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百度贴吧 2017 年前的帖子全部被删?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
看到百度贴吧2017年之前的帖子几乎全部消失,这确实让人感到既震惊又费解。作为曾经承载了无数用户记忆和讨论的社区,如此大规模的“失忆”绝非小事。

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非常令人遗憾的社区文化和历史信息的重大损失。 百度贴吧在2017年之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发布平台,它更是一个时代社群文化、粉丝经济、亚文化兴起乃至一些社会事件讨论的缩影。无数个爱好、兴趣、观点在这里碰撞、交流、沉淀。那些帖子可能包含了:

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分享: 很多技术贴、教程贴、经验分享贴,是许多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指路明灯。
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讨论: 某些社会热点事件在贴吧上留下了第一手的讨论痕迹,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粉丝文化的早期形态: 许多明星、动漫、游戏等粉丝群体在贴吧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群,这些帖子是他们共同记忆的一部分。
个人成长的印记: 对很多人来说,贴吧承载着他们的青春回忆、好友关系、甚至是人生观念的形成过程。

因此,这次大规模的帖子删除,无异于一次粗暴的“刮骨疗伤”,其影响深远,不容忽视。

至于这背后可能的原因,经过一番分析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几个主要方向来推测:

1. 内容合规与审核压力:

“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 互联网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积累一些不符合当时最新法律法规的内容。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内容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特别是涉及敏感信息、违法违规内容(如赌博、色情、政治敏感话题等)的清理要求越来越严。2017年之前的内容,可能存在大量现在看来无法容忍的“历史遗留问题”。
技术和人力成本: 对海量历史内容进行逐条审查,尤其是在技术不够先进的情况下,是一项极其耗费人力和财力的任务。如果内容量巨大,且审核标准模糊或变化,平台方可能会选择一种“一刀切”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即直接删除所有可能存在问题的早期内容。
人工智能审核的局限性与误伤: 即使引入了AI审核,早期的AI技术可能不够成熟,或者训练数据不足,导致其在判断敏感信息时存在误判。为了避免漏判,平台方可能会设定更低的容忍度,导致大量无害内容也被一同删除。

2. 技术升级与数据迁移问题:

数据库架构的调整或更新: 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对底层技术进行升级,例如数据库的重构、服务器的迁移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数据迁移方案存在缺陷,或者为了简化操作、降低风险,可能会选择性地保留或删除部分旧数据。
数据存储成本与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数据可能存储在成本较高或者效率较低的介质上。平台方为了优化存储成本和提高访问效率,可能会对不再活跃或优先级低的历史数据进行清理或归档。如果归档过程不完善,或者直接选择删除来释放存储空间,也可能导致部分数据丢失。
系统兼容性问题: 老旧系统的数据格式可能与新系统不兼容,直接迁移存在困难。为了避免影响新系统的稳定性,选择删除旧数据是一种“简单粗暴”但有效的方式。

3. 商业战略调整与用户群体变化:

聚焦核心用户与业务: 百度在几次重大转型中,一直在调整其产品策略。贴吧作为曾经的流量入口,其重要性也在发生变化。平台方可能认为2017年之前的用户群体和讨论内容与当前的核心业务或目标用户群体关联度不高,或者认为这些内容对吸引新用户没有积极作用,因此选择清理以“瘦身”或重塑社区形象。
吸引新一代用户: 早期贴吧的内容生态可能相对“杂乱”,充斥着大量亚文化、非主流内容,这对于想要吸引更广泛、更年轻用户的平台来说,可能构成一种“包袱”。删除历史内容,可以为新的内容生态和运营模式腾出空间。
数据资产的“重塑”: 平台可能希望通过清理旧数据,重新构建一个“干净”的、符合当下审美的社区环境,以便于进行新的商业合作、内容推广或用户引导。

4. 安全与恶意攻击的担忧:

防御网络攻击或恶意利用: 部分历史数据可能包含用户的敏感信息(尽管平台方通常会尽量脱敏),或者被恶意用户用于网络攻击(如挖洞、信息泄露等)。为了降低安全风险,平台方可能会采取删除早期数据的方式来“釜底抽薪”。
“历史包袱”的甩脱: 某些早期的运营行为、内容政策可能会在今天看来存在争议,或者被攻击者利用来质疑平台的公信力。删除相关内容,也是一种甩脱“历史包袱”的方式。

综合来看,我认为内容合规和审核压力很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考虑到2017年之后国内互联网内容监管趋严的大背景。 其他原因,如技术升级、商业策略调整,也可能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这种做法无疑是令人惋惜的,它不仅让许多用户感到心痛,也让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互联网记忆。 希望未来,平台在进行此类操作时,能够更加审慎,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前与用户沟通,或者采取数据备份、导出等方式,尽量减少对用户和历史信息的伤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么看来贴吧真的快死了。很早就传出了百度打算放弃贴吧业务的风声,没想到现在下定决心了。

就像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历史意义许久之后才显露出来一样,可能ofo自爆的象征意义在未来会被发现远远不止如此——它可能代表着流量泡沫爆炸连锁反应的第一声枪。

