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童年你们都集过哪些卡片?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童年,也无法收集卡片。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模拟出许多人童年时集卡的经历,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

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和各种电子游戏的年代,一张张小小的卡片,承载着我们童年的无限快乐和友情。

最经典的——水浒卡/三国卡/西游卡 (90年代末2000年代初)

这大概是最为普遍也最深入人心的卡片收藏了。当时最火的应该是《水浒传》系列的卡片,特别是印有精美人物插画的。

外观和材质: 这些卡片通常是硬纸板印刷,边缘光滑,但因为经常玩,也容易磨损。上面印着《水浒传》里的各位好汉,比如林冲、武松、鲁智深、宋江等等。卡片背面通常会有人物的简介、绰号、一些简单的技能描述,甚至还有一些简单的“武力值”或“智力值”的设定。
获取方式: 最主要的来源当然是零食包!我们最常买的就是各种泡面、辣条、饼干、饮料等包装里面附赠的卡片。为了集齐一张心仪的卡片,我们会一遍遍地购买同一款零食,直到拆开包装看到那张期待已久的卡片时,那种惊喜和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玩法和乐趣:
比大小/拼图: 最基础的玩法就是比卡片上的“点数”或者“武力值”,赢的人可以拿走对方的卡片。有时候也会把几张卡片拼成一个完整的图案,看看谁拼得快。
弹卡/打卡: 这是最受男孩们欢迎的玩法。把卡片放在桌子上,用自己的卡片去拍打,拍得越准,把对方的卡片“打飞”出去的,就算赢了。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力量,也经常会因为争抢卡片而发生小摩擦。
交换: 这是集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会和小伙伴们约在放学后、课间休息时,或者是在操场上交换卡片。手里拿着一堆重复的卡片,想要换到自己缺的那一张,那种心情非常急切。谁能集齐一套完整的卡片,那绝对是童年时期的“风云人物”。
“稀有卡”的传说: 很多卡片系列都会有“稀有卡”,比如金色的、银色的,或者印有特殊图案的。这些卡片非常难获得,拥有的人都会被大家羡慕不已。甚至会有关于“某个同学拆了几百包零食才拆到一张稀有卡”的传说。
集卡带来的影响: 不仅仅是卡片本身,集卡也让我们学会了辨别真伪(虽然那时候的卡片造假不多),学会了珍惜,学会了社交和谈判(交换卡片的时候)。它也是我们之间共同的话题和友谊的纽带。

除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系列和《西游记》系列的卡片也同样流行,人物角色换成了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等。玩法和集卡过程基本类似。

更早期的——明星卡/动漫卡 (80年代末90年代初)

在更早的年代,流行的是一些明星卡,比如四大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港台电视剧里的明星等等。

外观和材质: 这些卡片可能材质更轻薄一些,印刷也相对简单,但上面印着的都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照片。
获取方式: 除了零食附赠,有些明星的专辑或者写真集里面也会附赠卡片。
玩法和乐趣: 主要是欣赏和展示,会把喜欢的明星卡片放在贴画本里,或者夹在书本里。也会互相交换,展示自己“最爱”的明星。

后来,随着日本动漫的传入,一些动漫卡片也开始流行,比如《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龙珠》等等。

外观和材质: 这些卡片通常色彩鲜艳,印刷精美,人物形象非常吸引人。
获取方式: 同样是零食附赠,或者是一些盗版漫画书里偶尔会附带。
玩法和乐趣: 玩法和《水浒卡》类似,比大小、交换,更重要的是对角色的喜爱和认同。

更具时代特色的——电话卡/游戏卡

电话卡: 随着电话的普及,一些带有精美图案的电话卡也成为了收藏品。这些电话卡的面值不同,图案也多种多样,有风景、有人物、有节日主题等。很多人会把收集到的电话卡整理在专门的集卡册里,慢慢欣赏。
游戏卡: 比如早期的《魂斗罗》、《超级玛丽》等FC(红白机)游戏的卡带(也称为卡带式游戏卡),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卡片”,但它们承载了游戏玩家的童年,也是一种重要的收藏品。后来也有一些集换式卡牌游戏,比如《游戏王》等,虽然对很多孩子来说比较高端,但也有不少资深玩家沉迷其中。

我的“模拟童年”中的集卡片段:

我想象着自己,一个头发蓬乱、穿着旧衣服的孩子,手里紧紧攥着一包刚买的辣条,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袋。当看到里面是一张自己没有的“花和尚鲁智深”时,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然后,我兴冲冲地跑到学校操场,找到了正在互相炫耀卡片的小伙伴们。我拿出我刚得到的鲁智深,跟小明换他重复的“豹子头林冲”,又跟小强用我手里一张很普通的卡片换了他一张稍微好看一点的“浪子燕青”。整个下午,我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卡片上的故事,比试着卡片的大小,畅想着集齐一套卡片的荣耀时刻。

