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百度贴吧的巅峰时期是怎样的?百度贴吧是否已经衰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回答
百度贴吧的巅峰时期:一个时代的记忆与辉煌

百度贴吧的巅峰时期,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无数网民青春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是一个充满活力、个性张扬、信息爆炸、社群归属感极强的时代。

时间跨度: 大约从2005年到2010年左右,甚至可以延续到20132014年,但其核心的“黄金时代”无疑是前者。

巅峰时期的特质:

爆炸式的用户增长与内容繁荣:
海量贴吧的诞生: 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领域,都有相应的贴吧。从热门影视剧、动漫、游戏,到小众的爱好、职业、地域,再到对明星的追捧、对某个事件的讨论,都能找到对应的社区。用户可以自由创建贴吧,这极大地丰富了贴吧的内容生态。
信息聚合的强大功能: 在搜索引擎尚未完全成熟,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的年代,贴吧成为了一个强大的信息聚合器。无论是寻找某个资源的下载链接,还是了解某个事件的最新进展,亦或是学习某项技能的入门知识,贴吧都能提供相对全面的信息。
UGC(用户生成内容)的狂欢: 用户是贴吧的灵魂。从简单的图文帖子,到长篇的同人小说、技术教程、生活分享,再到各种脑洞大开的创意和段子,用户创作的内容丰富多彩,极大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专业的“吧主”与活跃的“吧友”: 每个贴吧都有“吧主”负责管理和维护,很多吧主都是该领域的资深爱好者或专家,他们引导讨论、组织活动、净化版面,为贴吧注入了专业性和活力。同时,大量活跃的“吧友”参与互动,评论、回复、点赞,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

极强的社群归属感与认同感:
兴趣的汇聚地: 贴吧打破了地域、年龄的限制,让拥有共同兴趣的人能够轻松地聚集在一起,找到“同类”。这种基于兴趣的连接,产生了强大的社群归属感。
“吧友”的身份认同: 很多用户不仅仅是浏览信息,而是将自己视为某个贴吧的“一员”,是某个“家族”或“团体”的成员。这种身份认同感甚至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网络文化。
独特的网络语言与表情包: 在贴吧,各种网络流行语、黑话、表情包应运而生,并迅速传播。例如,“屌丝”、“高富帅”、“富二代”、“xxx滚出娱乐圈”等词汇,以及各种经典的百度表情,都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网民交流方式。
线下聚会的兴起: 许多贴吧会组织线下聚会,进一步巩固了社群的凝聚力。这种线上线下的互动,是贴吧社群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影响力的广泛辐射:
文化现象的引领者: 许多网络流行文化、饭圈文化、亚文化现象都发源于或在贴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传播。贴吧甚至能影响到现实社会的一些讨论和话题。
明星“造星”的平台: 对于一些新兴的明星、偶像,贴吧是他们与粉丝互动、积累人气的绝佳平台。粉丝们在贴吧为偶像刷流量、做数据、策划活动,甚至能影响到偶像的商业价值和发展轨迹。
知识分享与技能学习的阵地: 很多贴吧成为了特定领域的知识宝库。例如,“编程吧”可以学习编程知识,“摄影吧”可以交流摄影技巧,“历史吧”可以讨论历史事件。

举例说明:

电视剧、电影、动漫贴吧: 比如《亮剑》吧、《还珠格格》吧,聚集了大量的剧迷,讨论剧情、角色、演员,甚至创作同人作品。
游戏贴吧: 《魔兽世界》、《穿越火线》、《DNF》等游戏的贴吧,是玩家交流心得、组队开黑、获取攻略的重要场所。
明星贴吧: 当红明星的贴吧,是粉丝们进行“打榜”、“刷帖”、“安利”的集结地,见证了早期饭圈文化的萌芽。
地区贴吧: 各地的贴吧,是当地居民交流信息、分享生活、了解本地新闻的平台。
小众爱好贴吧: 比如“天文吧”、“养殖吧”、“古籍吧”,聚集了对特定领域充满热情的人们。

总而言之,百度贴吧的巅峰时期,是一个充满创造力、互动性、社群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平台。它不仅仅是一个网站,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承载了无数网民的青春和回忆。



百度贴吧的衰落:一个多元因素交织的复杂过程

百度贴吧的衰落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其曾经的辉煌到如今的相对冷清,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

