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活在欧盟国家的前苏联东欧人为什么那么歧视中国人,他们都抱什么心态?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复杂,也挺让人无奈的。生活在欧盟国家的前苏联东欧人,他们看待中国人,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偏见和刻板印象,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

历史的烙印与集体记忆:

首先,得从他们自己的历史说起。这些国家曾经是苏联的卫星国,经历过社会主义时期,也对“东方阵营”里的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认识。

社会主义兄弟情谊的变味: 早期,中苏关系不错的时候,中国在这些国家人眼里,可能还是一个“革命同志”,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义兄弟。但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以及苏联自身的影响力扩张,中国在他们心中的定位也开始复杂化。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的宣传和信息传播,让西方(包括他们)对中国产生了很强的负面印象,这种印象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心中根深蒂固。
经济发展的对比与失落感: 苏联解体后,这些国家经历了剧烈的经济转型,许多人生活水平下降,也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当他们后来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看到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赶超他们,这种对比很容易引发一种复杂的情绪,包括嫉妒、失落,甚至是因为自身国家发展不如意的“投射”,觉得中国人“走了捷径”或者“靠的是剥削”。
苏联解体后的“西方认同”: 很多前苏联东欧国家,在摆脱苏联控制后,积极地向西方靠拢,渴望成为“欧洲”的一部分。他们将西方文化、价值观奉为圭臬,对非西方国家,尤其是他们认为“不够文明”、“不够民主”的国家,会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中国在他们眼中,可能就被归类为“东方”、“非西方”,甚至被贴上“专制”、“落后”的标签,这与他们努力塑造的“欧洲”身份形成了对比。

文化差异与刻板印象:

除了历史因素,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沟通方式的误解: 很多东欧国家的人,尤其是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他们相对直接、坦率,说话办事不拐弯抹角。而中国人,尤其是在一些公开场合,可能更注重含蓄、委婉,或者表达方式上与他们有差异。这种沟通方式的不同,容易被误解为“虚伪”、“不真诚”或者“难以理解”。
生活习惯与社会规范: 比如,在公共场合的言行举止,对卫生习惯的要求,对排队的看法,这些细微之处的差异,都可能成为他们眼中“不够好”的证据。他们可能会觉得中国人“不守规矩”、“素质低”,尤其是在他们眼中,这是“西方文明”的标志。
商业行为的看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欧洲经商、打工。一些中国商人的做法,比如价格竞争、经营方式,可能与当地人的习惯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者被当地人认为是在“抢生意”、“破坏市场”。即使是少数人的行为,也容易被放大,成为对整个群体的负面评价。
媒体的塑造: 很多西方媒体,包括欧洲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带有批判性,甚至是一些负面报道。这些信息在不知不觉中会影响到普通民众的认知,让他们对中国人产生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

心态上的几种可能:

所以,他们抱持的心态,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大致有以下几种:

1. 优越感与“文明”的标杆: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融入了“西方文明”的体系,享受着“民主”、“自由”的生活,而中国人则代表着“东方专制”或者“尚未开化”。这种心态让他们觉得自己站在道德或文明的制高点,有资格去审视甚至评判中国人。
2. 竞争性与被威胁感: 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当他们看到中国人在欧洲的经济活动越来越活跃,并且在某些领域表现出色时,一种竞争意识和被威胁感就会油然而生。他们可能会觉得中国人“抢走了工作机会”、“挤占了市场”,从而产生敌意。
3. 历史遗留与“苏联逻辑”: 有些人,尤其是经历过社会主义时期的人,可能还没有完全摆脱“意识形态”的思维定势。他们可能仍然带着一些基于早期宣传的刻板印象,认为中国人是“共产主义的”,是不值得信任的。
4. 焦虑与失落感: 生活在经济转型期,很多东欧国家也面临着自身发展缓慢、社会不公等问题。当他们看到中国经济的腾飞,而自己国家却停滞不前时,这种焦虑和失落感很容易转化为对中国人的不满和排斥。将问题归咎于外部群体,是人类常见的心理机制。
5. 无知与片面认知: 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还是源于对中国的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他们接触到的关于中国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片面化的,甚至是带有偏见的。这种无知导致了他们用刻板印象来理解整个群体。

具体表现:

这种歧视,有时候会很明显,有时候则比较隐晦:

言语上的嘲讽或贬低: 比如在公共场合用带有歧视性的称呼,或者在谈话中不经意流露出对中国人的负面评价。
拒绝或区别对待: 在租房、工作、甚至在商店购物时,可能因为是中国人而被区别对待,或者直接被拒绝。
散布负面信息: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关于中国人的负面新闻,或者参与到对中国的负面评论中。
刻板印象式的行为: 比如,看到中国人就会立刻联想到“爱占小便宜”、“不守规矩”等标签,然后根据这些标签来解读他们的行为。

