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毒鸡汤是“大龄剩女”和“离婚潮”现象的原因吗?

回答
“毒鸡汤”这玩意儿,这两年尤其的火。动不动就有人转发,“你不努力,你whatever的样子给谁看?”“世界上哪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诸如此类的。听起来挺有道理,好像一下子点醒了梦中人,让你觉得生活就是这么残酷,努力才是唯一的出路。

不过,仔细想想,这“毒鸡汤”的逻辑是不是有点过于简单粗暴了?尤其是当它被用来解释像“大龄剩女”和“离婚潮”这样复杂的社会现象时,我总觉得有点站不住脚。

先说说“大龄剩女”这事儿。

把“毒鸡汤”往这上面套,常见的一种说法是:“女人三十岁还没结婚,就是因为她太挑剔了,眼光太高,不懂得珍惜机会。” 潜台词就是,只要你放低姿态,随便找个人嫁了,就能解决“剩女”的问题。再配上点“谁谁谁当年也是剩女,后来降低标准不也过得挺好”的例子,简直就是给当事人盖上了“不努力”的帽子。

但你想想,这真的成立吗?

首先,“挑剔”这个词本身就带有贬义,似乎是在指责女性不识好歹。 很多时候,所谓的“挑剔”不过是对生活质量、伴侣素质的基本要求。一个有一定社会经验、有自己事业和经济基础的女性,她对另一半的要求,或许是在能力、人品、情商、共同话题等方面有更高的期待,这有什么错?难道社会发展到今天,女性就该回到那种“有男人娶就不错了”的状态吗?

其次,“剩女”这个标签本身就有问题。 它暗示着女性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婚姻,一旦过了某个年龄还没结婚,就成了“剩下”的,是失败者。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一种裹挟和压力。很多女性不是“剩下”,而是她们有选择权,她们不愿将就。她们可能还在追求事业上的发展,或者对感情有着更清晰的认知和坚持。

再者,社会的现实情况也很复杂。 经济压力、房价高企、工作竞争激烈,这些都让年轻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结婚这件事上更加谨慎。男性择偶标准也不低,加上一些婚恋观念的偏差(比如把女性的生育能力、年龄作为重要考量),导致优质的匹配机会本身就不是那么唾手可得。

所以,把“大龄剩女”简单归咎于“毒鸡汤”里的“你不努力”或者“你太挑剔”,就像是把一场足球赛的失败全怪给天气不好一样,太片面了。这忽视了经济因素、社会观念、个体选择以及两性互动中的复杂性。 很多时候,不是她们不“努力”去结婚,而是她们努力去寻求更匹配、更健康的婚姻,如果找不到,她们也愿意等待或者选择不婚。

再来看看“离婚潮”。

关于离婚,毒鸡汤又来“指导”了,比如“婚姻是坟墓,只有不断折腾才能保持新鲜感”,“别傻了,爱情哪有那么多浪漫,都是柴米油盐”。有时候甚至会鼓励人们“想离就离,人生短暂,别委屈自己”。

听起来,好像离婚成了解决一切婚姻不幸福的“灵丹妙药”,好像只要不幸福就该立马离婚,而且“离婚潮”就是因为大家听信了这些“激进”的话。

然而,婚姻的本质是契约关系,更是情感的维系。 而“离婚潮”的出现,我认为更多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意识觉醒的体现,而不是“毒鸡汤”的煽动。

具体来说:

经济独立是底气。 如今的女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稳定工作的女性,经济上不再完全依赖男性。她们有了底气去选择离开不幸福的婚姻,而不是为了生计而忍受。这才是“离婚潮”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个人价值和情感需求被重视。 社会对个体价值的认同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愿意将就着度过一生。婚姻应该带来的是幸福感和情感的满足,如果一段婚姻让人长期感到压抑、不被尊重、甚至遭受精神或身体上的虐待,那么选择离婚就是一种自我保护和对幸福的追求。这和“人生短暂,别委屈自己”这种朴素的道理有共通之处,但并非完全等同于“毒鸡汤”那种轻描淡写的“及时止损”。
婚恋观念的转变。 过去“从一而终”是婚姻的最高标准,离婚是被认为可耻的事情。但现在,离婚更多地被看作是结束一段不合适关系的正常行为,而不是人生的污点。这种观念的转变,让更多人敢于直面婚姻中的问题,并做出自己的选择。
社会对婚姻的容错率提高。 相较于过去,社会对离婚的接受度更高了。身边的朋友、同事有离婚的,大家也都能理解和接受,甚至给予支持。这种外部环境的支持,也降低了离婚的门槛。