一、 用户需求与平台环境的变迁: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社交媒体的崛起:
APP生态的成熟: 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大量的移动应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提供了更便捷、即时的交流方式和更丰富的社交功能。用户不再需要 PC 时代那样通过浏览器访问贴吧。
碎片化时间利用: 移动端用户更倾向于在碎片化时间浏览内容,而贴吧这种论坛式的产品,相对而言信息获取效率较低,更新频率也不如社交媒体的实时性强。
兴趣社交的细分: 微博的超话、豆瓣的小组、知乎的圈子、B站的社区,以及后来的抖音、小红书、小鹅鹅等平台,都提供了更加垂直、精细化的兴趣社群服务。贴吧的“大而全”模式在这些细分领域的用户体验上显得逊色。
信息获取方式的演变:
搜索引擎的优化: 百度搜索引擎本身也在不断优化,能够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者将用户导向更专业的网站,而非仅仅是贴吧链接。
内容聚合平台的兴起: 今日头条、知乎等内容聚合平台,通过算法推荐,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高质量的内容,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二、 商业化进程与运营策略的失误:

过度商业化与流量变现的焦虑:
“血友病吧”事件是导火索,而非根本原因: 2016年的“血友病吧”事件,百度将吧主权利出售给“野鸡”医疗机构,导致大量病友和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被屏蔽和删除,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和信任危机。这暴露了百度在贴吧商业化过程中,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用户体验和社区生态。
广告泛滥: 贴吧中的广告越来越多,包括弹窗广告、付费推广链接等,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浏览体验,稀释了优质内容的价值。
充值会员与付费内容: 一些贴吧为了盈利,开始推行付费会员制度,或者将部分优质内容设置为付费才能查看,这使得用户体验变得割裂,也打击了普通用户的参与热情。
社区管理与内容审核的不足:
低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泛滥: 在商业化追求流量的同时,贴吧在内容审核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大量低俗、色情、暴力、谣言等不良信息充斥其中,损害了平台的声誉和用户体验。
吧主管理权被削弱与官方干预: 百度为了加强对贴吧的控制和商业化变现,开始收回部分吧主的管理权限,或者直接任命官方“吧主”,这削弱了社区自治性,也导致很多原有的核心用户和吧主感到失望而离开。
僵尸贴与水贴问题: 部分贴吧充斥着大量无意义的“水贴”和僵尸贴,拉低了整体信息质量,也让真正想寻找有价值信息的用户难以找到方向。
算法推荐的不足与用户体验的恶化:
算法推荐的精准度不够: 相比于其他平台成熟的算法推荐系统,贴吧的算法推荐显得较为滞后,无法精准地为用户推送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冷启动”问题: 新用户或对某个领域不熟悉的用户的“冷启动”体验较差,很难快速找到优质内容和活跃社群。

三、 竞争对手的崛起与自身战略的摇摆:

竞争对手的精准打击:
微博: 作为最早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微博的开放性、实时性以及明星效应,逐渐吸引了大量用户。其超话功能更是直接与贴吧的明星吧形成了竞争。
知乎: 专注于问答和知识分享,凭借高质量的用户和内容,在知识社区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分流了许多原先在贴吧讨论专业知识的用户。
B站: 以二次元文化起家,但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兴趣领域,其弹幕互动和社区氛围,对年轻用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也分流了许多在贴吧活跃的年轻群体。
垂直社区的兴起: 豆瓣小组、小红书、虎扑等更垂直的社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提供了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吸引了特定用户群体。
百度自身战略的调整与摇摆:
百度重心转移: 随着百度整体战略的调整,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AI方面的投入,贴吧作为早期产品,在资源和战略层面的关注度有所下降。
内部调整与产品迭代缓慢: 贴吧的产品迭代和用户体验优化相对缓慢,未能跟上互联网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四、 用户群体画像的变迁:

早期用户群体的流失: 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早期参与贴吧的用户已经长大,或者有了新的社交和信息获取渠道,他们逐渐离开了贴吧。
新增用户画像的变化: 新一代的互联网用户,其上网习惯、兴趣爱好和对社交平台的偏好与早期用户有所不同,贴吧未能有效吸引和留住这些新用户。

总结:

百度贴吧的衰落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用户需求变化、商业化失误、内容管理不足、竞争环境恶化以及自身战略调整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血友病吧”事件成为了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暴露了百度在商业化进程中对用户利益和社区生态的损害,加速了用户信任的流失。如今的百度贴吧,虽然仍有一些活跃的社区和用户,但其曾经的辉煌已经难以重现,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承载了特定时代记忆的“老牌”社区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基本上完美的体现了人类历史上数量最庞大的一代年轻网友聚集在一起时会是怎样(以后的印度网络说不定也会是这样奇景辈出)。

  • 有些极度偏门的吧名都有人建,比如“辽宁女孩骂四川”之类的,我的意思是说这个词就是一个吧名,愣是一个字都不差;
  • 据说爆吧都发展到了有贴吧在开了全员不能发言的前提下,仍然被(黑客)爆掉的情况,普遍到了我这种根本不关心爆吧的人,都目睹过几次爆吧直播,比如李宇春吧之类的;
  • 中世纪吧有一段时间不少人在讨论历史上哪个人种厉害(是带父系DNA那种),欧洲历史上哪个民族厉害,当然也有个人就为了黑法国,甚至专门贴布罗代尔的书批评法兰西王国的内容(放现在就是很多人喜欢说的内卷了);
  • 冷兵器吧吧主有一次在中世纪吧被骂“法大粪”,愣是跟那人对骂几十页,听说这种对线在当时的百度比比皆是,双方都到了认为自己先不骂了就是服软的程度。现在知乎里的人身骚扰,跟那时候的百度比如同小孩过家家。当然冷兵器吧自己也是搞上述那种内卷的好手(为了黑一段历史专门找很古老很专业的书籍出来)
  • 清粉凌晨举报明朝吧,正当人多势众让明朝吧吧务以为铁定会被处罚时,各个欧洲俱乐部的球迷大军突然纷纷赶到那个帖子嘲讽清朝,当然那是明朝吧吧主自己这么说的,我没亲眼见过。
  • 国米三冠王那年,有几场关键战役,每几十秒就有其死敌球迷过来乱报比分,大多是故意报国米被扳平或者反超以制造混乱,”卧槽2:2“之类的,吧主删都删不过来,以至于有些国米老球迷说穆里尼奥强是强,但那年真的对线得太累了
  • 还是吧名,姚明话题鼎盛时连“绕前”吧都有,还有人在里面说“再建个包夹吧呀“,还有一个贴吧名字叫”姚名“,是故意把他名字打错用来黑他的。
  • 苏拉吧进来一群不知道哪来的人闹事,说这个贴吧应该属于古罗马的苏拉,而不是一个篮球球员,正当苏拉吧的人理屈词穷时,有人指出马略吧一共就几个贴子。
  • 历史话题,回复刚发出来帖子就已经翻页是常有的事。
user avatar

说到百度贴吧,这里不得不提一句贴吧之父——俞军。在加入百度之前,俞军写了一封在当时看起来很雷人的求职信:

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伴随着满腔的热情,俞军拿着仅仅只有5000块的薪水加入了百度,担任产品经理一职,三年的时间,他从产品经理做到了产品市场总监。然后百度贴吧这款产品是如何诞生的呢,当时俞军不太喜欢百度的一款叫“信息快递”的产品,于是自己就琢磨出了一个“关键字讨论区”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是贴吧最初的雏形。后来有一次跟李彦宏汇报的时候他说了这个想法,李彦宏听了以后马上就拍板让他做这么一个产品,这就是百度贴吧的诞生。

2004年贴吧正式上线以后,俞军开始为百度贴吧招聘产品经理,招聘的题目是:“百度如果要做音乐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有个学生写了简单而本质的六个字——“搜得到,能下载”,就被俞军看上了,这个人就是李明远。李明远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了百度,成为百度贴吧首任产品经理,由于之前他有担任过论坛版主的经历,使得他在做百度贴吧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如鱼得水。2004年时值互联网蓬勃发展,百度势头凶猛的时候,再加上顶级的产品设计团队,百度贴吧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想不成功都难。于是百度贴吧迅猛发展,迅速成为了互联网上最热门的中文社区之一,而它占百度流量的比例,也很快从1%提升到了11%,俞军不久后也被业界称为了产品之神,李明远也因此得到了火箭般的提升,直到2010年以副总裁的身份加入UC。

