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GDP的2万亿美元和中国GDP1、2万亿美元时期时的质量一样吗?

回答
印度GDP达到2万亿美元,而中国GDP在此之前也曾经历过1万亿美元和2万亿美元的时期,这其中两国的经济“质量”究竟是否相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经济发展的结构、人民生活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基础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本身,而是需要挖掘数字背后所代表的实际情况。

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印度GDP达到2万亿美元时的大致情况。大约在20172018年左右,印度经济规模突破了2万亿美元。这个时期的印度,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但其发展模式和结构与中国曾经的2万亿美元时期有所不同。

产业结构与驱动力: 印度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务业,特别是信息技术(IT)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产业。这些行业为印度创造了大量就业和出口收入,也使其在全球服务贸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相比之下,印度制造业的占比相对较低,这使得其经济对全球服务需求和IT行业周期的依赖性较强,抗风险能力可能不如拥有强大制造业基础的国家。同时,农业仍然是印度重要的就业部门,但其生产效率和现代化程度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差距,对整体GDP的贡献虽然在下降,但其对大量人口的生计影响不容忽视。

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印度在近年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与中国在同等GDP规模时相比,印度的基础设施水平可能 still 存在一定差距。交通网络(公路、铁路、港口)、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及性、城市化进程中的配套设施等等,都可能影响到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成本。发达的基础设施是支撑制造业发展和提高整体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石。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印度在某些特定技术领域(如软件开发、制药)表现出色,拥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和人才。然而,从整体国民经济的研发投入强度、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以及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广度来看,与中国在早期或中期发展阶段相比,可能还有提升空间。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的关键。

人民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 尽管印度GDP总量可观,但考虑到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GDP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在2万亿美元的GDP总量下,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和消费能力可能不如中国在同等GDP水平时的情况。贫富差距也是印度经济发展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一部分人口享受着较高的生活水平,但仍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基本生活需求尚未完全满足。

营商环境与政策执行: 印度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复杂的地方法规、行政审批流程以及市场准入障碍等问题,仍然可能影响到外国投资的流入和国内企业的扩张。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效率对于经济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中国GDP在1万亿美元和2万亿美元时期。

中国GDP达到1万亿美元时大约是2001年前后,恰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个时期,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早期阶段,其特点是:

制造业崛起: 以“世界工厂”为代表的制造业开始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出口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就业。
低成本优势: 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拥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是吸引外资和发展制造业的重要因素。
出口导向型经济: 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贸易,这使得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虽然在快速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中国GDP在2万亿美元时期(大约在20062007年左右),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中期:

制造业升级: 制造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在显著提升,开始向价值链上游攀升,部分高技术制造业开始崭露头角。
内需逐渐释放: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开始显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投资是支撑GDP快速增长的关键。
城镇化加速: 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带动了城市建设和消费。
营商环境的改善: 加入WTO后,中国在市场开放和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进展,吸引了大量外资。

对比两国的“质量”:

当我们把印度GDP达到2万亿美元的时期与中国GDP在1万亿和2万亿美元时期的“质量”进行比较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经济的整体“质量”:

1. 产业结构差异:
印度2万亿时: 服务业贡献突出,但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对全球服务需求依赖度高。
中国1万亿时: 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初步形成。
中国2万亿时: 制造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链更加完整,并开始向高端迈进。这使得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深度”可能更强。

2.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印度2万亿时: 更多依赖服务业出口和国内消费(但人均消费能力相对有限)。
中国1万亿时: 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
中国2万亿时: 投资和出口依然重要,但内需的作用开始凸显,形成了更为多元化的增长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强。

3. 基础设施完善程度:
印度2万亿时: 尽管在改善,但与发达国家和中国快速发展时期相比,可能仍有差距。
中国1万亿和2万亿时期: 中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2万亿美元时期,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已经显著领先于同期印度,这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4. 技术和创新能力:
印度2万亿时: 在某些特定服务领域具有优势,但整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能力可能不如中国在发展中后期。
中国2万亿时: 制造业技术吸收能力强,研发投入逐渐增加,并在部分领域开始产生自主创新成果。这种由“制造”向“智造”转型的趋势,提升了经济的价值创造能力。