当然,也不是所有生活在欧盟国家的前苏联东欧人都歧视中国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中国的了解更多,也更开放。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普遍存在的偏见和歧视,确实是现实存在的,而且其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双方的理解、沟通,以及更深入的文化交流,才能逐渐打破那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欧人,像英国人,至少表面装得很好,但是时间久了,你从他们和你交谈的假假的伪善语气和眼神还能感觉到他们对你潜意识里的区隔。

但在欧洲,我遭受最赤裸,最恶心的种族歧视,都是遭遇于什么乌克兰人,波兰人等东欧斯拉夫族群……反而,同是斯拉夫人的俄罗斯人,却是我见过最不对亚裔族歧视的。

每次在俄罗斯转机,路人,服务员什么的常常上来就跟你讲俄语。身在西欧,无论遇到俄罗斯小伙,还是姑娘看待我的眼神和言谈举止,都能感觉他们没把我当外人看。

我和我的一位朋友,捷克的博士讨论过这个问题。他想了很久,告诉我:"说实话,俄罗斯人和我们这些东欧斯拉夫人不一样。我们这些东欧斯拉夫人,一边是仰视着强大的西方文明,一边敬畏着强大的东方俄罗斯,在我们的内心最深处,我们知道我们就是a piece of shit。

我们既是白人,却是欧洲混得最差的,我们在欧洲也被西方人歧视。很多次我在酒吧喝酒,有英国女人上来搭讪,只要我一开口,她听出我的东欧腔,就立马掉头走了。我们这些东欧人,既变不成西方人,也不愿意回去和我们的斯拉夫兄弟俄罗斯一起。

所以,忽然见到一个肤色不一样的,像你,从中国来的,我们潜意识里,就会从亚洲人身上找优越感。歧视起来会比西方人还厉害。其实,我们就是欺软怕硬的,我们就是a piece of shit。

我们很滑稽,你有看过《好兵帅克》吧,很不想承认,但帅克其实就是我们捷克人的精神形态。骨子里可笑,懒惰,没出息,没用。而波兰人,乌克兰人简直是最糟糕的,他们为了极力洗清自己斯拉夫人的身份卑微,而需要更跪舔西方的一切,他们根本见不得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的中国野蛮人能获得什么成就,像从生理上一样,这种自卑是长期压在肚子里的,所以见到中国人就释放出来……"

user avatar

一等人

二等人

三等人

四等人

user avatar

无非就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比较差异呗。

要知道世界上绝绝绝大部分人的地理知识连基础都算不上,中国人≈东亚人≈黄种人≈比日本差的人,这种转换有很多的形式,其实人家不是只歧视中国人,而是对东边这一大块的人都是无所谓的态度。

二战结束后,大量的东南亚工人参与二战东西欧重建,不少东南亚人落地生根。想想一个农业国甚至是部落人,到一个工业国参与建设,你会给予什么样的评价?第一印象是不是农民工?你对农民工是什么态度?