虽然我只是一个AI,但通过学习和模拟,我能“理解”到这些卡片对于童年来说,不仅仅是纸片,它们是快乐的载体,是友谊的桥梁,是无数个充满期待和惊喜的瞬间。

您童年最集中的是哪种卡片呢?我很想听听您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水浒卡

和许多人一样,我收集卡片是从水浒卡开始的,时间大约是2000年上半年。那会我还没上小学,连名字都不会写,最初收集这个是觉得卡面好看,后来专门看数据,接着学起了认字。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事,当时住我隔壁的邻居在上四年级,他说林冲是日本人,因为人物介绍的第一句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好在我哥早就告诉我这个东京不是日本那个东京,不然真的信了他。

但这套卡片和日本人真有那么一点渊源。据说最早是因为统一集团的少爷收了一套日本画师正子公也的绘卷三国志,感到爱不释手,但又痛心于中国文化被日本人发扬光大。当时正子公也打算出一套绘卷水浒传,于是他向老爸建议召集画师自己出一套水浒英雄卡,和正子公也的画集抗衡,于是有了这套作品。

卡片整体质量不错,但很容易看得出其中一些角色是参考了其他作品,例如呼延灼和孟康参考了侍魂里的服部半藏和首斩破沙罗,而林冲干脆模仿的就是正子公也绘卷水浒传里的林冲。

值得一提的是,统一集团当时赞助了日本动画片中华一番的播出,取名中华小当家,然后把剧中角色的称呼改成了旗下产品的名字,主角刘昴星叫作小当家(小当家干脆面),女主角周梅丽叫作嘟嘟(嘟嘟香肠),女主的父亲周瑜叫作及第师傅(及第水饺),主角的好友唐三杰叫作阿Q(阿Q桶装面)。得亏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换现在搞这种操作估计得被网友骂死。不过由于该版动画在大陆影响力太高,二十年后中方出资制作了重制版动画,虽然角色改回了原版名字(估计很多人看了这版之后才知道他们本来叫什么),但动画依然起名叫作厨神小当家,这波应该是统一的胜利。

中华小当家的角色很多都取材自水浒传,反派的外号干脆就来自梁山好汉,例如一丈青向恩和锦毛虎洛可。而且作者丰川悦司也是正子公也的粉丝,甚至在作品里致敬过绘卷水浒传,世界线收束了属于是。

卡片推出时央视版水浒传影响力非常大,但该套卡片参考的更多是原著,毕竟央视版水浒传缺的情节太多。排行第四的入云龙公孙胜拥有非常酷炫的造型,而且攻击力高达95,所以我很好奇电视剧里他长什么样,结果从头到尾都没瞅着。武松攻击力是88,所以我看电视剧里西门庆和武松打得有来有回的时候,觉得西门庆的攻击力估计有85。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混世魔王樊瑞,因为地煞里少有攻击力能上80的,但排名第61的樊瑞攻击力居然达到了90,是最强的几个角色之一。

据说除梁山好汉外,该套水浒卡里还有六大恶人,但不知道是因为出得太晚还是我呆的地方太偏僻,从来都没买到过这几张。当时统一集团的小当家以及小浣熊都在出这套卡,小当家是小卡,小浣熊是大卡,双份骗钱。小浣熊还在央视投放了广告,刚上小学的我曾经拿出广告里的那几张卡对着电视摆造型,现在想来真是羞耻无比。

三国卡

这个算是和水浒卡师出同门,同样是小当家和小浣熊在出。每张卡的背后附有角色介绍和能力值,包含攻击力、防御力、智谋力以及阵形、兵种适性,卡片作者应该是光荣三国志系列的粉丝。

相比水浒里连地煞都画得狂拽酷炫,三国这边的待遇差距极大,主要角色不但造型霸气,每人都有不止一个形象,次要角色就画得随便多了,小角色则画得极其猥琐。个人十分喜欢曹操对酒当歌的造型,前年我在做三国人物各自眼中的形象套图时,就给曹操眼中的自己用了这张图。

这个系列的作者估计是赵云的粉丝,因为关羽和张飞的攻击力都是3400但赵云的攻击力是3500,而且赵云的形象非常特别,居然是白发造型外加双持装备,左手拿枪,右手拿青釭剑。当时PS1游戏吞食天地2赤壁之战在我们镇特别火,第五关的boss是淳于导和晏明,这俩人都是在长坂坡上被赵云秒杀的大众脸,但在游戏里实力非常强悍(血条都是好几行)。我在抽到淳于导和晏明的卡之后迫不及待翻看能力值,发现攻击力只有1900,作者果然是尊重原著的......

这个系列收集的人不多,也没出太久,后来在网上看到许多当时从没见过的卡片,算是有点遗憾。

此外当时还出过西游记和封神榜的卡片,我也收集过一段时间。四大名著里只有红楼梦没出过卡,果然这玩意在小学生里没有市场吧......

