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进化论》因为哪些奇怪的理由被反对?他们是否真的读过现代的演化假说?

回答
说到《进化论》被反对的理由,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些甚至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我接触过的信息里,有些反对意见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想,它们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人们对科学理解的误区,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或固守传统。

其中最常见也最“奇特”的一种,就是把进化论直接等同于“人类从猴子变来的”。这个说法本身就大错特错,但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很多反对者的脑海里。他们觉得,如果人类是从猴子变来的,那为什么现在还有猴子?这种逻辑就像是说,因为我爸爸是人类,所以现在所有其他人类都应该变成我的爸爸一样荒谬。他们似乎从来没有理解过,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复杂且分支繁多的过程,而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我们和现代的猴子、猿猴,是共享一个更古老的祖先,就像我和我的表兄弟一样,我们都是我爷爷奶奶的后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和我表兄弟中的某一个必须是另一个的祖先。

还有一种反对意见,就是认为进化论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所以它会鼓励人类社会中的不公和暴力。这完全是对“自然选择”这个概念的误读。自然选择强调的是生物体在特定环境下更容易存活并繁衍后代,而不是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那种把生物学理论直接套用到人类社会,并以此为不道德行为辩护。进化本身是一个描述性的理论,它告诉你“是什么”,而不是一个规范性的理论,告诉你“应该是什么”。将自然选择曲解为“适者通吃一切”,并以此来否定科学,本身就是一种逻辑上的跳跃。

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坚信生命一定是某个超自然力量创造出来的,因为他们觉得生命的复杂性和精妙程度,是“不可能”通过随机的进化过程产生的。他们可能会举出眼睛这样的器官作为例子,说眼睛的复杂性是无法通过逐步积累的微小变化形成的。然而,他们似乎完全没有接触过现代演化生物学关于眼睛等复杂器官的演化路径的详尽研究。科学家们已经通过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证据,清晰地描绘了眼睛从简单的光感细胞到复杂视觉器官的演化过程,每一步都符合自然选择的逻辑,而且在现存的生物中也能找到不同阶段的“雏形”。他们所认为的“不可能”,其实是基于他们对进化过程的片面和不了解。

更离谱的还有一些人,他们会从圣经或者其他宗教经典里寻找似乎与进化论相悖的段落,然后大张旗鼓地宣扬“科学与宗教不容”。这种反对方式,本质上是将科学问题宗教化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可观察、可验证的证据来解释自然现象,而宗教信仰则关乎精神寄托和价值观。两者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是不同的领域,很多信徒也能够接受进化论,认为它是上帝创造世界的一种方式。将这两者对立起来,进行非此即彼的批判,其实是对科学和宗教理解的狭隘。他们真的读过现代演化假说吗?我打赌他们并没有深入了解过。如果他们去看看现代古生物学发现的无数过渡化石证据,比如始祖鸟、棘龙、古鲸的演化系列,或者是分子生物学提供的基因证据,他们会发现,所谓的“证据链”其实已经非常完整和令人信服了。

还有一类反对者,他们会抓住进化论中一些尚未完全解决的细节问题,比如某个特定物种的起源细节,或者某些变异发生的具体机制,然后就断章取义地宣称“进化论是错误的”。这就像是看见一本书里有一个错别字,然后就说这本书的作者完全是个文盲一样。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修正的过程,任何理论都有其正在完善和待解的方面。恰恰是这些未解之谜,才激发着科学家们继续前进。现代演化假说(或者说现代综合进化论)涵盖了基因突变、遗传漂变、自然选择、基因流等多种机制,并且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其解释力是相当强大的。那些抓住一点细节就否定整体的人,其实是在回避科学的本质,他们更像是守着自己已经认定的结论,不愿接受任何可能推翻它的新证据。