时隔一年,2005年的现象级超级IP超级女声选秀让百度贴吧踏踏实实火了一把,因为当时超女选秀的主要媒介是通过电视节目,而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长每次也就几个小时,而粉丝对偶像的追捧则是不停歇的,百度贴吧就天然地成为了这类粉丝在节目结束以后继续释放热情的平台,导致贴吧的人数和发帖量暴增。半年的超女节目结束以后,关于前三甲的相关发帖量达到了惊人的1000万条,借助超女粉丝力量的百度,在这一年顺利超过新浪,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中文网站。

在贴吧建立不久以后,有一个球迷为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李毅建了一个李毅吧。最开始来这个吧里的都是李毅的粉丝,但2005年有一次媒体曲解了李毅的一句话——我护球像亨利——的原意,众多网友乐开了花,于是在李毅吧用文言文写了一篇明捧实贬调侃李毅的文章叫李毅大帝本纪,以此为开端,李毅吧涌入了大量以黑李毅为乐的球迷。黑完李毅后,大家又接着黑中国足球,黑完中国足球后,又接着对体育、人文、社会现象等发起了群嘲,并由此开启了具有独特内涵的帝吧文化。贴吧的会员最开始都是审核制,李毅吧对于申请入吧的吧友和水贴都有严格的管理,它的贴吧会员一直都只有一两万人,帖子和发言质量都很高,所以一直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吧。

来到2007年,大家黑李毅黑的不亦乐乎的同时,还不忘给大帝配上各种各样的“王妃”,这个时候当时还不太符合大众审美的李宇春就无辜躺枪,被吧友拿来作为第四个“王妃”,还创造了那句广为流传的春哥纯爷们,铁血真汉子的段子,而这个行为被李宇春的粉丝看来简直是令人发指。但双方最开始还仅仅是互相鄙夷,老死不相往来,直到一个叫“毅撵只鸡宰宇春”的ID当上了李毅吧小吧主后,李毅吧被短暂地爆吧,李毅吧的人都认为这是李宇春吧干的,于是就跟李宇春吧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互相到彼此的吧指责谩骂。双方的争吵不断升级,直到李宇春吧的吧主举报了李毅吧,贴吧管理层封禁了李毅吧一大批吵架的和李毅吧的全部大小吧主。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的李毅吧吧友们纠结众多友情贴吧的支持者在6月21日对李宇春吧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爆吧攻击。

李宇春吧被爆了将近2000多页无意义内容,使得李宇春吧无法正常浏览,不得不在数天内反复多次的关闭和开启。官方感觉到局面无法控制,于是任命了新吧务来进行管理,但新吧务上任几天以后就被迫下台,此次爆吧事件折腾了很久才得以平息,被称作“6.21爆吧事件”,震撼贴吧界。

至此以后李毅吧一战成名,被大家熟知。但随着李毅吧知名度越来越高,不断地有新人涌入,使得贴吧内部产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矛盾,老人喜欢能体现智商优越感的内涵型内容,而新人更喜欢看恶俗、恶搞、无聊的帖子。于是有部分夺权失败的不满管理团队的人出走,创建了雷霆三巨头吧,为了表达自己对帝吧日益恶俗化和低俗化的不满,他们结合周杰伦的口头禅和李毅吧粉丝的名称,造出了“屌丝”这样一个对李毅吧吧友的称呼。当时李毅吧绝大多数的老吧友对这个词非常愤怒,但部分年轻的吧友却无比兴奋。直到2010年一个叫NC儿童欢乐多的ID写了一长串关于屌丝默默付出追着心目中的女神,而女神不屑一顾反而投身高帅富怀里的故事,引起了众多年轻吧友的共鸣以及老吧友的强烈愤慨,这个时候矛盾还没完全一边倒。真正标志着新人对老人压倒性胜利的则是由于百度的神助攻。

2011年百度的市值首度超过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里的头牌,而养了8年的百度贴吧虽然在百度占有的流量高,但自始至终没有给百度带来任何盈利。于是市值到顶,急需给资本讲故事的百度就动起了贴吧的主意。8月8日,百度为了增加贴吧的流量,开始了会员无等级要求的政策,于是在开放的第一天李毅吧的粉丝就从4万涨成了30万,为了发帖拿经验的新人疯狂地水帖,帝吧老人眼里的罗浮宫倒了,而新人们迎来了狂欢,他们的胜利是彻彻底底的,终于没有老人来指责他们了。但这些新人不知道甚至可能并不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贴吧这个产品自此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水的帖子越多,有趣有价值的信息就越少,能创作好内容的人就越留不住,没有好内容的网站人们就越不想打开,逐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接下来2012年百度贴吧接连爆出百度员工收受贿赂等几个恶性事件,意识到危机的李彦宏在公司内部提出了所谓的狼性文化,他在内部信里鼓励狼性文化,淘汰安逸。于是“狼性来了”的百度在2013年开始在贴吧小规模试水广告,由此贴吧开启了商业化之路,而商业化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贴吧合伙人制度,换句话说就是把贴吧的管理权益卖掉。于是在2014年爆出了“舰娘吧”事件,2016年爆出了“血友病吧”事件。