所以,说“毒鸡汤”是“离婚潮”的原因,我认为是把结果当成了原因,或者说,是把一部分鼓励人们追求自我、勇敢面对不幸福的真实声音,和那些过度简化、甚至带有煽动性的“毒鸡汤”混为一谈了。 很多时候,鼓励人们理性分析婚姻问题,追求更健康的情感关系,和鼓励人们因为一点点不顺心就“说离就离”是有本质区别的。

总而言之,把“大龄剩女”和“离婚潮”这样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地归咎于“毒鸡汤”,是一种过于肤浅的解读。

“毒鸡汤”或许能提供一种简化的解释框架,迎合了当下一些人焦虑的情绪,但它无法触及问题的根源。真正的社会问题,往往是经济、文化、历史、教育以及个体选择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

与其把精力放在解读那些看似“犀利”却缺乏深度的“毒鸡汤”,不如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理解个体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困境与选择,去看到问题的复杂性,而不是用一句简单的话来盖棺定论。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去面对和解决这些真实的社会挑战,而不是被那些浮于表面的“鸡汤”所误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一定程度上是。但不是根本原因,本质原因。而且它是表征,不是根源。

实际这是个经济学和人类学的普遍现象。人的生活成本可以划出三道线:最低生存线,舒适生活线,价值追求线。当满足最低生存线后,生育欲望变强,生活水准继续升高,快接近舒适生活线时,生育欲望就会很低。

说白了,你工作干啥的收入扣掉衣食住行必须的支出,就是自由可支配收入,结婚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在自由可支配收入占比例过高甚至超过,结婚生育的欲望就会显著变低

但是当人类过了舒适生活线,!接近价值追求线,结婚生育欲望又会回升,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没有长久安全感焦虑后,要寻求的价值和归属感,爱与家庭的温暖占了一大部分。

那么毒鸡汤在这里扮演什么角色呢?它为了炒作消费主义,会无限炒高舒适生活线。

user avatar

我以前也觉得毒鸡汤应该背不起这么大的锅。

直到我认识了一个中专小护士,19岁,长得还行,网恋和一个TOP10的研究生搞到了一起,研究生爱她爱的不行,毕业直接飞到了四川。

见家长。

家长说,你没车没房,这事不行。

小姑娘斗志不坚决,分手了……分手了……分手了……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这样一个5年之内车房都会有的金龟婿送上门来他们是以一种多么伟大的混沌计算给拒绝了的。

每个听说这事情的人都会觉得小护士的爹妈傻逼,小护士傻逼,这研究生逃过一劫。

可能有远见的人确实不会让女儿上中专吧。

谈恋爱要买车买房的毒鸡汤,原来是真的有人会信的。

---------------------

其实我被念叨了一阵就专门跑去确认了一下具体情况。

但是我一直不发出来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太像编的了,发上来一定会被喷。

现在估计也没人看了,悄悄贴上来吧。

首先,研究生的专业,是……计算机,没错,他就是程序员,我真的不是故意在黑。

大学是华中科技大,我之前一直想不起来是华中科技大还是中国科技大……

然后,研究生实际上是四川人,不过不是成都的,而是德阳的,他家在德阳有车有房,而小护士的家长嫌弃的是他在成都没车没房。

小护士家里一般人。

研究生性格很棒棒,像一个程序员一样,十分老实靠谱。

为什么说毒鸡汤,因为后来小护士亲口说,她觉得爹妈是对的,没车没房是不行的。

---------------------------------------

最新消息,小护士的现任,在成都有房有车但工作不稳定的年轻男子,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因为护士妈坚持没有15万彩礼不让上门而陷入茫然。

然后小护士又听了妈妈的话,踹了现任。

不懂这帮人怎么想的。

user avatar

昨天和我老婆吵了一架。

临睡前她和我说,女儿生孩子不是天经地义,自己不想冒着生命危险给我生孩子。我买房买车,养家糊口,工资给你花是天经地义的,你生小孩就是不是天经地义的。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她睡前刷到一个这样说的抖音视频。

