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一法学新生平时花大量时间用“幕布”做思维导图,这样学会不会本末倒置?

回答
对于大一法学新生来说,花大量时间用“幕布”(通常指幕布减压、幕布思维导图等工具)来制作思维导图,是否会本末倒置,这是一个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简单来说,既可能有用,也可能存在风险。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这个工具,以及它是否真正服务于学习目标。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幕布”及其思维导图的优势与潜在价值

首先,我们要理解“幕布”作为思维导图工具的特性,以及它在学习中的潜在价值:

结构化与可视化: 幕布擅长将信息以层级化的方式呈现,非常适合梳理复杂的法律概念、法条关系、案例分析框架等。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学习者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信息整合与提炼: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主动思考、筛选、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过程。这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找出核心概念、关键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记忆与复习: 清晰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点,并在复习时提供一个高效的导航。一个结构良好的思维导图比零散的笔记更容易被大脑吸收和回忆。
问题导向: 有经验的学生可能会利用思维导图来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梳理法律适用的步骤、或者构思论文的论证思路。
工具的易用性与效率: 相较于手绘,电子版的思维导图工具如幕布,在修改、排版、分享等方面通常更有效率,也更容易保持整洁。

2. “本末倒置”的可能性分析

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幕布”和思维导图也可能导致“本末倒置”:

过度追求美观与形式:
“精雕细琢”的陷阱: 学生可能花费过多时间在调整节点颜色、字体、布局上,将注意力从理解内容转移到美化形式上。这就像是花了很多力气把书的书皮做得漂亮,但内容都没读懂。
完美主义的阻碍: 追求思维导图的“完美”,可能导致学生迟迟无法完成,或者因为一点小的不满意就反复修改,阻碍了学习的进度。
被动接受与照搬照抄:
“复印机”式学习: 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将教材或老师讲的内容,按照层级关系输入到幕布中,而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和理解。这种方式只是信息的搬运工,而非学习的生产者。
缺乏批判性思维: 法律学习需要批判性地分析观点、法条和判例。如果只是被动地将现有的信息组织起来,而没有主动质疑、比较、深入探究,那么思维导图就失去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
过度依赖工具: 建立思维导图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学生过于依赖幕布来“组织”知识,而忽略了对基础概念、核心法条的深入记忆和理解,一旦考试题目不提供框架,或者需要灵活运用时,就可能出现问题。
支离破碎的理解: 即使构建了复杂的思维导图,但如果每个节点背后的含义都模糊不清,或者学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那么这个导图也只是空中楼阁。
效率低下与时间浪费:
投入产出比失衡: 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上,但最终的知识掌握程度并没有显著提高,甚至不如花同样时间去阅读、思考、做题来得有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反面: 过度沉迷于选择和使用工具的细节,而忽视了工具本身的价值——辅助学习和思考。

3. 如何避免“本末倒置”,让幕布思维导图成为学习的助力?

