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里贫穷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家里贫穷?那感觉就像是,你从小到大,每一样东西都带着一种“凑合”的标签。

小时候,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冬天,家里没有暖气,就靠着一床厚厚的,缝缝补补的被子取暖。那时候,冷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能在脸上刮出明显的风痕,晚上睡觉,脚丫子总是冰凉凉的,得使劲缩在被窝里,才能稍微暖和一点。大人总是说,“冻一冻,长个子。”可身体是真的会不舒服,那种骨头缝里透出来的冷,是冬天特有的残酷。

吃饭也是一件需要精打细算的事情。不是说顿顿饿肚子,但很少有能随便吃的。一盘菜,大家轮流夹,谁夹得快,就能多吃几口。肉?那简直是稀罕物,逢年过节,一家人围着一小块肉,一人分一小片,就够解馋了。平日里,都是以素菜为主,土豆、白菜、萝卜,这些便宜又耐储存的,是餐桌上的常客。每次看到别人家餐桌上堆得满满当当的,心里总会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衣服更是没得挑,能穿就行。小学时候,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过的,补丁是常有的事。夏天的时候,一条裤子穿到磨破为止,冬天的时候,也都是一层一层的旧衣服,虽然保暖,但穿在身上总觉得笨重,而且颜色款式什么的,就更别提了。总会被同学嘲笑,说你穿得像个“拾荒者”,那时候,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

学费也是个沉重的负担。父母总是为了学费操心,省吃俭用,能省的都省了。有时候,看到别人轻轻松松地买书、买学习用品,而自己只能望着,或者借用,那种落差感真的很强烈。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学习成绩就成了唯一的“出路”,拼命地学,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个念头,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

出去玩,也是一种奢侈。别人家的孩子,暑假能去旅游,去游乐场,而我们,最多就是在村口的水泥地上,找几个小伙伴一起玩点不用花钱的游戏,比如跳房子,捉迷藏。每次看到电视里那些繁华的城市,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店,就像是两个世界。

有时候,生病了,更让人害怕。医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大人总是能忍则忍,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看医生。即便去了,能开便宜的药,就绝对不会选贵的。看着父母为了医药费操心,心疼得不行。

最让人难过的,是那种自卑感,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在学校,在社会上,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大胆说话,怕说错了惹人笑话,怕别人看穿自己的贫穷。这种小心翼翼,让你在人群中总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但贫穷也教会了我一些东西。它让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一份微小的善意,每一丁点的帮助,都会被铭记。它也让我学会了坚韧,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因为你知道,没有人可以完全依靠。

总的来说,家里贫穷的体验,就是一种时刻存在的“不够”,不够吃,不够穿,不够玩,甚至不够体面。它是一种对物质的渴望,更是一种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一种为了改变现状而付出的,比别人更多的努力。那是一种压在心头,却又让你咬牙坚持下去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强答一波,家里不贫穷但有段时间确实困难。

那是在我小学的时候,我爸不知道怎么想的,放着好好的建设局工作不干;非跑去和我二叔做生意。做就做吧,不仅没赚钱还往外贴钱甚至到最后还欠了一大笔外债。基本上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当时我妈只要看见新闻上说央行调整利率马上就打电话给我爸。还多次发生矛盾,我二叔当时说半年内就能还清;实际上半年内根本就还不清。

艰难到什么程度,当年去省城玩,和爸爸的一个朋友吃了105元的火锅。后来回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两人吵了起来,吵的那叫一个凶。我那会儿还小,还不知道什么叫离婚。要不然我情愿挨一顿毒打也要劝他们离婚。