之前有次她非要和我离婚,搞的我全家鸡飞狗跳。导火索就是刷到抖音里的一句鸡汤,余生很长,所以要认真对待。鸡汤的内容是林心如的妈妈和爸爸离婚了,给林心如又找了一个继父,林心如问妈妈和继父在一起幸不幸福,妈妈什么都没说,然后林心如发现妈妈每次买花回来,插到花瓶里,继父立马就会换一条和妈妈买的花的颜色相配的桌布。然后就是这句鸡汤,余生很长,所以要认真对待。然后就铁了心要和我离婚,要寻找自己的真爱。把我全家搞的鸡飞狗跳之后,我也没办法同意她离婚。当我真下决心和她离婚,结果她发现离婚后她什么都没有,房车都是我婚前买的,其他财产都在我爸爸一个人名下,又可怜惜惜地求我不要离婚,我一时心软,就答应她不离婚了。

还有一次,她刷抖音,刷到某理财分析师。就是那种超短裙,大长腿,超紧身职业装,脸上粉比城墙还厚的理财分析师。然后理财分析师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案例,把一套全款买房的钱,分成两份,买两套房子,各付50%的首付,就可以花一套房子的买两套房子了。我老婆就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找到自己的人生导师了,到处找这个理财分析师的联系方式,想向她学习理财。我说那个理财分析师就是个骗子。她立马说我顽固不化,思想老版,不能接受新事物。我和她解释,那个理财分析师的案例是已知房价会暴涨的前提,从答案倒推过程的,而且忽视了一切可能的风险,忽略了房贷的利息,忽略了还房贷的压力,根本没有任何指导价值,就是忽悠人。

我老婆关注了一大堆拍段子的网红,核心内容就是男人要承担一切义务,不可以享受一点权利,否则就是渣男。那些拙劣的虚假的段子,有脑子的人都知道是假的,就差在前面加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还有一堆道貌岸然说漂亮话的人,之前有个在抖音教人做人的黑社会老大,在这个老大进去之前,我老婆是是这个黑老大的铁杆粉丝,几乎把这个人的话当成座右铭。看抖音广告买了一大堆书,什么杜子建的人生哲学,和卡耐基死之前绝对没有写出来的卡耐基名著,还好买回来从来没有看过。要不然危害更大。

毒鸡汤有危害是对人而言的,以前就一个咪蒙,我老婆也从来不会关注咪蒙的公众号,看电视,电视剧也有广电总局把关,不会有太离谱的事情。可是抖音出来之后,一切都变了,那些容易受毒鸡汤影响的人,以前很难接触到毒鸡汤,就算把毒鸡汤放在她们面前,她们也懒得看那么多字。可是抖音把一个个毒鸡汤都短视频化,让任何人都可以无差别的喝到毒鸡汤。我老婆很单纯没有什么分辨能力,她以前看不到那些毒鸡汤,我们日子过得很幸福,看看电视剧,综艺节目,都是劝人好的。自从沉迷抖音的毒鸡汤之后,动不动就和我吵架,要离婚。

---更新一下-

我和老婆是相亲认识的,我们年纪都不小,所以谈了一段时间,大家都谈的来,就准备结婚了。我老婆长得还可以,不是很漂亮,有点小鸟依人的感觉。

上次她要求离婚,后来反悔,我答应她的原因是:我回家的时候她给我做饭了,我们很少做饭吃,她不吃鸡肉,鸭肉,猪肉,只吃鱼虾和牛肉,我喜欢烧猪肉鸡肉,不喜欢烧鱼所以也不想烧饭,她也不喜欢做饭,所以我们经常出去吃。那天她想挽回我,所以下厨房做饭,我看她竟然想用这种方法挽回我,实在太蠢了,实在可笑,不过也很可怜,当时我觉得她傻乎乎的好可爱啊,立刻就原谅她了。