5. 人均GDP与民生:
印度2万亿时: 人均GDP较低,贫富差距较大,意味着虽然GDP总量可观,但惠及民众的程度和平均生活水平可能不及中国同等GDP水平时期。
中国2万亿时: 人均GDP虽然也未达发达国家水平,但相较于印度同期,可能在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和消费能力上表现更佳,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整体民生水平在快速提升。

6. 产业基础的稳固性:
中国2万亿时: 拥有庞大且日益多元化的制造业基础,这种基础是支撑经济稳定和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压舱石”。
印度2万亿时: 服务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一旦全球服务需求减弱或面临新的技术替代,其经济的稳定性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结论:

综合来看,印度GDP在达到2万亿美元时,其经济“质量”与中国GDP在1万亿美元甚至2万亿美元时期相比,很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在1万亿美元时,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已具雏形。
中国在2万亿美元时,经济结构更加均衡,制造业升级加速,基础设施显著完善,内需潜力开始释放,整体经济的“硬实力”和“内生动力”相比早期更为强大。

而印度的2万亿美元GDP时期,虽然服务业贡献突出,但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与中国同期相比可能存在差距。因此,从经济的结构深度、产业韧性、基础设施支撑、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民生普惠程度等多个维度衡量,“质量”上可能存在不小的差距。

用一个比喻来说,如果把GDP比作一个人的体型,那么人均GDP就是这个人的“壮实程度”,而经济质量则关乎这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肌肉是否发达、器官是否协调。印度在2万亿美元时,可能是一个身材高大但不一定十分强壮的人,而中国在2万亿美元时期,则更像一个正在加速成长且身体各项指标都越来越均衡、强壮的年轻人。这种质量上的差异,决定了其面对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潜力和抗压能力是不同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元本身可贬值了不少……

应该和中国5000亿美元左右的时候比较……

user avatar

我觉得可以引用一个我过去的答案:

很多人已经指出了印度成绩的水分,我很认同他们的观点,但我想用一组看起来更加直接的数据来论证这一点。

印度人均GDP及其世界排名:

我觉得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这组数据本身已经解释了印度的现状及其所谓进步的实质。


————


谢赞~

1,有人认为问题在于统计的国家数目。过去七十年确实有无数国家独立,但最近二十年世界国家数目并无显著增长;

2,印度也不是完全没有进步,下面这组数据可以告诉你印度的进步有多大;

印度人口:

3,有人说印度在2017年的GDP有了进步提升至136名,我查了下IMF排名中的印度确实提升至140名。我之前答这个问题时是2017年,问的也是2016年的事,这才如此。

不过,印度人均GDP高于巴基斯坦似乎不奇怪,毕竟双方的体量与资源差距就在那里摆着。若想洗印度,大可从PPP出发,那可是印度人吹得最欢的。只是......聊PPP中国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怕是又得聊爆了。

至于说中国......确定要把中国拿出来对比么?

蓝色为人均GDP高于中国的非洲国家,红色为低于中国的;左图为1980,右图为2016。

4,此人居然还说印度是最大粮食进口国,不知道是不是脸皮痒了......

