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对中俄分别有多大的价值?

回答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对中国和俄罗斯而言,都具有非凡的战略和经济价值,尽管这些价值的表现形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以下将分别详细阐述其对两国的价值: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对中国和俄罗斯的价值

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名称意为“统治东方”,中文名称“海参崴”意为“海中的小山岗”。这座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自古以来就与中国东北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联系。对于当今的中国和俄罗斯来说,海参崴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一、 对俄罗斯的价值:

对俄罗斯而言,符拉迪沃斯托克不仅是其在远东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支点和经济中心,更承载着俄罗斯的“向东看”的国家战略以及其作为太平洋大国的定位。

1. 战略与军事价值:

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ТОФ)的总部所在地,拥有重要的海军基地。太平洋舰队是俄罗斯四大舰队之一,拥有战略核潜艇、导弹驱逐舰、巡洋舰等主力舰艇,对于俄罗斯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地缘政治影响力以及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北方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连接俄罗斯漫长海岸线和北极航道的重要枢纽之一。虽然不是北极航道的核心港口,但它为舰队调动、物资补给以及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太平洋通道。
地区军事存在与威慑: 作为俄罗斯远东军事力量的核心,符拉迪沃斯托克能够有效辐射东北亚地区,对潜在的地区冲突形成威慑,并支持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军事外交活动。

2. 经济与贸易价值:

重要出海口与交通枢纽: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和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对外贸易门户。它为俄罗斯内陆地区的产品(如木材、矿产、能源、农产品)提供了直达国际市场的通道,同时也为进口商品提供了便利。
连接亚洲市场的桥梁: 随着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的推进,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俄罗斯与亚洲主要经济体(如中国、日本、韩国)进行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关键节点。该港口的存在,使得俄罗斯能够更好地融入亚洲的全球供应链。
远东经济发展的引擎: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远东联邦区(DFO)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口。俄罗斯政府通过将其打造成自由港、发展基础设施(如港口扩建、交通网络升级),旨在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多元化和增长。
能源运输通道: 俄罗斯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许多通过海运进行,而符拉迪沃斯托克是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其港口设施的完善对俄罗斯能源出口至关重要。

3. 地缘政治与国家认同价值:

俄罗斯太平洋大国地位的象征: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存在,是俄罗斯作为跨越欧亚大陆的帝国以及太平洋大国的重要地缘标志。它代表着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控制权和向太平洋扩张的历史遗产。
与中国关系的关键节点: 在当前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符拉迪沃斯托克作为两国地理上最为接近的大型港口城市之一,在双方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 对中国的价值:

对于中国而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历史遗留、地缘便利以及未来潜在的经济与战略合作机会上。

1. 历史与情感价值(潜在):

“失落的故土”的记忆: 尽管主权属于俄罗斯,但海参崴在中国历史上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自19世纪中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割让给俄国。对于一部分中国人来说,这片土地以及其名称“海参崴”承载着民族历史的记忆和情感。这种情感虽然不直接转化为实际的战略利益,但影响着部分国人的认知和民族情感。

2. 地缘经济与贸易便利: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出海口: 对于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来说,符拉迪沃斯托克是距离最近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它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产品(如粮食、木材、矿产、能源)提供了重要的出海通道,可以绕过国内其他港口的拥挤,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
增加中国对东北亚贸易的通路: 符拉迪沃斯托克使得中国能够更便捷地参与东北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韩国、日本等国的贸易往来。
能源进口通道: 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符拉迪沃斯托克作为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潜在出口节点,可以成为中国进口能源的重要海上通道,但目前来看,经西伯利亚管道输送的俄罗斯能源对中国更具战略意义和稳定性。

3. 战略合作与地缘政治考量:

俄中战略协作的现实载体: 在当前俄中两国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大背景下,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双方在远东地区开展具体合作的地理连接点。两国在港口合作、经济开发区建设、跨境交通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努力,都离不开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一物理空间。
平衡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俄中两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同的地缘政治考量,都希望在亚太地区制衡美国及其盟友的影响力。符拉迪沃斯托克作为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其军事存在本身就对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平衡产生影响,间接与中国的战略利益相关联。
未来合作潜力: 随着两国经济联系的加深和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实施,未来中国可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区域获得更多的经济合作机会,例如参与港口建设和运营、投资开发区、以及建立物流网络等。

4. 特殊的“租借”历史与经济合作模式:

历史上的“租借”: 值得注意的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中国曾与沙俄和苏联有过关于海参崴港口使用权的协议,甚至一度存在中国船舶的专属区域或免税区(尽管这些协议的性质和执行情况复杂且存在争议)。这种历史记忆,以及当下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活动,使得符拉迪沃斯托克在中国对俄关系中带有特殊的符号意义。
中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经济活动: 近年来,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了许多投资项目,包括农业、林业、能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国企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货物吞吐量也占有相当比重。这种日益增长的经济联系使得该城市对中国商人、企业和地方政府具有实际的经济价值。