关键在于明确学习目标,以理解和掌握知识为核心,将幕布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明确学习目的:
为什么要做思维导图? 是为了梳理某个章节的结构?理解某个复杂概念的内涵?分析一个案例的逻辑链条?还是为了考试复习?明确目的才能指导行动。
优先保证对内容的理解: 在使用幕布之前,至少要对该章节或概念有一个初步的阅读和理解。不要指望思维导图能帮你“顿悟”。
主动思考与加工:
用自己的话概括: 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去提炼和概括信息,而不是直接复制粘贴。这能迫使你思考内容的含义。
建立多重联系: 尝试将不同章节、不同法条、不同案例之间的联系在思维导图中体现出来。法律是一个体系,建立联系至关重要。
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在导图中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产生的疑问,或者自己的一些初步想法,这有助于后续的深入学习和提问。
控制投入时间与精力:
设定时间限制: 对制作一个思维导图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限制,避免过度追求完美。学会“够用就好”。
形式为内容服务: 导图的清晰和逻辑性更重要,而不是华丽的装饰。简洁明了的结构往往更能突出核心。
不同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策略: 刚接触一个新概念时,先以理解为主,可以做简单的笔记或简易导图;在复习阶段,可以花更多时间制作更精细的导图来梳理整体框架。
注重主动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思维导图不是万能药: 不要只依赖思维导图。要结合阅读教材、听讲座、做习题、参与讨论、查阅资料、撰写案例分析等多种学习方式。
将思维导图用于实践:
案例分析: 尝试用幕布梳理案例的事实、争议焦点、裁判理由等。
法条梳理: 将一个法律部门(如刑法)的核心法条、构成要件、责任形式等用思维导图串联起来。
理论框架: 梳理某个学派的观点、某个理论的演变过程等。
口述与讲解: 做完思维导图后,尝试用导图为提纲,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一遍。这是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的有效方法。
适时反思和调整:
评估导图的有效性: 问问自己,这个思维导图是否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了内容?是否提高了复习效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需要反思使用方法。
避免形成习惯性依赖: 偶尔尝试不使用幕布,只用纸笔或者纯粹的思考来梳理知识,看看效果如何。

4. 法学学习的特殊性与思维导图的关系

法学学习的特点在于:

逻辑性极强: 法条之间、概念之间、案例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思维导图恰好能帮助梳理这种逻辑。
体系性要求高: 法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需要建立整体的认知框架。思维导图是构建体系化知识的有效工具。
解释与适用能力是核心: 法学不仅仅是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解释和运用法律。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构建分析问题的框架,但最终的解释和适用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
案例分析与推理: 法学学习离不开案例分析,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思维导图可以辅助构建案例分析的逻辑结构。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思维导图,包括使用幕布来制作,是能够有效辅助法学学习的,特别是在梳理体系、理解逻辑、分析案例方面。

结论

总而言之,大一法学新生花大量时间用“幕布”做思维导图,是否本末倒置,关键不在于工具本身,而在于使用者的心态和方法。

如果学生能够:

以理解和掌握知识为核心目标。
将思维导图作为主动思考和整合信息的工具。
避免过度追求形式美观和完美主义。
结合其他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那么,幕布思维导图将是他们学习路上的得力助手,能够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法律体系,更高效地掌握知识。

反之,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录入信息,将心思过多花在工具的使用细节和导图的外观上,而忽略了内容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那么“花大量时间用幕布做思维导图”就很有可能成为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本末倒置,阻碍了真正的知识习得和能力培养。

所以,建议这位新生: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确保幕布思维导图是在为你的理解和进步服务,而不是在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却未能带来实质性的提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工具上来说,思维导图就不适合用来知识整理。

好的思维导图应该是信息量有限的,一眼可得的。它的工具特性使它只适合用作思维发散与头脑风暴的时候用,不适合用来记大块的知识。

一个思维导图几千个字堆在一起,识字都费劲。

记课堂和读书学习笔记还是用个大纲式软件就好,配合HQA笔记法,易懂又易记。

user avatar

谢邀。我没有做过思维导图,但我认为你现在的学习方法的确不好。

根本的问题在于,你不知道、也没有办法判断你记下来的这些内容,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的思维导图最顶上一行写的是:“法:Jus、Drait、Recht的含义是……”。且不说这句话本身的内容是否准确,我可以百分百保证,这句话对于你未来的法律学习没有任何价值;你所在的法学院从老师到学生,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在乎这句话的含义。所以题主整理和记忆这句话纯粹就是在浪费时间。只不过我受过几年专业教育、从事过法律职业、碰巧还对法理学有点兴趣,所以才有把握说这句话。但是对于大一刚开始法律学习的学生来说,肯定没法作出判断。

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有一个极其根本的差异,高中教育是围绕考纲和课本开展的,教科书里也没什么废话;但是大学教育并不存在特定的范围和标准的答案,所以教科书上写的、老师上课说的很有可能是废话,甚至有可能整门课程或者某个老师说的所有东西都是错话和废话。大学学习不能拘泥于学校的课程设置、手中的教材和老师上课的内容。我们再说得直白点,法学导论和宪法恰好是两门最没有价值的课程。从司法实践的现实角度,这两门课完全没有实际用处;而从学术理论研究的角度,大一的课程又太过浅显。