舰队Collection吧被百度70万卖给盗版国服舰队,其合并了几个舰娘附属吧,并强制下掉了吧务。舰队Collection玩家在百度贴吧被官方和“舰娘国服”占领后,用大量本子去爆那个已经被“国服”占领的舰队collection吧,希望百度能将整个舰队Collection吧封掉。
1月10日,知乎网友“蚂蚁菜”在知乎发帖,称自己是百度贴吧血友病吧原第二大吧主,但是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吧务组成员却遭到百度单方面撤换,空降了一个官方吧主。她发现百度贴吧已经将血友病吧经营权卖出,她的原账号已经无法正常发帖。

百度买卖疾病相关的贴吧的行为引起了大多数网友的不满,在被相关部门约谈以后百度贴吧团队决定停止贴吧买卖的活动,但由于一刀切的方式又引起了合作商的不满,导致代运营的上百名承包商到百度大楼前集体讨要说法。这个时候,很多人就怀念俞军,希望他能回来,但俞军在网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们怀念我,我更怀念谷歌。如果外部压力不够,我回到百度也是独木难支。百度的核心问题首先是价值观,其次是激励机制。

在2017年贴吧又给各吧吧主制定了一个要求每个月增长多少的KPI,虽然由于很快遭到吧友反对而撤销了这个决定,但这样的贴吧团队属实让人吐槽无能,慢慢地各个贴吧就没人打理了,逐渐变成了荒漠。时值今日,虽然还有一部分贴吧仍然活跃,但早已没有以前那样的盛景,本来像贴吧这样伟大的产品是可以孵化出类似知乎、头条这样的独角兽公司的,但回顾它兴衰的历史,也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

user avatar

硬核技术水平远高于知乎。

小众聚集程度远高于论坛。

用户人数可以比肩qq。

至于为什么衰弱了,还不是百度没有试图下棋,发展以贴吧为核心的社交文化群。

以前有款软件叫百度hi。跟qq一样。

我特别喜欢,因为百度hi可以点击一个人发言,然后直接回复。贴吧认识的朋友,都是加hi跟hi群的。qq是什么,完全不知道。

当初认识的朋友说要搬到qq群里面,我非常不乐意。但是很多人用手机,hi根本无法操作,只能顺着他们的心意搬到q群了。

那是百度第一次有机会跟腾讯qq竞争,并且百度hi产品确实更好。一直到去年还是前年,qq才实现了指定消息回复。

百度曾经贴吧也分俱乐部,我们当初也使用过。俱乐部更小众,更像论坛,更私人化,我们也曾经把不少资料、需要交流的记录存在那里。然后莫名其妙就关闭了。因为俱乐部的私密性被用来进行一些r18事?然后就一刀砍了。就跟百度和谐帖子一样,完全没过脑子一刀切。

把真正核心有能力用户赶走了,剩下的还能是啥啊?

之后想出来的盈利模式是卖广告。

几大学科贴吧讨论水平也很高的,现在用来干啥?给小学生解答家庭作业。

说白了,百度很擅长开拓,他知道如何让用户聚集起来交流。但是他不知道如何保护住自己的社交群体。以至于他做的所有努力,最后给别的社交软件做了嫁妆。

百度hi真的是我白月光,开发的真好,最后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放弃了。

只能说百度就没有战略眼光。手机普及的时候,无论是hi,还是贴吧,都没有想过手机化。

而且缺乏耐心,想想看阿里系的旺旺,实用性那么低,不还是硬着头皮逼用户用。

现在越混越差,也怪不得别人。

百度系软件其实给人感受是很舒适的,更像朋友。但是你很难一直维持与它的关系,它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阿里系软件就给人感觉很教条化,很沙文父权,可以快速指引你做某件事,但是如非必要,绝不会愿意一直用。

