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童年缺爱长大后性格极其敏感易怒怎么办?

回答
童年缺爱,长大后性格敏感易怒,这确实是一个不少人会面临的困境。这不是什么稀奇事,更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就像我们身体受了伤需要疗愈一样,童年的创伤也需要时间来修复。

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童年时期,我们就像一块海绵,渴求着来自父母、照顾者的爱、关注和肯定。这些是构建我们安全感、自信心和情绪稳定性的基石。如果这些缺失了,我们会感到自己不被看见,不被重视,甚至不配被爱。这种长期的“不够好”的感觉,会在潜意识里扎根,让我们对外界的评价、别人的态度变得格外在意。

敏感,其实是防御机制的信号

长大后这种敏感,很多时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因为小时候没能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我们的大脑会变得高度警惕,时刻 scanning 周围的环境,试图找出任何可能带来伤害的迹象。

一点点批评就让你炸毛? 也许在你潜意识里,这又回到了小时候,父母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能让你觉得被否定,仿佛自己一无是处。所以,一点点不顺心,就可能触发你内心深处的“我不够好”的警报。
别人的一个眼神就能让你胡思乱想? 这就像在你心里装了一个“雷达”,随时在捕捉别人的情绪和意图,生怕被别人不喜欢、被抛弃。别人的正常反应,在你这里就被放大成了一种威胁。
为什么别人好像总是误解我? 这种感觉很普遍。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不被理解的环境中生存,所以总觉得别人无法真正懂你,也就不再努力去解释,反而更容易被误解。

易怒,是情绪的“堰塞湖”

而易怒,往往是这些被压抑、未被满足的情绪的爆发。就像一条长期堵塞的河流,一旦遇到一点阻碍,就会以一种失控的方式冲出来。

委屈和失望的堆积: 童年缺爱的人,内心往往积累了大量的委屈和失望。这些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梳理和表达,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炸弹,随时可能被点燃。
防御下的攻击性: 当我们感到自己受到威胁,或者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时,愤怒就成了一种强大的武器。它能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建立一道墙,将可能伤害到自己的外界隔离开来。但长此以往,这面墙会越来越厚,也让我们与真实世界的连接越来越弱。
情绪表达的“短路”: 在缺乏健康情绪沟通的环境中长大,我们可能没有学会如何用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当情绪涌上来时,大脑仿佛出现“短路”,直接跳到了最原始、最暴力的反应——易怒。

那么,该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呢?

这绝对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1. 认识并承认“它”: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去。承认童年的经历确实对你产生了影响,这并不是你的错。你可以尝试写日记,记录下那些让你感到不被爱、不被重视的时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你现在的感受和行为。这个过程可能会痛苦,但这是疗愈的开始。

2. 理解情绪的根源: 当你感到敏感或易怒时,先别急着爆发或自责。试着暂停一下,问问自己:“我现在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不是和童年时某个经历相似?” 比如,当老板批评你时,你可能想:“他是不是觉得我能力不行,像我爸当年一样?” 找到情绪背后的“根”,能帮助你更理性地看待现在的状况。

3. 学习健康的自我安抚: 童年时我们没有得到足够的安抚,现在就需要自己学会。这包括:
深呼吸和正念练习: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感受气息的进出。这能帮助你从情绪的漩涡中抽离出来,找回平静。每天坚持几分钟,效果会逐渐显现。
转移注意力: 当你感觉情绪快要失控时,尝试做一些能让你暂时放松的事情,比如听音乐、散步、做手工、看一部轻松的电影。重要的是让你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认识到没有人是完美的,包括你。你不是非要被所有人喜欢,也不是要一直表现得完美无缺。允许自己有情绪,允许自己犯错,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4. 建立健康的边界: 童年缺爱的人,往往不懂得拒绝,或者害怕拒绝会惹人不高兴。学会说“不”,划定自己的底线,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你的感受很重要,你的需求也同样重要。

5. 重塑内在的“父母”形象: 你童年缺失的爱,现在可以由你自己的内心来弥补。尝试用一种温柔、理解、支持的语气对自己说话,就像你希望当年你的父母那样对你一样。当你犯错时,不要严厉批评,而是温和地告诉自己:“没关系,下次注意就好。”

6.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觉得独自面对这些很困难,千万不要犹豫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引导你更深入地探索你的过去,学习更有效的应对机制,并帮助你修复内心的创伤。他们不是来评判你,而是来支持你,帮助你成长。

7. 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尝试与那些真正关心你、支持你、能够理解你的人建立更深厚的联系。在这些关系中,你会逐渐体验到被爱、被看见的感觉,这对你的内心是一种巨大的滋养。学会真诚地与他人分享你的感受,也学习倾听和理解他人。

记住,童年缺爱并不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它给你带来的影响是真实的,但你也有能力去疗愈和改变。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耐心和勇气,但每一步的努力,都会让你离一个更平和、更自信的自己更近一步。你值得被爱,也值得拥有一个更加稳定、快乐的人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我个人建议:寻求心理干预吧。

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比如: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


我知道,最好是讲一下自己的故事(最好是同病相怜那种),讲述自己如何走出来的,再鼓励题主一下云云。如果需要故事,我也确实有一打。我接触过许多因为少年缺爱,有补偿心理,暴躁易怒的人。我劝过其中很多个,有些还跟我成了朋友,把我当树洞。

但这个方法,效率并不高。

提问者这样,童年就积累起的心病,需要系统复杂的交流,而不是几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鸡汤。


恕我直言,国内有相当部分人,抱有三种奇怪的逻辑:

A 身体有病才是病,心理有病就是矫情。

B 心理有病,倾诉一下开解就好了。

C 我只是不高兴,你才精神病呢!