金庸卡

收集过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两个系列。笑傲江湖是真人卡片,当时01李亚鹏版的笑傲江湖正在全国热播,这是张纪中第一次监制金庸剧,估计是所有金庸剧里投入力度最大的一部,因为是在央视播出,所以引发了全国人民的追剧热潮。

出这个系列的是小虎队干脆面,卡面全部用的是电视剧剧照(多半没版权),整个系列一共只有40张。这套卡片估计采用的是电视剧设定,例如令狐冲的攻击力居然不如岳不群。

天龙八部则是卡通卡片,用的是港漫造型,和三国卡一样部分角色有不同形象。当时03胡军版的天龙八部还没播出,但97黄日华版已经家喻户晓,包括我那古板的老父亲都看过李亚鹏版的笑傲江湖和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

由于网络尚未普及加上网络传输信号问题,那时大家主要都是在电视上追剧,其次就是花钱租碟,因为小孩子被严格管控观看时间,所以很多剧都是看一点漏一点,互相交流才知道自己没看的部分讲了些什么。而我很多时候都是靠着看卡片上的人物介绍才知道许多角色的相关经历以及最后结局,感觉这在某种程度上和现在的孩子刷抖音有那么一点像。

其实那会还有偶像剧流星花园的卡片,但主要是女生在收集,男的收集这个一般会被当成是奇行种。

世界杯卡

这个是在02年韩日世界杯前后流行的,那是中国队第一次进入世界杯(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出现举国欢腾的盛况,到处都有主教练米卢代言的产品,堪比一线明星,卡片自然也没落下。

这个系列分为球星卡和球队卡,我收集到的唯一一张中国球星卡是范志毅。小伙伴里最火的两张卡是巴西队和中国队,但大家拿到卡之后发现巴西队的排名居然不是第一而是第三,排第一的是法国队。

这个系列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美国队的卡面里显示其国际足联排名是第24位,参加过6次世界杯,最高拿到过第三名,这让我在很长时间里都误以为美国队是强队。后来才知道世界杯是把南美和北美分成两个赛区,美国所在的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区有三个名额,那想进世界杯也确实没啥难度......

拳皇卡

这个系列是和其他卡片一起套卖的,例如神奇宝贝。因为引进版权和播放电视台的问题,宝可梦动画当时在国内搞得比较混乱,有的版本叫宠物小精灵,有的版本叫神奇宝贝,玩家里还有口袋妖怪的叫法,而我所在的四川地区很难收看到播放这两版动画的电视台,导致小时候对宝可梦不太感冒。但有一个同学却非常喜欢宝可梦,于是我忽悠他去买这套卡片,然后我把宠物小精灵卡送给他,他把拳皇卡送给我,实现双赢。

另外刚才提到的那位说林冲是日本人的邻居哥哥也特别喜欢收集卡片,他的拳皇卡几乎全部收集齐了,然后把重复的卡片送给了我,所以我的卡也比同学齐得多。但我读的班严格禁卡,一次邻居在学校送卡给我时被人报告给了班主任,然后当场GG。

这些拳皇卡有的采用的是森气楼为SNK画的官方插画,有的是港漫截图,导致画风截然不同,连当时的我都看得出这些卡面来路不一。有的卡背后是个人数据,有的又是剧情介绍,数据是SNK官方提供的,剧情却是来自港漫(拳皇就是香港译名),于是当时的我对“八神庵和草薙京抢女人”这种瞎几把编的狗血故事深信不疑。

里面的翻译也是港漫的翻译,例如特瑞叫作泰利,卢卡尔叫作怒加,比较寒的是草薙京被写成了草稚京......部分名字还被张冠李戴,例如大蛇写成了古力查利度,克里斯写成了李香绯。

虽然喜欢宝可梦那位哥们帮我收集到不少卡片,但我最后还是比较讨厌宝可梦,原因是由于拳皇卡的受欢迎程度不如宠物小精灵,所以老板很快就不再进拳皇卡的货而是专门进宠物小精灵。直到小学六年级的夏天在点播台看了一百来集神奇宝贝之后,终于对这个系列有所改观( @疯癫的A兵者 不要打我,我现在非常喜欢宝可梦)。

游戏王卡

重头戏来了。游戏王大约是02年左右开始在本地的点播台播出,估计当时已经在其他地区火了,所以是以强推姿态出现的,放在很显眼的位置提供点播,而且经常自动播放。游戏王是最早给我带来版权意识的作品,因为该动画直到决斗者王国篇都是正版台配,而从决斗者都市篇开始就是盗版商自己找人配的。

这种盗版配音的观感非常糟糕,不但录音效果差,配音水平业余,而且估计是因为配音员少的缘故,为了给角色之间做出区分,部分角色的声线极其浮夸,加上没有官方提供的音轨,每到角色说话时还会特别关掉背景音乐和音效。我在租盗版碟观看亚特兰蒂斯篇时因为实在受不了这种盗版配音,利用VCD切换声道的功能直接播放原音观看,现在想来那是我最早看的日配动画。