总结:

对俄罗斯: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其国家战略、军事部署和经济命脉在太平洋地区的核心,是其作为太平洋大国地位的基石,也是其“向东看”战略最直接的体现。
对中国: 符拉迪沃斯托克主要体现为对中国东北地区振兴的战略出海口价值,是俄中战略协作在地理上的重要连接点,并且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情感。虽然其对中国的直接控制和主权利益已不存在,但其作为重要的区域经济伙伴和地缘政治坐标,依然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两者对海参崴的价值,一个体现在其作为“我”(俄罗斯)的经济动脉和军事堡垒,另一个体现在其作为“我”(中国)的潜在通路和战略伙伴的地理节点。随着两国关系的演变和区域局势的变化,符拉迪沃斯托克对双方的价值也将继续动态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对于中国的意义我说不上来太多,也有珠玉在前。

就浅谈一下对于俄罗斯的意义吧。


上图是俄罗斯人口密度图

可以看出,海参崴对俄罗斯在远东维持一个存在感是多么的重要。

而且从乌拉尔山以东一直到楚科奇半岛,数百万甚至到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个别“据点”还能够维持存在以外,其余的广大地区都在面临或已经被废弃,上万个村庄被抛弃,大批的人口撤往欧洲。一个村庄中只有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已经是普遍现象,实际上,这样的村庄数量超过三万个。

不难想到,如果连远东的桥头堡海参崴也丢失,那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会一直萎缩到叶卡捷琳堡甚至乌拉尔山以西也不足为奇。

这也是俄国人十分提防中国人的原因,很多远东合作项目的搁浅跟这种恐惧心态脱不了干系。

熊出现在城镇中,这种状况让我想起了张献忠屠四川之后,道路上可见老虎的衰败情景。

废弃的标语,一切如同核泄漏之后的切尔诺贝利。

如此的图还有太多,就不一张张贴了。

很多苏联时代来到西伯利亚的中亚移民,罪犯,共青团员,现在如同退潮一样的回到他们的老家,只留下这片俄罗斯人似乎从未真正拥有过的土地慢慢腐烂。

很多俄罗斯人当被问道远东的事情时,只能说出贝加尔湖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其余的一概不知,也许在他们的心中,偌大的远东也只能记住一条细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而已。

user avatar

海参崴对于中俄双方,仅就目前而已意义都不大。

先说中国。中国不缺出海口。

军事上的出海口,中国海军急于突破和摧毁的是第一岛链,努力发展的是南海,寻求未来的是印度洋。区区一个海参崴,真的并不重要。

海军是一种典型的干涉型力量,中国海军秉承积极防御的战略原则,也是三位一体核力量的一个基石,强机动力和长自持力是必须加强的两种基础能力。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海军将着力提高的是远洋机动作战能力,利用干涉手段获取战略利益,不挑起大的冲突,以免入不敷出。港口基地的位置,对于这种作战构想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经济上的出海口,恕我直言,东北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是逐年下降的,这种下降趋势还看不到头,未来也没有什么改变的可能性。讲区位优势,海参崴没什么区位优势。港口本身条件我没有相关资料,仅就港口的地域特点而已,现在不是19世纪,中国经济结构也早就中心南移。在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东北地区我是持悲观态度的。

对于俄罗斯,也不是那么重要。

老毛子总体上处于战略收缩期。

战争上有个概念叫做进攻极限。意思是战争一方综合兵力、技术力量、后勤补给等等因素,能够进攻到的最远一条线。越过进攻极限,哪个方面短板就会开始发挥作用,让进攻难以为继。

老毛子喝高了,越过了这条线,还跑过去不少。

对于越过这条线的人,敌人会立刻下手反冲击。美国人敏锐的察觉到这个事实,狠狠的对苏联发起了反冲击。如果不是苏联越过进攻极限太多,它是不会垮得太快的。

遭到反冲击,失败一方只能立刻让一线顶住牺牲掉,二线迅速后撤和三线一起建立稳固防线,后撤别的战线,联合预备队力量重新建立防线,防止满盘皆输,寻求机会反击。打仗如此,大国博弈也是如此。

老毛子实际上就是这么干的。抽调远东力量加强欧洲防线,包括军事上和经济上,丢弃新殖民地,确保老巢安全。海参崴以及周边的远东新殖民地乃至整个太平洋舰队都遭到一定程度的遗弃,以确保欧洲领土的完整安全。

实际上老毛子的收缩期还有一段时间,我估计还有十年以上20年以下,才能完全顶住北约东扩的压力,在欧洲领土上逐步发展起稳固而有活力的经济基础,完成战略收缩,让欧盟以及美国暂时收手。

