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宅门》里白家为什么敢和詹王府正面对抗?

回答
在电视剧《大宅门》中,白家敢于和詹王府正面相对抗,其根源在于白家本身的实力、背后的人脉关系、白景琦的性格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

1. 白家的深厚底蕴与实力

百年老字号“百草厅”的威望与财富: 白家祖上是开药铺起家的,经过几代人的经营,“百草厅”早已成为京城乃至全国数一数二的药铺。这不仅意味着白家拥有庞大的财富,更重要的是“百草厅”的金字招牌代表着悠久的信誉、精湛的医术以及在医药界的巨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其重要的,很多人都依赖白家的药来维持健康,也包括一些官员和皇亲国戚。
财富基础: 经营药铺的利润非常可观,足以支撑白家庞大的生活开销、慈善事业,甚至在关键时刻动用大量资金解决危机。
医术传承: 白家拥有世代相传的祖传秘方和精湛的医术,这使得他们能够生产出疗效显著、独一无二的药物,这也是“百草厅”核心竞争力所在。
社会声望: 良好的信誉使得白家在民间和官场都有一定的声望,这让他们在面对强权时,不至于完全孤立无援。

强大的产业网络: 到了白景琦这一代,白家已经不再仅仅是开药铺,而是将产业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他们涉足了金融、布庄、绸缎、甚至还在一些朝廷重要的物资供应方面拥有份额。这种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使得白家拥有更加雄厚的经济实力,也让他们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 白景琦的胆识、魄力与智慧

桀骜不驯的性格: 白景琦生来就是一个不安分、敢于挑战权威的人物。他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叛逆和胆识,敢于藐视规矩,不惧怕任何权贵。这种性格是促使他与詹王府正面冲突的直接驱动力。
“我不怕谁”的精神: 白景琦身上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信,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轻易被外在压力所压倒。
关键时刻的担当: 在白家遇到危机时,尤其是涉及家人的安危时,白景琦总能挺身而出,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决断力。

在逆境中成长: 白景琦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他曾流落街头、沦为苦力,但每一次的磨难都让他更加坚韧和成熟。这些经历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让他更加懂得生存的法则和如何与各种势力打交道。

善于抓住机会与利用资源: 虽然白景琦性格鲁莽,但在关键时刻,他也能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和谋略。他善于利用自己的人脉,也懂得如何利用当时的市场行情和政治风向来为自己谋利,同时化解危机。例如,他在面对詹王府的刁难时,并非一味硬碰硬,而是会寻找对方的弱点,或者寻求外部的帮助。

3. 白家背后的人脉关系与社会关系网

与朝廷高官的联系: 尽管詹王府是皇亲国戚,但白家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也并非没有与官场打交道。一些开明的官员,甚至一些对白家医术受益的士大夫,都可能与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关系可以成为白家对抗权贵的后盾。
为官员治病: 很多达官显贵都曾受过白家医术的恩惠,这种人情往来是白家重要的无形资产。
经济上的合作: 白家庞大的生意,也需要与官府进行各种审批、报备等,这在客观上形成了某些联系。

与江湖势力及社会各界的联系: 白景琦在社会上的经历让他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一些江湖上的好汉、流氓头子、甚至是太监、宫女等。这些人脉虽然不属于正规的官场,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李香秀的身份转变: 李香秀从一个卖豆腐的丫头,最终成为白家的女主人,她的身份转变也象征着白家与底层社会的联系。
三爷、杨九等人的支持: 这些角色在白家遇到困难时,都曾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展现了白家在社会上的人脉深度。

4. 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

晚清政府的衰败: 晚清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朝政混乱。虽然王府拥有权力,但并非一手遮天。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相互制衡。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白家能够抓住时机,并利用好这种制衡,就有可能在夹缝中生存并反击。
官商勾结的普遍性: 在那个时代,官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白家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影响或拉拢某些官员,从而对抗王府的压力。
社会变革的萌芽: 晚清时期也涌现出一些新的思想和力量,虽然电视剧中没有直接描绘,但这种社会思潮的变化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权力格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社会现实: 在那个时代,个人的强大往往需要依附于某种势力,或者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白家凭借其“百草厅”的品牌和白景琦个人的能力,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势力”。当詹王府的利益与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白家也并非完全没有反抗的资本。

总结

白家之所以敢于和詹王府正面相对抗,不是仅仅依靠一腔热血,而是建立在 深厚的经济实力、世代积累的声望、白景琦个人卓越的胆识与智慧、以及其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网 的基础上。 同时,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也为白家这样的民间力量提供了一些生存和反抗的空间。

当然,这种对抗往往是艰辛且充满风险的。电视剧中也描绘了白家在对抗詹王府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历了无数的危机和磨难。 但正是白家所拥有的这些“硬实力”和“软实力”,使得他们能够在强大的权贵面前,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最终赢得胜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京城里,詹王府强还是白家强?

