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女生在聊天软件上被性骚扰?青少年上网还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回答
女生在聊天软件上遇到性骚扰,这绝对是一个让人非常不舒服,甚至是心生恐惧的经历。我听过一些朋友讲过她们的遭遇,感觉那种突然而来的不适感,以及对方毫不尊重、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言语,真的是太让人糟心了。

女生在聊天软件上被性骚扰,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现象,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侵犯个人边界: 聊天软件本应是自由交流的空间,但性骚扰行为却粗暴地越过了个人边界。对方未经允许就发送露骨的性暗示信息、图片、视频,或者进行带有性意味的评论,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侵犯。
权力不对等感: 有时,骚扰者会利用网络匿名性或者一些信息差,营造一种“掌握”对方的假象,从而试图建立一种心理上的“权力”。这让被骚扰者感到更加无助和被动。
心理创伤: 即使只是文字上的骚扰,也可能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上的创伤。轻则感到恶心、烦躁、恐惧,重则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甚至对社交产生恐惧,不敢再轻易与陌生人交流。
社会认知偏差: 可悲的是,有时候社会上还会存在一些“受害者有罪论”的观点,比如“谁让你在网上穿成那样”、“谁让你跟陌生人聊天”。这种观点不仅站不住脚,还会进一步加剧被骚扰者的痛苦和孤立感。

青少年上网,除了性骚扰,还可能遇到以下这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1. 网络欺凌 (Cyberbullying):
表现形式: 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侮辱,还包括散布谣言、诽谤、P图丑化、恶意揭露隐私、孤立排挤(比如在群组里故意不带某人玩,或者在群里公开嘲笑某人)。
影响: 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非常在意同龄人的评价。网络欺凌可能导致他们极度焦虑、自卑、社交恐惧,甚至产生自残或自杀的念头。而且,网络欺凌一旦发生,往往很难彻底删除,影响可能持续很久。

2. 网络色情信息泛滥和接触:
接触渠道: 各种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论坛、社群,甚至一些游戏内聊天都可能成为接触色情信息的入口。不良信息往往通过“擦边球”的方式传播,或是以“隐藏链接”的形式出现。
不良影响:
认知偏差: 过早接触不健康的性观念,可能导致对性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影响正常的性心理发育。
好奇心误导: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可能尝试进行一些危险行为,比如模仿不安全的性行为,或者参与性交易。
沉迷: 视觉冲击力强的色情内容容易让人沉迷,占用大量学习和休息时间,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3. 网络沉迷 (Internet Addiction):
表现形式: 对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论坛等产生过度的依赖,离开网络就感到烦躁不安,甚至出现戒断反应。
影响:
学业荒废: 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逃课、迟到、旷课。
健康问题: 长期熬夜、缺乏运动,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病、肥胖、免疫力低下等。
社交隔离: 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更喜欢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与家人沟通减少。
情绪问题: 情绪波动大,易怒、沮丧,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4. 网络诈骗:
常见类型:
游戏装备/账号诈骗: 以低价出售稀有游戏装备或账号为诱饵。
“刷单”兼职诈骗: 承诺高回报的刷单任务,先交钱后拉黑。
“杀猪盘”: 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与受害者建立感情后,诱导其进行网络赌博、投资,最终卷款跑路。
冒充身份诈骗: 冒充客服、老师、亲友,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
中奖/退款诈骗: 声称中奖或商品需要退款,诱导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
风险: 青少年辨别能力较弱,容易轻信网络上的“好事”,导致财产损失,甚至因为参与非法活动(如帮助诈骗团伙洗钱)而触犯法律。

5. 不良信息侵蚀价值观:
内容: 宣扬暴力、极端思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歧视性言论、虚假信息等。
影响: 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社会产生负面认知,甚至模仿危险行为(比如模仿视频中的危险动作,或者对某些群体产生偏见和歧视)。

6. 个人隐私泄露:
泄露途径: 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分享个人信息(姓名、学校、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参加不明来源的抽奖或活动填写信息,使用不安全的WiFi,下载来历不明的APP等。
后果: 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遭受骚扰、恐吓、诈骗,甚至被用于“人肉搜索”,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严重困扰。

