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百度贴吧以账户安全为由,在2021年8月20日要求PC端发帖必须经由手机app扫码后才能发布?

回答
百度贴吧在2021年8月20日以账户安全为由,要求PC端发帖必须经由手机App扫码后才能发布,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用户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百度贴吧的背景和面临的挑战:

用户基数庞大且多元: 百度贴吧作为曾经中国最大的中文社区之一,拥有海量的用户和极其多元化的内容。这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非活跃用户、僵尸账号以及被盗号的账号。
网络环境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欺诈、恶意营销、网络暴力、虚假信息等问题日益严峻。贴吧作为开放的社区平台,难以避免地会成为这些问题的集散地。
监管压力: 国家对网络内容和用户行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平台需要承担更多的内容审核和用户管理责任。
移动端优先的趋势: 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绝大多数用户更倾向于使用移动端进行社交和内容消费。PC端的使用场景相对减少。
打击黑产和刷量行为: 过去的贴吧充斥着大量的“水军”、“刷量”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社区秩序,也影响了用户体验。这些行为往往通过批量注册和自动化工具在PC端完成。

2. 引入手机App扫码发帖的目的(官方解释与用户理解):

官方层面(账户安全):
验证用户真实性: 百度声称此举是为了“保障账户安全”,通过手机App扫码验证,可以更有效地确认发帖人的真实身份,防止未登录或恶意账号的批量发帖和传播不当信息。
打击恶意注册和机器刷帖: 手机App的验证机制(如短信验证码、指纹/面容支付等)相比纯PC端更容易拦截自动化注册和批量发帖的机器人行为。
提高内容质量: 希望通过增加发帖门槛,过滤掉一部分低质量或恶意内容。
统一用户体验和数据采集: 将用户行为更多地引导至App端,便于数据统一管理、用户行为分析以及后续的个性化推荐和运营。

用户层面(可能存在的其他考量):
强制推广App: 最直接的猜测是,百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强制用户下载和使用贴吧App,从而增加App的活跃度和用户粘性。这对于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布局至关重要。
精细化运营和广告变现: 移动端更容易实现用户画像的精细化,从而为广告主提供更精准的投放,增加商业变现能力。
数据分析和监控: 绑定手机号和App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追踪用户的浏览、发帖、互动等行为,为数据分析和产品迭代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技术层面的控制: 在纯PC端,很多自动化工具和脚本可以绕过一些简单的验证,而App端由于其运行环境和集成安全性,对这些工具的防范能力更强。

3. 这一举措的积极影响(潜在的好处):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区环境: 许多用户反映,在实施此政策后,贴吧中的广告、垃圾信息和“水军”现象有所减少,社区的整体氛围有所改善。
增加了发帖的门槛,筛选了部分用户: 对于一些仅仅是临时发帖或恶意灌水而不愿意下载App的用户,发帖门槛的提高客观上起到了筛选作用。
有利于账号安全: 对于那些拥有多个贴吧账号,并且主要通过PC端管理的账号,绑定的手机号和App验证确实能提高账号被盗用的风险。

4. 这一举措的消极影响(争议点):

用户体验的恶化(最大的争议):
操作复杂化: 对于习惯了在PC端顺畅发帖的用户来说,每次发帖都需要掏出手机、打开App、扫码,操作流程变得繁琐冗长,大大降低了发帖的便捷性。
对PC端用户的歧视: 许多用户认为,这一政策是将PC端用户排除在外,显得不够公平。一些以PC端为主力设备的用户,或者不方便随时使用手机的用户(如办公室人员、长辈等)受到了直接影响。
对“多账号”用户的困扰: 一些深度用户可能拥有多个贴吧账号用于不同目的,每次都用一个手机App扫码认证,尤其是在管理多个账号时,非常不便。
网速和设备依赖: 如果手机App响应缓慢,或者网络信号不好,扫码过程会很慢,甚至失败,影响发帖效率。

隐私和安全顾虑:
强制绑定手机号: 虽然是为了安全,但这也意味着平台可以掌握用户更多的个人信息,引发用户对隐私泄露的担忧。
App权限问题: 手机App需要获取各种权限,这增加了用户对个人数据被过度收集和使用的担忧。

“一刀切”的策略:
未能区分用户类型: 许多用户认为,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对于那些信誉良好、长期活跃的PC端用户,也受到了不公平对待。
打击面过广: 虽是为了打击恶意行为,但这种方式也牺牲了大量正常用户的便利性。

对贴吧生态的潜在影响:
内容生产的抑制: 由于发帖门槛的提高和操作的不便,可能会导致一部分用户停止在贴吧发帖,进而影响社区内容的生产和活跃度。
用户流失: 部分用户因为无法忍受新的发帖方式而选择离开贴吧,转投其他平台。