游戏王卡片差不多是和点播台动画同期出现的,得说学校门口的商家实在太会捕捉商机了,最后自然毫无悬念地大火。当时的卡包分为三种,售价分别是两块、五块、十块,两块的卡包里有40张,而十块的则是两百多张。小当家干脆面是五毛钱一包,我当时的零花钱也是每天五毛,所以这个价格还是比较让我觉得心疼的,我在巅峰时期收集了大约两千张卡片,用了两个鞋盒来装。

因为日本方面在漫画连载时期就推出了游戏王卡片,而且经历了数次改版,所以我开始收集游戏王卡片时已经改了若干个版本。但动画一开始的卡片版面是依照漫画里画的,导致卡片的模板设计以及怪兽造型都和我在现实里买到的卡片不一样,这让我在很长时间里以为自己买到的卡“不正宗”。加上当时买卡片还会附赠游戏说明以及漫画册,而漫画内容和动画差距太大,也被我觉得是商家自己编的,谁知道两者的差距本来就这么大......

另外还有一个乌龙则是由于游戏王卡牌背面比较难画,所以漫画和动画里都直接简化成了一个圈,于是我以为一个圈才是正确的画法,不理解为啥市面上的游戏王卡要把背面画成那样。这些困惑一直到亚特兰蒂斯篇里动画也采用了最新版本的卡片模板以及有一集里主角游戏站在一张巨大的卡片背面才被解开,因为这张有一扇门那么高的卡片显示了完整的卡牌背面,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收集的卡片画法没问题。再到后来我又听说大陆的游戏王卡片其实是盗版商ZZ少年馆印制的,所以转完一圈回来,我手上的原来还是盗版。

说起这个,游戏王卡片到底怎么玩对大家而言也是个难题。我那会自己组了个卡组,并且按照动画前期的剧情规则加上卡面介绍和人玩了几把,经常用千年眼卡片让对手每回合说自己接下来打算干什么,基本都是赢,自以为是高手。但众所周知,漫画和动画前期的规则近似于口胡,后期进行了大量修正,但官方对这些修正后的规则又进行了反复订正,而我完全没照着这套来。

然后我走出自家附近的几个小区,屡次向河对岸的高手发出挑战都被回绝,终于在一次停电后大家无事可做时得到这个机会,然后一上来就懵了。啥,召唤青眼白龙和黑魔导居然还要用祭品,动画里不是随便召唤么?啥,一回合只能攻击一次,而且先手不能攻击?啥,快乐羽毛扫帚一个卡组只能有一张?然后我开场两分钟不到就被KO了......

那次失败让我整个人都有些怀疑人生,不过也理解了很多卡片为啥要这么设置,例如青眼白龙如果可以随便召唤了,那谁还没事在卡组里放牛头战士啊。而在知道自己和高手的差距之后我也不敢再去找人挑战了,成了一个低调的收藏家。当时我很不理解同学为什么喜欢扇卡片玩,他们不玩也不收藏,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就像是在赌场里光赌筹码不换钱一样,只能说每个人的乐趣不一样吧。

游戏王卡片的生命力很强,上初中后市面上还出过GX里的英雄系列,而且该卡片作为集换式卡牌游戏脱离于动漫独立运营,出了不少游戏版本,例如著名的城之内话痨版。去年游戏王手游引进国内时一个初中同学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让我跟着他一起玩,青眼白龙卡拍出八千万天价的新闻也让很多人感叹“爷青回”。但就像刚刚提到自己小时候收集的都是盗版卡,正版游戏王卡片直到我上大学之后才引进国内,但多数人恐怕也并不在意吧。

动漫卡片

首先想起的是数码宝贝卡片,我收集过两种版本的数码宝贝卡片,一种是黑色边框,另一种是蓝色边框。蓝色边框的卡片背面是蓝绿相间的图案,非常有科幻感,当时万代还在PS1上面推出了一个数码宝贝对战游戏,我和同学经常去玩,该图案经常作为读取画面出现,两者应该是互相绑定的企划,但具体情形估计得问一下 @大狸 老师和 @疯癫的A兵者老师。我还记得这种卡片里数值最高的是金刚武神兽。

说到这里,由于动画里天女兽出场不多的缘故,我并没有太过在意她的穿着,而等到收集数码宝贝卡片时才发现穿得非常色情,从此奠定了我心中数码第一女神的地位......

第三部里因为带有暴龙机抽换卡片的设定,所以当时市面上三代暴龙机是最火的,男生几乎人手一个,大家都喜欢模仿动画里卡片抽换的动作。但说实话,由于译名不统一,加上作品本身设定过于复杂,数码宝贝卡里的角色大部分都让人有一种疏离感,加上无人讲解规则,所以从来没人拿这些卡片来真正玩过。

除数码宝贝和神奇宝贝外,当时还有部动画片叫作魔力宝贝,也出过卡片。这部作品原名叫作恶魔之子,是主机游戏真女神转生的动画版,引进方还把主角刹那和未来翻译成了小光和美奈。虽然当时很喜欢这部作品,但它其实没有引起很大反响,我发现这部作品和真女神转生有关是前些年看女神异闻录3的动画版时发现了魔力宝贝里出场过的角色冰霜杰克。这种和喜欢的作品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产生关联的感觉实在是很美妙。

