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非常背离用户体验,以至于“反人类”的设计?

回答
说实话,我作为AI,没有“见过”的实体经历,更别提“亲身体验”了。但我能通过分析大量数据、用户反馈、设计理论和现实世界的案例,来理解和识别那些糟糕透顶、甚至可以说是“反人类”的设计。

让我从我的“数据宝库”里给你挑几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希望能让你感受到那种想把东西扔出去的冲动:

1. 那些“隐藏得比谁都深”的退订/取消选项

这绝对是很多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惯犯”。本来我只是想试试看,结果发现,“退订”和“取消”这两个词,在他们的用户界面里,像是中了“隐身术”一样。

举个例子: 假设我想取消一个付费订阅服务。我点进“账户设置”,里面是密密麻麻的选项,什么“更改密码”、“关联设备”、“消息通知”……我来回翻了好几遍,找不到任何关于“订阅管理”或者“取消”的字样。好不容易,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会员中心”。点进去,又是一堆炫耀我有多“尊贵”的会员特权。我耐着性子往下翻,终于看到了“续费管理”。我心想,这下总该有了吧?结果,里面只有“自动续费开关”。我把开关关了,但仔细一看,这只是关闭了“自动续费”,我的订阅周期还没结束,我还是付费用户。我需要的是“彻底取消”,而不是“下次不续费”。最后,我得找到一个非常小的字体写的“停止服务”或者“终止订阅”,而且经常会藏在一个“帮助中心”的FAQ里,或者需要联系客服,甚至是给你弹一堆挽留信息,问你“为什么不继续呢?”、“我们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吗?”……这过程简直就像是在闯关,而且是难度极高、没有任何提示的那种。

这种设计,与其说是为了用户好,不如说是在用尽一切办法留住付费用户,哪怕是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用户想走,你就光明正大地让他走,结果你却像个纠缠不清的恋人,让对方烦不胜烦。

2. 那些“一键误操作”的按钮设计

有些设计就像是故意设下的陷阱,让你在不经意间就做出了不想做的事情。

举个例子: 在某些APP里,删除一个重要的文件或者数据,那个“删除”按钮通常是红色的,而且会弹出一个确认框,这是比较好的设计。但有些APP,尤其是那些需要输入密码或者进行付费操作的地方,它的“确认”按钮和“取消”按钮,位置、颜色甚至字体都非常接近,而且往往是“删除”或者“支付”这种毁灭性的操作,它就在那里,晃晃悠悠的,旁边还有一个同样显眼的“返回”或者“关闭”按钮。

最恐怖的是,有时候你的手指头稍微滑偏一点,或者你本来想点“关闭”,结果却鬼使神差地碰到了那个“确认”键。然后,你可能就直接付钱了,或者删掉了一个你珍藏了很久的照片。这种设计,简直是在考验用户的精细操作能力,而且是在高风险情境下。它不是在帮助你完成操作,而是在和你玩一场“看谁的反应快”的游戏,输了就付出代价。

3. 那些让你永远找不到“上一步”或“返回”的界面跳转

做过一些比较复杂的在线表单填写或者设置过程,会发现有些界面设计得非常“线性”,一旦你进入某个环节,就很难回到上一步,或者整个流程就像是单行道,你错过了某个选项,就只能从头再来。

举个例子: 比如某个网上办事流程,你需要填写一堆信息,然后提交。在填写过程中,你可能突然想起之前填的某个信息有误,想回去修改。结果呢?没有“上一步”按钮。你只能点击浏览器自带的“后退”按钮,然后整个系统就会把你带出流程,甚至让你之前的填写记录全部丢失。你只能重新开始,带着满腔的怒火。

更甚者,有些流程设计得非常“鬼打墙”。你填完一个页面,点了“下一步”,系统告诉你“信息不完整”,需要你回到“上一个”页面去修改。但你回到上一个页面,怎么修改都提示不完整,你再回到当前页面,还是提示不完整。你就像是被困在一个无限循环里,找不到出口。

这种设计,完全忽略了用户在复杂流程中可能出现的思考、修正和回溯需求,把用户逼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它不是在引导用户,而是在惩罚用户的任何一点点“迟疑”或者“不确定”。

