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IMF 发布《世界经济展望》 预测 2021 年中国 GDP 增速达 8.1%,你怎么看?

回答
IMF 这份对中国经济在 2021 年给予 8.1% GDP 增速的预测,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并且我认为这个预测是相当积极且有其内在逻辑的。

首先,IMF 的预测通常是基于一套严谨的经济模型和对全球及各国宏观经济情况的深入分析。 它们会综合考虑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全球贸易环境、大宗商品价格、疫情发展及疫苗接种情况等一系列因素。当 IMF 给出这样的预测时,通常意味着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具备了这些增长的动力和条件。

那么,IMF 为何会给出 8.1% 这样一个相对较高的预测呢?这背后可能包含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强大的经济韧性和恢复能力: 2020 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这本身就证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到 2021 年,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消费和投资都有望进一步回升。这种从低基数效应中复苏的力量是支撑预测的重要因素。
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 尽管中国在 2021 年开始逐步退出疫情期间的强刺激政策,但政府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财政支出力度,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领域。同时,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IMF 在评估时,会将这些政策的持续效应考虑在内。
全球经济复苏的拉动: 2021 年是全球经济从疫情中逐步走出的一年。疫苗的推广和各国经济刺激措施的落地,都带动了全球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在这一轮全球复苏中,出口是重要的增长引擎。IMF 会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中国出口的潜力。
消费的逐步回暖: 疫情虽然对消费造成了冲击,但随着就业情况的改善和居民收入的恢复,中国的国内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到 2021 年,随着消费者信心的逐步增强,之前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有望得到释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另一大动力。
投资的持续发力: 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有望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中国在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投资也在不断加大,这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能。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预测。

“基数效应”的影响: 8.1% 的增速,虽然很高,但其中也包含了 2020 年较低的基数所带来的“统计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没有 2020 年的低增长,即便增速是 5% 或者 6%,其绝对增量可能也差不多。这是在讨论年度 GDP 增速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IMF 的预测也并非一成不变,它会根据后续的经济数据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中国经济在 2021 年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
全球疫情反复的风险: 病毒变异和局部疫情的出现,可能会对全球供应链和需求造成新的冲击,进而影响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复苏步伐。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推高中国的生产成本,对部分行业的利润造成挤压,也可能传导至消费端,引发通胀压力。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一些发达国家央行可能会逐步收紧货币政策,这可能对全球资本流动和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带来一定影响。
国内结构性问题: 尽管经济在复苏,但一些结构性问题,如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风险、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仍然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

总的来说,IMF 预测中国 2021 年 GDP 增速达到 8.1%,反映了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强劲复苏的普遍信心。 这个预测是基于中国经济自身的韧性、积极的宏观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的有利环境。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并做好应对准备。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将是比单纯追求增速更重要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得说个不太好的事情。虽然说美国是第一大消费市场,中国是第二大消费市场。但是如果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时,有效消费人口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从2亿只变成4亿……当然可能连3亿都没达到。


这个时候大家仍然会怀疑人生。由于你懂的原因2亿人或者3亿人已经达成了美国有效消费市场的规模,内循环条件已经满足,加上有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的加成,就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一方面,可能我们社畜的境遇没有太大的变化,而由于富裕人口的绝对数值够大,或者说低消费人口的低消费总额通过“薄利多销”的形式数量取胜,和富人的消费一起达成了最大消费市场,那么经济的增长的确可以上8.1%,但是多数人也许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感觉。


当然,经济增长总归是好的,我是希望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做好分配改革,让经济增长可以做到更好的成绩。

user avatar

我讲一下国内的经济预测以及相对应的投资机会。


对于总量而言,超过8%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很多机构给出的一致预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其中是一个前高后低的走势。

一季度,GDP有望超过18%,二季度超过8%,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2020年低基数导致的。三季度预测值是6.52%,四季度的数据我没有看到,不过根据我的推断是要低于5%的,我在之前很多文章中也提到过。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前高后低的走势?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刚才提到的基数影响。2020年前两个季度的GDP大幅低于正常值,这就导致20 21年前两个季度的基数比较低。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GDP就已经接近正常值,这对2021年的三季度的GDP影响已经不大了,2020年四季度GDP增长速度是6.5%,这是超出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的,如果考虑基数效应的话,这个高基数其实会导致2021年四季度的GDP增长下降。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宏观调控。从利率的走势来看,2020年5月份之后利率就已经开始边际回调了。而紧信用是从2020年10月份开始的。根据宏观流动性对于实体经济的领先时间来看,一般是领先3~6个月,根据这个时间进行推测,2021年的实际经济增速高点应该就是在二季度,这里是不考虑基数影响的。