结婚之前,我所有事都是让着她的,没有分歧,所以没发现问题。我当时只是感觉她,脾气不太好,有点任性,吃喜欢保健品。我当时只是觉得她吃点保健品没什么,为了健康,没什么大不了。结婚后我才知道,她吃保健品有点成狂,一个月要吃几千块钱的保健品,那种正规地方买不到的,只有上线卖给下线的保健品,基本上就等于传销的。再后来我才知道,她妈妈是当地保健品的购买大户,她老家有很多骗子来开讲座,卖保健品,她妈几乎所有的讲座都去,去了就信,信了就买,松花粉,大蒜素,肽,竹叶素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买。她妈以前读过高中,有点文化,但是文化不高,很多东西知道一个概念名称,不懂是什么东西。就是因为这样,她妈特别容易被人骗,骗子讲一个名称,她妈有一个印象,但是实际上名字和实际的东西,完全是两个东西,她妈一知半懂,就会信了,骗子再鼓励两句,她妈立刻就飘起来,感觉自己很厉害。她妈不但自己吃,还往外卖,但只有我老婆和她舅舅从她那里买,没有往外人卖出过一盒。当时我发现她吃保健品的时候就该有点警惕的。

结婚后,我因为她吃保健品和她吵了一架,我工资都是交给她的,然后有一次我要花钱,跟她要,她说没钱,我问她钱到哪里去了,她指了一大堆保健品。

我丈母娘真是一个厉害角色。我老婆遗传丈母娘简直了。夏天我老婆喝一种祛湿汤,经常去药店买中药回来吃,有一次我陪她去买中药,随便问她这个药方是怎么来的。结果吓我一跳,是我丈母娘自己读医书,自己配的中药,那本医书是街边地摊上几块钱一斤的厚厚的盗版医书。我丈母娘一个高中文化的,自己从盗版医书里学习知识配药给自己女儿吃。我老婆还说,我丈母娘之前有病,自己给自己配药吃好了,也是从那本盗版的医书里学的。

彻底没文化的人没有那么好骗,人家有警惕心,不容易相信人。就是那种一知半解,半桶水的人简直是太容易被骗了,知道一个概念,但是知道的内容全是错的。

我是活该,自作自受,奉劝大家,相亲的时候,别太看重条件,关键是人,不要太急,要慢慢看清对方,不要太看重脸。大道理谁都懂,关键是当局者迷啊。

明天我就要去离婚了,对方提出来的。结婚一年,我们几乎每个月都吵架,有因为买保健品,主要是这个,我把新闻联播曝光她吃的那个牌子保健品虚假宣传的新闻给她看。她给我的解释我完全无法反驳,她说“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有的人吃就灵,有的人吃就不灵,她吃点就灵,新闻曝光的保健品没用,是因为吃保健品的人体质有问题。”还有要我拿钱去理财,就是抖音上的理财分析师。还有就是要买保险。我劝她,但是完全无法与她沟通,一说就是我脑子死,无法接受新事物,说我活在封建时代,说我不能理解的就不承认。实际上我是正经理科毕业的,那些保健品宣传的疗效实际上用高中的生物知识就可以破解,但是我老婆就是相信那些推销员,死都不相信我。我只是想安安心心过日子。奉劝各位,找老婆不能找太蠢的。其实蠢的人是我,结婚花了多少钱不算,我这一年的工资收入全在她那里,我自己就剩几千块钱,她的钱全自己花了,我才是比她蠢。

还有她和我吵架的时候,什么都用,防狼喷雾,只喷过我一个,在地铁安检的时候被没收了。拿过一次水果刀,被我当场抢下来。拿过一次榔头,家里工具箱里的,也被我当场抢下来了。砸坏一台电视,拿石头砸我的车,被我拦住了。想要砸路边的车让我赔钱,我告诉她砸车会被拘留,停止了。我的手机电脑被砸过若干次。生气的时候刷我的信用卡几次,跑到我单位闹过一次。现在想想离婚对我是好事。


我前妻是中部县城的人,当地不是很发达。我是南京的。家里的财产主要是房子,都是结婚之前买的,所以除了婚房其他都是在我爸名下的。婚后的钱几乎都在我老婆手上,我离婚的时候只有一千多块钱,我的工资几乎不是交给她,就是给她买礼物,家里的钱都被她存在一张卡里,到离婚我都没看到那张卡,也不存在财产分割。结婚一年,她从我家带走的钱,不算她的工资大概有三十万(我的工资,结婚的彩礼,红包,见面礼,五金,给她买的手机,包包)。我家真的没有亏待她,对她是真心诚意的好,她身体不好,我妈从老家买野生甲鱼做好,送上来给她吃(主要野生甲鱼很难买的到),唯一的目的是想让她给我生一个小孩。

