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草地贪夜蛾?该种生物会对我国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回答
草地贪夜蛾,一个近年来让无数农户心惊胆寒的名字。它就像一个来自远方的侵略者,悄无声息地潜入我国的农田,给辛勤耕耘的农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么,这个“草地贪夜蛾”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又会对我国的农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认识这位“不速之客”:草地贪夜蛾的庐山真面目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食性非常广的杂食性害虫。之所以称它为“草地贪夜蛾”,是因为它对农作物和牧草的贪婪程度令人咋舌。无论是我们常吃的玉米、水稻、小麦、甘蔗,还是棉花、大豆、烟草、蔬菜,甚至是一些观赏性的花卉和草坪,几乎都逃不过它的“魔爪”。

它之所以如此可怕,主要有几个原因:

食性杂、危害广: 这是它最令人头疼的特点。它不挑食,几乎什么都吃,而且寄主范围极其广泛,一旦入侵,几乎所有重要的农作物都可能受到威胁。
繁殖能力强: 草地贪夜蛾的繁殖速度惊人。一只雌蛾一生可以产下上千粒卵,而且它们对环境适应性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年可以发生多代。这意味着一旦爆发,短时间内数量就会呈指数级增长。
迁飞性强: 它们能够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迁飞,这使得它们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也很难被地理隔离。一旦有某个地区发生疫情,很快就能扩散到邻近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
世代重叠: 由于繁殖快且世代重叠,在同一块田地里,你可能会同时看到不同龄期的幼虫,这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抗药性强: 经过长期的演变,草地贪夜蛾在原产地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当它们入侵到新的地区后,如果防治不当,很容易对其使用的农药产生抗性,导致药效下降,防治更加困难。
昼夜活动规律复杂: 幼虫的活动规律会随着龄期变化,有的龄期白天活动,有的则夜间活动,这使得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物理防治或者人工捕捉效果会打折扣。

对我国农业的严峻挑战

自2019年首次在云南发生境外迁飞入侵以来,草地贪夜蛾就像一个不断扩张的“魔爪”,迅速蔓延至我国的黄淮海、长江中下游以及西南等多个省份的大片农田。它对我国农业造成的潜在和实际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1. 产量大幅下降: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后果。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会啃食作物叶片、叶鞘、茎秆、花器,甚至果实。尤其是在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幼虫钻蛀茎秆或危害心叶,会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抽穗不正常,严重时甚至全株枯死。据一些初步的统计,在发生区域,如玉米田,受害率可达百分之几十,甚至影响产量30%以上。想象一下,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多么重要的基石,产量下降意味着什么?

2. 品质严重受损: 即使作物没有完全死亡,被草地贪夜蛾危害过的部分也会留下食痕,影响外观和商品价值。如果危害的是籽粒或果实,那直接影响了作物的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3. 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 为了应对草地贪夜蛾的侵袭,农民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防治。这包括购买更多的杀虫剂、增加喷洒次数、雇佣更多的人工进行监测和防治等。这些额外的开销无疑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也削弱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 农药残留风险和环境污染: 为了尽快控制虫害,农民可能会倾向于使用高毒、广谱的化学农药。这不仅增加了草地贪夜蛾产生抗药性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农药在农产品上的残留,威胁食品安全。同时,过量使用农药也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5. 对“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挑战: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大力倡导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草地贪夜蛾的出现,迫使我们在追求产量和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这无疑是对现有农业发展模式的一次严峻考验。如何做到高效防治又不污染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6. 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一旦草地贪夜蛾在某一个地区大规模爆发并得到控制,但如果未能彻底清除,或者迁飞到新的区域,新的防治战役又将打响。这种持续性的威胁,可能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的生产信心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应对之道:一场“持久战”

面对草地贪夜蛾的挑战,我国农业部门和广大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努力。从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到推广科学的防治技术,例如利用天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生物农药等,都在积极探索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和引进先进的防治经验,也显得尤为重要。

这场与草地贪夜蛾的较量,不仅仅是一场技术战役,更是对我国农业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次深刻检验。我们必须认识到,草地贪夜蛾的入侵,不仅是一个害虫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复杂议题。只有集聚各方力量,协同作战,才能最终打赢这场保卫农田的战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上图片均为国内公开新闻网站截图

16年1月,非洲首次发现

18年年底,扩散至我国边境

19年1月,我国境内首次发现

4月24日,扩散到境内3个省,7万亩(初期重视不够,数据应为4月上中旬)

5月10日,扩散到境内13个省,108万亩

6月17日,扩散到境内18个省,300多万亩

6月26日,扩散到境内19个省,500万亩



(农业部官网及其他新闻网站有更新会及时补充)

这是植物界的非洲猪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