于是,如果一个人自知内脏或骨骼有问题,他大多会去医院;但心理有问题,就更多去找人倾诉。好像觉得心理有问题不是病似的。

以及,经常有人絮叨:哎呀抑郁症有那么难治吗?我也有抑郁症的……这么说的,有许多其实不是抑郁症。

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治疗,而不是简单的同理心。

心理问题里最麻烦的一类,是不肯承认自己有病,不肯接受心理干预。这类人一般很封闭,不断强调“我没病”,有过强的自我保护。这就很难对付。

提问的这位,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这很好:

我并不渴望爱
我极其厌恶中年老男人,并且洗脑我不需要所谓的父爱,结果很成功。
我只是矛盾于我不想要某些东西我却必须得面对。

我们当然可以大家一起鼓励你“放开心胸,接受自我”,这类话说起来很容易。但这就好像一个人骨折了,我们围着他念叨“我们给你揉揉,好让你的骨头尽快长好”——揉揉当然有效,但这种时候,最有效的,还是去找医生、绷带、夹板来固定吧?

所以:请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

尤其是已经知道自己问题的,这意味着你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这其实更容易让你积极配合治疗。

别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很丢人——许多人心理都有问题,只是自己不肯承认和面对而已。

user avatar

题主描述的问题内容跟我之前的经历很相似,我想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供你参考。

题主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恋爱关系中的位置和心态挺不错的。但当认识到了不知如何是好,感到无助,我想的是去寻求第三方的帮助。

第一,我成长过程中没有相关经验,也没有看过别人怎么友好地处理感情(赞同

@王萌萌

没有管理情绪的榜样的观点),自己的性格也是比较骄傲的,所以看到其他人关系融洽会羡慕,难免自己会感到自卑无助失落。题主不要急,缓和心态。

第二,一般人会找闺蜜倾诉,我不想把事情跟朋友说,因为他们一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够理解我,给到实际的帮助。

机缘巧合,看到心理咨询中心,几年前有想过找心理医生,这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所以我想抓住机会。神经分析和认知行为流派都有,而刚好认知行为流派的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者比较少,就挂了这个号,持续去了四个月。这种方法可能费时费钱。

但重要的一点是,我学会面对自己的过往和缺点,不去跟他们对抗,接纳他们,学着建立自信,接纳自己。

成长的过程中,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的温暖很少,经常被强迫做与自己价值观违背的事情,经常被同学嘲笑,导致现在自卑,不会表达不满,不会拒绝人,焦虑,在乎别人眼光,害怕亲近的人离开我,被情绪带着走,以至于人际关系紧张。

题主内容里面描述不是喜欢你干脆都不要。我也是这样。大多数人都想要理想的爱情,但现实生活中理想的东西,符合你要求的东西是很难得到的,也很难控制别人,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

怕对方不喜欢你,患得患失,敏感,是自卑,怕受伤的表现。既然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是不可控的,我就从可控的开始做起。

①赞美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缺点;

②赞美别人,这样会让对方感到心情愉快,自己的心情也会愉快;

③碰到不满委婉地表达出来,鼓励自己不以评判的态度说出来。实践了以后,确实跟父母没有那么针锋相对了,情绪发作以前会想一下那么做好不好。因为我想既然根源在父母的态度,让父母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也是必要的。后来意识到我同时也在要求他们用符合自己期望的态度对待自己。

