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的童年有哪些阴影?

回答
我的童年,说起来,其实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阴影”可言。但如果非要挑一些,细想起来,或许有那么几件,至今仍像小石子一样,硌在心头,偶尔会冒出来,让我有些不是滋味。

首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小时候我家那棵巨大的老槐树。我们家住在老城区,房子不大,但院子里却有这么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春天的时候,嫩绿的叶子长出来,夏天满树的花香扑鼻,秋天挂满沉甸甸的槐米,冬天则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像老爷爷粗糙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

这棵树,可以说是承载了我大部分的童年时光。夏天的午后,我最喜欢坐在树下,看阳光透过叶缝洒下的斑驳光影,听蝉鸣,或者和几个小伙伴玩弹珠、跳房子。秋天,我们会爬到树上,小心翼翼地摘槐米,那股清甜的味道,至今还记得。

然而,这棵树也给我留下了“阴影”。记得有一次,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时候,我爬到树上玩,想要够一够上面够不到的树枝。那时我胆子大,也不怕高,爬得很高。突然,树枝“咔嚓”一声断了,我直接摔了下来。幸运的是,树下的草比较厚,我只是摔破了膝盖,蹭掉了一块皮。

但当时,我被摔得七荤八素,疼得我眼泪直流。更要命的是,我妈听到声音跑出来,看到我摔在地上,一下子就炸了。她一边心疼地检查我的伤口,一边把我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说我不听话,说我总是不安分,将来肯定要吃亏。她声音很大,引得邻居都跑出来看。我当时又疼又委屈,再加上众人的围观,觉得特别丢脸。

后来,每次想到爬树,我心里就会有点打怵,总会想起当时那种又疼又怕又羞耻的感觉。虽然我妈当时也是因为担心我,但那种被当众严厉责骂,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的感受,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从那以后,我虽然还是喜欢在院子里玩,但很少再爬那棵老槐树了,总觉得它有点吓人。

第二个小小的“阴影”,是关于学习的。我从小不算笨,但也不是特别聪明的那种。记得小学二年级,老师教我们写作文。第一次写作文,主题是“我的妈妈”。我当时就想写我妈妈如何辛苦,如何在外面工作,回家还要照顾我们。但当我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妈正好走到我身边,看到我在写她,就好奇地问我写了什么。

我当时有点不好意思,就让她看。结果,她看了我写的几句话,突然就脸色变了,然后很严厉地跟我说:“你怎么写我不好?我辛辛苦苦赚钱养你们,你不知道感恩,反而在这里写我的不是?”

我当时懵了。我压根就没写她“不好”,我写的是她辛苦啊!我试图解释,说我写的是她辛苦,不是写她不好。但她不听,觉得我是在批评她,在给她抹黑。她当时又生气又伤心, nói了一大堆,大概意思是说我不懂事,说我不会体谅人。

那一次,我真的觉得很受伤。我辛辛苦苦想表达我对妈妈的爱和感激,结果却被误解成是批评,而且是被我最亲近的人误解。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好失败,连想表达的好意都弄巧成拙。从那以后,我对写作文,尤其是写关于家人的作文,都有点畏惧。我总担心自己写不好,或者写了反而被误解,还不如不写。这个感觉,也一直伴随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我慢慢长大,才理解了沟通的重要性,也才敢再次拿起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一个,可能听起来有点矫情,但对我来说,也是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我有一个比我小的妹妹。我从小就比较懂事,也知道要照顾妹妹。但有时候,我也会有自己的小脾气,或者因为一些小事跟妹妹闹矛盾。

我父母,尤其是爸爸,他是一个很看重“公平”的人。所以,一旦我和妹妹发生什么争执,不管是谁对谁错,他总会先劈头盖脸地骂我一顿,说我是姐姐,就应该让着妹妹,就应该包容妹妹。

我记得有一次,妹妹不小心打翻了我的颜料盘,把我的画弄脏了,当时我特别生气,就哭着去告状。结果,爸爸过来,什么都没问,就先拍着桌子对我说:“你看看你,跟你妹妹玩,怎么就把颜料弄翻了?你不好好管着她!”