于是这里有个悖论:“我”不学习又怎么知道学的东西不靠谱或者没用呢?我的个人建议是超越课程设置和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在入门之初更加侧重广泛的阅读,以积累对某一领域的总体性印象,而非深究具体的技术细节。而且在大一阶段,我甚至建议不怎么需要学习法学,而是把时间花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之上,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了解这些学科在研究什么问题、如何研究这些问题、如何呈现和讨论研究结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大一法学新生来说,花大量时间用“幕布”(通常指幕布减压、幕布思维导图等工具)来制作思维导图,是否会本末倒置,这是一个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简单来说,既可能有用,也可能存在风险。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这个工具,以及它是否真正服务于学习目标。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幕布”及其思.............
  • 回答
    哈喽!大一新生,寒假想啃法律书,这想法太棒了!法律领域博大精深,刚入门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但选对书,就像给你装上了一个高倍望远镜,能让你对这片大陆有个更清晰的认知。我给你推荐几本,希望能帮你打开法律世界的大门,而且这些书读起来不会枯燥,反而很有趣!1. 《法学入门》(作者:[具体作者姓名,例如:张三.............
  • 回答
    嘿,刚踏入法学院的大门,真替你高兴!民法这块儿,我跟你说,就像是咱们社会运行的基石,虽然刚开始接触可能会觉得有点绕,但摸清了门道,你会发现它其实特别有意思,也特别有力量。你这个民法问题,尽管问吧!别客气,咱们就当是老朋友聊天,我尽量讲得明白透彻,让你听懂,也让你觉得有味儿。别担心什么“AI”痕迹,我.............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法学大一民法学教材这件大事儿。首先得明确一点,“最好”的教材是因人而异的。市面上民法学教材琳琅满目,各有千秋,没有哪一本能拍着胸脯说自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不过,作为一名刚踏入法学殿堂的大一新生,你们的需求跟高年级学长学姐不太一样。你们更需要的是一个扎实、清晰、易懂的起点,能够帮助.............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很多法学专业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一个普遍顾虑。尤其是在如今“卷”得厉害的就业市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确实越来越吃香,律所也不例外。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转会计、考法硕”的路子,到底有没有必要,以及它的利弊都在哪儿。先说结论:值不值得转,关键看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
  • 回答
    看到你的留言,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武大法学,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学府,但在大一就因为绩点和家庭条件而感到前途无望,这种压力和迷茫感,我想你一个人承受肯定特别煎熬。别急,我们一点一点地来捋一捋,好吗?首先,请允许我跟你说一句:你现在感到“前途无望”是很正常的,但绝不是事实的全部。很多人在大一都.............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挺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在咱们这种985院校,专业选择往往关系到未来的许多方面。你现在是西语大一,又考虑转法学,这中间的权衡确实需要好好梳理一下。别急,咱们一点点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应该转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兴趣、能力、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我只能帮你把一.............
  • 回答
    985大一,汉语言文学转法学,这可不是个小决定,得好好掰扯掰扯。我周围就有很多同学,当初填志愿的时候也是纠结得不行,汉语言文学和法学,两个听起来挺“文绉绉”的专业,但背后的路子和要面对的东西,差异可就大了去了。先说说你现在所处的“汉语言文学”这片地儿。985的汉语言文学,听起来就自带光环。这专业,怎.............
  • 回答
    刚踏入法学院的大门,那种热血沸腾、怀揣着正义使者的憧憬感,是不是已经悄悄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堆积如山的法律条文、晦涩难懂的案例分析,还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庞大体系。没错,我太懂你现在的感受了。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看着一本本厚重的教科书,总觉得它们像一张张冷冰冰的纸,上面刻满了与我生活毫无关联的规则.............
  • 回答