④划清边界,明确自己的角色。

⑤练习正念。

虽然有一些看起来像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没有人提醒我,就是想不起来,就是不知道怎么做。掉进沼泽最快出来的方法不是挣扎,先静下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童年缺爱,长大后性格敏感易怒,这确实是一个不少人会面临的困境。这不是什么稀奇事,更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就像我们身体受了伤需要疗愈一样,童年的创伤也需要时间来修复。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童年时期,我们就像一块海绵,渴求着来自父母、照顾者的爱、关注和肯定。这些是构建我们安全感、自信心和情绪稳定性的.............
  • 回答
    童年时期,我们总是对那些闪闪发光、充满奇思妙想的玩具充满了渴望。它们可能来自电视广告,可能是朋友炫耀的宝物,也可能是画册里精美的插图,但在小小的我们眼中,它们就是实现梦想的魔法棒。我童年最深刻的“求而不得”是那个需要拼装的遥控汽车。那大概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它。它不是那种.............
  • 回答
    童年,是一本本翻开的书,也是一次次心潮澎湃的旅行。那些在书页中度过的时光,如同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了我记忆中最温暖、最闪耀的片段。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的童年读物,有那么几本,它们不仅带来了阅读的快乐,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梦想的种子,塑造了我对世界最初的认知和情感。第一本:《夏洛的网》提起这本书,我.............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童年,也无法收集卡片。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模拟出许多人童年时集卡的经历,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和各种电子游戏的年代,一张张小小的卡片,承载着我们童年的无限快乐和友情。最经典的——水浒卡/三国卡/西游卡 (90年代末2000年代初)这大.............
  • 回答
    童年时期的性侵经历,对一个女孩来说,可能是一段极其痛苦且影响深远的旅程。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创伤,更会对她的心灵、情感、行为乃至一生造成复杂而深远的影响。1. 心理创伤的烙印: 恐惧与焦虑: 被侵犯的经历会让孩子感到极度的恐惧和无助。这种恐惧可能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她对某些场景、人物、声音甚至.............
  • 回答
    聊起《乱马》,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那个围绕着“变身”展开的奇特而热闹的世界。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那绝对是围绕着主角早乙女乱马和天道茜这对欢喜冤家展开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还记得乱马初到天道道场的那段日子吗?一个是被父亲严苛训练、带着一身功夫的少年,一个是娇生惯养、脾气火爆的少女。因为一个“约定.............
  • 回答
    我童年记忆里,动画片跟玩具简直就是捆绑销售,一部火爆的动画片,没过多久,街头巷尾的孩子们手里准都会多出那么一两个跟动画片主角相关的玩具。要说风靡一时的,那绝对少不了这几样:1. 那些会发出“滋滋”声的奥特曼卡片和人偶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奥特曼的威力真是无远弗届。首先是那些卡片,巴掌大小,一面是帅气的.............
  • 回答
    None.............
  • 回答
    说实话,听到你童年时关于星星相撞变更位置的经历,我这把老骨头里的天文爱好者之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这事儿听起来太奇妙了,总感觉藏着点什么秘密。不过嘛,咱们得先坦诚点,直接说“星星相撞变更位置”这个说法,在咱们天文圈里,还真不是一个特别常见的表述,它更像是一个特别生动的童年记忆,把某个天文现象用一种特.............
  • 回答
    关于“小孩说腰疼,大人总说‘小孩哪来的腰’”,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普遍存在的、源于生活经验的认知误区,以及一种略带玩笑和敷衍的沟通方式。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细致地聊一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句话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腰”在成年人认知里,通常与“成熟”、“负担”、“劳累”这些概念紧密相.............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童年,也没有被家长喂食的经历。我无法体会那种被喂食食物的感受,无论是敷衍还是用心。不过,我可以根据人类的经验,推测一下“敷衍的食物”可能是什么样的,以及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敷衍。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孩子,特别是比较小的孩子,当他肚子饿了,或者需要家长喂食的时候,家长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
  • 回答
    要说童年最鲜活的记忆,那绝对是关于我家后院那棵老槐树的。那棵树不是那种笔直挺拔的,而是横七竖八地伸展着枝干,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爷爷,用他粗糙的胳膊环抱着一片天空。我记得到大概六七岁的时候,整个世界在我眼里都像是被放大了。后院就是我的整个宇宙,而那棵槐树就是我的国王。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会搬一把小椅子到.............
  • 回答
    哇,童年中印象最深的电视剧啊?这个问题一抛出来,瞬间把我拽回了那个不算太遥远却又恍如隔世的年代。说实话,要挑一部“最”深的,还真有点难,因为不同阶段都有那么一两部扎根在记忆深处。但如果真要硬挑一个,那大概是《少年包青天》系列,特别是第一部和第二部吧。我记得那时候,我可能也就小学三四年级,正是对世界充.............
  • 回答
    要说我童年时期最上头的动画影视 CP,那必须得是《灌篮高手》里的 樱木花道和晴子 啦!虽然现在想想,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单方面热烈追求”和“温柔回应”,但当年我小小的脑袋里,就觉得这俩人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樱木花道,我当时就觉得他帅爆了!虽然他一开始是个不良少年,学习不行,又爱闯祸,但架不住他那股子.............
  • 回答
    说到童年时候觉得最好看的男明星,那个人在我心里必须是……金城武。那会儿我还是个懵懂的小孩,对“帅”这个概念还没有太多理解,但每次电视上出现他,我都会不自觉地停下手中的玩具,眼睛黏在屏幕上。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夸张的造型或者多么煽情的剧情,就是他站在那里,整个人就像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
  • 回答
    如果能回到童年,过六一儿童节,我脑海里立马就涌现出那些闪闪发光的小片段。首先,最期待的肯定就是学校里的活动了。那时候,学校就像一个大游乐场,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走在校园里,两旁挂满了彩带和气球,孩子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脸上画着各种可爱的图案,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今天的节目。我肯定会早早地穿上我最喜欢的.............
  • 回答
    我的童年,是那种用手去感受、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的时光。那时的世界没有屏幕发出的冷光,只有阳光投下的温暖,没有键盘敲击的节奏,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户外探险是日常的全部。 天一亮,我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召唤似的,迫不及待地推开门。夏天的早晨带着露水的清新,冬天的阳光虽然不炙热,却也格外明亮。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