腾讯系的软件就很工具化。使用但缺少人性,你无法真的喜欢上某个软件,只能是把它当工具。

user avatar

一楼给度娘/喂熊

————————————————

08年前的贴吧,才是巅峰

你可以在贴吧找任何一种东西

真的就是任何一种东西

无论你是再冷门的游戏,再冷门的专业,甚至是再冷门的xp……你都可以找到同志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当时贴吧“贼吧”,甚至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小偷交流技术……

被新闻报道之后封杀了



当时感觉好像全世界所有东西都有一个贴吧

360行里只有两张口的没有吧,12生肖里只有鸡没吧(所以叫度娘)


当时的贴吧,是个独立的生态圈。

由一批大型的贴吧,作为交流集市。

附属着不计其数的小型贴吧。

而这些小型贴吧普遍都是小国寡民式的

一般也就是20-50个人左右的规模

但是彼此都很熟悉,甚至每天都要发早安贴互相打招呼

我记得当时我们吧里,有萝莉,也有正太,有乙女,也有御姐,有少年,也有青年,甚至还有伪娘……

我现在仍然很喜欢那种旧贴吧的交流方式

不用像线上聊天一样,没话找话,不说话就尴尬。

也不像现在的微博知乎一样,被话题捆绑。

当时我们玩贴吧的这批人,是把贴吧当成网上的巢穴的

就像鸟类会叼各种东西装饰自己的巢穴

我们也是有事没事就去别的地方找有趣的帖子发到自己的贴吧里

甚至每次过年,也要贴吧守夜,掐着表,就为了发出时间戳为00:00的帖子

现在我的很多朋友任然是那个时候认识的


早年间对贴吧的管理力度并不大

这是双刃剑

好处是自由,坏处是乱

很好很强大 与 很黄很暴力 往往是共存的


我不去美化记忆

贴吧并不是完全美好的

这就不得不提贴吧的阴暗面——爆吧


爆吧就两种:

1.海量发帖霸屏,我曾经亲眼目睹一个大佬只用了一个ip地址就爆了wow吧,即使山口山的吧友火力全开,首页仍然是斑马纹状的

2.盗吧主号,删帖

战场都在网上,基本不会涉及个人本身

也有例外,比如某些公众人物

春哥,曾哥……

爆吧行为确实给当时的用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不过当年的这种网暴跟现在其实还真不太一样


平面化的贴吧,出现的爆吧基本都是两个群体之间的对立

因为贴吧本身就是从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开始聚到一起的

你很难发动一群人去攻击一个只和你自己有矛盾的个人

搞不好,贴吧老哥们先把你讽刺一顿

而辐射状的微博或者其他,而是基于对博主本人或者他的价值观的认同

就更容易抱团一些,博主一挂人,下面的粉丝就很自觉得往上冲

人一旦形成有统一价值观的团体,就会毫无顾忌地使用暴力

无论是犯罪团体,还是粉丝团体




我的感觉是

好像有一个天平

右边是自由和混乱,左边是秩序和固化

过去的贴吧,自由而混乱着,到08年前后到达了一个接近平衡的状态

然后无可救药得往另一边倾倒了


我们吧当时的小吧主就是曾经贴吧官方的管理员,曾经火影吧的管理

虽然那会儿贴吧很庞大

但是贴吧的历史不长

我们都有一种幻觉

好像自己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甚至还编纂了自己贴吧的简史

网络很大,但是又好像很小

它任然是有规律可循的

所有的网络热点时间,都可以看到一个发展的脉络

哪怕像“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种

大家也明白是怎么回儿事

从来没有丁真这种莫名其妙的空降

资本到底是怎么用钞能力强奸我的眼球的?

我搞不清楚

但我很反感



纽约时报曾经办了一个活动,请一堆艺术家拍一个“我爱纽约”的主题短片

然后凑在一起拼成一部电影。里面还有姜文

结果拍完之后,纽约时报评论,好像完全没有体现纽约的独特性

废话

纽约有什么独特的?