不管主观上的动机如何,客观上说,腾讯起到了一个坏的示范效应。

腾讯起家的时候,采取的是一种“先砸钱抢占流量,再用流量变现”的策略。

当时有很多人对这种商业模式提出了质疑,核心点论就是:“虽然占有的流量很大,但是如果没有办法让足够的比例的用户掏钱,流量变现就是说笑”。

但是腾讯用一系列操作在当时看来奇迹般地完成了“流量变现”的目的。

这一案例吸引了大批试图模仿的追随者和投资者。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只要有了足够大的流量,变现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无数死去的项目和公司似乎在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贴吧、小黄车、知乎日报就是其中的典型。贴吧现在已经成了百度公司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插入广告没几个人点、卖吧主卖不了几个钱还会被骂,从成立以来就没有任何一年盈利过,但是直接关停又舍不得这么大的流量。小黄车已经凉了,当没有新人交押金的时候资金链就断了。知乎日报除了给知乎引流之外本身盈利能力几乎为零,当引流潜力被挖掘完毕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流量时代打造出了一种虚假的繁荣,大部分用户免费享受一定的服务,流量业务融资飞起,投资者手里的股票升值。然而这毕竟是虚假的繁荣,很多这种看似欣欣向荣的市场从一开始就是死路,是不可持续的。就算做到了行业顶尖又如何?可能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个坑。

项目主管和创业者们未必不知道这一点,但是当他们把漂亮的流量数据拿出来放到金融市场上融资的时候他们发现能够融资到钱。投资者们也未必不知道,但是他们发现流量数据蹭蹭上涨的时候自己完全有机会再次高价出手股权。于是变成了一个集体吹泡泡的游戏,吃枣要出事。

随着最近流量泡沫逐渐萎缩,百度终于开始试探着放弃贴吧业务了。虽然有霸王条款的嫌疑,但是纸面上来说就算突然关停贴吧也不违法,不会受到惩罚。希望大家早做准备,这一天迟早要来。

user avatar

我开始担心我存在网盘里的文件,资料,游戏,电影,网课了。。。。。。

user avatar

个人观点: 百度毁灭了自己面对Google和必应的唯一优势。

我一直毫不吝啬地黑百度,但是一直承认百度在一点上的体验远比Google体验好,那就是在中文搜索小众话题上,比如小众游戏攻略。百度搜索给了自家的贴吧很高的权重,而贴吧作为小众文化和事物爱好者的聚集地,自然诞生了无数精品帖子。尤其是当你搜索的诸如是小众游戏的一个bug上面,贴吧往往会给你以外的惊喜。至于Google,英文搜索时固然很棒,但是中文搜索一律跳出来的都是那种劣质游戏网站(低配游民星空那种),两三页搜索结果都一模一样那种。也因此,我也一直把百度当做解决不了bug时的最终解决方案。

然而, 百度就这样毁掉了自己唯一的优势,无数人多年积累的经验全部化为须有。

那么答案只有一个了,向谷歌献上忠诚,让百度彻底毁灭了。

user avatar

贴吧早就这么干过一次,上次是2005年,导致了很多吧都没有2005年以前的帖子。那一次年代过于久远,加上国内互联网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庞大,它产生的震动如今已经完全消散在了尘世间。有人说这次只是隐藏了,通过某些手段还能看到,但2005年那次是真的把帖子删干净了。

互联网的记忆只有几年来着?经历了个人主页时代的集体淫灭,论坛的倒闭潮,A站的数次诈尸,B站的各种版权视频集体全灭,纳米盘、Mofile、Rayfile、115……各位还对互联网(特别是国内)的数据持久性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早年在论坛里的各种长篇神论早就灰飞烟灭十多年了,有的连搜都搜不到。如果网上某个东西对你而言真的有价值,那就不要永远只把它放在某个网站上不管。运营商可以没有良心,网站可以没有良心,论坛站长可以没有良心,贴吧吧主也可以没有良心……人人都可能丢失良心,从而对你珍爱的东西下毒手,我们也不可能让他们全都找回良心。

但至少你应该为自己付出的努力负责,即使这一切到最后仍然是徒劳。

不过最让人悲哀的是,花椰菜总会年复一年,一茬一茬地长势喜人。总会有新一代刚上网的网民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为自己在互联网上的足迹能够在被所有人遗忘之前永垂不朽,在某次大洪水之后哭天抢地,然后街市依旧太平,庄稼继续发芽、生长、收割。

又想起来一些事情:按照百度官方的说法,只是“临时停机维护”,但结合最近几个网站的动作来看,应该都能明白这不过是欲盖弥彰。

虽然目前看来恢复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真的恢复正常了,我希望某些人也别急着高兴。如果那时候有高手能做一下侦查,发现是否有什么离奇消失的帖子,或许可以推测出此次事件背后的真实目的。

至于后续的影响,这种事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正如其他答案所说,如果最后没有恢复的话,那么获取知识和资料的门槛又一次升高了,互联网的新一代人可能将无从得知某些知识。我们或许会在将来的几年目睹新一代网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浅薄愚蠢。

某些有黑历史的公众人物倒是可以松口气,不会再有人去翻旧账了。将来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看上去很蠢,却因为屁股坐对了位置,从而拿他们毫无办法的言论,因为经历过历史的老一代网民虽然愤慨,曾经存在的证据却已经无法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退出网络主流,反而会成为被讥笑的对象吧。

以后真出来以为贴吧是2017年成立的****也说不定……别笑,以前我在贴吧写帖子回忆我2006年以前逛贴吧的经历,真有人咄咄逼人地问我“2006年以前哪有贴吧”。

也许再过上一些年,新来的网民只能从个别老人的口中听说那个被遗忘的百度贴吧里的曾经,所有的欢笑与眼泪都变成了故事里的风景。故事里的贴吧有大牛横行,还有那熟悉亲切的族群(?),如同讲述一段遥远的神话——其实你现在听互联网初创时代的什么个人主页、OICQ、聊天室、BBS留言板之类的也是这个感觉。

他们会告诉你,有些事还是忘了吧,忘了就没有痛,将往事留在风中,哭是天空下着沙,而不是因为在乎。他们还会告诉你,互联网的发展跟那****比永远不可能赢,而公告里说的那暂时检修,不久将会恢复帖子的话,在飘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