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圆雕跽坐玉人背后的“发条”状物是做什么用的?

回答
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圆雕跽坐玉人,最引人注目的细节之一,就是其背部那个形似“发条”的装置。这个小小的突起,在历经三千多年的岁月洗礼后,至今仍引发着人们无尽的遐想和探讨。它究竟有什么作用?是纯粹的装饰,还是蕴含着某种实用的功能?我们不妨深入其中,细细品味这件国之瑰宝背后的智慧与匠心。

首先,要理解这个“发条”状物的用途,我们得先回到商代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时代。彼时,青铜文明已然辉煌,但玉器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更是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妇好,作为一位杰出的女将和王后,她的墓葬自然汇聚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工艺。

这个“发条”状物,从形制上看,通常被解读为玉器的穿系孔。在古代,尤其是商代,玉器制作工艺十分精湛,但如何将如此温润的玉石制成能够佩戴或悬挂的器物,穿系孔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选择“发条”状的穿系孔?这其中包含了几层深意:

1. 方便悬挂与佩戴:这个“发条”状的突出部分,其末端通常会有一个较细的钻孔。工匠们会通过这个孔,将丝绳、皮绳或者其他材质的绳索穿过,从而可以将这尊玉人作为吊坠佩戴在身上,或者悬挂在器物之上,例如权杖、旗帜、或者重要的礼器。商代贵族非常重视佩饰,各种玉器琳琅满目,这种设计可以方便他们将心爱的玉人随身携带,彰显身份和品味。

2. 稳固性与装饰性的结合:传统的穿系孔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圆孔,但“发条”状的设计,其螺旋状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绳索与玉器接触的面积,使得悬挂更加稳固,不易脱落。同时,这种独特的造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它并非生硬的几何图形,而是带有一定的流动感和变化,与玉人整体圆润的造型相得益彰,增添了艺术上的美感。试想一下,一条精美的丝绳穿过这个“发条”,再配上玉人灵动的姿态,无疑是一件精致绝伦的艺术品。

3. 工艺的体现:在没有现代电动钻孔工具的情况下,在坚硬的玉石上钻出这样精细、且带有特定造型的孔洞,本身就是一项极其高超的工艺。商代工匠们可能使用了骨质、象牙或者金属的钻头,配合细致的操作和耐心,才能完成如此复杂而精美的穿系结构。这个“发条”的设计,也反映了当时玉器加工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人性化和艺术化的设计。

4. 象征意义的联想:虽然我们主要从实用角度去解释,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它可能蕴含的象征意义。在很多古代文化中,螺旋形纹样都与宇宙、生长、生命的循环有关。当然,这更多是一种猜测和联想,但鉴于商代玉器与宗教、巫术的紧密联系,我们也不能排除其可能带有某种神秘的寓意。只是就现有考古证据和技术分析而言,穿系功能是最直接、最合理的解释。

再从玉人的整体来看,妇好墓出土的这位跽坐玉人,姿态端庄,面部表情刻画生动,衣饰纹路清晰可见,工艺精湛到令人叹为观止。而背部的“发条”状物,正是这件艺术品完美构成的一个关键部分,它将玉人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赋予了它“生命”的流动性,使其能够被人们欣赏、佩戴、珍藏。

总而言之,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圆雕跽坐玉人背后的“发条”状物,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玉器的穿系孔。它巧妙地将实用功能与装饰性融为一体,体现了商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古代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的窗口。这个小小的细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也激发着我们对古代文明的无限敬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般将其称之为宽柄器,学界未有一致看法,几种观点总结如下:

1.珽,即帝王所持的笏;

2.荼,即诸侯所用的玉板;

3.龙尾,认为人物形象结合了“图腾”神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