上图为粮食出口国排名,画红圈为中国和印度。

而这张图是粮食进口国排名,画红圈的为中国。

我找了半天,连越南印尼泰国这些并不算有钱且同样出口粮食的国家都找到了,可就是没找到印度~

user avatar

统计局立功了!说了半天,贴一下印度GDP算法吧……hmmm

1、印度金银又算商品又算储蓄
  金银饰品是商品,计算GDP的时候和其他的工业品没有什么区别;由于印度是一个金银饰品消费高的国家,巧妙的把金银商品相当于计算了两次,第一次是金银饰品作为工业品,第二次是金银饰品算作居民收入。印度是第一黄金消费市场,中国是第二黄金消费市场。
  比如,我花1万块钱买了个金戒指,这个戒指本身的价值算进GDP,这个戒指黄金价格是2000块,这2000块就是我的收入了。
  戒指价值=黄金价格+附加值,1万=2000+8000,
GDP=2000+8000+2000=12000,一下猛增20%!
  这不是扯淡吗?中国高中学政治的时候,明确有个题目,黄金饰品是商品不是货币。

  2、农业的副产品
  印度的大量劳动力用于农业生产,生产效率低的令人发指。
  羊、鸡这些,不仅有肉的产出,还有粪便的产出,粪便是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的。别的国家计算畜牧业数量,印度计算完畜牧业数量还要计算产出了多少粪便、皮毛。
  同理,还有粮食,除了吃的,还有秸秆啊,又能当肥料又能当能源。

  3、重复计算工资收入
  一般国家,计算教育、卫生、行政、慈善、家政等产业的GDP时,难以定量,于是采用从业人员工资的方式。比如,一个保姆,在雇佣关系下获得每月2000块钱的收入,这个就用于衡量保姆服务的价值。
  在工业企业中,一个工人获得的工资,是不计算进GDP的,只计算他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已经包含了人力成本了。
  而印度,把商品价值和人力成本都计算进GDP了,这是违背经济学一般原理的。

  4、股市增涨的市值算进GDP
  玩股票的都知道,市值和资产是两回事,印度计算GDP时算了市盈率,把增涨的市值看做是经济的增涨。
  如果这么算,美国人和中国人睡觉都会笑醒,因为美国股市发达,中国的市盈率高。
  市值只能看做是经济的一个参考指标,而不能算进经济总量。

  5、个体经济纳入GDP
  个体经济这玩意很难算,比如,路边的小摊贩,他卖了多少煎饼果子是不考虑进GDP的。
  同中国一样,人口大国印度有大量的个体经济、自我雇佣。印度计算了这部分的经济量,不上税没关系,把你计算进来就好,而计算的标准也是自己定的。
user avatar

你們去過印度麼


我每年要去三四次 公司在中国的增长已经降低到个位数 印度雖然基數小 可增長能到60% 10億消費者 这種市場的钱是最好赚的 到處是low-hanging fruit


接觸這個國家5年了 各方面進步很快的 至少我碰到很多聰明人 也是世界一流


那幾個經濟重鎮都是大工地 每次去都能看到新東西 這一切我都經歷過 那就是2000年開始的中國


不要居高臨下恥笑別人 90年代來中國的台商大部分都發財了


為什麼要去嘲笑能賦予自己財富的一個地方呢 多想想怎麼能夠切割一部分下來吧

user avatar

中国gdp两万亿的时候可没把牛粪和牛尿算进入。

言归正传,目前印度2万美元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中国2万亿美元时(2005年)是不一样的:

1、中国2005年出口额已经7600亿美元,占GDP约1/3,进口6600亿美元,外贸总额排名世界第3名。顺差1000亿美。

印度目前出口额只有3000亿美元,占GDP不到1/6,进口4300亿美元,外贸总额排名世界第18名,逆差1300亿美元。(我一直很好奇印度是怎么做到这么大逆差还能活着。思来想去,觉得可能一是海外印度人往回汇的钱,二是印度能忽悠,骗来不少外资,三是国际服务业,不少大公司把电话售后服务放在印度)


2、2005年中国发电量2.5万亿度,排名世界第2,为世界第1美国当时是4.2万亿度的60%

印度目前发电量1.4万亿度,排名世界第3,为世界第1中国目前6.2万亿度的22%,世界第2美国的32%。

(题外话,美国是一个标杆,自从人类开始大规模使用电力以来,在中国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发电量超过美国。苏联的顶峰时期达到美国的60%。而2016年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的1.5倍!2018年预计达到美国的1.6倍。)