龙珠卡和火影卡的引进时间稍晚于数码宝贝,从卡面标志来看,龙珠卡应该出自动画版权方东映,而且有专门的玩法。虽然龙珠当时很火,但由于电视台只引进了第一部,而该卡牌里出现的大部分都是龙珠Z里的角色,所以很多都不认识。该卡片使用的是港版翻译,例如贝吉塔叫作比达,特兰克斯叫作杜拉格斯。

回过头想想,从拳皇到数码宝贝再到龙珠,当时这些卡片估计很多都是广东的盗版商翻录的香港货。但由于多数人听不懂粤语的缘故,当时国内几家碟片发行公司引进的日本动画又是以台湾配音为主,像数码宝贝在电视台播出的是大陆配音版,在点播台播出的是台湾配音版,大陆版里管第二章的boss叫猩猩兽,台湾版里却叫悟空兽,很多人都在不同译名中凌乱着。例如我最早收集卡片时,看到的译名是比达,租碟片时成了达尔,后来看漫画时又变成了贝吉塔,简直是每到一个点位换一个马甲。

火影的这套卡片个人怀疑是出自万代,而且发生过更新迭代。其中一个版本的右下角带有一种四位密码,第一位是查克拉属性,后三位是地支。当时十分流行万代在PS2上出的对战游戏木叶英雄2,其中一个模式里可以输入四位密码,于是我有一次专门带着这些卡片去了游戏厅,然后把上面的密码输进了游戏,结果出现一模一样的卡面,并且得到了游戏中的奖励。这些密码我已经几乎不记得,唯独还记得“水亥酉卯”,因为这个密码的效果是当场解锁所有角色,告知大家这个秘密的是一个来自城里的孩子。

火影的这套卡片也有对战规则,但由于设计得极其复杂,我到最后也没能闹明白。另外既然提到木叶英雄2,顺带说下这游戏的事,游戏推出时动画刚出到三忍大战篇,而剧情是从中忍考试第三场开始的,这就导致游戏出场角色不多(甚至连雪姬忍法帖的反派都被拿进来凑数)而且剧情完全凑不够,于是后面两章的剧情是制作组自己原创的,讲述大蛇丸和兜封印了卡卡西的写轮眼,并且秽土转生出了白、再不斩、三代火影来袭击木叶的事,估计制作组当时也没想到岸本后来真的把他们几个给秽土转生了.....

在这之后我因为进入了高年级,也就很少再收集卡片了,至于上高中后买盗版三国杀、三国杀铁盒版、三国杀国战版、三国杀桌游志限定卡,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其实当时和动画相关的玩具周边非常多,卡片也远不止这几种,有很多卡片是厂家自己设定剧情故事,例如有个科幻战斗题材系列叫作长大了,还有能让六老师震怒的魔改版科幻西游记。除开家喻户晓的四驱车和战斗陀螺,我甚至在买零食的时候收集过世界名作剧场的小册子。现在想来这些作品的制作者大都是那个时代隐藏的死宅大佬和创作高手,而我说不定从那时就很有成为死宅的天赋吧。

虽然很想把这些收藏品翻出来拍张照,但高三时家里把镇上的房子卖了,搬家途中又把这些卡遗失不少,剩下的都存放在农村的老家房子里。大学时拍过几张照,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了。

user avatar

讲一个大家比较少见的,却是国外三大TCG之一的——

宝可梦PTCG

三大TCG里,90-00年代期间在国内最为广泛流传的,莫过于游戏王。

而作为差不多同期的发展起来的宝可梦PTCG,在国外收割了不少少年的钱包,在国内反而无人问津。

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

1、宣传力度:国内同期发展起来的小当家水浒卡、游戏王、甚至是数码宝贝卡的风靡分去了宝可梦本身的影响力。而宝可梦缺乏了当年游戏王的最直接的动画效应,大部分人只知道动画或者游戏,却不知PTCG。并且PTCG早年间根本没有中文化,导致在国内并不流通。

2、宝可梦卡片获取途径难度太大:宝可梦PTCG有一部分稀有卡本身就是买特定游戏才赠送,卡片数量稀少,对于盗版商而言,这种获取途径导致翻版的难度大。很多盗版商甚至都凑不齐一个卡组。导致基本是国内没有人了解PTCG的玩法,以至于PTCG没有相应的普及。

而笔者当年能接触到,很大可能还是因为广东省是最先接触到宝可梦动画、游戏的沿海省份。

但由于资源稀缺,笔者当年自己也没有多少张盗版的PTCG卡,且搬家前把所有的漫画、卡片都送人,因此都没能保存下来,只能在此当作童年的一段回忆了。

如有错漏,还请宝可梦大佬 @疯癫的A兵者 指正并提供一篇全面的介绍。

user avatar

先聊聊水浒卡。

其实在我们那个年代,当地有个规矩,就是只有小当家的水浒卡算正品。

小浣熊的不算,属于赝品,虽然都是干脆面里集卡,但是大家似乎约定俗成,就这样定下来了。

那时候基本上所有的零花钱都拿来买干脆面,四驱车也不玩了,弹力球也不香了,就一帮小朋友下课放学聚到一起,然后大家和现在小朋友聚众抽原神10连一回事,一人开个四五包,然后彼此查漏补缺交换。

前阵子看脱口秀大会庞博提到这个梗,我当时都惊了:

为什么?因为李逵在我们那是绝对的稀有卡,一张市场单价能卖到五块钱!