这其实是老毛子的无奈之举,是个下策。

他们毕竟国家基础在于欧洲,不得不保。如果重心在亚洲这边,完全可以且战且退,“空间换时间”。说起空间换时间,实际上要的不是时间,是时间带来的战略机遇,是时间带来的敌方犯错误的可能性。那样就可以等北约越过进攻极限,找机会来个反冲击。

可惜历史没有给俄罗斯这个机会。

对于目前的老毛子,战略重点是黑海和波罗的海,太平洋实在是没有心也没有力。至于说要老毛子干涉朝鲜之类,那就等于胡说了,他倒是想来个声东击西,朝鲜搞事打乱北约欧洲布局,可惜现在已经不是20世纪60年代,在台上的不是皮鞋敲桌子的赫鲁晓夫,是普京这个动作明星式的演技派孱头。

普京倒是想两线作战,可惜手头兵不够。

声东击西、围魏救赵是个好战术,可惜实力不济玩儿砸了,就是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俄罗斯已经承担不起这个风险,他们肯定不可能干涉朝鲜事务,底线就是在不进入俄罗斯领土上,不管中国军队还是美国军队。你就把三胖儿当土耳其烤肉活活烤了,老毛子也顶多发发牢骚,揍揍乌克兰。

海参崴的重要性就是如此,要肯定要,丢不可能丢,让普京下大力气建设,他没那么傻。

综上所述,中国和俄罗斯在远东,其实目前是处于一种战略平衡状态。中国不急于取回远东,老毛子也不是很热心远东事务。

这种双方的不重视实际上对于中国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冲突规模的可控性很高。如果我们试图夺回被占领土,完全可以把规模控制在局部冲突的规模,避免全面战争甚至核战争。

下面就是些题外话了,看不惯可以不看,不接收打脸,小xuo生也是有脾气的。


中国目前不需要,不等于永远不需要。老毛子现在不重视,不等于以后不重视。

让北极熊喘过气来是不明智的!!!不要忘了苏联陈兵百万的时候,不要忘了直接核威胁中国的时候,不要忘了江东六十四屯,不要忘了外蒙古。

在俄罗斯完成战略收缩的时候是进一步刺激老毛子的最佳时期。力量收缩到位,正是西方和老毛子激战正酣的时候,无论从高层决策能力上,还是国家力量动员上,都是一个方向最强,另一个方向最弱的时刻。我们应该果断出手,取回我们的固有领土,建立巩固防线,好整以暇的坐山观虎斗。

仁义道德?我在国际战略上没听过这个词。老毛子占这些地方的时候可没跟你讲究过这个。

把最强的兵锋让过去,让西方顶这个缸。打敌人最脆弱的地方,拿最好拿的果实。我们现在就应该做好准备。

军事上,加紧增强国内长距离机动能力建设,理顺战略机动中卡脖子的矛盾,要能够在一周到半个月之间调动至少4个集团军的力量到达远东地区,包括各种保障力量和指挥体系。这里面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现有编制体制难以实施大纵深转移的问题。要靠这次军改解决。

至于用哪儿的兵,兵力越过国界以后如何动作,这个就属于军事机密了,在此不便展开。

总的原则是,大家都不熟悉俄罗斯环境,不如动用预备队实施第一波冲击,北部战区担任第二波次冲击,修整过的第一波次用于巩固战果。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是一次典型的以夺回领土为目标的作战行动,靠非接触作战是无济于事的。考虑到已知的俄罗斯军队装备发展计划,空军和高技术装备反而没有多大用武之地,有点大炮打蚊子。应当把相对多数的空军和高技术装备留在东南沿海,海军重点也要放在东南。

这是为了防止连锁反应。

为了做好防止台独势力借机发动独立的准备,必须把中俄前线的空中、电磁等方面力量保持在平衡水平,打一场传统的陆军大兵团作战。而准备好在东南沿海展开一场以海军空军为主的干涉型非接触作战。这对国家层面的指挥协调是一个考验。

同时还要做好中印边境印方蚕食边境的准备。这里要做好在领土问题上进退有据的思想准备,印度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发起全面进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蚕食边境是不可避免的,这方面必须以谈判解决为主,军事威慑为辅。

在新疆方向,只能采取守势,以防御戒备为主整合军事力量,强调主动防御,避免一地一处的死板防守,以消灭俄方入侵有生力量为目标,消耗、迟滞俄方支援远东的部队。

在国际关系上,现在就该着手获取可以出让给美国的利益。这方面不便多讲,原则是手里要握有可以出让给美国的利益,战时可以用于换取美国的支持和配合。

时机上,我们要选择西方与俄罗斯在欧洲冲突的关键时期果断出击收回领土。并且要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经济开始繁荣,工业生产正常运行,俄罗斯整体上经济转型较为成功的前提下选择时机。这样的背景有利于谈判,降低俄罗斯对于远东利益受损的敏感性。