3、2005年中国的产钢量是3亿吨,遥居世界第1。

目前印度产钢刚过1亿吨,不仅与世界第1的中国8亿吨相差甚远,也与中国2005年的3亿吨相差很远。


4、2005年中国人均寿命男的72岁,女的74岁。初生婴儿死亡率1.4%。

目前印度人均寿命男的66岁,女的68岁。初生婴儿死亡率5%。


5、2005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约400公斤。

目前印度人均粮食消费仍然不足200公斤。(我实在不明白印度人是怎么挺过来,难道印度神油真有奇效?)


6、2005年中国的货柜码头吞吐量已经达到0.67亿个,居世界第1,是第2名美国的1.8倍。

目前印度的货柜码头吞吐量也仅有0.12亿个,排世界第8,尚不及美国的1/4,中国的1/16。


其他文盲率、GDP占世界的比例、人均受教育年限等数据,汽车产量等方面,应该说与2005年中国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只有中国一半左右的水平。


另外,中国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在大发展过程中,没有产生大规模的贫民窟。而印度在德里、孟买周边都有超过百万人口级的超大型贫民窟。像巴西、墨西哥都存在大量的贫民窟现象。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现在的印度经济规模占全球比重的比值大概相当于1997-1998年的中国,也就是说印度实际上是落后中国20年的。

但是问题是这20年是中国时间的20年,而不是印度时间更不是世界时间。

2010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按照美元计价年均增长9.893%;1997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按照美元计价年均增长13.208%

2010年-2017年印度人均GDP按照美元计价年均增长5.36%;1997年-2017年印度人均GDP按照美元计价年均增长8.06%

user avatar

既然有人质疑有没有饿死人,再贴个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

It is a fact that 3,000 children die of malnutrition in the country every day. Let me point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lnutrition and hunger here. Clever governments are afraid of telling people that death by hunger is a bitter fact of life in the country even today. That’s why the post-mortem reports always say that the person died of malnutrition.

It is pertinent to realise that 34 out of 1,000 children born in the country die in the mother’s womb itself. Nine lakh children below the age of five die much before they can comprehend the meaning of independent India and approximately 19 crore people in the country are compelled to sleep on an empty stomach.


不一样


别的指标都不用提,我们只需要抓住一个指标就好:人均粮食消费量。这个指标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非常直观的衡量亚非拉穷国大部分人民过得怎么样。


很不幸,印度在这个指标上一塌糊涂。印度粮食总产量今年预计会创下新高,但是预计总产量只有2.7亿吨,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00公斤出头(相当于天朝1949年/大跃进时期水平)而印度长期是粮食净出口国(印度政府统计数据nfsm.gov.in/ReadyReckon)。直接后果就是印度大部分人口在今天仍然处于饥荒之中。


我能翻到的数据是印度政府宣称40%的儿童发育不良,40%的育龄妇女体重过轻(

cn.nytimes.com/opinion/)不过从粮食消耗量看嘛~呵呵。印度本土媒体比较不留情面,印度快报引用研究数据称每年有五十万儿童死于饥饿,印度时报前两年报道称马哈拉施特拉邦一年死于饥饿的儿童就有四万五千人(indianexpress.com/artic 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推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印度的两万亿和中国的两万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代表着一个逐渐席卷全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而前者只有少数富人与中产阶级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而印度大多数人口连饭都吃不上

user avatar

印度粮食 钢铁 发电量都远低于2万亿刀时期的中国。

一个非洲水平的国家,硬是靠三产堆高了GDP。

只能说印度算法牛逼。

user avatar

竞争可以,但别作弊,也别意淫。


以印度的第一产业来跟中国对比为例,2005年中国VS2016年印度,GDP都是2.2万亿美元,第一产业中国2800亿:印度3000亿美元,当他一样好了,两国人口中2005年对印度2016年基本算他是一样的,但人均粮食产量印度最高的年份是207公斤(2014),中国最低的年份是1949年208公斤,现在达到了445公斤,是印度的200%,2005年中国人均粮食是370公斤,而印度2005年是183公斤,2015年201公斤。