事实上,只要太后在一天,就是白家强!

因为在封建社会,谁离最高统治者更近,就是谁强!


为什么白家敢死命地和詹王府正面对抗?

首先是因为白家是医学世家,出门在外,靠的就是一个“名”字。

詹王爷杀马砸车坏了白家的医名,那比从白家身上割走一百万两还狠。

毕竟银子没了可以再挣,靠医名白家绝对能够东山再起;但要是几辈子攒下的名声没了,那可就是真没了。

更别说名声一坏这太后老佛爷身边的小圈子白家可就进不去了。

所以白老太爷才对二奶奶说:“我进一步有多难,凭什么要先退!”


第二呢,是因为白家虽表面常在太医院行走,但实际端的是太后她老人家的饭碗。

类似于甄嬛传里卫临那个地位。

所以白家压根就不是一个只有编制的普通太医。(普通太医可不值得詹王爷他老娘以亲近之礼相待)

而詹王府呢?蒙古郡王,新疆领兵,宫里有个嫔主子。

旁人觉得厉害得不得了,可这在日常和太后老佛爷以及老佛爷亲信太监跟前混的白家面前,就这体位?你特么算个屁呀!

詹王府但凡是“满八旗老贵族,现下北京城里领兵,宫里占着妃位”这三样中任有一条,白老太爷再借上三个胆子也不会去和对面疵毛。

可这詹王府,它和太后老佛爷不对付啊!

白老太爷一看詹王府:

“哟,不是满八旗,京城里没啥关系,宫里有个嫔主子,虽得宠但和太后老佛爷不对付。”

“行了,确认过眼神,是惹得起的人。”

那可不得上去往死里弄他嘛。


至于后边搞成那个样子,主要是太后需要白家在这个时候做出这种牺牲而已。

单靠给宫里看病,白家可开不了能在北京城里捞大钱的同仁堂,也没有和达官贵人平起平坐的待遇。

老佛爷之前之所以给你白家提供足够的荣宠权位财富,就是为了在必要时刻买你命的。

也就是说,对太后本人而言,当她现在需要借着“白家和詹王府闹过”这旧事,来帮忙把“太后毒死詹王府嫔主子”这新事盖过去时,白家就必须赶紧献上人头当政治交换的筹码。

甚至就是因为白家在太后眼里够分量,所以宫里才能拿白家大爷的死来堵詹王府和北京城里其他人的嘴。

换个没份量的还没这待遇呢。


不过说实话,白家大爷在大狱里玩“狸猫换太子”那一套能成功,二奶奶后来靠着搭宫里公公的线还能让白家复起,还不就是靠着宫里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嘛。

不然宫里要真想弄死白家,白家还能有好果子吃?早就被连根铲平了。

而且对比一下,詹王府死了政治上的头面人物,丢了宫里和外朝的地位,往昔权势烟消云散。

可白家实际付出了什么呢?

啥也没付出,顶多算破财


老实说,换成你,你是要学詹王府那样当皇上的狗呢,还是要学白家当太后的狗?


白老爷子最不聪明的一点就在于,太后让你家里出人当政治筹码的时候,你不乖乖派人去死竟还敢叫屈喊冤。

就毒死詹王府嫔主子这事,太后明明都让宫里的魏老太医提点你了(帮太后背了这锅,你们家以后继续往上升),结果你还搁那闹。

拜托,你白家要是不背黑锅,那这黑锅谁背?难道是太后自己?你这士大夫也当得太无耻了吧?

讲道理太后又没让你白萌堂白老爷子自己去死,甚至都没一定让你亲儿子死,只是让他“明面上死”。

白家吃了太后那么多好处,却只想享受权力而不愿担负义务,活该被封百草厅。

而且就是这样,太后还念着旧情饶了白家一命,后来对他们家复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不愧是我大清的“老佛爷”啊!


封建朝廷,就是如此无耻╯□╰

user avatar

如果只考虑剧情,那么就很简单。白家在京城经营多年,口碑很好,大爷是御医,有宫中行走,也算是个官。詹王是刚从口外进京的蒙古郡王,虽然二格格是同治的嫔妃,但同治已经死了(当时二格格还没死),强龙不压地头蛇 + 一朝天子一朝臣。白家和詹家其实势均力敌。如果白家服软也就那样了,实际上不会丢多少面子,但是谁叫老太爷非要出一口气呢?

