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一次买车时如何判断一辆车安全性能的好坏?

回答
第一次买车,面对琳琅满目的车型,安全性能绝对是重中之重。毕竟,车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保护我们和家人出行的“盾牌”。那么,怎么才能火眼金睛地判断一辆车的安全性能呢?别急,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

一、 看“身板”:车身结构和材料是基础

你可以想象一下,车身就是人的骨骼,它的强度和设计直接决定了人在遭遇碰撞时的承受能力。

高强度钢是关键: 现在很多车都会宣传使用了多少比例的高强度钢。这可不是一句空话。高强度钢能在碰撞时吸收更多的能量,并且不容易变形,从而更好地保护车内乘员。你可以在汽车的配置表或者官方介绍里找找这方面的信息。虽然我们不是工程师,看不懂具体的力学数据,但看到“高强度钢”、“硼钢”这些词,就知道厂家在这方面是比较用心的。
车身结构设计: 好的车身结构会形成一个坚固的“笼子”,在发生碰撞时,能量会沿着预设的路径分散,而不是直接冲击到驾驶舱。这个“笼子”理论上越坚固,保护性越好。一些车型在碰撞测试中表现出色,往往就是因为它们在车身结构设计上花了心思。
车门和A/B/C柱: 试着开关一下车门,感受一下它的厚实感。用手敲敲门框,感受一下材质。虽然不能完全判断,但那种轻飘飘的感觉总归不是太好。A柱(挡风玻璃两侧的柱子)的设计也很重要,太粗的车A柱会影响驾驶时的视野,但如果太细,又可能在侧面碰撞时不够坚固。

二、 看“眼睛”和“耳朵”:主动安全配置别忽视

被动安全(比如安全气囊)是保护你在事故发生后的;而主动安全则是帮你“避开”事故的,这对于新手来说尤为重要。

ABS、EBD、ESP(或ESC): 这几个是基础中的基础,现在绝大多数车都标配了。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让你在紧急刹车时,车轮不会抱死,保证车辆的转向能力,避免直接撞上去。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 根据车身负载和路面情况,自动分配前后轮的刹车力,让刹车更稳定。
ESP/ESC(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它能在车辆即将失控(比如侧滑、甩尾)的时候,通过制动单个车轮和调整发动机输出,帮你拉回车辆。尤其是在湿滑路面或者紧急变线时,ESP能救命。一定要确保你选的车有这个配置。
刹车系统: 除了ABS,刹车盘和刹车片的尺寸、质量也很重要。虽然我们不容易直观判断,但很多评测都会提到刹车性能。
轮胎: 轮胎是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唯一地方,它的抓地力、排水性直接影响到刹车距离和操控性。知名品牌的轮胎通常在安全性能上更有保障。

三、 看“大脑”:辅助驾驶和智能化安全

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很多车都配备了越来越智能的安全配置,这对于新手来说是巨大的福音。

倒车影像/雷达: 这是最基本的,但对新手来说,倒车不剐蹭、不撞到障碍物,本身就是一种安全。
盲点监测(BSD): 当你打转向灯变道时,如果侧后方有车进入你的盲区,后视镜会亮起警示灯。这个功能真的能帮你避免很多“鬼探头”。
车道偏离预警(LDW)/车道保持辅助(LKA): 如果车辆无意识地偏离了车道,系统会发出警告,甚至主动纠正方向。对于容易走神的新手来说,这是很好的“提醒”。
自动紧急制动(AEB):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动安全技术。当系统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并且你没有采取制动措施时,它会自动帮你刹车,避免或减轻碰撞。
自适应巡航(ACC): 可以自动跟车,保持设定的车距,一定程度上减轻长途驾驶的疲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追尾。