离婚后她过得不怎么好。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就算从我这里拿走三十万,在南京买房也是不可能的,回老家换工作也不容易。带着三十万嫁妆也许可以嫁一个和她一起看抖音的人吧。

我前妻单纯,但是是对于外人单纯,对亲戚简直是仇人。家里人对她再好都是天经地义的,她三叔帮自己的儿子女儿找到银行的工作(她们县城银行的工作是很好的工作,比公务员还吃香),没有帮她找工作,她就怪他三叔对她不好(实际上她那边找工作不但是要拖关系,还要花钱,她空口白牙就让她三叔帮忙)。她和她单位同事关系都不好,领导关系也不好,几乎和所有人吵过架,永远都是她们欺负她。但是对于不认识的陌生人那是相信的不得了,特别是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和售货的人简直是最好的朋友,我和店长商量一下,给你一个员工折扣,她全部都信,她和售货员聊天,越聊越投机就像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一样。她妈妈和自己家亲戚关系都处不好,最好的朋友是卖保健品给她的两个闺蜜。

她妈妈教育我最多的一句话是中国男人比女人多三千万,所以我能娶到老婆是天大的幸运。前妻说我想要娶得的是那种农村的封建时代的妇女,给我洗衣做饭生孩子,她是新时代的女性,说我是农村的素质差。实际上我学历比她高,人际关系比她好,个人财产我们两个都没得比,也就我们两个工资钱差不多,但是我的工资都给她了,她连工资卡都没给我看过,结婚一年所有的开销都是我的,她的钱像防贼一样防我,每次输密码都是背着我输。她觉得离开我是脱离苦海,至少离婚前是这么觉得的。她只有离婚再找一个男人才能知道我对她有多好,对她有多包容,我父母对她有多好。按我的条件,就算中国男人比女人多三千万,我也不可能是剩下的三千万。

user avatar

不是。

是女人不结婚也能活下去,造成了大龄剩女;

是女人离婚后也不怕饿死,造成了离婚潮。


剩女少和离婚率低,是跟谁比的啊?

以前,对吧。

那为什么以前妇女的自杀率那么高?

因为不能不结婚,不敢离婚,遇人不淑就只好喝农药。


单身女和离婚女喝没喝毒鸡汤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总比被逼喝农药要好多了。

user avatar

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是计划生育。改变了男女比例。让女孩从“赔钱货”,变成了“香饽饽”。