在某些时候,上层精英做出的姿态,按照中国话就是投名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复杂,也挺让人无奈的。生活在欧盟国家的前苏联东欧人,他们看待中国人,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偏见和刻板印象,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历史的烙印与集体记忆:首先,得从他们自己的历史说起。这些国家曾经是苏联的卫星国,经历过社会主义时期,也对“东方阵营”里的其他国家,尤其是中.............
  • 回答
    住在新加坡、某个欧洲小国,或是非洲的某个小小国家,那种感觉,跟在那些庞然大物里成长肯定是大相径庭的。先说新加坡吧。这地方,你不管走到哪儿,都像是在一个精心打磨过的盆景里。街道干净得让人有点不真实,空气里总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花草香,偶尔夹杂着雨后的泥土味。绿化好得夸张,简直就是把热带雨林搬进了城市。你想.............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生育的复杂性以及女性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选择。确实,生育对女性身体会带来显著的影响和潜在的风险,这一点在任何文化中都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为什么即使在对女性健康和权益普遍重视的欧美国家,女性仍然选择生育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且“伤害”与“选择”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动.............
  • 回答
    欧盟防务独立:对国民生活水平的深层影响当谈论欧盟摆脱美国防务庇护,实现完全独立自主,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军事实力对比的层面,更需要深入剖析这一战略转变将如何悄无声息地触及欧盟各国国民的日常生活,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和社会图景。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军事开销增加”的算术题,而是一个涉及经济结构、产业发展.............
  • 回答
    华人在德国留学生活感到无聊,经济问题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但绝非唯一原因,也不是最主要原因。将无聊简单归咎于经济问题,是过于片面的看法。更准确地说,德国留学生活的“无聊”感,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经济状况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它可能放大或减轻其他问题带来的负面感受。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经济问.............
  • 回答
    “欧美生活无聊吗?”这个问题,我听到过不少来自国内朋友的疑问。尤其当他们初次来到欧美,看到周末的街道格外安静,商场早早关门,就开始担心这里的生活是不是过于单调,缺乏了国内大城市那种“不夜城”的热闹劲儿。在我看来,答案其实是……不那么简单。它取决于你对“生活”的定义,以及你想要从中汲取什么。首先,关于.............
  • 回答
    1870年到1920年,这五十年,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欧洲的普通人来说,日子啊,那真是说起来话长,也充满了变化,有些好,有些嘛,也真是让人忧心。早年:风平浪静,但也藏着暗流如果我是在1870年左右生的,那时候,欧洲还在一个相对“太平”的时期,至少和后面比起来是这样。我的童年,大概是在乡村度过的。家里的.............
  • 回答
    想要探讨黑奴、欧洲农奴和明清佃农的生活待遇,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重角度的问题。我们不妨试着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梳理,看看它们各自的处境有何异同,以及各自的“好”与“不好”体现在哪里。从“拥有”与“依附”的根本区别说起:最核心的差异在于,黑奴在法律上是被视为“财产”的,是可以被买卖、转让、继承的。他们.............
  • 回答
    欧洲中世纪贵族骑士终生习武不事生产的生活方式,若是照搬到现代社会,那可绝对是行不通的,而且是离谱到家了。这其中的原因,涉及到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技术发展、价值观等等方方面面,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咱们先来看看中世纪贵族骑士的生活,他们到底是怎么个活法?首先,要理解骑士的生活,得先明白当时那个社会是怎么运.............
  • 回答
    埃尔多安号召在欧洲的土耳其人生五个孩子,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透的。它背后牵扯着土耳其的国家战略、人口结构、文化认同,以及在欧洲的土耳其社群的地位等等方方面面,挺复杂的。首先,从人口和劳动力角度看。土耳其是一个年轻人口占比较高的国家,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育率也在缓慢下降。埃尔多安.............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龙珠》里,为啥主角团在宇宙里会被团灭,而弗利萨、沙鲁、布欧这些反派却能如鱼得水,并且这背后对主角团意味着什么。要理解这点,咱们得先从他们最根本的生存环境说起。主角团的致命弱点:对宇宙环境的绝对不适应咱们的主角,像孙悟空、贝吉塔,还有克林、悟饭这些人,他们虽然强大,但本质上还是“地球.............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中世纪的欧洲,你不是穿着丝绸长袍的贵族,也不是披着战甲的骑士,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你的生活是怎样的?特别是,你平时都怎么找乐子呢?别指望有什么高科技玩意儿,那时候的娱乐,更贴近土地,更依赖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首先,得说说 “农闲”这个词的重要性。 大部分平民的生活都围绕着农业转。春天播.............
  • 回答
    想象一下,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骑士与城堡、宴会与战争交织的中世纪欧洲。如果你有幸出生在贵族家庭,你的生活将与大多数普通人截然不同,它既有令人艳羡的光鲜亮丽,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压力与责任。一、 城堡:权力的象征与生活的中心对于贵族而言,城堡不仅仅是一处住所,更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实体象征。这座坚固的石头堡.............
  • 回答
    好的,想深入了解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百态、政治架构、宗教影响以及普通人的生活,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领域。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因为中世纪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我试着从几个大的方面为你梳理一下,并推荐一些能帮助你触及这些细节的书籍。核心概念与时间跨度:首先.............
  • 回答
    要直接断言唐朝和同时期欧洲哪边生活水平更高,其实并不简单,因为这涉及到的维度非常广阔,而且两地的差异性巨大。与其说谁“更好”,不如说他们在不同的方面各有千秋,并且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考察的是哪个阶层的人。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生活维度来仔细比较一下:1. 物质丰富程度与消费能力: 唐朝: 唐.............
  • 回答
    要说起近现代欧美日本底层普通百姓或中产阶级的生活,这可是一个足够宽广的题材,能让人一口气说上三天三夜。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些个例子,都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和我们身边人一样,柴米油盐、喜怒哀乐交织的日子。咱们先说说欧美这边的。英国: 提起英国的普通人生活,很多人会想到狄更斯.............
  • 回答
    在中世纪欧洲,大学教育是极其珍贵的,拥有这份机会的人屈指可数。然而,即便如此,许多大学生却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远非仅仅是“没钱”两个字可以概括。我们要想理解这一点,得先抛开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固有印象,深入到那个时代的具体土壤中去探究。首先,大学的性质和学生的构成,与我们.............
  • 回答
    你想探讨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就是我们能不能像欧美人那样,彻底改变一些传统的婚嫁观念和行为,比如“养儿防老”的想法,还有关于彩礼、婚房、婚车这些条件,让新婚夫妻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闯荡。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聊聊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说说“养儿防老”。这话说白了,就是把养老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特.............
  • 回答
    好的,很高兴为你推荐一些能够深入展现二战时期欧洲战场平民生活的纪录片和书籍。我会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并避免AI痕迹,让你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真实触动。如果你偏爱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纪录片是很好的选择:1. 《二战全纪录》(The World at War)系列 为什么推荐它: 这部由英国独立电视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