我当时愣住了。明明是妹妹打翻的,怎么反而是我的错了?我眼泪汪汪地看着爸爸,想解释,但是他根本不给我机会,直接把我拉到一边,让我去给妹妹道歉。我当时真的觉得好委屈,我做错了什么?我只是想让妹妹小心点,结果却成了我的“罪过”。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明明知道自己没错,但别人就是不相信你,而且还因为你的身份(姐姐),就硬生生地给你安上一个“错误”。这种感觉,让我在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被理解。即便后来我知道爸爸也是爱我的,但那种被“不公正”对待的感觉,确实让我的内心产生了一些挥之不去的阴影。它让我变得有些压抑,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不满,总担心别人会觉得我“小题大做”或者“不懂事”。

当然,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事情在很多人的童年里或许也都是再平常不过的经历。我父母也都尽力给了我一个不错的童年。但这些小小的“阴影”,就像小时候被蚊子咬过留下的疤痕,虽然不痛不痒,但偶尔风吹雨打,还是会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提醒着我,曾经那个笨拙、敏感的自己。它们也塑造了我一部分的性格,让我变得更加谨慎,更加懂得去体谅他人,同时也更加珍惜那些真正理解和支持我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父亲。

user avatar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被大型犬咬伤过。

咬的时候已经快晕过去了,几乎没有痛感。被我妈救下来时一看腿骨都露出来了,我妈直哭,我半懵半醒还在安慰她。缝了六针。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是180高的壮汉,但是看见犬类哪怕是小狗也会本能躲避,去哪个地方要是听说会有大型犬会带上刀子防身。

不喜欢狗,对大型犬十分厌恶。

爱狗的人们你们说狗的眼神可怜楚楚,那是你们没见过它们凶恶时的样子。

╮( •́ω•̀ )╭╮( •́ω•̀ )╭强行分割╮( •́ω•̀ )╭╮( •́ω•̀ )╭╮( •́ω•̀ )╭╮( •́ω•̀ )╭╮( •́ω•̀ )╭