如果放到历史背景下,在清朝晚期,主要是1860年代后,满蒙贵族中的人才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成了喝茶遛鸟的主儿。朝廷虽然不愿意,但是只能依仗汉臣。慈禧其实和乾隆一样,一直有想法重振满人的精气神,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慈禧只能捏着鼻子重用汉臣。在这个背景下,满蒙贵族普遍出现危机感。如果自己本事大,立了大功,朝廷倚重自己,那么自己作一点也没事。但是自己现在啥也不干光拿钱,命运实际上就被捏在了朝廷的手里,朝廷虽然依旧体恤满人整体,俸禄备足,由他们喝茶遛鸟的当爷。但对于单个的满人,一旦惹出了麻烦,朝廷并不在意处置几个平息事端。所以清朝后期的满人群体普遍出现一种少惹事的心态。有一个案例。是小偷光顾了某满族贵族的宅子,按理说该报官,然而苦主宁愿吃哑巴亏,也不愿意报官,因为报的官基本都是汉人,万一被汉人传出去自己家里家什如何,怕被人惦记,引来更多小偷,这还是小的,万一被人查家什的来历就更麻烦了。

满洲贵族如此,更别说隔了一层的蒙古贵族了。对于白家这种在京城树大根深的家族,詹王爷是一定不敢拿出王爷的派头来的。所以在剧中可以看到,詹王爷除了多了一个王爷的爵位,似乎也没有比白家优越到哪里去。贵武作为贝勒,在街面上更是全无面子。季先生敢打他的跟班,白老三不拿他吃劲,和他合股的药商也没人把他当个人物。

看看常公公是怎么怼贵武的:

太监可能还要考虑到宫里的嫔妃给予的权势,但就是这样,面对贵武摆贵族的谱,常公公也是不屑一顾的。更别说街面上的人了。

嫔主子(二格格)死了,詹王爷上折子,白老太爷也跟着上折子。对于慈禧来说,无论是作为贵族的詹王爷,还是身为平民的白家,在她眼里差不多,都是上折子等她裁决的地位。最后要杀白大爷,也不过是因为白老太爷自己非要摘个清白,不帮慈禧背锅而已。如果白老太爷不上折子,最后白大爷撑死丢官了事。

user avatar

清末的王爷,并没有很大权势。

和清初和中叶相比,清末的满族贵族可算是没落,占优势的是汉族官僚,特别是在军队,比如袁世凯。

詹王爷是能打仗,但他的受宠很大程度是因为二格格是同治爷的爱妃。同治王一死,可以说他在朝廷也没有大靠山。

二格格一死,连常公公也可以怼詹家,就看到詹王府其实并不是什么大权势,一般人是惹不起,但白家这个级别的富商是惹得起的。白老太爷是犟,但他的对抗是建立在对双方实力的理解上的,他不傻。

但“惹得起”不等于“打得赢”,更不是“有好处”。这个冲突,就是詹王爷说的,两败俱伤。

user avatar

看评论大部分观点是集中在剧情不合理,或者是白家不自量力在作死。

不太同意这些观点 。

首先剧里一直出现的宫廷供奉这么一个词。 个人理解是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皇商(哪怕是皇商这些皇商因为历史上有功也是有特殊地位的 不是一般商人),供奉如果是在以前家族里的话那是指都有特殊能力的人 都是家族核心的成员。正常来说也就家族掌权的才可以驱使的。当然在皇家我想也确实没有这么核心的地位 但不能说在清朝没有地位。

然后白家和关家是亲家。关家作为翰林,在清朝可以算是很有社会地位的好吧。 别说翰林五六品不算什么高官,哪个朝代翰林的品级和他们影响力都是没什么直接关系的。这么看的话白家能和翰林家长房嫡子结亲 能没有一点地位?翰林这么清贵的会和普通商人家结亲?至少也需要门当户对 对方也是官身吧?

之后提到长房的女儿景琦堂姐和山东省提督儿子成亲。 提督官职不小了吧?还是山东这么个主要省份的提督。(我查了下貌似清朝山东只有巡府兼提督的,反正不管哪一种都是实权的了) 能和一般商人家庭结亲? 而且还是在白家出了这么大事情的情况下来接亲没有毁婚的?

关于詹王府。 说是王府 ,但只是一个外戚的王爷,还是蒙古的。 清朝对蒙古部落一直强烈防范的。 剧里也没说这个王爷是郡王还是亲王。个人认为应该只是一个郡王,因为他这么个外戚王爷,是举家在北京,也就是在蒙古没有自己的部落武装了。毕竟有自己军队的不太可能住北京。那这么个王爷能有多少实权呢?

所以我觉得白家不是一般的商人。 在朝廷里的地位也没有各位想像的这么低,可以任官员宰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