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俄罗斯对德国断供天然气?

回答
看待俄罗斯对德国断供天然气这件事,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衡量,而是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复杂的逻辑、影响以及各方扮演的角色。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能源交易中断,而是地缘政治、经济博弈、国际关系以及欧洲能源安全格局重塑的集中体现。

首先,从俄罗斯的角度看,这次断供是其“以气制盟”策略的直接体现,也是对西方制裁的强硬反击。

报复与施压: 俄乌冲突爆发后,以德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制裁。俄罗斯将天然气作为其核心能源出口商品,也是手中最有效的“牌”。通过切断对德国的天然气供应,俄罗斯旨在向德国及其盟友施加经济压力,迫使他们重新考虑对俄政策,尤其是放弃或削弱对乌克兰的支持,并最终解除对俄的制裁。
能源武器化: 俄罗斯长期以来就是欧洲重要的天然气供应国,其供应中断对欧洲,特别是高度依赖俄气的德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暴露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在能源结构上的脆弱性,以及俄罗斯利用能源作为地缘政治工具的决心。俄罗斯可能认为,通过制造能源危机,可以动摇欧洲国家团结对俄的阵线,甚至引发国内不满情绪,从而为自身争取战略空间。
市场重塑的尝试: 长期来看,俄罗斯也可能希望借此机会调整其能源出口战略,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转向亚洲(如中国)等新兴市场。虽然短期内管道输送的调整有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但从战略布局上看,这是一个重塑其全球能源市场地位的尝试。

其次,从德国的角度看,这既是一场严峻的能源危机,也是一次被迫进行的战略调整和自救。

能源依赖的阵痛: 德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过度依赖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以支持其工业发展和居民取暖。这种依赖使得其在面对俄罗斯的政治和军事行动时处于被动地位。断供直接导致德国能源价格飙升,通货膨胀加剧,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甚至面临停产的风险,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被迫的能源转型加速器: 尽管断供带来了巨大的短期痛苦,但从长远来看,它也成为德国加速能源转型、摆脱对俄依赖的强大动力。德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寻找替代供应源: 大力增加从挪威、卡塔尔、美国等地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并加快建设新的LNG接收终端。
节约和储备能源: 鼓励企业和家庭节约用气,通过提高工业效率、推行节能措施等方式减少消费。同时,加大天然气储备力度,确保冬季基本供应。
发展可再生能源: 加快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延长核电和煤电使用期限(部分): 在紧急情况下,部分地区和领域对关闭核电站和煤电厂的计划进行了调整,以应对短期能源短缺。
政治和经济的挑战: 能源危机对德国国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政府需要在保障能源供应、控制物价、支持受困企业和民众之间寻求平衡。民众对高昂的能源账单的不满,以及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都可能转化为对政府政策的质疑。

再次,从欧洲整体的角度看,俄罗斯的断供暴露了欧洲能源政策的共性问题和团结的考验。

欧盟内部的协调与分歧: 俄罗斯的断供并非仅针对德国,而是对整个欧洲市场的影响。虽然欧盟层面出台了共同的能源战略和援助计划,但各成员国在能源结构、对俄依赖程度以及应对措施上存在差异,这使得协调行动变得复杂。一些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度更高,受到的冲击也更直接。
欧洲能源安全格局的重塑: 这场危机迫使整个欧洲重新审视其能源安全战略。欧洲国家都在积极寻找替代供应,多元化能源来源,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这意味着欧洲的能源市场未来将更加多元化,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将大幅降低,但短期内也面临着成本上升和供应不确定性的风险。
战略自主与联盟关系: 德国和欧盟的应对也体现了其在国际关系中的战略选择。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欧洲国家展现了团结应对的决心,尽管过程中伴随着摩擦和调整。这种经历也促使欧洲思考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提升其战略自主性。

最后,从宏观经济和全球能源市场的角度来看,俄罗斯断供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全球能源价格波动: 欧洲市场对俄罗斯天然气的巨大需求缺口,使得全球液化天然气(LNG)价格飙升,并影响到其他化石燃料的价格。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了负面影响。
供应链和产业影响: 欧洲工业,特别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如化工、冶金等),面临着生产成本过高而被迫减产甚至停产的风险。这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进一步调整,一些企业可能会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能源成本更低的地区。
气候政策的辩证法: 一方面,能源危机可能促使一些国家暂时重新依赖煤炭等高排放能源,对气候目标造成短期影响。另一方面,长期来看,它也可能加速各国对清洁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投资,推动能源结构向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总而言之,俄罗斯对德国断供天然气是一次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 它既是俄罗斯的战略反击,也是欧洲能源结构脆弱性的集中暴露。德国和欧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短期代价,但也以此为契机,加速了能源转型和战略调整的步伐。这场危机不仅重塑了欧洲的能源格局,也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长远后果仍在不断显现和演变之中。理解这件事,需要跳出单一的视角,看到其中蕴含的多种力量的角逐和相互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只是断供,12月22日 德国网络运营商Gascade的数据显示,周三通过亚马尔-欧洲管道流向德国的俄罗斯天然气连续第二天反向流动,不愧是毛子!