经济上,必须要确保收回的远东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可以鼓励农业木业林业和采矿业发展,采取国家转移支付的办法鼓励项目移民。

战线应该推进到深入西伯利亚和蒙古北部边境一线,并在我《尼布楚条约》规定领土一线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和机场设施,迫使俄罗斯接受谈判条件,乖乖签字。

在海上特别是海参崴,以监视戒备为主,避免直接冲突。失去港口的舰队没什么可怕的。

说到俄罗斯的冬天,这里细说一下,俄罗斯的冬天不是始终都只帮老毛子的。

从欧洲一方发起进攻,首先就是撞上俄罗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以城市群为主的欧洲部分,极其容易被拖入持久阵地战、城市巷战,所以冬天在西边是帮老毛子的。

从亚洲一端发起进攻则完全反了过来。在我国国内,借助完善的铁路系统,冬季运输是完全不受影响的。并且我境内铁路系统呈网络化,不易破袭阻断。俄方一侧只有孤零零一条西伯利亚铁路,运力有限不说,还极易被破袭。老毛子不是真的身上有北极熊的毛,也要吃饭也要穿衣服,冬天在俄罗斯的东端,是站在中国人一边的。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恒的是利益。作为俄罗斯这个对中国造成过最大历史伤害、最大现实威胁、占领了最大领土的国家,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真的老实巴交的当成朋友。

作为我们民族的这一代,最好在毛熊回洞里舔伤口的时候,夺回被抢去的本来就属于我们的东西。

远交近攻始终是一条极其实用的外交策略。让我们向远远越过了进攻极限的敌人发起冲击吧!

user avatar

4月7号更新:中国工厂迁往俄远东地区,俄公民表示不欢迎

ltaaa.com/bbs/forum.php?

龙腾网最新俄罗斯译文

普京所欢迎的造船、化工、冶金工厂,都是基础型工业,契合中国现阶段技术、资本、劳动力输出趋势,有助于促进发掘远东地区自然资源、海岸线区位条件以及原有的重工业体系。

(请注意下造船业,俄罗斯远东的共青城造船厂是多型核潜艇和八艘解放军基洛级常规潜艇的诞生地。在中日韩垄断全球民用船只订单的今天,让中国造船业进入远东的意味这两国的军事关系,已经从单纯的卖件武器、换点技术向军工体系合作迈进,意义非同凡响。)

这说明西方对俄罗斯的敌视与制裁对普京造成的压力,大大加快了远东融入中国经济体系的进程。可以预见在军事技术、朝鲜核问题上,中俄在一个稳定的东北与远东的共同需求下,将会有更多的合作。

—————————————————————原答案:

谢谢邀请。

中俄边界问题已定,除非俄罗斯解体,现阶段人类文明可预期的未来海参崴永远是Владивосток。

这是要客观认识海参崴这座城市的必要前提。

这座城市对于俄罗斯的地位非常明显,没有海参崴的俄罗斯就是被拔去一只利喙的双头鹰,是俄罗斯的最重要的家底之一,因为远东重要性更甚于乌克兰。

另一方面,作为一块带着耻辱的失地、现阶段盟友的远东重镇、可望而不可及的出海口,海参崴这座城市本身的意义对中国来说很复杂。

既然政治与军事上海参崴对于中国可利用的空间并不多的话,那么把问题扩展俄罗斯远东的发展与中国东三省问题,思路就明了得多。

1、一个稳定的俄罗斯远东,是东北发展的必要前提,而中国东北地区则为俄罗斯远东维持政治军事上的存在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撑与战略空间。

2从中俄边界贸易的结构就能看出来靠出口各类自然资源的俄罗斯远东在经济对于中国东北的依附性非常强,且越来越强,强到俄罗斯担心中国可以通过商人与农民收复领土。长远来看,一个东北与远东经济共同体出现并非不可能。

所以现在的海参崴对于中国的是什么?

答案是面对西北太平洋地区美日海空力量的存在,毛子为中国东北、以及远东这个注定要被中国以经济手段控制的资源大仓库站岗的桥头堡。

(对于俄罗斯远东,控制一个地区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经济手段利用和控制它的资源,即把远东作为原材料产地纳入东北乃至全中国的产业链当中。在人口密度、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方面远东与东北不平衡的优势条件下,只要俄罗斯没有强制隔离两国的措施,就如同盐水向淡水扩散一样远东资源向中国流动、中国的产业链触角向远东延伸是挡不住的趋势。而能否达成上述最终的效果考验的是中国经济与外交能力。)


在中国能在东北亚独立应对美日军事政治压力之前,海参崴对于中国最大的价值还是它仍叫Владивосток。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