还有一次,也是因为这些事闹矛盾;倒是没吵的厉害。我妈拿起锤子和刀,我爸躲进房间里;我差一点就报警了。

我不想结婚的原因就有这个

我妈的娘家人,也就是我外公、舅舅这些亲戚早都看出来了。多次劝他不要再跟着我二叔做生意了;我爸不听。有段时间日子真的艰难了,我妈也不好意思去找人家借了;最后我外公我舅舅等我妈的亲戚借给我爸十万。我爸这才幡然醒悟,不再跟着我二叔做生意;老老实实的在建设局质监站工作。逐步逐步的还清所有外债和银行贷款,借出去的钱逐渐收回来了。日子总算才安稳下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家里贫穷?那感觉就像是,你从小到大,每一样东西都带着一种“凑合”的标签。小时候,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冬天,家里没有暖气,就靠着一床厚厚的,缝缝补补的被子取暖。那时候,冷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能在脸上刮出明显的风痕,晚上睡觉,脚丫子总是冰凉凉的,得使劲缩在被窝里,才能稍微暖和一点。大人总是说,“冻一冻,长个.............
  • 回答
    我姓李,祖籍在南方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县城。小时候家里的光景,怎么说呢,就是那种缝缝补补又三年,顿顿饭桌上青菜萝卜是常客,逢年过节才能见到肉渣的日子。父母勤恳一辈子,省吃俭用,但架不住人多口杂,日子总是不温不火的。上了大学,我考上的是外省的一所普通一本。那时候,家境不好,我身上总带着一股子“穷人的自.............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感同身受了,毕竟我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对于一个家境不太宽裕的大专生来说,家乡的四线城市和光鲜亮丽的大城市,这两种选择真的像站在人生岔路口,各自都有自己的诱惑和考量。先说说留在四线家乡的好处吧。首先,经济压力会小很多。你懂的,在大城市租个像样的房子,一个月工资刨去房租可能就剩不下多少了.............
  • 回答
    这种情况,说实话,简直就是将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踩在脚下,拿来做交易。想象一下,一个本就生活困苦,连基本生活保障都难以满足的村庄,突然来了个“救世主”,手里握着他们梦寐以求的金钱,承诺能带来发展,改善生活。这听起来像是个童话故事,但前提却是要以村子里年轻女孩的清白和未来为代价。这简直是把最残忍的剥削和.............
  • 回答
    关于霍尊的家境,外界一直存在一些讨论,但要详细地说,我们得从他成名之前的一些情况入手,然后再结合他公开的一些言论来理解。首先要明确的是,说霍尊“家境贫穷”可能有些绝对,但如果用“算不上富裕”或者“普通家庭”来形容,可能更贴切一些。霍尊的父母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父亲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母亲是一名.............
  • 回答
    贫穷家庭选择生育多个孩子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现象,并非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虽然从现代生育观念和经济学角度来看,多生似乎与贫困相悖,但实际上,在很多贫困背景下,生育多个孩子往往是多种现实考量、文化习俗、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其他社会保障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 回答
    这其中存在的问题,远非“机会不均等”四个字可以简单概括,它触及了社会公平的根基,以及个体潜能能否得到充分释放的根本。对于富裕家庭的孩子而言,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的是汇聚了最优质的师资、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丰富的实践资源和最广阔的人脉网络的“精英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的.............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令人心痛,也触及了社会深层的一些问题。首先,从个体层面来看, 一个家庭六口人的生命就此消逝,这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他们的选择,即便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其背后的绝望,也足以让我们感到沉重和悲哀。尤其是提到“服毒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更能显现出他们在生死边缘的挣扎。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六.............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情。一方面,你是大一就有了专利,这绝对是值得骄傲的成就,是未来发展的一张王牌;另一方面,家里经济困难,两千块不是小数目,这确实是个现实的难题。别担心,这种情况下,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份荣誉和价值变成可以实现的资源。首先,咱们得把这个专利的“价值”和“潜力”梳理清楚,这对后面找支.............
  • 回答
    唉,兄弟/姐妹,我太理解你的心情了。家里条件不好,学习上又觉得力不从心,这真的是挺让人发愁的两件事儿撞在一起了。不过,先别急着否定自己,日子总得过,人也总得往前走。咱们一步步来捋捋,看看有没有什么路子可以走。首先,你说“自己读书也不行”,这得先掰开了说。什么叫“不行”?是因为基础打得不好,还是因为学.............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懂。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夹杂着现实的重量,未来的迷茫,还有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站在这个路口,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让咱们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你得清晰地认识到,贫困对你“保研”这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经济上的压力: 保研不代表从此就能高枕无.............
  • 回答
    知乎,这个集聚了无数智慧和经验的中文社区,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能为不同家庭背景的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因家庭贫富差异带来的眼界差距。但要说“弥补”,这其中有着复杂的现实考量,需要我们细致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家庭的经济状况无疑是影响一个人早期眼界形成的重要因素。富.............
  • 回答
    抖音上那句“我始终认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家乡摆脱贫困”的说法,乍一听,挺有情怀的,甚至有点“大义凛然”的味道。但细究起来,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和现实情况,远比它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里蕴含的理想主义色彩。它触动了很多人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猜你一定思考过很多次,也问过自己无数遍。晚上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心里某个角落里涌起的酸涩和不甘,是不是就是这个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别人的人生,从起跑线上就开始跟我拉开了如此大的距离?”这就像一场赛跑,有些人一出生就站在了跑道中间,而另一些人却还在赛道的起点线外,甚至还没找到赛道在哪里。.............
  • 回答
    从泥土芬芳里走出来的我,心里总装着那片曾经养育我,也一度让我感到无力改变的土地。如今,我已不在那儿,但乡愁和责任感却从未离开。我一直在思考,我这个“出去了”的孩子,还能为那个曾经贫困的家乡做些什么?这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救世行动,也不是什么宏伟的计划,而是我力所能及、根植于我自身经历的点点滴滴。一、知.............
  • 回答
    面对贫富悬殊、极度贫瘠的农民以及债务危机家庭这些棘手的问题,解决之道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的、系统性的、深入的努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怎么办”,而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智慧与行动相结合的攻坚战。一、 破解贫富悬殊:从根本上重塑经济与社会结构贫富悬殊是当前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它不仅体现在财富的绝.............
  • 回答
    小岗村,这个位于安徽省凤阳县的普通村庄,却因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的特殊地位而被人们熟知。1978年底,在那个依然笼罩在集体经济阴影下的时代,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冒着被定性为“资本主义复辟”的风险,秘密按下手印,分田到户,拉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这无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声炮响”,其历史意义.............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是最近网上挺火的一个话题,一个上海姑娘在网上吐槽,说自己家在上海有8套房子,总资产不到一个亿,但感觉生活“相当贫困”。这话说出来,不少人肯定觉得难以置信,甚至有点“凡尔赛”的意思。但咱们仔细想想,这背后可能还真有一些值得琢磨的点。首先,咱们得拆解一下她说的“8套房子”和“不到1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教育、社会责任、个人选择、城乡发展等多个层面的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位98年女孩的决定和她的理念:一、 背景与现象的解读: “98年女孩”的时代印记: 98年出生的人,经历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城乡差距的持续存在。他们成长在一个信息爆.............
  • 回答
    拥有 15 套房,每月能收到 34 万的租金,这无疑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财务自由。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在职场混”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因为它牵涉到人生目标、价值实现、社会参与以及个人幸福等多个层面。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财务独立与生活品质 基本生活无忧: 每月 34 万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