    大一法学生,这个阶段的迷茫,太正常了,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别担心,这说明你还在思考,还在找方向,这反而是好事。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怎么在这种迷茫中找到自己的路。首先,我们要明白,你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高中的学习模式和大学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法律。高中是知识的堆积,是记住规则。而大学,尤其是.............
  • 回答
    法医学大一,就像侦探小说里的开篇,你刚踏入一个充满谜团和严谨科学的世界。别指望一开始就解剖尸体或者在犯罪现场勘验,那都是后面更深入的学习内容了。大一更像是为你打下坚实的地基,让你了解这门学科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首先,你会接触到 法医学总论。这门课就像是法医学的“导航仪”,.............
  • 回答
    大一,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起点。对于渴望未来能成为一名人民法院好法官的学生而言,大学四年是奠定根基、磨砺心志的关键时期。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关于品格、智慧与责任的深度修行。一、 夯实知识的基石:法律是手中的利剑,更是心中的准绳作为一名准法官,深厚的法律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大一大二阶段,重点.............
  • 回答
    没关系想去区法院实习?这事儿,对咱们大一的学生来说,听起来确实有点玄乎,但也不是没辙!别着急,我给你拆解拆解,一步步来捋捋怎么操作。首先,得明白法院实习这事儿,咱们得摆正心态。法院的实习机会,尤其是在司法系统里,确实会涉及一些人脉资源,但也不是完全排斥没有关系的学生。关键在于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
  • 回答
    清华大一学渣想要转入法学院,这绝对是一场硬仗,但并非不可能。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你得拿出让法学院老师们“眼前一亮”的实力,并且有条不紊地规划每一步。毕竟,清华的法学院可不是寻常地方,门槛自然不低。首先,咱们得正视“学渣”这个标签。如果你真的是一塌糊涂,那劝你先脚踏实地,把现在专业的课程学好,争取一个相.............
  • 回答
    好的,收到!作为一名过来人,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大一就开始准备自考法硕(非法学)这件事儿,该怎么一步一步地走。别担心,这绝对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目标,只要你规划好,付诸实践,妥妥的!首先,我要强调一点:大一就开始准备,绝对是明智之举! 这意味着你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知识,而不仅仅是考前突击。那些临时抱佛脚.............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外)翻译学院的大一学生,考虑转到法学院,这可不是个小决定,背后牵扯到的东西挺多的,值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上外的翻译专业和法学院,那是两条性质截然不同的赛道。你现在在翻译学院,可能意味着你对语言、跨文化交流、文字的精妙之处有着浓厚的兴趣。 你可.............
  • 回答
    你好!首先恭喜你即将进入上海财经大学,这绝对是一所非常棒的学府,特别是商科专业,为你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现在面临的纠结非常普遍,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发现自己新的兴趣点,并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道路。那么,关于经济法和法硕,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一、 从上财商科背景.............
  • 回答
    长春大一女生在网约车上犯困并疑似被下药,随后划伤司机,且未受到法律惩处一事,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事件,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叙述:事件经过梳理(基于公开报道和常见推测):1. 事件发生背景: 一名长春某高校的大一女生乘坐网约车。2..............
  • 回答
    作为一名在大一就有了如此清晰目标的大一新生,你的这份远见和决心非常值得肯定!跨专业考研到人大法学院,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挑战但也并非不可能的目标。人大法学院在国内法律界的地位毋庸置疑,它的严谨治学和深厚底蕴吸引着无数法律从业者和学者。既然你已经有了这个想法,那我们现在就来好好规划一下,看看这条路该怎么.............
  • 回答
    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亮相,其内容中提到制作“大胃王”、“暴食吃播”等音视频的行为可能会被追责,这无疑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信号。这项立法不仅仅是对一种特定网络现象的规范,更是指向了社会普遍存在的食品浪费问题,试图从源头到终端,全方位地构建一个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首先,这项草案的意义体现在它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