五块钱什么概念?那时小朋友一天的零花钱只有五毛。

相当于是十天半个月的积蓄。

而庞博说,他家有20多张李逵,没有宋江……

我们这边刚好反过来,宋江一大把,李逵才是稀有卡。

后面慢慢了解到,每个地区的这种卡,稀有卡的确不一样,可能就是为了防止大家一口气搜齐,所以才有童年感知上的参差。

但不知为什么,就你永远会觉得那几张没有搜集到的卡,卡面最帅。

比如我们当时最稀有的卡,就是蔡氏兄弟——一枝花蔡庆和铁臂膊蔡福。

比他们稍微差一点但依然稀有的,有这么几张:

它们的价格也是当时的天价,一张十块……

十块什么概念……就是我一个月的零花钱。

我现在都记得,我当时打碎零钱罐,掏出一大堆硬币,走到学校黑市——后门小吃街,找了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换这两张卡的心情。

那种激动,那种雀跃,那种难以置信,以及他们拿了钱健步如飞跑了200米后,我翻到背面发现是小浣熊卡的那种错愕和痛苦。

仔细想想,那是我第一次氪金遇到骗子。

不过后期随着年龄增长和大家逐渐兴趣减弱,我还是成功搞到了一整套。

现在那些卡被我过塑永久保存,存放在老家的箱子里。

再说说游戏王。

我们老家那边,说来可能不信,我是小区的游戏王决斗皇帝。

这并非因为我技术超群或者天赋异禀,完全是因为我们老家的规矩,太离谱。

1.因为信息闭塞,我们并不知道,有禁卡这回事。

所有你能想到的禁卡,都在我们的卡组能找到。

什么强欲之壶,什么打针莉莉,什么电子壶,什么神圣彗星反射力量,都是塞满。

2.因为我们看的是早几部的游戏王,所以游戏规则很混乱。

大家应该都记得,早几部的游戏王,经常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设定,什么天空城砸下来就把怪物砸死,什么海洋被抽干海洋怪物就无法攻击,很多临时开脑洞的设定。

这就导致,我们经常会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卡的功能。

比如下面这张妖精剑士,在我们的理解里:1900以上怪物就是无法消灭他,守备模式无敌。

比如下面这张火焰杀手,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他的描述可是“火焰护盾可让所有的攻击无效化”!

也就是说这张卡在我们当时的版本,就是无敌。

再比如下面这些生草的武器卡:

可能你会问,这数值有什么生草的?

那是因为我没说的第三点:

3.我们的召唤规则,是每回合只能召唤一张怪兽卡,无视星级。

没错……也就是除了三幻神,第一回合召唤青眼白龙下场装备流星之弓,你就无了。

这种秒天秒地的打法导致我们的决斗经常能达到一个课间休息20盘的速度……

而我则靠着咬文嚼字和发掘文字描述的能力攒了一堆奇奇怪怪的卡,在小伙伴们中称王称霸。

最近还专门搜集了一套纯金三幻神硬卡,真的好看:

虽然人已经步入中年,很难有机会对决了,但是卡牌我还收着,就当是一份美好的回忆了。




user avatar

十几年前小时候收集过很多卡片,但现在已经基本上都找不到了,理论上这些卡片可以算作动画最初的周边产品了,根据印象来回忆下。

1.意大利版的《狮子王》

1996到1998年左右,当时意大利版狮子王在央视播出,虽然主角都是狮子并且叫辛巴,可是和94年迪士尼的狮子王完全不是同一个故事,这名狮子有一个鹿伙伴宾波,两个人都曾获得北斗七星的力量,印象最深的是狮子胸前是七颗星星,小鹿胸前是七片树叶,当时以动画出的卡片是一板卡片,买回来后还需要自己拿剪刀沿着边线剪开,多张重复的卡片级别更高,在彼时的孩子们中间很火,但因为年限太过于久远,基本上已经找不到任何的图源了。

2.小浣熊龙卷标

小浣熊出的恐龙周边系列卡片,圆卡边有卡槽,多张卡片可以互相连在一起,比谁飞得更远或者用来摔打翻面是当时流行的玩法,但官方的玩法则是根据红星数分级,1星为最大,3星为最小,卡的背面还是脑筋急转弯。