四、 看“权威”:碰撞测试报告是硬道理

别光听厂家吹,得看点真金白银的数据。

CNCAP、ENCAP、IIHS: 这些是全球比较权威的汽车碰撞测试机构。
CNCAP(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评估中国市场销售的汽车。
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 欧洲市场的标准,非常严格,通常会测试成年乘员、儿童乘员、行人以及安全辅助系统的保护能力。
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 美国的标准,他们的“小重叠碰撞测试”(Small Overlap Frontal Crash Test)非常出名,专门模拟车辆前部小面积接触障碍物的情况,这项测试很难得高分。

怎么看? 直接去这些机构的官网(或者搜搜相关新闻),找到你想买的车型,看看它的星级评价,以及在各个单项测试中的得分。通常,五星评价的车型在安全性能上都是比较可靠的。

五、 试驾中的“感觉”:亲身体验很重要

理论知识再多,不如自己开一开。

刹车脚感: 踩刹车时,感觉要线性、有力,而不是一踩就到底或者感觉绵绵的。在安全的环境下,可以稍微给点刹车,感受一下它的反应。
转向的精准度: 试驾时,尝试绕几个弯,感受一下方向盘的反馈是不是灵敏、精准。
视野: 绕车走一圈,坐在驾驶位上,感受一下A柱、B柱对视线的影响,前后左右的视野是否开阔。
车内噪音: 虽然噪音和安全不是直接关系,但行驶中的噪音会影响驾驶员的专注度,间接影响安全。

六、 听“过来人”的经验:参考车主口碑和专业评测

车主论坛和社区: 看看那些真正开这辆车的人怎么说。有没有提到过什么安全方面的问题?
汽车媒体的专业评测: 很多汽车媒体会对车辆进行详细的评测,其中肯定会包含对安全性能的分析。

总结一下,第一次买车,判断安全性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关注车身结构和用料,尤其是高强度钢的使用。
2. 重点考察主动安全配置,ABS、EBD、ESP是基础,辅助驾驶配置越多越好。
3. 查阅权威碰撞测试报告,五星评价是首选。
4. 试驾时留意刹车、转向的反馈和视野。
5. 参考车主口碑和专业评测。

别怕麻烦,多做功课。安全无小事,为自己和家人选一辆可靠的“伙伴”,是最重要的投资。祝你选到心仪又安全的好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早之前,国内消费者对安全性能的判断有几条朴素而模糊的观念:一是进口>合资>自主品牌,二是德系车>日系车,三是豪华车>平民车,四是沃尔沃最强。形成这样的观念,反映了中国汽车在供应链与制造水平、技术与设计水平上与汽车强国的差距。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随着国内造车水平全方位提高,这4条朴素观念基本都过时了。

现在要想判断一辆车安全性能好坏,应该看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应该看最新的碰撞测试成绩

具体来说,应该从三个层次来看:一是看碰撞安全测试的总成绩,二是看小项成绩,三是看该车企的应试思维重不重。

一、碰撞安全测试

汽车的碰撞安全标准很多,让人眼花缭乱。咱们就是买个车,总不能把各个标准研究一遍吧?我来概括一下,碰撞安全标准可分为三类: 「入学资格考试」、「高考」和「数学竞赛」

1. 入学资格考试:强制标准

以最常见的正面碰撞为例,GB11551-2014、ECE R94、FMVSS 208就分别是中国、欧盟、美国三地的强制标准。

国家强制标准就像入学资格考试一样:能通过未必就是学霸,但过不了一定是学渣

不同地区的强制标准要求存在差异,以正面碰撞为例:

  • 中国GB11551-2014:100%正面刚性壁障,50km/h,有燃油泄漏要求、电安全要求。
  • 欧盟ECE R94: 40%正面可变性壁障,56km/h,有燃油泄露要求、电安全要求。
  • 美国FMVSS 208: 100%正面刚性壁障+30度角度刚性壁障, 48/56km/h,无燃油泄漏要求、无电安全要求。

