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活在赤道上的民族语言中有「雪」一词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语言、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的深层联系。答案是:很可能没有直接对应“雪”这个概念的词汇,或者即使有,其含义也与我们通常理解的“雪”非常不同。

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

1. 地理环境是语言的基石:

语言最根本的功能之一是描述和交流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经验。如果一个民族生活在一个从未有过雪的环境中,那么他们就没有直接观察、体验和需要描述雪的理由。因此,他们的语言系统中就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词语来特指“雪”。

2. 赤道地区的气候特点:

赤道地区位于地球的最中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气温普遍较高。虽然赤道地区也存在高海拔地区,例如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部分赤道区域也有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由于海拔足够高,温度会显著降低,甚至会出现积雪。

然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绝大多数赤道地区是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气候: 在这些气候带,人们终年生活在高温潮湿或高温干旱的环境中,雪是他们完全陌生的现象。
即使有高海拔地区有雪:
数量相对较少: 与北欧、加拿大、俄罗斯等地区相比,赤道地区高海拔山峰上的积雪量通常相对较少,分布范围也更局限。
并非普遍经验: 对于生活在赤道低地的大部分人口而言,雪是极其遥远甚至不存在的概念。他们的语言词汇会集中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感知和接触到的自然现象上,比如雨水、太阳、森林、动物、泥土等。
可能通过外来文化接触: 如果一个赤道地区的民族与外界有过广泛接触,并且了解了其他地区存在雪的现象,那么他们可能会通过借词(loanwords)的方式引入描述“雪”的词汇,但这并非源于他们自身的本土语言经验。

3. 语言中“雪”的词汇的形成机制:

在那些有雪的语言中,“雪”这个词的产生和发展往往是基于:

直接观察和体验: 人们看到、触摸到、听到(雪落的声音)、感受到(雪的寒冷和湿润)。
文化和历史的积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雪的词汇会不断丰富,出现描述不同状态的雪(如新雪、旧雪、融雪、雪花等),以及与雪相关的活动(如滑雪、堆雪人)。
对未知事物的命名: 当人们第一次接触到某种新事物时,会根据其特征来命名,或者借用已有的词语来类比。

4. 如果有“雪”的词汇,可能是什么情况?

假设某个赤道地区的高原民族与外界有过交流,他们可能:

借用其他语言的词汇: 例如,如果他们接触了欧洲语言,可能会音译或意译“snow”或“nieve”(西班牙语)。
用比喻的方式描述: 他们可能会用“白色的雨”、“冰的毛毛”、“天空的盐”等比喻来描述他们可能见过的少量积雪,但这些词汇并非专指“雪”,而是对某种现象的描述。
存在非常狭义的词汇: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一个高原民族的文化非常关注其高海拔环境,可能会有一些非常专门的词汇来描述特定情况下的“白色结晶”,但这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雪”的概念可能存在差异。

5. 举例说明:

斯瓦希里语(Swahili): 这是东非赤道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在斯瓦希里语中,没有一个专门的词来描述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雪”。当需要描述雪时,人们可能会使用一些描述性的短语,例如:
`maji baridi yanayong'aa` (闪闪发光的冷水)
`barafu kutoka angani` (来自天空的冰)
或者直接借用外来语,例如从英语借用 `snow`。
然而,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确实有永久性积雪,生活在山脚下的民族可能见过雪,但他们的语言中并没有一个本土的“雪”字。
印加语系语言(如盖丘亚语 Kichwa)在安第斯山区: 即使在安第斯山脉,虽然有高海拔地区有雪,但对于生活在低地的民族来说,“雪”可能是一个不那么日常的概念。语言中会更关注与农业、水和当地生态相关的词汇。

结论:

总而言之,生活在赤道地区的绝大多数民族,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其本土语言中不太可能存在一个直接对应我们通常理解的“雪”这个概念的词汇。 即使有,也可能是由于与外界的文化交流而借用的外来词,或者是一些描述性的短语,而非源自他们自身的自然经验。

语言的演变与人类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它反映了人们所能感知、体验和需要的世界。在没有雪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们,自然不会发展出描述雪的特定词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啊啊啊 竟然破百啦!好开心 没想到我第一个破百的答案不是靠着抖机灵和写段子 而是靠着真正的研究 瞬间觉得过去一年半的工作都有意义啦!

下面回答一下大家关注的问题:

1. 绿、蓝等概念用这个语言怎么说?既然没有这些颜色,我是怎么问的?

他们自己语言中会用“树/海的颜色”代替(好像有个朋友回复亚马逊的某个语言也是这样),我是用英语问的,毕竟也没啥地方专门学这种语言 当地也只是靠口口相传 学校都不教

2.png有很多高山,本地人应该也见过雪吧?

岛上确实有2000米以上高山,到没到达雪线不清楚,但png上有700-800种不同语言,可能有的语言中有雪,我研究的这个语言也在山区,但本地人没见过雪和冰,语言里也没有

3. 为什么要用拉丁字母而不是ipa记录?

我们在开始研究语音那部分的时候 确实用的ipa,但当语音搞定的差不多 知道这个语言中元音辅音就那些,如何标记只是符号问题,ipa里很多发音键盘无法实现需要特殊符号,会导致效率低下 所以该用拉丁字母

----------------原答案-------------------------


作为一个语言记录人员 现在在研究一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语言 大概有15000人说 这个语言没有自己固定的书写体系 我们做的就是拿拉丁字母记录读音 然后一点一点对应词义 总结语法

因为常年生活在赤道附近 这个语言里是没有雪和冰一类的词 他们形容相关语义的时候会说 “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地方/东西”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就是 这个语言里颜色只有 红 白 黑 那我问“如果想说春天来了 树更绿啦”怎么办 她说“他们那里 树永远是绿的 但你可以说 树变得更有生机/生命力啦!”

user avatar

这让我想起来,《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冰。

冰块是吉普赛人的马戏团带来的。

那一年哥哥何赛•阿尔卡蒂奥十四岁岁,弟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六岁。

冰块被吉普赛人说成是所罗门王的宝藏,放在海盗藏宝箱里,巨人看守,付费观看。

箱子一打开,立刻冒出一股寒气,“箱中只有一块巨大的透明物体,里面含有无数针芒,薄暮的光线在其间破碎,化作彩色的星辰。”

何赛•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这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一向超出大自然的创造,甚至超越了奇迹和魔法”的男人,这回先是茫然无语,后来鼓起勇气对儿子们说,这是世上最大的钻石。

吉普赛人立刻纠正道:不是,是冰块。摸冰块要收费。

哥哥不敢摸,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一摸吓得立刻缩回手。

“它在烧。”

它在烧,细思之,妙不可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