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络上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叫海参崴的人比把冲绳叫琉球的人多?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政治、民族认同和网络舆论的复杂交织。之所以网络上提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时,用“海参崴”的人比用“琉球”称呼冲绳的人要多,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历史叙事的侧重点和现实影响力:

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明确的领土归属和民族情感: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在近代历史上曾是中国领土,后来被割让给俄罗斯。这段历史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很多人认为这是“失地”,带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因此,用“海参崴”来称呼它,是对这段历史的追溯,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更是一种对“曾经属于我们”的认同。
现实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 符拉迪沃斯托克紧邻中国东北,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出海口和对外窗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现在属于俄罗斯,但其与中国的地理接近性,以及在东北亚地缘政治中的角色,使得它在中国网络舆论中拥有持续的关注度。
“收复失地”的民间情绪: 在一些中国网民看来,海参崴是近代屈辱历史的象征,将它重新冠以“海参崴”之名,可以看作是一种在网络空间里表达“收复失地”愿望的象征性行为,尽管这并不代表实际的政治诉求。

冲绳(琉球):
历史叙事的不同侧重点: 琉球王国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与中国保持了朝贡关系。后来被日本吞并,并最终成为日本的冲绳县。虽然琉球王国与中国历史渊源深厚,但其独立国家的身份和被日本吞并的历史,使得关于它的叙事更为复杂,也更偏向于“独立历史”或“被侵略历史”,而不是“失地”。
地缘政治的距离感: 相比于与中国东北的紧密联系,冲绳与中国大陆的地理距离相对较远。虽然有历史联系,但没有符拉迪沃斯托克那样强烈的“近邻”感。
民族认同的边界: 琉球(冲绳)的居民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认同,但其政治实体早已被日本吞并。将冲绳称作“琉球”,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学或文化研究上的称谓,或者是一些关注琉球独立运动的群体在使用的名称。这种称谓的背后,不一定带有像“海参崴”那样强烈的“民族失地”的情感共鸣。
日本的强大国力: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输出能力远超俄罗斯。在国际舆论中,以及与日本相关的话题讨论中,使用日本官方的称谓(冲绳)是主流。在中国国内,虽然也有提及琉球历史的讨论,但整体上,“冲绳”作为日本的一个县,其政治和地理现实更为主导。

2. 网络讨论的驱动力和议题焦点:

“海参崴”的争议性和情感性: 提到海参崴,往往伴随着对历史不公的讨论、对俄罗斯的看法,甚至是狭义的“爱国主义”情绪。这种争议性和情感性更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网络讨论和传播,使得“海参崴”这个称呼更加活跃。
“琉球”的讨论范围相对窄: 提及“琉球”,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爱好者、研究琉球文化者、或是关注琉球独立议题的特定群体中。这类讨论虽然存在,但其影响力和覆盖面可能不如关于“海参崴”的讨论那样广泛,尤其是在普通网民中间。
现实政治的直接性: 符拉迪沃斯托克作为俄罗斯远东的重要城市,其地缘政治的敏感性和实际影响,使得关于它的讨论更容易与当前的国际关系、国家利益等议题挂钩,从而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而冲绳的地位,虽然也有军事敏感性,但其与中国的直接历史和地缘政治联系,以及“失地”的情感链接,不如海参崴那样突出。

3. 媒体和公众认知的影响:

官方语言和媒体引导: 在中国大陆,官方和主流媒体在提及符拉迪沃斯托克时,通常会同时使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海参崴”,并会解释其历史渊源。这使得“海参崴”这个称呼的知名度很高。而对于冲绳,则更常使用“冲绳”这个官方名称。
民间话语的“逆向选择”: 一些网民倾向于使用“海参崴”,是出于对官方称谓和历史叙事的某种“反拨”,他们更愿意用充满历史印记的旧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对于冲绳,虽然也有人提及“琉球”,但这种“逆向选择”的动力相对较弱,或者说,这种称谓的背后情感驱动力不像“海参崴”那样具有普遍性和爆发力。

4. 语言的惯性和认同:

“海参崴”的亲切感: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海参崴”这个名字听起来更“中国化”,也更容易引起共鸣。它承载了更多的历史故事和情感连接。
“琉球”的学术性或特定性: “琉球”这个名字,对于多数不了解琉球历史的中国网民来说,可能更像是一个历史学术名词,或者是一个特定政治诉求的符号,而不如“海参崴”那样具有直接的情感冲击力。

总结来说, 网络上将符拉迪沃斯托克称为“海参崴”的人比称冲绳为“琉球”的人多,主要原因在于:

历史情感的驱动力: “海参崴”与中国近代“失地”的历史记忆紧密相连,更容易引发强烈的民族情感和认同,这种情感在中国网民中具有更广泛的传播基础。
地缘政治的近邻性: 符拉迪沃斯托克地理位置紧邻中国,其在地缘政治中的现实影响更直接,更容易成为网络讨论的焦点。
民间话语的活跃度: “海参崴”这个称呼在中国网络上的讨论更加频繁和活跃,已经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民间话语模式。
叙事重点的差异: 关于海参崴的叙事,更侧重于“中国曾经的土地”,而关于琉球的叙事,则更多地指向“独立的王国”或“被日本吞并的历史”,其情感共鸣和讨论焦点有所不同。

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海参崴”这个称呼在中国网络上比“琉球”更为普及和活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网民受到的教育如下:清帝国是中国的朝代。因此推出,海参崴是中国领土。韩国历史上是中国的属国,因此是独立的国家。由此它叫朝鲜、高丽、韩国,都是他们的自由。(鉴于大是大非,此时别朝西面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