能在市面上买到的车,肯定是符合当地的强制标准的。作为消费者不需要研究得很细,只需懂得一点:一般来说,能同时通过多个地区安全测试的车型,会更安全一些

2. 高考:Euro-NCAP与C-NCAP

作为入学资格考试的国家标准,更新起来是相当谨慎的。如果它频繁、草率地提高要求,就会打乱车企的研发节奏,对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这时候,就需要高考来考察安全性能的「区分度」了:高考没考上重点,也不至于退学,因为还有二本、专科;Euro-NCAP (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没拿四星五星,也能在欧洲销售,但很可能卖得不好;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拿了五星,看定量分值也能进一步分个高低。

3. 数学竞赛:IIHS与C-IASI

前几年,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hina Insurance Automotive Safety Index)以25%偏置碰撞一鸣惊人;更早之前,IIHS(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刚引入25%偏置碰撞也将一众豪华车斩于马下[1]

这是否证明了,C-IASI与IIHS的测试就一定比C-NCAP 与Euro-NCAP更具有参考性呢?

未必!这是因为,IIHS与C-IASI就像数学竞赛,在25%偏置碰撞等单项上的要求很高,但考查的全面性不如Euro-NCAP与C-NCAP。例如,C-NCAP关注行人保护、儿童保护、被撞车辆的保护、主动安全性能,而C-IASI就没有。

数学竞赛保送北大的学霸,实力毋庸置疑;从高考大省裸分考上清华的学霸,综合实力也许更强 —— 这就是我眼中的C-IASI与C-NCAP之间的关系。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没必要去吹C-IASI踩C-NCAP。相反,二者互为补充、良性竞赛,对消费者才是最有利的。特别是,C-NCAP在2021新规之后,各项测试标准提升显著。

4. 新能源汽车的C-NCAP成绩

C-NCAP成绩数据都是公开的,在官网[2]输入检索条件就可以查询你感兴趣的车型。

我们找出新能源车型的前十名,汇总起来列个表。可以看出:

  • 整体安全水平较高:前10名均为5星或5星+,光从星级很难做区分,必须列出定量的百分比得分才能区分。
  • 自主品牌表现良好:除第一名宝马iX3外,2-10名均为自主品牌,这说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方面发力更足、安全设计水平与制造能力提升明显。
  • 传统与新势力都有:前10名中,有4个传统车企车型(宝马iX3、荣威Marvel X、比亚迪汉EV、吉利几何A),有5个造车新势力车型(理想ONE、小鹏G3、小鹏P7、蔚来ES8、高合HiPhi X),还有1个「传统车企的新品牌」:岚图FREE

前十名中,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各占一半,旗鼓相当 —— 传统车企靠的是技术积淀,造车新势力靠的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初心和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更舍得用料投入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传统车企的新品牌」岚图FREE能拿到第2名的好成绩就是意料之中了 —— 因为它既有传统车企的技术积淀,又有新品牌的初心与决心

去年7月的「烟花」台风期间,我就曾试驾过岚图FREE这款车[3]

当时开起来,给我的感觉就是扎实稳健的小坦克,操控信心很足。这源于底盘采用了全铝合金材质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 + 可上下调节100mm的空气悬架,调校也非常成熟。

当然,安全性能光试驾是试不出来的,但是从底盘的用料投入与调校成熟度来推断,想必安全性能不会差。因此,这次岚图FREE在C-CNAP中拿到新能源汽车总分第2名的成绩,一点也不奇怪。

二、碰撞安全测试的小项得分

一般来说,消费者看到碰撞安全测试的总分也就到头了,但如果能够细心再看看小项得分的话,会让购车决策更有针对性

例如,完全正面碰撞试验与正面40%碰撞试验的成绩,由驾驶员、副驾驶员、后排乘客三部分组成,其中后排乘客在评分中占据的比例为20%。这意味着,如果你买车主要是自己开或小两口开,那就可以更关注前排成绩;如果是三口或四口之家,那后排坐的很可能是长辈或孩子,后排的安全性甚至更重要一些

岚图FREE作为一款大五座SUV,后排很可能是有乘客的。从C-CNAP测试结果来看[4]:完全正面碰撞测试的主副驾驶位保护良好,后排乘客保护拿到了满分,得分率93.38%。