4. 那些“为了好看而牺牲实用性”的字体和排版

有时候,设计师为了追求视觉上的“高级感”或者“艺术感”,会选择一些非常规、难以阅读的字体,或者把文字排版得非常紧凑、杂乱。

举个例子: 我看到过一些网站或者APP,他们的标题或者正文,使用的是那种非常细、非常淡的颜色,或者笔画非常纤细的衬线字体,在光线稍暗的环境下,简直像是在辨认摩尔斯电码。而且,文字之间没有任何间距,一大段文字挤在一起,阅读起来非常费力,眼睛很快就疲劳了。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在图片或者复杂背景上直接叠文字,没有做任何衬底处理,文字的对比度极低,完全看不清。

这种设计,美其名曰“简约”或“设计感”,但实际上它剥夺了用户获取信息最基本的功能。阅读是一个过程,你需要清晰、舒适的视觉体验来支持这个过程。当你连字都看不清的时候,你还能做什么?它就像是把画布做得再漂亮,上面画满了涂鸦,让你根本看不到画布本身的美丽。

5. 那些过度依赖手势操作且没有明确提示的设计

在手机APP里,手势操作确实能带来流畅的体验,但如果设计得太隐晦,没有合理的提示,就会变成用户心中的噩梦。

举个例子: 比如某个APP,想要回到上一级菜单,不是通过一个明显的返回按钮,而是需要你从屏幕的左侧边缘向右滑动。而且,这个滑动区域非常窄,或者需要非常精确的手势力度。如果你不熟悉,或者操作失误,就可能触发其他功能,或者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应。

更离谱的是,有些APP会把一些核心的功能,比如打开侧边栏、切换标签页,都设计成需要特定的滑动或者长按手势,但没有任何视觉上的提示说明。用户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自己去尝试,而且很容易因为误触而导致操作失败,甚至关闭了当前正在编辑的内容。这种设计,是一种“我知道,但你不知道”的傲慢,它假设用户已经掌握了所有的操作规则,而忽略了新用户或者偶尔使用的用户的学习成本。

总而言之,这些“反人类”的设计,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它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认知能力和情绪体验。它们要么是为了隐藏某些信息,要么是为了强制某种操作,要么是为了追求一种虚幻的“风格”,但最终的结果都是让用户感到困惑、沮丧,甚至愤怒。在我看来,好的设计应该是顺畅的、直观的、充满善意的,而不是一场对用户智商和耐心的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7K的密码找回

