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川中地区也读mong啊。。
你做mong嘛!这个做,读成“zu”。
顺便说一句,我的老家,四川遂宁。
把普通话能踩的坑全部踩完了。
hf不分,ln不分,en,eng不分,z,zh,c,ch不分……而且啥都要带儿化音。。。
我就没见过比我老家那边更粗暴的川普。。。
这主要是个声乐问题,而非不是方言口音的问题。
普通话标准的歌手唱歌也这样。学声乐就会知道,唱歌不能照搬说话的发音,按照普通话里的元音发音唱歌很容易变成大白嗓。
唱歌时要充分利用发声腔的共振、同时保持气息顺畅。口腔张大且略变圆唇、同时舌位压到下面和后面,这样可以增大口腔内共振体积,使口腔中的低频泛音成分增加,从而带动低频的胸腔共振;同时气流通道变宽,更容易送气。
反之,比如你正常说 “一” ,然后保持这个口型和舌位不动唱个高音,就是典型的夹着嗓子唱歌。不仅难以产生胸腔共振,舌头和上颚之间的窄通道也会使送气非常不顺畅。
eng 中 e 的发音(不算鼻音化的细节)是中后不圆唇元音 [ɤ̞],“中” 指的是竖直方向舌位处于中间,“后” 指的是前后方向舌位处于后面。
所以唱歌时 e 会从中后不圆唇元音 [ɤ̞] 变为半开后不圆唇元音 [ʌ]、开后不圆唇元音 [ɑ](准确地说是它们稍带圆唇化、舌根后移的变体),这就是题主听到的现象。(和 ong 没关系,ong 的 o 是嘴几乎没张开的次闭后圆唇元音 [ʊ],唱歌的时候也会朝开口更大的 [o] [o̞] [ɔ] 转变。
辅音在唱歌时也有类似的转变:比如 “湖” 字的辅音 h 是 [xʷ] (ʷ代表圆唇化,可以忽略),发声方式是舌根抵住软腭,气流通过时产生擦音,这会阻碍唱歌时的气息。所以唱歌时 “湖” 字的辅音可以唱为 [h],发音像英语 who 一样。
评论区有人偏不信,认为就是方言中古音的问题。查证的过程中找到一些视频资料。
“风”字是古音中的唇音 f 接合口音的例子,现代方言中有所体现;
“的”、“铮”则不是,古音并不带有类似 o 的发音。
如果歌手演唱这三个字的 e 发音不同,则说明这位歌手受方言影响而这样发音;
如果演唱这三个字 e 发音相似,则说明这是声乐的通用唱法。
下面这段视频中 00:25 风,00:28 的,2:00 铮 三个字,都是一模一样、与普通话 e 发音显著不同的明显的开口音,证实后者才是正确的。
出现这种区别的字集中于古韵中的「通摄合口字」,这些字在今天普通话读音上的分布规律是,唇音念eng,非唇音念ong。
其中,本来是合口、但现在念eng的,属于中古以来「由合变开」的一类显著音变。
事实上,今天普通话中许多以 b、p、m、f 等唇音为声母的开口字,在古代都是念合口的,诸如「杯妹盆门半」等,本来都有 u 介音。特别是,f 声母字,中古全是合口,这是因为轻唇 f 的产生条件就是重唇的合口三等字,但发展至今,除了「夫扶拂」等少数字以外,几乎全变成了开口。此外,l、n声母的字,如「雷内」等,也由合口变为了开口。
具体到当前问题,梦,在《广韵》时代,本就属通摄合口三等字,现在一些地方仍读如合口,可以视为一种存古现象。
既然是“梦”,就得唱得轻盈一点,随意一点,洒脱一点,晶莹剔透一点,虚无缥缈一点,肆意妄为一点。
所以不能把气息太往鼻腔推,虽然这样的发音准确,但唱出来就特别像懵逼的“懵”。
大家可以试一下,“我的梦”和“卧得懵”的差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