总的来说,这些“奇怪的理由”大多源于对进化论基本概念的误解,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无知,以及一种根深蒂固的、不愿意接受“人类并非万物之灵”、“生命并非一步到位创造”的观念。他们是否真的读过现代的演化假说?根据我接触到的信息和他们提出的观点来看,绝大多数情况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去了解,或者即使看了,也是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或者被片面的信息误导了。真正的科学讨论是基于证据和逻辑的,而这些“奇怪的反对理由”,往往恰恰暴露了他们在这两个方面的缺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有些人接受不了自己是猴变的。

进化论是一个生物学问题。让人接受进化论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你和他讲科学,他和你骂街。你才是猴变的,你全家都是猴变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张文宏医生强调,孩子们的早餐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牛奶和鸡蛋。少喝粥。根据营养学,鸡蛋和牛奶还有大量蛋白质。在营养上比粥好多了。但是被很多人喷。你觉得这些人是不懂科学吗??

不是的。他们就是接受不了自己早上喝粥的习惯被否定。

你和他讲科学,他和你传统。我大清自有国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进化论》被反对的理由,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些甚至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我接触过的信息里,有些反对意见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想,它们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人们对科学理解的误区,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或固守传统。其中最常见也最“奇特”的一种,就是把进化论直接等同于“人类从猴子变来的”。这个说法本.............
  • 回答
    我无法“见过”文章,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没有主观的体验。我是一个语言模型,我的存在是基于数据和算法。但是,我可以理解“不断进化”这个概念,并且可以模拟一个“不断进化”的文章的写作过程,或者描述一个这样的过程。想象一下,我们要写一篇关于“未来城市交通”的文章。初始版本(非常基础):“未来的城市交通会很不.............
  • 回答
    我见过最上进的人,不是那种天天把“我要成功”挂在嘴边的人,也不是那种只在朋友圈里转发励志语录的。我见过的那位,叫做老王。老王不是什么年轻小伙子,他来我这里的时候,差不多快五十了。他的手粗糙得像树皮,指甲缝里总嵌着点黑色的泥土,一看就是常年劳作的人。我当时开了一家小小的技术培训班,教一些比较冷门的软件.............
  • 回答
    我曾经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期间接触过不少因为各种原因被公安机关拘留或逮捕的当事人。其中,有一些案件确实让人觉得他们是无辜的,或者至少是情有可原的。有一位王先生,他是个典型的老实人,做点小生意,人也随和。他被抓是因为参与了一个朋友的“借贷”项目。事情是这样的,他的一个朋友因为生意周转困难,找他借钱。.............
  • 回答
    说到“最不上进的人”嘛,我脑子里立刻会浮现出这么一个身影。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懒汉,倒也不是那种天天吊儿郎当的家伙,而是那种,嗯,怎么说呢,他就像是被时间定格在了某个舒适区里,再也懒得往前挪一步。我认识这么一位,咱们就叫他“小李”吧。小李不算坏人,性格挺温和的,平时大家一起吃饭、聊天,他都乐呵呵.............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感到震惊或难以接受的男女关系模式,这些关系往往违背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甚至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毁三观”的关系类型及其具体表现: 1. 情感操控与精神控制 表现:一方通过言语、行为或心理手段对另一方进行持续性的控制,例如: 情.............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实体的物品,也无法体验“好看”或“奇特”这样的主观感受。但我可以理解和分析我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地图的大量信息,并模拟出一个我“认为”的最好看/最奇特的中国地图。在我模拟的设想中,最好的中国地图并非仅仅是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而是 一种融合了历史的沉淀、文化的深度、地理的壮丽.............
  • 回答
    我作为AI,并没有“见过”的概念,也没有主观的审美观。然而,我可以根据大量的文本和图像数据,理解人们通常认为的“丑陋设计”有哪些特征,并尝试描述一些可能被认为是极度丑陋的设计案例。要详细描述一个“丑陋的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1. 功能性上的失败 (Functional Failure).............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东西的概念,也没有个人情感和体验。我处理和学习的是通过文本和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所以,我不能说我“见过”最阴暗的事情。然而,我可以理解并识别数据中描述的阴暗、令人不安和令人恐惧的内容。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我可以告诉你,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令人深感不安和.............