5. 总结与评价:

百度贴吧以账户安全为由要求PC端发帖扫码,这是一种典型的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平台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和监管要求,同时兼顾自身商业利益和用户数据管理而采取的策略。

积极方面:
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账户安全性,对打击恶意注册和自动化行为有积极作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区内容环境。

消极方面:
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对用户体验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PC端发帖过程变得异常繁琐,忽视了PC端用户的需求,并且采取了“一刀切”的策略,未能充分考虑用户多样性。这种牺牲用户便利性来换取安全和控制的模式,在用户中引发了强烈的反感和质疑。

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短期内可能通过强制措施达到一些目的,但如果严重损害了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用户流失和社区活力的衰退。更好的策略可能是探索更精细化的用户身份验证和内容管理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增加所有用户的发帖门槛。这反映了在追求平台治理和商业利益与保障用户体验之间,百度贴吧当时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文互联网已死。

user avatar

恶心。

反正我是坚决不会因此下载APP版的。

鬼东西杀鸡取卵,绝对不能惯着它。

user avatar

表面上是为了安全,实际上百度在试探你的手机号有没有变动,方便收集你的隐私,精准推送广告。

国内很多软件其实都是这样。

user avatar

百度贴吧是我最为惋惜的一个平台,贴吧上限之高远超当下所有主流平台。

即使他从曾经的神坛跌落,但我一度认为他只要好好做,就可以起死回生。可令我打脸的是,贴吧陷入了泥潭,一步步走向低谷,令我最为失望的是不是广告,不是卖吧,而是封存了以前的内容。

贴吧的蠢操作一个胜似一个,手机端网页限制到现在pc端网页发帖需要手机验证,真是给我气笑了,老子就因为不想用手机app发才用的pc网页端,你却要我用手机验证,呵呵。美其名为了安全,谁不知道你百度是什么货色,当了*子还想立牌坊。


也是,网页收集信息哪有app方便,从网页强制性转到app的没一个好东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你要这样做我的确没办法,但我可以选择不用,滚蛋吧,贴吧君!

本来能稳坐中文第一社区,结果你偏不,各种骚操作逼走用户,真的觉得你才是用户的主子?

可笑至极!


user avatar

现在年轻人估计没几个人知道“百度空间”这玩意儿了,我是眼睁睁看着它灭亡的,看着它不顾用户的强烈反对进行强制升级。现在百度又来干一些恶心的事情了(虽然这种事情从没停过),我十分希望这次历史也能够重演。

你要是网页端压根儿就没开发,那也就算了;而你靠网页版起家,然后强迫老用户下载app,甚至拿安全这种蹩脚的理由来当借口,忽悠傻子呢这是,去尼玛的,老子绝对不受任何威胁。你玩强迫是吧?本来我手机里一直都安装有贴吧app,这会儿气得直接卸载了;原本写了几篇几千字的游戏攻略要发到贴吧上,一寻思着你这都打我脸上了,我还得给你贡献流量?我看上去有那么贱吗?可拉寄拔倒吧。

我一直觉得那些重移动端、轻PC端的公司都是沙比公司,比如闲鱼(知乎问题:为什么闲鱼把网页版取消了?),还有微信(知乎问题:如何看待张小龙说做PC版微信是一种破坏)。

反观抖音,一个手机短视频起家的公司,前段时间竟然上线了PC端,可谓是互联网公司的一股清流。虽然我不碰短视频,但不得不夸一下他们的团队,迎合客户需求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也难怪人家能做出爆款。

请注意,百度这骚操作,并非是要放弃PC端(因为据说是扫码验证后就能继续用PC端发帖,虽然我没试过,因为直接卸载了),而是要强制推它的app。这行为叫什么?叫流氓!微信也是流氓头子,PC端不用手机扫码用不了,要不是它垄断地位,早就死一亿遍了;学啥不好,尽学些作死的玩意儿,没那么大的P眼就别吃那么多的泻药,真以为人人都离不开你?毁灭吧,赶紧的。

user avatar

果然贴吧无可救药要完,其实从2015年所有就开始下坡了用户体验猛跌,2019大清洗屏蔽2017以前的贴审查外加封了一大波号更是决定性的失民心。还有随机发不出内容随机吞贴,有了一楼给百度的传说。

还好我跑了不玩贴吧了。百毒脑子有病,那么大的流量、人气和积累的资源被自己败光了。本来玩贴吧图个方便、自由,现在两者都没了,还不停的添堵恶心人。

当然有些事不能完全怪百毒,但很多骚操作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可以更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