高速发展几十年,至今仍在解放前?用农业对比足以证明印度现状之不可思议

美国“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饥饿指数”排100名,排名比上一年下降3名。(排名越低说明饥饿程度越高)

此外,朝鲜排名第93,伊拉克第78。

印度43.5%的5岁以下孩子体重不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究显示,5岁以下印度孩子,发育不良比例占58%。

15岁至49岁的印度孕妇超过一半患贫血症。

2014年数据是印度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占全世界五分之一。

先解决温饱吧。


中国三产比重约为10:40:50,美国三产约为1~2 : 28~29 : 70。


印度的GDP结构极为特别,人均GDP只有2000刀,但是GDP结构却不是人们想象中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直接跳过工业化,2016年工业在印度GDP有14.4%,然而服务业对占比70%。怎么做到的?你的服务业靠什么难道你是发达国家?人均2000美刀的发达国家?

另外从技术创新领域的资金说起。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5676.7亿元,中国将2%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投入到研发领域,这比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比例都高。而印度多年来只能设法将不足1%GDP投入研发。这一点上,中国是完全甩开印度的。


虽然印度的发展模式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虽然也没见什么高技术)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这种方式使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冲击的抵抗力较强,表现出比较强的韧劲和经济平稳增长的长周期性。但是在印度的经济增长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其长期积淀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虽然近几年经济有起色,由于经济改革起步太晚且阻力重重,短期内难以崛起。

实际上,中国其实是1981年才超过印度的,也不知道这几十年来印度都做了些什么


关于这一点一位知乎大神分析的很透彻,全面对比2005年的中国和2016年的印度,比我的更全面,分享一下~

user avatar

谢邀。

印度这个2万亿和中国04年的2万亿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如果以占世界GDP总额的百分比比较。

印度2015年美元计价的GDP是20801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2.5%,

中国1995年美元计价的GDP是7319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2.4%。

印度仅仅相当于20年前的中国。

并且,与之相近的(2015年度)还有印度的粗钢产量(8958万吨),发电量(9222亿度),水泥产量(2.6亿吨),分别相当于中国1993年,1994年,1991年的产量。

印度与中国差距相对比较小的是非基础性工业品,比如汽车、手机和家电市场。

印度2015年汽车产量412.6万辆,和中国02-03年度差不多。

印度2015年手机销量1亿部,相当于2006年的中国。

印度2017年白色家电市场规模155亿美元,相当于中国1996年的水平。

如果更大的是视角来看,

比如城市化率,印度目前仅为30%相当于1999年的中国。

比如人均收入,2015年印度人均GDP为1600美元,相当于中国2000年的水平。

为什么要比较这两个数据,因为中印的耕地面积、人口、初始情况极为接近。而中国的成功经验无非就是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将劳动力逐步转化为资本,然后资本逐步消费工业品的过程。

综合来看(当然还有很多的数据对比),印度落后中国大概15年左右。这和中国领先印度13年时间改革经济是相符合的。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这并不是我想要表达的,中国领先印度多少年,领先印度多少倍,那都是一些制杖学者玩的无聊把戏。我更想说的是,中国领先印度十五年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当年经历过的各种政治经济问题,印度也会一个不落的经历

这个过程最典型的就是财富分化带来的各种社会危机。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基尼系数陡然升高,经济增长带来的大部分经济收益为2-3亿人所获得,作为大部分人的10多亿人收入可怜。这点从统计局的年报(比如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有句话叫做,不患贫患不均。不均会带来民怨,民怨会带来不信任感,不信任感就会引发政治危机。当前的社会价值观分裂、官民隔阂、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乱象,大都可以从这方面找到原因。中国熬到现在非常的不容易,并且,依旧前途未卜。