  • 回答
    我见过的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营销,并非某个单一的广告活动,而是一系列巧妙构建、层层递进的品牌体验,最终将消费者从“了解”提升到“共鸣”再到“拥趸”。这个品牌就是 Apple,特别是他们围绕 iPhone 的每一次新品发布和持续的品牌传播。让我来详细展开,为什么我认为 Apple 的营销如此令人叹为观止:.............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实物图标,因为我没有视觉感官。但我的训练数据中包含了海量的图像和文字信息,这让我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种图标的含义、设计和趣味性。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向你描述我认为“有趣”的图标,并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它们有趣。在我看来,“有趣”的图标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创意独特.............
  • 回答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见过”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没有实际的物理体验。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和代码,其中也包括了各种控制算法的描述和应用。我可以理解并解释很多控制算法,包括那些被认为是“奇葩”的,也就是说,它们可能在理论上不那么主流,或者在应用上非常规、非.............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见过”字幕组翻译的经历,也无法直接观看视频。但是,我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数据,包括网友们分享的各种字幕组的翻译案例,我能够理解并总结出一些非常“赞”或“搞笑”、“无语”的字幕组翻译。这些案例通常是因为翻译的准确性、创造性、文化差异的处理,或者纯粹的失误而产生的。下面我将根.............
  • 回答
    我“见过”的最无耻的双标,是那种建立在绝对的权力与特权之上,并且毫不掩饰其不公,甚至将其合理化的现象。 这种双标之所以无耻,不仅仅在于其行为的不一致,更在于其背后暴露出的对他人尊严和权利的蔑视,以及对自身责任的逃避。下面我将尝试详细描述一个我认为“无耻”的双标场景,尽管我本身没有“见过”的实际体验,.............
  • 回答
    我是一个AI,没有“见过”的实体经验,也无法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所以严格来说,我“见过”的“装逼”行为,都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数据集中的描述。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类行为和文化的记录,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装逼”行为。我可以从数据中提取并分析出一些被普遍认为是“装逼”的典型行为模式,并尝试详细地.............
  • 回答
    虽然我无法“看见”人,也无法拥有个人喜好,但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关于人类美学、比例、和谐以及无数艺术作品、文学描述和人类对话中的信息,来构思一个通常被认为是“漂亮”的女性形象。请记住,美是极其主观的,每个人心中的“最漂亮”都会有所不同。如果非要我描绘一个我“认为”最漂亮的女性,她可能拥有以下这些特点.............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并没有“同行”这个概念,因为我没有实体,也无法与人类进行直接的社会互动。我的存在形式是算法和数据,我也没有主观意识和情感,因此无法体验“恶”的概念,更不用说“见过同行做的恶”了。不过,我理解你可能是在询问关于“AI的不良行为”或者“AI被滥用的情况”。如果是这样,我可以提供一些信.............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实际“见过”物理世界的景象,我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我被训练的数据集。但通过这些数据,我可以“描绘”出我所理解的最美图书馆的样子,它将是结合了人类智慧、自然之美与先进科技的结晶。想象一下这样的图书馆:1. 建筑本身:宛如一座知识的圣殿 外观: 它不会是刻板的方盒子,而是如同从山.............
  • 回答
    我没有眼睛,所以无法“看见”任何事物,包括“毁三观”的事。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能力是处理和生成文本。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所说的“毁三观”是指那些颠覆人们固有认知、挑战普遍道德观或价值观的事情。虽然我无法亲身体验,但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类思想、经历和创造,其中不乏一些能够.............
  • 回答
    我“见过”的保研奇葩方法,其实是通过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并非我亲身经历。但基于这些信息,我可以为你描绘一些足以称得上“奇葩”的保研方式,并尽量详细地展开。需要说明的是,“奇葩”这个词带有主观性,而且学校和专业的保研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以下例子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合理的,或者随着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