俄罗斯方面对此表示,天然气管道“倒流”纯粹是商业行为,俄罗斯已完全按照合同要求供应天然气。德国购买商也确认,俄罗斯履行了交货义务,“亚马尔-欧洲管道”输气方向的改变是依据客户的需求。

俄罗斯方面对此表示,天然气管道“倒流”纯粹是商业行为,俄罗斯已完全按照合同要求供应天然气。德国购买商也确认,俄罗斯履行了交货义务,“亚马尔-欧洲管道”输气方向的改变是依据客户的需求。

介绍一下这个亚马尔欧洲管道吧:亚马尔是个地名,在北极圈边边上:

这条管道从亚马尔出发,绵延千里(俄罗斯部分没找到图)

虽然俄罗斯天然气管道不止一条,但亚马尔-欧洲是最主要的管道,途径白俄罗斯,波兰,最后到德国:

真的很羡慕俄国人,地大物博,1亿人就是靠卖资源就能混的下去

该项目耗资270亿美元,除了俄罗斯人,道达尔(法国)和中石油各拥有20%的股份,中国丝绸之路基金10%(Novatek (50.1%)、TotalEnergies (20%)、CNPC (20%) 和 Silk Road Fund (9.9%))。总的来说就是俄国人出地,法国人出技术,我们出资金(我的理解)!

这个项目位于鄂毕河河口的极地圈上方,这是一个荒凉的偏远地区,每年有七到九个月的冰冻期,冬季气温可降至 -50°C。为了确保其在永久冻土中的稳定性,液化天然气工厂建立在数以万计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桩上,一种全新的技术。 到2030年远景目标是年产5500万吨,比现在提升3倍以上,

欧洲有没办法?暂时没有,远景也不太可能完全脱钩。

2014年克里米亚后俄国人被制裁,欧洲国家也始考虑转用美国的页岩气。华盛顿多次要求欧洲建立液化天然气港口,进口页岩气。2017年经过特朗普政府批准,美国页岩油气被排上日程。但当时担任奥地利外长的克奈斯尔博士根据成本问题提出过反对。

克奈斯尔博士认为:全球疫情封锁导致石油气和天然气价格下跌,基本上找不出可以比现有天然气成本低廉的页岩气项目。本来寄予厚望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现在由于成本过高不得不搁置在一旁,除非美国人大额补贴,但是这个贴钱给欧洲人?那和MAGA就是背道而驰了。


而且俄国人只认钱,一不开心就停气招待:

2021年10月欧洲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大涨后,俄国人表示,除非摩尔多瓦结清欠的七亿美元债务,否则有可能12月1日起停止向供气。邻国波兰和罗马尼亚都表示要支援摩尔多瓦,但波兰也是进口俄国天然气,自己也没多余的。

俄国人供应了整个欧洲50%的天然气,其余的大部分来自北海和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和卡塔尔在 2019 年供应已上涨到 8% 和 5%。但是今年经济复苏,又导致天然气需求增大,供电价格也在稳步上涨。自 9 月初以来,德国和法国的批发电价分别上涨了 36% 和 48%。它们现在徘徊在每兆瓦时 160 欧元(189 美元)历史新高。而在英国,价格高达 385 英镑(532 美元)。

暂时还没有办法,法国的核能,阿塞拜疆的油田都暂时满足不了,所以捏着鼻子认了吧,中国日本还拿着钱等着买气呢!俄国人真不愁卖!

未来的远景-北极

北极最容易接近且成本可能较低的区域可能是巴伦支海。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称,俄罗斯和挪威的巴伦支海陆架可能含有约 110 亿桶未发现石油、11 万亿立方米未发现天然气和 20 亿桶未发现天然气体。其中大部分,大约 68% 的石油、85% 的天然气和 65% 的天然气液体,估计都在俄罗斯控制的东巴伦支盆地省

除非页岩气技术出现革命,或者大上核能,否则还要被坑很多年。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