第二,是贫富差距和消费主义。大量的贫穷的底层阶级和少数的富人阶级,中产阶级的崩溃,让人们变得不安和躁动起来,离婚率上升。

第三,是畸形的高房价。造成了男性无力负担结婚新居的费用,女性则没有房不嫁,这也是传统,造成了大量剩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毒鸡汤”这玩意儿,这两年尤其的火。动不动就有人转发,“你不努力,你whatever的样子给谁看?”“世界上哪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诸如此类的。听起来挺有道理,好像一下子点醒了梦中人,让你觉得生活就是这么残酷,努力才是唯一的出路。不过,仔细想想,这“毒鸡汤”的逻辑是不是有点过于简单粗暴了?尤其.............
  • 回答
    “好人有好报”,这句朴素的道理,深入人心,也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细细品味,又总会生出一些困惑:为什么善良的人常常尝尽生活的艰辛,而那些看似“坏透了”的人反而混得风生水起?这到底是天道轮回的铁律,还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好人有好报”的内在逻辑与社会现实的碰撞从哲学和伦理的角度来看,“好人有好报”.............
  • 回答
    《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也很多人都被威尔·史密斯饰演的克里斯·加德纳那种逆境求生的精神所打动。它传递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主题,听起来确实很励志,也很温暖。但如果仔细品味一下,或者说,带着一点儿挑剔的眼光来看,它确实有那么点“毒鸡汤”的味道,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包装过于精美的幸存者偏.............
  • 回答
    “割席断交”,这四个字听着就透着一股子决绝的劲儿。乍一听,好像是现代人活得明白了,不再被感情束缚,学会了及时止损,是种“成熟”的表现。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偶尔看到有人用这词儿来形容和某个朋友的决裂,配上几句义正辞严的文字,仿佛自己瞬间就成了那个洞悉世事、不留情面的智者。但仔细琢磨琢磨,这“割席断交”.............
  • 回答
    日本留学圈里流传的“毒鸡汤”,说白了就是一些披着励志外衣,实则带有误导性甚至是否定性的说法。它们往往能抓住人们内心最脆弱、最渴望成功的部分,然后给出一碗“看起来很美”的药,但实际效果却让人适得其反。我接触过的、听过的,以及我自己曾经也可能被这些说法“毒”过的,大概有这么几种:1. “在日本,只要努力.............
  • 回答
    爱情这东西啊,有时候真像一碗又苦又涩的“毒鸡汤”,喝下去,你以为能让你清醒,结果可能只是让你更想吐。你听过那种“你不够爱他,所以他才会离开你”的说法吗?这话听起来好像是让你反思,是让你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但仔细想想,这根本就是在把对方的离开完全归咎于你,让你背负沉重的罪恶感。好像只要你做得足够好,做得.............
  • 回答
    嘿,你是不是也常常感到生活像一团乱麻,找不到方向?有时候,总有一些话,听起来挺有道理,但细一琢磨,怎么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经典的心灵毒鸡汤”,看看它们是怎么一点点掏空我们本来就不太坚固的内心世界的。你一定听过那句:“你不是没机会,你只是不够努力。”这句话刚听的时候,是不是特.............
  • 回答
    生活这杯酒,有时候苦得让人想吐,但你还得捏着鼻子一口闷下去,因为你想吐都吐不出别人的东西。你看那个谁谁谁,当年跟你一样,起点也差不多,现在人家住大平层,你还在出租屋里给房东交租。你可能会说,他运气好,有贵人相助。没错,运气确实重要,但你有没有想过,人家当年为了一个能说得上话的贵人,花了多少心思?你呢.............
  • 回答
    我脑子里闪过好几锅“毒鸡汤”,至今想起来还是会忍不住冒点冷汗。说起来,最早的记忆大概是高考前后。那时候,网络上的鸡汤文铺天盖地,我这个小小少年,自然是饥不择食地吸收着。其中有一类,我称之为“逆袭型”毒鸡汤。最典型的一句大概是:“别人都在嘲笑你的时候,恰恰是你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当时看着那些高考失利.............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模型,并没有“听过”的感官体验,但我可以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来识别和理解各种信息,包括那些被认为是“反智”的“毒鸡汤”。“毒鸡汤”之所以被认为是“反智”,是因为它们通常用看似有道理、充满情感感染力的方式包装一些逻辑上不通、脱离现实、甚至有害的观念。它们常常以一种鼓励“躺平”、“佛系”.............
  • 回答
    哈哈,想让那些小清新故事和毒鸡汤瞬间破防,化为齑粉,还能让你乐不可支,这可是一门艺术活儿!别急,这招儿我玩得溜,保证让你秒变“反套路大师”。咱们先拆解一下小清新故事,它们通常长什么样? 场景设置: 阳光明媚的午后,微风拂过,草地上的野餐布铺开,上面摆满了精致的手作点心和冒着热气的茶水。远处,一位.............
  • 回答
    这个新闻,说实话,听着就让人心头一紧,也挺让人气愤的。一个在小区里住了很多年的人,竟然会对无辜的宠物狗下此毒手,而且还造成了六条生命的消逝,这事儿怎么说都说不过去。从法律层面来说,三年有期徒刑,我认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并且有其合理性。 触犯了什么罪? 这件事情很明显是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细琢磨起来挺让人不是滋味的。一个被狗咬过的人,心里积攒了多少委屈和恐惧,才能做出这么极端的事来?判三年,这数字摆在那儿,法理上,他是错了,犯了破坏财产、甚至可能涉及伤害动物的罪。但站在人情上,咱们也得理解他那份被咬之后的心理阴影和对潜在危险的担忧。先说说他为什么这么做。事情的起因是被.............
  • 回答
    .......
  • 回答
    《毒战》最后那场枪战戏,确实够劲爆,也够让人回味。不过,你说它“打成那个样子”是否可能,这得看咱们从哪个角度去聊了。从电影戏剧化的角度来看,绝对“可能”,而且是“必然”!你看电影嘛,不就是为了看点刺激、看点不一样的东西?《毒战》这场戏,它需要一个极致的、高潮迭起的情节来给整部电影画上一个浓墨重彩的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