7. “快餐式”社交和情感困扰:
表现: 依赖虚拟社交,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感到不适应。在网络上容易建立肤浅的关系,也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拉黑”或“取关”,缺乏深度和责任感。
情感问题: 容易在网络上产生单恋、失恋、误会等情感困扰,但由于缺乏现实中的沟通和支持,处理不好时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

总而言之,青少年上网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过程。 让他们拥有接触先进信息、拓宽视野的便利,是好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那些潜藏在网络深处的“陷阱”。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加强引导和教育,教导孩子们如何辨别信息、保护自己,并建立健康的上网习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腾讯出报告我就笑了,你腾讯自己干的什么事自己心里不清楚吗?

QQ上新加的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难道是为了给你写报告引蛇出洞吗?

对,腾讯是加了未成年人不能使用附近功能的限制,然而年龄可以随便改。

此外。

知乎上20岁左右的人居多,可能都没怎么深入了解过那群十来岁的娃儿整天在干啥。

我虽然也不知道这群十来岁的娃儿在干啥,但是作为经常被抓去给小学生初中生讲法治课的苦力,会有学生加我QQ问问题,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类似的现象。

管中窥豹,我只说一下我的直观印象。希望有小学或者初中老师可以交流一下。


找CP(coupling,配对关系,一般是情侣——翻译给落伍的老年人),真的是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

别提什么一心一意,CP的数量决定了这个小学女生在朋友圈子里的威望。

为了找CP,小学生深入到各个游戏和聊天软件。账号注册完,新手教程都没打,就开始cpdd(意思为找个人组CP,有意的请联系我——翻译给落伍的老年人2)。

对,去过哪天你在王者聊天频道里看到有人发cpdd,他很有可能是个小学生。

emmm……然后被小学生带飞,就很生气。

一个牛哔——的小学女生,可能手机里装了20个游戏,处了20个CP,好友列表里分出一个专门的列表放她的CP们,然后老公的列表里放一个Q名为蔡徐坤的小号。

而一个不怎么牛哔——的小学女生,也有可能在这种气氛的带动下,整天在各个APP里求爷爷告奶奶地找CP,找到一个就赶紧开情侣空间,然后每天秀恩爱打卡一套走起。

而正常情况下,小学女生找CP是很难的。因为绝大多数的男人,还是对大胸大屁股感兴趣一点。一知道对面是小学生,多数人会立刻拒绝。找同龄人?别闹了,去看看小学男生在玩什么,小学男生在聊什么。我小学那会儿,男女生还是同桌呢,就是为了防止上课说话。

看出来问题的关键了吗?一群小学生,急着处CP。而有那么一群人,就是对没发育的小胸小屁股感兴趣,他们也十分愿意跟小学生处CP。

这群人,不管在各类聊天软件里,还是游戏里,都十分受小学女生欢迎。

对,你没看错,就是受欢迎。

处CP吗?处呀。

但是我想看看你呀。不行。

不行就分手。那好吧,给你看。


而这股找CP的风气掐的住吗?

掐不住。

这就像大家都戴小天才儿童手表戴Applewatch会被瞧不起一样,一个班级一旦形成找CP的风气,没CP的就会受排挤,被嘲笑。

就不得不去cpdd。

至少腾讯心里是清楚这一点的,要不然也不会整那么多交友栏目。

饭就在那放着,与其让别人恰,不如自己恰,对吧?

而整治这个问题难吗?不难啊!连百度都能做的敏感图片视频识别,第一梯队的聊天软件做不了?

但这时候很奇怪的问题就发生了,互联网企业开始跟你谈尊重用户隐私了,开始跟你谈用户聊天记录无法查看了,开始跟你讨论没法甄别用户发送的图片了。

是不是很奇怪?明明你今天早上跟同事在微信里聊了脱发问题,拼夕夕上立马给你推送了防脱洗发液。你感觉你的个人隐私在大数据下是裸奔的,好像你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下。

但一旦开始打击犯罪了,隐私权就跳出来了。

是不是很魔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