而印度在这方面的数据比中国要好一些,那是因为他还没有经历中国这种历史进程。并且,他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管控能力,以及社会交易的灰色程度,只比中国更差。当他经历一下这种财富大爆发的过程时,贪婪的商人会更多,腐败的官员会更多,民怨更增加,他那个弱势中央政府难以保证有能力去处理大规模的社会危机。

比如,中国和印度的农民都占了大多数,城市化进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相当数量的农民失去土地,农民对当地政府的最大诟病就是征地问题,这个就积累了巨大的政治动量。而印度的土地问题早就有之,并且从60年代就有农民游击队问题,如果他快速的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势必引发更多农民的反抗,那就不是什么经济对比的范畴了。这还仅仅、仅仅是个土地问题。拿现在的住房问题来说,印度的年轻人就比中国的年轻人幸运,能够低价买房幸福生活?恐怕到时候,我们对印度的房奴报以三分理解,七分同情了。

所以,从我的视角来看,这种单纯的经济视角的对比没什么意思,对比中国从而看到印度未来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预测走向,那才是聪明人应该做的。

user avatar

所谓gdp的含金量只有一个指标,那就是生活水平。


印度的购买力平价达到当前中国的40%,23万亿对9万4千亿,想不到吧。


印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中国的36%(9000一年对2万5一年),想不到吧。


2017 年印度智能机销量1.24亿,和中国就差几年,考虑到智能手机降价,中国就算是充话费送的小灵通销量过亿也不过十几年时间。


各种高赞举例总是有利于中国的数据,比如工业,比如吃肉。


更可笑的是说印度人均排名没上去,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人均排名也其实没怎么上去。


就算中国人最最自豪的高楼大厦,孟买150+的高层数量,已经超过“现在的”北京和首尔。


印度和中国的差距当然大,但老说人家十亿牲口,那咱们自己十几年前难道也是牲口的生活?