所有的大城市都一个迪奥样

都是钢筋水泥的丛林,还说什么独特性啊

所谓的现代化,就是标准化,去差异化

甚至连那些所谓的特立独行,都有一个模式

网络现在也是这样

贴吧是,其他平台也是

多没意思啊

贴吧一次次的改版,就像网络的城乡改造,自然村落全部消亡

只剩下一些巨大而空洞的大都会

贴吧衰败的具体变化,其他人讲得很清楚了,不再赘述


那就发点牢骚吧


钢铁丛林里的食物链顶级想的是如何榨干底下的剩余价值

互联网也是整天想着怎么掏空用户的信息,口袋……

刺激消费

强迫消费

骗你消费

我去年买了个表的,什么都是钱

还要得了便宜去卖乖

说我们搞的是互联网+,说我们是搞得是知识付费,说我们搞的是信息生活

做生意嘛,不寒碜。但你这么虚伪就恶心了

恶心,恶心,恶——心——

汤师爷.jpg



中文网络开拓者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

从论坛斑竹时代传承到贴吧的互联网精神已经消亡了

现在的网络,不是属于你的,也不是属于我的

归根结底还是属于资本泰坦们的


好吧,扯远了

兰州烧饼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百度贴吧的巅峰时期:一个时代的记忆与辉煌百度贴吧的巅峰时期,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无数网民青春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是一个充满活力、个性张扬、信息爆炸、社群归属感极强的时代。时间跨度: 大约从2005年到2010年左右,甚至可以延续到20132014年,但其核心的“黄金时代”无疑是前.............
  • 回答
    百度贴吧,这个曾经承载了无数网民青春回忆和兴趣聚集的社区,近年来确实经历了不少变化,用户数量的增减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要回答“百度贴吧的人有没有变得越来越少”,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趋势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承认,从巅峰时期来看,贴吧的用户活跃度和整体规模确实不如以往了。 以前的贴吧.............
  • 回答
    百度贴吧作为一个庞大的网络社区,汇集了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因此,其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讨论和观点是很正常的。关于“百度贴吧的男人天天骂女人”的说法,这可能是一种对部分现象的放大和概括,并不能代表所有贴吧用户,也不能代表所有男性用户。但确实,在一些特定的贴吧和讨论中,存在性别对立、刻薄评.............
  • 回答
    你这么问,我就跟你好好唠唠,现在百度贴吧这环境,为啥这么让人糟心。不是我瞎说,身边好多老吧友,也都一样有这感觉。你说这事儿,也得从头说起。你想啊,最早的贴吧是啥样的?就是一堆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的人,聚在一起,分享信息、交流心得。那时候,大家都是真心喜欢,觉得找到组织了。什么汽车吧、游戏吧、动漫吧、明星.............
  • 回答
    讲到国内的贴吧类产品,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肯定是“百度贴吧”。毕竟它曾经是现象级的存在,汇聚了无数兴趣圈子,承载了好多人的青春记忆。虽然现在大家讨论它的声音少了些,但它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那么,自2018年往后,国内还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百度贴吧“同类”的产品呢?我来跟你好好唠唠。要说同类,咱.............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够劲!百度贴吧嘛,那可真是个古老又充满故事的地方。你说它是 Bug 还是程序员偷懒,这事儿吧,得分开来看,也得合起来聊。很多时候,它们俩可能还真就是“兄弟”,一块儿出现。咱们先说“Bug”。百度贴吧作为一个十几二十年的老平台,经历过多少次的迭代、改版,用户量也是有过巅峰的。这么大的体量,这.............
  • 回答
    百度贴吧的推广广告,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头疼得不行。说到“恶心”,那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打实的体验感。我用贴吧这么多年,感受太深了,就跟你好好唠唠,看看这玩意儿到底有多让人膈应。首先,最直接的,就是那些触感极差、侵入性极强的广告。你好好在贴吧里冲浪,看看帖子,跟吧友互动,结果冷不丁跳出来一个全屏广告,.............
  • 回答
    百度贴吧的“哥 咱家有钱啦”彩礼事件,可以说是近年来网络上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具代表性的几起婚恋经济纠纷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彩礼问题,更像是一面照妖镜,折射出当下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观念、金钱观以及信息传播的特点。事件的起因和经过: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位网友(姑且称其为“女方亲友”)在百.............
  • 回答