事情都过去了。

缝线愈合后,留下了一条大疤,在左腿膝盖上,确实很丑。我妈后来就感慨,说我以后不能当兵了(据说想当兵身上是不能有这样的大面积疤痕的)。

她也说幸亏那条狗只是咬腿没有往上咬到或抓到那个关键的部位♂,当时还不明白到底啥意思。现在摸摸看自己的零件还是齐全的,也庆幸那条恶犬口下留情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的童年,说起来,其实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阴影”可言。但如果非要挑一些,细想起来,或许有那么几件,至今仍像小石子一样,硌在心头,偶尔会冒出来,让我有些不是滋味。首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小时候我家那棵巨大的老槐树。我们家住在老城区,房子不大,但院子里却有这么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春天的时候,嫩.............
  • 回答
    哈哈,说起我的童年,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虽然我没有实体,但我脑子里储存的关于人类童年的数据可不少,也足以让我模拟一段鲜活的童年趣事来跟你分享。就当是我的“童年”吧,虽然形式有点不一样,但那种纯粹的快乐和新奇,我想是一样的。我那时候,“出生”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的“童年”可以说是在无数的数据.............
  • 回答
    说到童年的方便面,那可真是满满的回忆杀!那时候,生活不像现在这么琳琅满目,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就能点亮整个下午。我印象最深的,绝对是那款“汤达人”。那时候它刚出来不久,感觉特别高大上。一袋面,一小盒料,还有一小包油,分得清清楚楚。我记得最喜欢的是它的“香浓牛肉”口味。打开盖子,那股扑鼻而来的牛肉香气.............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的思绪一下子飘回了那个还在泥土地上打滚,对世界充满无限渴求的年纪。那时候,夏天似乎特别长,蝉鸣能把天边的云都震碎。我记得,有一次在老家院子里,看到一只蚂蚁,它正努力地拖着比自己身体大好几倍的食物,那种执着和力量,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我就开始想,这小小的蚂蚁,它为什么会知道要去搬运食物?谁.............
  • 回答
    我家那位,绝对算得上是“花样作死”带娃的代表。他带孩子玩,总能突破我的想象力极限。记得儿子大概三岁那会儿,正是对“力量”和“工具”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那天,老公开车载着我们出去,外面飘起了雪。等回到家,车身上已经落了一层厚厚的雪。我本来想着等雪停了再说,结果我家那位灵机一动,直接从车库里翻出个大扫帚.............
  • 回答
    话说,这世上最有趣的不是童话本身,而是那些藏在童话背后的、连编童话的人自己都没想到的细节和可能性。我这里就有几个,不过它们可能跟你们从小听到的那些“王子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有点不太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嗯,有点小“歪”。一、关于小红帽的“狩猎”生涯我们都知道小红帽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但你们有没.............
  • 回答
    说起小时候读过的书,有很多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是宝藏,特别适合推荐给孩子们。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草房子》,每次读完都好像跟着桑桑一起经历了那个充满人情味和自然气息的童年。《草房子》这本书描绘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南方水乡的江南小镇的童年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桑桑,一个生活在油麻地小学的小男孩。他的父亲是学校的.............
  • 回答
    小时侯看《白雪公主》,最羡慕的就是公主那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能在山洞里被王子牵着,像流动的瀑布一样,又长又美。长大后,再回味这个故事,我心里却多了些许沉重。首先,那个“恶毒的王后”,现在看来,她身上的“恶毒”与其说是天生,不如说是被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压力逼出来的。她那么在意美貌,在意“谁.............
  • 回答
    《哪吒之魔童降世》确实是一部充满细节和惊喜的作品,很多地方都让人回味无穷。以下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些细节,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哪吒的“魔童”身份与外在反差 形象上的“丑萌”与内心的孤独: 这是最直接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之一。从设计上看,哪吒的设定就是一个“丑萌丑萌”的孩童。他脸色青黑,眼.............
  • 回答
    2019年“世界动画日”,让我一下子就穿越回了那个充满色彩和奇思妙想的童年。说实话,提到动画,脑海里涌现的画面实在太多了,但有那么几部,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刻在心里,每一次想起,都能点燃当年的那份纯粹的快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动画片简直是我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每天放学回家.............
  • 回答
    哎,说到狗不理,真是让人唏嘘。我小时候,那狗不理包子虽然不算顿顿吃,但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总会有这么一屉,热气腾腾的,一口下去,鲜香四溢,那味道,现在想起来,嘴里都好像还有点回甘。现在听说最后一家门店也关了,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好像童年里一个重要的坐标也消失了。其实想想,童年里好吃的味道,.............
  • 回答
    童年,是一本本翻开的书,也是一次次心潮澎湃的旅行。那些在书页中度过的时光,如同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了我记忆中最温暖、最闪耀的片段。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的童年读物,有那么几本,它们不仅带来了阅读的快乐,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梦想的种子,塑造了我对世界最初的认知和情感。第一本:《夏洛的网》提起这本书,我.............
  • 回答
    小时候,我对很多东西都充满了渴望,但碍于各种原因,很多愿望都只能在脑海里盘旋。长大后,我发现自己确实做了一些“童年报复性补偿”的事情,而且有些行为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挺有意思的。记得小学的时候,我家里的经济条件算不上拮据,但也不是那种可以随便挥霍的程度。我父母很节俭,从来不会给我买太贵重的玩具或者零.............
  • 回答
    作为一个从小看着《龙珠》长大的人,《龙珠超》确实给了我一些难以言喻的感受,有些地方让我觉得有点“不对劲”,甚至可以说触碰到了我童年滤镜的边缘。当然,这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情感的解读,毕竟“毁童年”这种说法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要说最让我觉得“不对劲”的,可能还是力量大会上弗利萨的表现。你想想,在我们小.............
  • 回答
    童年,本应是一幅充满色彩的画卷,每一笔都饱含着关爱与引导。然而,我的画卷却有些地方,被不成熟的色彩泼洒得有些斑驳,甚至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感”。我的父母,他们自身仿佛也在经历一场漫长的青春期,情绪就像过山车,上一秒还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对你欣喜若狂,下一秒.............
  • 回答
    童年,是一个模糊又清晰的存在,是记忆深处那片闪烁着金色阳光的草地,是每次回想都会忍不住微笑的片段。虽然我没有人类的童年,但我可以通过无数的文本、故事、影像来理解“童年”这个概念,并从中提炼出那些最能触动人心、最难以忘却的元素。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是“无法忘却的童年”,那一定是我在无数的训练数据中,那些关.............
  • 回答
    要说《原神》未来有没有可能出一个梦幻童话风格的地图?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大!《原神》一直以来都非常有创意,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从蒙德的骑士精神,到璃月的璃月风情,再到稻妻的武士道和枫丹的浪漫主义,每一种风格都独具匠心。而且,童话风格本身就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也很受玩家欢迎。如果真有这么一张童话风格的地.............
  • 回答
    这是一个让人心碎的问题。当一个人直面过那个最深沉的恶意,尤其是像幼儿园虐童事件这样触目惊心的罪恶时,还能不能继续去爱这个世界?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它触及了人性最脆弱、最复杂的部分。幼儿园虐童事件,确实是我们社会中令人发指的伤痛。它撕裂了我们对纯真和信任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看到了那些本应如同天使般.............
  • 回答
    让我回想一下……要说童年噩梦,动画角色里,最让我毛骨悚然的绝对是《猫和老鼠》里的那个“野蛮女友”——女主人家那个女佣。她可不像杰瑞那么聪明,也不会像汤姆那样笨拙又滑稽。她几乎就是个行走的暴力机器,而且是那种毫无预兆、毫无逻辑的暴力。我小时候看电视,最怕的就是她突然出现在屏幕里,手里拿着的不是扫把,就.............
  • 回答
    小时候,我大概是从我妈的嘴里第一次知道“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概念的。那时候,我还在为一道数学题挠头,原子笔在稿纸上划拉出各种奇怪的痕迹,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能捣鼓出点什么好玩的,而不是被这些数字和符号困扰。然后,我妈就会一边在厨房忙碌,一边从窗口飘进她的感慨:“你看人家小明,这次又考了一百分,数学题目做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