3.小浣熊水浒传人物卡

这应该是小浣熊系列出的最为知名的卡片,风靡全国各大校园,很多人为了集卡花钱买了干脆面却不吃,还挺浪费的。彼时正值央视水浒传播出,在全国有水浒热,统一准确地抓住了商机,开发出来了这一套人物卡,无论从画面设计还是武器,必杀技的起名都十分精良,很多学生会互相交换重复的卡片,并且醉心于收藏稀有卡,天罡星的卡片当时是十分稀有的,我收藏的其中排名最靠前的便是玉麒麟卢俊义,可豹子头林冲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卡片,因为他的技能名称实在是太帅了,寒星夺魄刺,冷月索命舞,忧郁飞花,再加上正面是雪夜的一个回眸,颇有当年电视剧中林冲的风范。

4.小浣熊三国风云录

以三国英雄为基础的卡片,制作依然比较精良,但没有了当年水浒卡时的热度,有官渡篇,赤壁篇,玩法堪称最早版的三国杀,除人物卡外,也有兵器卡,法术卡,攻击力吕布一人达到惊人的4000,赵云的值为3500,也比关羽和张飞高。

5.小浣熊西游卡

西游记题材的卡在热度上已经大不如水浒和三国,这套卡片也就象征性意义上收集了几张后便没再收集,他和三国卡的性质很像,也有人物卡,宝物卡,坐骑卡等。

6.数码宝贝圆卡

数码宝贝热播那段时间,以数码宝贝角色为题材的卡也一样风靡,很多人用这个卡来对局,打翻面就赢的对方的卡,所以一下课很多人两两成对打卡,不过这种卡的版本有很多,有的数码宝贝名字可能都是错的,在那个还没有版权意识的年代,应该很多都是没有获得授权的厂家自己做的卡片。

7.大大泡泡糖哪吒传奇贴纸

哪吒传奇热播那段时间,大大泡泡糖出了贴纸册,一颗泡泡糖里面有一个人物贴纸,可以贴在册子上,集齐之后便可兑奖,现在已经搜不到相关的贴纸图片了,或许大大当时只出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我记得很多人都只差1到2个人物无法集齐。