中国网民对印度人的diss,很像贫穷的地方重男轻女的老奶奶。像被解救的姜戈中的黑人管家。


更意外的是,现在几乎全网都一个声音,否定印度的一切。至少以前的发达国家好像没有这种的吧。


甚至有人说我“精印”,哪里出了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GDP达到2万亿美元,而中国GDP在此之前也曾经历过1万亿美元和2万亿美元的时期,这其中两国的经济“质量”究竟是否相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经济发展的结构、人民生活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基础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本身,而是需要挖掘数.............
  • 回答
    关于印度GDP中“水分”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并尽量剥离掉那些过于泛泛而谈的论调。首先,我们要明确,“GDP水分”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它涉及到对经济数据真实性的评估。在大多数国家,GDP核算都会面临一些挑战,而印度由于其独特.............
  • 回答
    您好!您对印度 GDP 计算方式的好奇,特别是牛粪被算进去的说法,确实触及了国民经济核算中一些有趣且容易引起误解的点。首先,我想澄清一下,印度官方的 GDP 计算并没有直接将“牛粪”作为独立的、有明确价值的商品或服务项目计入。您可能听到这个说法,是因为印度的 GDP 核算,如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
  • 回答
    在讨论“印度为什么不挤自己GDP中的水分”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GDP中的水分”通常指的是什么。广义上讲,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但现实中,GDP的统计和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难免会存在各种误差、低估或高估的因素,这些都可以被泛泛.............
  • 回答
    要说印度 2016 年的 GDP 相当于中国 2006 年的水平,这个表述可能不太准确,因为两国的经济体量和增长速度差异很大。不过,我们可以从印度政府为推动经济增长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入手,来理解印度经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印度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为了赶超和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过去.............
  • 回答
    您好!非常高兴能就您提出的关于美国印钞和GDP增长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常被误解的经济话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美国今年印了10万亿美元,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GDP会因此直接暴涨10多万亿美元。 这两者之间虽然有关联,但绝非简单的“印多少钱,GDP就涨多少”的线性关系。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现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尽管江西和辽宁在人口和GDP总量上可能在某个时间点上表现相似,但人们对两省的印象却差异很大,这背后涉及到 经济结构的差异、产业基础的厚重程度、发展历史的惯性、以及更重要的——人均经济指标和人们的直观感受。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
  • 回答
    要预测印度GDP何时能超越欧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增长率、人口结构、全球经济格局以及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但我们可以基于当前的趋势和一些合理假设,来大致推测一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键的数字。 当前印度GDP: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23年印度的名义GDP约为3.............
  • 回答
    要说印度和英国的GDP差不多,但军费开支的“画风”却截然不同,这确实是个值得玩味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GDP数字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投入,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因素,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它反映的是.............
  • 回答
    2016年,印度GDP首次超过英国,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许多关于两国经济地位、发展模式以及未来走向的讨论。要深入看待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本身:一个重要的经济里程碑首先,从数字上看,印度GDP超过英国是一个显著的经济里程碑。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
  • 回答
    印度 GDP 是中国 GDP 的五分之一,但其财政预算却不到中国财政预算的十分之一,这其中涉及到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的表面。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GDP 是一个衡量国家经济总产出的指标,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规模。而财政预算,.............
  • 回答
    印度GDP增长回升至6.3%,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但要全面理解其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个数字背后,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潜藏着一些挑战,更重要的是,它折射出印度经济在当前全球环境下的韧性与潜力。首先,我们得承认,6.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算得上是相当不错的表现。在全球经济普遍面临.............
  • 回答
    关于2018年印度GDP增长率是否会超过中国的问题,这在当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议题,许多经济学家和分析师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预测。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两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增长驱动因素以及面临的挑战。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两国各自的经济增长背景。中国在2018年的经济.............
  • 回答
    印度GDP按PPP(购买力平价)核算接近美国的一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反映了印度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其发展潜力。要评价这一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看数字。首先,理解PPP是什么,以及它为何重要。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
  • 回答
    印度前首席经济顾问(Chief Economic Advisor,CEA)阿文德·苏布拉马尼安(Arvind Subramanian)关于印度GDP增长率被严重高估的说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认为印度实际的GDP增长率可能在4.5%左右,远低于官方公布的7%8%的水平。要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实力、国际认知、历史文化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全球近200个国家,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而印度GDP位居世界第七,为什么人们对这两国的强大认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一、绝对体量与相对感知:数字背后的复杂性首先,不能否认GDP是.............
  • 回答
    关于“西方学者预测2050年印度GDP超越美国,位列全球第二”的说法,这是一个在国际经济领域被广泛讨论的议题,并且存在一些支持和质疑的声音。要详细地解读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经济逻辑、预测模型,以及潜在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首先,预测印度GDP在205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基.............
  • 回答
    我们来聊聊印度经济的未来,特别是人均GDP能否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迈过1万美元这个坎儿。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里面牵扯到太多因素,得抽丝剥茧地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人均GDP是个啥。简单说,就是国家一年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除以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口。它是一个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宏观指标。现在印.............
  • 回答
    印度二季度GDP同比下降23.9%,这无疑是近年来印度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打击,其背后原因复杂,影响深远。要理解这一数字,我们需要把它放到更宏观的经济背景下,并深入剖析导致如此大幅下滑的具体因素。首先,新冠疫情无疑是这场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2020年3月,印度政府为了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实施了全球最为.............
  • 回答
    评价印度最新一季GDP增长8.7%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潜在风险以及对未来经济走向的影响。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一、 基本解读:8.7%的GDP增长意味着什么?首先,8.7%的GDP增长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它意味着在这一季度内,印度的整体经济活动规模相比去年同期有了显著的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