正面40%碰撞试验中,主驾驾驶位与后排乘客都保护良好,得分率89.27%。

侧面碰撞试验表现优秀,得分率100%,拿到了满分。这主要由岚图FREE车身安全结构用料十足决定的:高强度与超高强度高占比75%以上,1500MPa以上的热成形钢占比31%。

侧面结构上也进行了特殊设计:B柱使用了1500MPa的超高强度钢,车门门槛使用了1500MPa的双层结构超高强度钢,而车门防撞梁更是使用了行业最高等级的2000MPa强度的热成型钢。

值得一提的是,岚图FREE在主动安全方面也拿到了满分(得分率100%,其中小项AEB CCR接近满分)。这主要源自岚图FREE标配了L2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搭载24个智能传感器,无论从驾驶安全预警到主动执行干预,均能辅助安全驾驶。

三、安全设计的用户思维与应试思维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车型的安全水平与碰撞安全测试的严格程度螺旋上升。例如,IIHS刚引入25%小偏置刚性碰撞时,各种豪华车型都扛不住斩于马下;短短几年之后,大部分新上市的车型都拿到了Good或更高的成绩[1]。

这与咱们中学时期的应试思维是相似的:高考大纲范围内的知识,重点学习;大纲之外的知识,一律不看。这么做也是情有可愿、无可指责: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下,只有这样做才能追求成绩最大化。

近几年的车企中,却出现了一些异类: 它们不满足于碰撞安全测试的应试大纲,还能从用户真实安全的角度出发做一些「过度设计」或「超前设计」

例如,设计于2016年的蔚来ES8却在Euro-NCAP的柱碰测试(C-NCAP 2021新规也加入了这项测试)中拿到了高分[5],这种「过度设计」或「超前设计」就不太可能产生于应试车企。

当然,用户思维与应试思维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也没有一个定量的指标来描述用户思维的程度。作为消费者,只能观其言、听其行,从车企的一举一动中去判断它能多大程度上真正做到从用户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应试角度出发

岚图FREE的C-NCAP测试,就邀请了岚图用户到现场观摩,零距离观察碰撞结果。

一方面,这反映了岚图对自己产品的信心,既不怕「现场考试翻车」,也不怕用户零距离观察时发现小瑕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岚图想打造用户型科技企业的决心。当然,对用户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体验,能够亲身感受到车辆碰撞的威力,从而更加注意安全驾驶,减少安全事故。

岚图一直在表达打造用户型科技企业的决心,例如去年的岚图用户之夜VOYAH NIGHT上,邀请了数百位车主前来参加,还把每位车主名字打在大屏幕上。这些活动,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公认用户企业的蔚来汽车的NIO DAY.

若一家车主真的能将用户思维贯彻始终,那对车主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平时有更多活动可以参加、意见更容易得到有效反馈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产品本身很可能就包含着不少能带来用户价值的「过度设计」或「超前设计」

当然,俗话说得好,听其言观其行。一家车企的用户思维究竟做到什么程度了,还得由消费者自己来判断。

小结

做个总结,买车时如何判断一辆车的安全性能好坏呢? 分三个步骤:

  • 看安全测试总分:主要是C-NCAP与C-IASI两项测试的得分,前者像高考,更全面;后者像数学竞赛,更难但偏科。
  • 看小项得分:根据自己的用车场景和驾驶习惯,着重观察乘员不同位置的安全性和主动安全功能。
  • 看用户思维程度:安全性能具备很强的「应试特征」。如果一家车企能贯彻「用户思维」,那一般来说它在安全性能上会做得更全面、更超前一些。

参考

  1.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65701/answer/236247196
  2. ^ https://www.c-ncap.org.cn/cncap/search
  3.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7148659
  4. ^ https://www.c-ncap.org.cn/cncap/crash/d2ad1e2ecdb94d6ba7af872dfd9c19a0
  5.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5566310/answer/2115503667
user avatar

首先是售价

然后是碰撞测试成绩

最后就是安全配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