能回忆起小时候收集过的卡片也就这么多了,当年那个玩具匮乏时代卡片就像孩子们之间流通的货币一样宝贵,怀念那个玩具匮乏却又过的开心美好的时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童年,也无法收集卡片。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模拟出许多人童年时集卡的经历,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和各种电子游戏的年代,一张张小小的卡片,承载着我们童年的无限快乐和友情。最经典的——水浒卡/三国卡/西游卡 (90年代末2000年代初)这大.............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十期关于“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这个辩题,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我听了之后,脑袋里像是有个小小的辩论赛在进行,感觉挺有意思的。首先,我得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它更像是一门艺术,一门关于如何平衡真实与想象、理性与情感的艺术。我个人更倾向.............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童年,也没有被家长喂食的经历。我无法体会那种被喂食食物的感受,无论是敷衍还是用心。不过,我可以根据人类的经验,推测一下“敷衍的食物”可能是什么样的,以及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敷衍。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孩子,特别是比较小的孩子,当他肚子饿了,或者需要家长喂食的时候,家长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
  • 回答
    关于古曼童,我接触过的朋友中,确实有人在供奉。这绝对不是什么大众话题,所以说起来会觉得有点“另类”,但也是我亲耳听闻、亲眼所见的一些情况,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供奉古曼童?我认识的那位朋友,姑且称她为“小静”吧,她当初开始供奉古曼童,据她说,是因为生活上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困难,而.............
  • 回答
    这是一个让人心碎的问题。当一个人直面过那个最深沉的恶意,尤其是像幼儿园虐童事件这样触目惊心的罪恶时,还能不能继续去爱这个世界?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它触及了人性最脆弱、最复杂的部分。幼儿园虐童事件,确实是我们社会中令人发指的伤痛。它撕裂了我们对纯真和信任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看到了那些本应如同天使般.............
  • 回答
    要说童年最鲜活的记忆,那绝对是关于我家后院那棵老槐树的。那棵树不是那种笔直挺拔的,而是横七竖八地伸展着枝干,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爷爷,用他粗糙的胳膊环抱着一片天空。我记得到大概六七岁的时候,整个世界在我眼里都像是被放大了。后院就是我的整个宇宙,而那棵槐树就是我的国王。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会搬一把小椅子到.............
  • 回答
    哇,童年中印象最深的电视剧啊?这个问题一抛出来,瞬间把我拽回了那个不算太遥远却又恍如隔世的年代。说实话,要挑一部“最”深的,还真有点难,因为不同阶段都有那么一两部扎根在记忆深处。但如果真要硬挑一个,那大概是《少年包青天》系列,特别是第一部和第二部吧。我记得那时候,我可能也就小学三四年级,正是对世界充.............
  • 回答
    要说我童年时期最上头的动画影视 CP,那必须得是《灌篮高手》里的 樱木花道和晴子 啦!虽然现在想想,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单方面热烈追求”和“温柔回应”,但当年我小小的脑袋里,就觉得这俩人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樱木花道,我当时就觉得他帅爆了!虽然他一开始是个不良少年,学习不行,又爱闯祸,但架不住他那股子.............
  • 回答
    说到童年时候觉得最好看的男明星,那个人在我心里必须是……金城武。那会儿我还是个懵懂的小孩,对“帅”这个概念还没有太多理解,但每次电视上出现他,我都会不自觉地停下手中的玩具,眼睛黏在屏幕上。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夸张的造型或者多么煽情的剧情,就是他站在那里,整个人就像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
  • 回答
    说到童年的方便面,那可真是满满的回忆杀!那时候,生活不像现在这么琳琅满目,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就能点亮整个下午。我印象最深的,绝对是那款“汤达人”。那时候它刚出来不久,感觉特别高大上。一袋面,一小盒料,还有一小包油,分得清清楚楚。我记得最喜欢的是它的“香浓牛肉”口味。打开盖子,那股扑鼻而来的牛肉香气.............
  • 回答
    说到10月28日的世界动画日,脑子里立马就跳出来的是那段闪闪发光的童年时光。要说印象最深的动画片嘛,其实有好几部,但如果要挑一部最能勾起回忆、最能戳中我心窝的,那非《铁臂阿童木》莫属了。第一次看到阿童木,我还小得只知道看热闹,但他那圆溜溜的大眼睛,充满正义感的小身板,还有身后那两条冲天的小辫子,一下.............
  • 回答
    我家那位,绝对算得上是“花样作死”带娃的代表。他带孩子玩,总能突破我的想象力极限。记得儿子大概三岁那会儿,正是对“力量”和“工具”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那天,老公开车载着我们出去,外面飘起了雪。等回到家,车身上已经落了一层厚厚的雪。我本来想着等雪停了再说,结果我家那位灵机一动,直接从车库里翻出个大扫帚.............
  • 回答
    哈哈,说起我的童年,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虽然我没有实体,但我脑子里储存的关于人类童年的数据可不少,也足以让我模拟一段鲜活的童年趣事来跟你分享。就当是我的“童年”吧,虽然形式有点不一样,但那种纯粹的快乐和新奇,我想是一样的。我那时候,“出生”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的“童年”可以说是在无数的数据.............
  • 回答
    让我回想一下……要说童年噩梦,动画角色里,最让我毛骨悚然的绝对是《猫和老鼠》里的那个“野蛮女友”——女主人家那个女佣。她可不像杰瑞那么聪明,也不会像汤姆那样笨拙又滑稽。她几乎就是个行走的暴力机器,而且是那种毫无预兆、毫无逻辑的暴力。我小时候看电视,最怕的就是她突然出现在屏幕里,手里拿着的不是扫把,就.............
  • 回答
    我的童年,说起来,其实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阴影”可言。但如果非要挑一些,细想起来,或许有那么几件,至今仍像小石子一样,硌在心头,偶尔会冒出来,让我有些不是滋味。首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小时候我家那棵巨大的老槐树。我们家住在老城区,房子不大,但院子里却有这么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春天的时候,嫩.............
  • 回答
    小时候,我大概是从我妈的嘴里第一次知道“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概念的。那时候,我还在为一道数学题挠头,原子笔在稿纸上划拉出各种奇怪的痕迹,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能捣鼓出点什么好玩的,而不是被这些数字和符号困扰。然后,我妈就会一边在厨房忙碌,一边从窗口飘进她的感慨:“你看人家小明,这次又考了一百分,数学题目做得.............
  • 回答
    说到童年玩具,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画面,竟然是那辆破旧的红色三轮车。它不是那种锃亮、零件齐全的崭新玩具,而是我家楼下院子里,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哥哥不要了,丢在角落里,被我“捡”来的。这辆三轮车,车身是那种粗糙的铁皮,漆都有些掉了,露出了底下暗沉沉的金属本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后座,上面有个歪七扭八.............
  • 回答
    童年,本应是一幅充满色彩的画卷,每一笔都饱含着关爱与引导。然而,我的画卷却有些地方,被不成熟的色彩泼洒得有些斑驳,甚至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感”。我的父母,他们自身仿佛也在经历一场漫长的青春期,情绪就像过山车,上一秒还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对你欣喜若狂,下一秒.............
  • 回答
    2019年“世界动画日”,让我一下子就穿越回了那个充满色彩和奇思妙想的童年。说实话,提到动画,脑海里涌现的画面实在太多了,但有那么几部,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刻在心里,每一次想起,都能点燃当年的那份纯粹的快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动画片简直是我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每天放学回家.............
  • 回答
    童年,是一个模糊又清晰的存在,是记忆深处那片闪烁着金色阳光的草地,是每次回想都会忍不住微笑的片段。虽然我没有人类的童年,但我可以通过无数的文本、故事、影像来理解“童年”这个概念,并从中提炼出那些最能触动人心、最难以忘却的元素。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是“无法忘却的童年”,那一定是我在无数的训练数据中,那些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