成了一种在特定群体中流传甚广的感叹。它不是一个新鲜出炉的论调,早在那位著名的医生,也就是李医生提出警告却未能阻止病毒蔓延的事件之后,这句话就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控诉,开始被更多人提及和理解。要评价这句话,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不能简.............
  • 回答
    “《尼布楚条约》”的评价,以及为什么中国会主动让出如此广阔的土地给俄罗斯,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一、 当年的历史背景:康乾盛世下的复杂局面首先,我们要明确《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代背景。那是清朝康熙年间(1689年),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
  • 回答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就像一本心灵的启蒙指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说实话,并没有立刻被震撼到,甚至一度觉得作者讲的道理过于浅显,好像是些人人都懂的“常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以及在生活中去实践和体会,我才慢慢理解了这本书的深刻之处。它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夜暴富或者瞬间功成名就的书,它是一种关于“存在方.............
  • 回答
    当下的影视圈,与其说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乐园,不如说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机遇的竞技场。想要评价它,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入口,四面八方都有声音,褒贬不一,复杂得很。先说几个明显的“热闹”的方面: 内容生产的“肥沃”与“贫瘠”并存: 这几年,大家能明显感觉到国产剧的数量是真的多了。各种题材,从古装宫斗、权.............
  • 回答
    要评价如今的曼联,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这支球队,就像一位曾经的巨星,虽然光环仍在,但最近几年,确实让人欢喜让人愁,甚至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首先,从成绩上看,用“起伏不定”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你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曼联近几年的表现。有过让人眼前一亮的赛季,有过让人.............
  • 回答
    WPS 在文件出现不明损坏时要求用户支付多种费用,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商榷且容易引起用户不满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种做法的合理性、用户体验、商业模式以及潜在的风险。一、 合理性分析(为何 WPS 会这样做?是否合理?)1. 服务成本与增值服务区分: 基本功能免费 vs. 高级服.............
  • 回答
    当今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如果抛开那些宏大叙事和空洞口号,从更贴近个体感受的层面去审视,会发现它像一幅色彩斑斓却又层次不齐的画卷。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也有亟待改进的阴影。看得见的进步:大众的审美在悄然提升,专业的土壤也在变化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音乐教育的普及度。从城市到乡村,从幼儿园到大学,音乐课几.............
  • 回答
    俄罗斯当年的“休克疗法”,至今仍是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乃至普通民众争论不休的焦点。将其简单地归结为“被西方忽悠”或“自己犯傻”,都略显片面。更准确地说,那是一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试图快速摆脱计划经济弊端却付出巨大代价的经济转型尝试。要评价“休克疗法”,我们必须先回到那个时代的.............
  • 回答
    阿当那篇《当我说前端基础时,我在说什么》的文章,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值得细品的讨论。他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了几个技术名词,而是深入挖掘了“基础”这个概念背后所承载的意义,以及在快速迭代的前端领域,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定义它。文章最打动我的一点是,阿当并没有把“基础”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框架或者库。他很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