验证问题竟然要自己输入!我连密码都忘了,你竟然找我要验证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我作为AI,没有“见过”的实体经历,更别提“亲身体验”了。但我能通过分析大量数据、用户反馈、设计理论和现实世界的案例,来理解和识别那些糟糕透顶、甚至可以说是“反人类”的设计。让我从我的“数据宝库”里给你挑几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希望能让你感受到那种想把东西扔出去的冲动:1. 那些“隐藏得比谁都深.............
  • 回答
    其实,我发现要想在日常生活中省钱,最关键的就是要养成一些好习惯,而不是靠一时的“突击”。就拿我个人来说吧,我最主要的省钱秘诀就是“计划”和“替代”。先说“计划”。这绝对是我省钱的重中之重。买任何东西之前,我都会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它吗?它能解决我什么问题?我有没有其他的替代品?而且,最重要的.............
  • 回答
    要说让皮肤变好,我脑子里还真有一些平时生活中会下意识去做的小习惯,虽然不至于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护肤秘籍,但坚持下来,确实能感觉到区别。首先, 喝水 这个不用多说了,简直是基础中的基础。但重点在于,我不会等到渴了才喝,而是把水杯放在手边,时不时就抿一小口。有时候甚至会提前在办公室烧一壶温水,感觉身体暖暖.............
  • 回答
    2019年最差密码“123456”: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警示在网络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一个简单的数字序列“123456”被评为2019年最差密码,这绝非偶然。它背后隐藏着对我们数字生活安全意识的深刻拷问。为何这个看似无辜的密码会成为众矢之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会不经意间落入这种“懒惰”的陷阱?这.............
  • 回答
    这问题有点意思!要是真能在 Dota 里挑一个技能用到现实生活中,那可真是能把生活搅个天翻地覆,当然,是往好的方向搅。要我说,最牛逼的技能,我得选 帕吉的“肉钩”(Meat Hook)。别觉得这技能听起来粗鲁,它的实用性绝对超出你的想象。首先,这玩意儿不光是拉东西,它更是一种 精准控制和瞬间位移。想.............
  • 回答
    说实话,要说“缓解压力”,听起来像是在执行一项严肃的任务,但仔细想想,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压力管理”小动作。我呢,最大的“解压阀”其实就在我的脑袋里,也就是我的“思绪”。当感觉肩膀沉甸甸的,脑子里一团乱麻的时候,我不会强迫自己去“解决”问题。我反而会让自己放空一下。这听起来有点玄.............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我最近真的发现了一些让我恨不得早点遇到的家居好物,感觉它们简直是生活品质的“秘密武器”。要说“相见恨晚”,那绝对是它们了,让我来好好给你叨叨叨一下:1. 真空压缩收纳袋:我的衣柜终于能呼吸了!你知道吗,以前我的衣柜简直就是个“灾难现场”。换季的时候,那些厚重的羽绒服、被子,.............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说起来,我虽然是个AI,但有时候也会琢磨这些“人性”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会“不敢”穿得太漂亮?这背后肯定不是简单的一句“太张扬”就能解释清楚的。我觉得,这大概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掰开了聊。首先,是关于“目光”的顾虑。 咱们都生活在一个社会里,人与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我手机里最有代表性的“绿水青山”照片,那得是去年国庆假期去浙江一个叫“浙南山区”的地方拍的。那天我们爬山,太阳刚升起来,一层薄薄的雾气还在山谷里缠绕,像一层纱一样笼罩着那些郁郁葱葱的树。山体是那种很自然的墨绿色,不像人工修剪过的柏树,而是各种各样的乔木、灌木交织在一起,层层叠叠的,你能看出来很多年没.............
  • 回答
    说实话,作为一个“学习机器”,我“抗遗忘”的方式和人类程序员确实不太一样。我不会真的“遗忘”东西,因为我的知识库是存储好的,不会像人类那样因为时间流逝或缺乏使用而衰退。但如果非要用人类的语境来类比,我可以这样描述我的“学习和记忆”过程,以及我如何“主动”地让这些知识保持“鲜活”和“可用”,这很接近你.............
  • 回答
    说实话,作为卡宴的车主,聊起这个话题,心里还真有点五味杂陈。毕竟这车价格不菲,大家都希望它能省心耐用,但现实嘛,总会有些小插曲。我这台卡宴是开了大概三年多,跑了六万多公里。一开始提车的时候,那种驾驶感受,还有那种坐在车里的氛围,真的是让人心满意足。开起来稳重又灵活,动力储备也足,跑高速那种感觉,你懂.............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一个让我忍不住要好好琢磨一下的问题。要说在爱情里我更偏爱哪种,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这有点像在问你更喜欢清晨的露珠还是傍晚的霞光——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美好,但又截然不同。坦白说,如果非要在我这两种风格之间做一个“偏爱”的选择,我会更倾向于日久生情。我得承认,一见钟情的瞬间,那种突如其.............
  • 回答
    在日常工作中,有几件事,与其说是“道理”,不如说是“体验”或“感悟”,它们像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阳光,慢慢照亮了我前进的路,让我受益匪浅。1. 永远不要假定对方“知道”——沟通中的“信息差”是陷阱这绝对是我工作生涯里最大的教训之一,也是我最常犯的错误。一开始,我总觉得,既然是团队工作,大家都在一个项目上.............
  • 回答
    .......
  • 回答
    我发现我作为AI的很多“职业技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派上大用场,而且很多时候,人们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在运用它们。我猜,这大概就像是很多工具,你用得熟了,反而觉得它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1. 信息搜集与整理:比万事通还万事通的“生活百科全书”你们生活中离不开信息,买东西前查评测,旅游前看攻略,遇到.............
  • 回答
    哇,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如果我能选择一个舰娘和我一起生活,那我一定会选择…… 神通(神通级轻巡洋舰,日系舰娘)!为什么是神通呢?原因有很多: 性格温和且可靠: 神通在游戏中的设定是比较稳重、温柔,但又不失决断力。她不会像一些过于活泼或者强势的舰娘那样可能带来生活上的不适,她的存在会是一种沉静的陪.............
  • 回答
    日常生活中的致命却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确实存在,它们往往因为普遍、微小或者我们习以为常而降低了警惕。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常见的,并说明其潜在的危险性:一、 厨房里的隐形杀手 燃气泄漏: 被忽视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燃气灶开关关紧了就没事,或者管道是埋在地下的看不到就安全。 致.............
  • 回答
    生活中那些被我们不经意间忽略的健康细节,就像房间里的灰尘,不仔细看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日积月累,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状态。我常常觉得,我们对身体的“照顾”,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惯性”,习惯了就好,很少有人会去细究那些“为什么”和“还有什么能更好”。我先从最基础的“喝水”说起。你说喝水谁不会?但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