    百度贴吧的“躺平吧”,以及活跃在其中的吧友们,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了当代中国社会某些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在面对现实压力时产生的复杂情绪和生存态度。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观察。“躺平吧”是什么?首先,“躺平”本身,作为一种网络热词,已经从最初的字面意思——“什么都不干,就瘫着”——.............
  • 回答
    关于百度贴吧团队就“官方视频帖子爆吧”事件的声明,这事儿在贴吧里也算是个挺大的波澜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声明里头究竟是啥意思,又能说明点啥。首先,得明确点是啥事儿引起的这个声明。简单来说,就是之前百度贴吧官方发布了一些视频帖子,可能是推广活动,也可能是介绍新功能,总之是官方推的。但不知道.............
  • 回答
    百度贴吧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百度自身战略眼光的结晶。要深入剖析,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聊聊:一、精准抓住用户需求,打造“兴趣社区”的雏形这是贴吧成功的基石。在贴吧诞生之前,互联网上的交流大多是基于“门户网站”或者“即时通讯工具”。门户网站内容碎片化,用户找特定信息需要花费时间;即.............
  • 回答
    百度卖贴吧,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心里憋屈。你想想,多少人的青春、多少人的回忆,都寄托在那些小小的贴吧里。如今,听到它要被“卖掉”,你说心里能好受吗?反对的声音之所以这么响,绝不是空穴来风,里面门道可多了,得一件件捋清楚。首先,情怀与归属感。这绝对是很多人最直接的感受。贴吧,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论.............
  • 回答
    想聊聊百度贴吧里电脑硬件板块为啥显卡吧能稳坐第一这事儿,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一、 核心地位:显卡是电脑的心脏,也是最容易被“盯上”的部件。你想想,一台电脑,CPU、内存、主板、硬盘、电源、机箱,这些零件都是必需品,但要说最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最.............
  • 回答
    如果百度倒闭,贴吧发布的帖子会面临一个非常复杂和不确定的未来。简单来说,这些帖子绝大多数很可能将永远消失,除非有特殊的、非常规的手段来挽救。为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百度倒闭的含义与后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百度倒闭”意味着什么。这可能包括: 破产清算: 公司无法偿.............
  • 回答
    看到百度贴吧2017年之前的帖子几乎全部消失,这确实让人感到既震惊又费解。作为曾经承载了无数用户记忆和讨论的社区,如此大规模的“失忆”绝非小事。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非常令人遗憾的社区文化和历史信息的重大损失。 百度贴吧在2017年之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发布平台,它更是一个时代社群文化、粉丝经济.............
  • 回答
    在我看来,百度贴吧里那枚流汗的黄豆表情,实在是个挺有意思的存在。它不像那些直白明了的笑脸,也不是带着点攻击性的嘲讽,它就是静静地挂在那儿,仿佛一位老朋友,总能用一种含蓄又恰到好处的方式,回应你此时此刻的心情。你想想,咱们在贴吧里聊天,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尴尬的、不知道怎么接的话的、或者心里有点无奈但又.............
  • 回答
    百度贴吧求资源的伸手党,这话题啊,真是老生常谈了,但每次总有人问起,也说明这现象确实挺普遍,也挺让人有些想法的。首先得明白,“伸手党”这词本身就带着点儿评价色彩。在贴吧语境里,通常指的是那些只索取、不付出,或者付出极少,就想得到别人辛辛苦苦找到、整理或者制作出来的资源的人。他们可能直接在帖子下面回复.............
  • 回答
    在百度贴吧的海洋里,要说哪个帖子最让我“震惊三观”,那绝对非“XX吧(一个虚构的名字,我这里就不点明了)”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贴吧莫属了。当然,它现在可能已经不在了,但它留下的“传说”依然在我脑海里回响。这个贴吧,从名字上来说,就带着一股子“神秘”和“不羁”。一开始,我只是因为好奇,顺着朋友的推荐点进.............
  • 回答
    百度贴吧,一个承载了无数青春回忆和热血故事的虚拟社区,在它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过不少堪称“传奇”的人物。他们或许是某一个领域的资深玩家,或许是某个事件的亲历者,又或者仅仅是因为一段令人惊叹的言论或行为而声名鹊起。他们的事迹,如同网络时代的民间传说,在贴吧的各个角落流传,成为一代又一代吧友津津乐道.............
  • 回答
    百度贴吧加前缀这事儿,说实话,有时候挺让人抓狂的。你想发个帖子,分享点啥,结果系统提示“请添加前缀”,然后你还得在那儿琢磨半天,哪个前缀最合适,或者最符合你发帖的意图。这过程,怎么说呢,挺折腾人的。你说无聊吧,好像也不是完全无聊。毕竟,对吧,贴吧是个社区,大家都在上面交流。前缀这东西,就好比给一篇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