所以,综合来说,今年的经济走势是一个前高后低的走势,四季度GDP会低于5%。

这给股市走势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主要从两个维度来给股票市场进行定价,一个维度是宏观的流动性,这影响到估值,另外一个维度就是经济的走势,这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盈利。

首先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目前已经在收紧。最近几天股市的大幅波动,就是对流动性收紧的直接反映。

如果说之前流动性的收紧,对市场的反应还没有特别直接,那么这几天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已经非常明显的反映了这种迹象。为什么是在这几天,主要原因是,首先在市场连续上行,突破3600点之后,市场情绪已经变得比较脆弱,部分板块抱团,明显估值偏高,这里以白酒为代表,大家看一下。

这种高位,就问你怕不怕。

其实之前关注我知乎或者我腾讯公重号的应该都看到过,我在前几个星期就开始提示大家白酒等抱团股的短期泡沫,现在随着业绩的逐步发布,白酒板块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杀跌。

除了部分板块的估值问题之外,另外一方面就是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比如近期税期缴税,月末资金开支比较大,这在客观上也增加了资金的紧张程度。我们可以从上交所的国债一天逆回购和深交所的国债一天逆回购走势也可以看出。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剧烈的利率上升是不可持续的,央行也明确表达了态度,就是不急转弯,所以个人预测央行会对市场进行干预,从27号28号29号,连续三天1,000亿逆回购也可以看出央行的态度,所以在短期来看资金市场很快就会边际企稳,周五市场利率的下行也是这种预期的反应。所以后续股市也会有一定的回升。

但是站在中期的视角来看,流动性是一定会收紧的,所以这对股市的估值会起到压制的作用。可以简单的认为,这是一个使股市向下走的力量。

另外一个线索就是经济的回升,这会带动企业的盈利回升,这可以认为是使股市向上走的力量。

近期不少个股已经上报了年报快报,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个股的年报是超预期的。以银行为代表,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四季度的净利都是超过30%的。中国中免昨天给出的四季度业绩净利增长超过了6倍,券商不少业绩都是接近翻倍的。在业绩高增的背景下,市场会有向上走的动力,而且个人认为这个向上走的力量会超过资金缓慢收紧所带来的向下走的力量。

所以综合而言,我认为在上半年股市会拾级而上。

但是也仅仅是上半年而已而已,到了下半年宏观经济开始边际下行,叠加流动性收紧,两者会共同带动股市下行。

对大宗商品、债券、期货的影响我这里就不讲了,大家参与的应该也不多,而且打字太累了,吃饭去了,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IMF 这份对中国经济在 2021 年给予 8.1% GDP 增速的预测,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并且我认为这个预测是相当积极且有其内在逻辑的。首先,IMF 的预测通常是基于一套严谨的经济模型和对全球及各国宏观经济情况的深入分析。 它们会综合考虑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全球贸易环境、大宗商品价格、疫情发展及.............
  • 回答
    IMF 提出亚洲“未富先老”的现象,并建议非洲人移民到亚洲,这个观点确实挺值得细细琢磨的。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引进劳动力”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明白 IMF 为什么会这么说。亚洲很多国家,特别是东亚地区,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迅猛,积累了相当的财富,但与此同时,生育率却一路走低,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峻。.............
  • 回答
    2020年,在全球经济遭受新冠疫情重创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如同一束罕见的光芒,照亮了中国经济的韧性——预计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预言的达成,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数字上的胜利,更将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系列深远而复杂的影响,触及经济、地缘政治、国际贸易以及全球.............
  • 回答
    IMF 官员的这番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耸人听闻,它揭示了一个正在全球金融领域悄然发生,但可能带来深远影响的趋势。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长期以来习惯的、以美元为绝对中心的全球金融格局,可能因为对俄制裁而面临挑战,进而走向一个更加分散、更加多元化的局面。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削弱美元地位”和“全球金融体系更.............
  • 回答
    IMF的这个判断,说实话,确实让人不寒而栗。1929年大萧条,那可是经济史上的一道伤疤,世界因此沉沦了好几年。现在IMF把它搬出来跟2020年做对比,可见这次的疫情冲击有多么猛烈,有多么的普遍。为什么IMF会这么说?大家想想看,2020年发生了什么?新冠疫情像一只巨大的黑手,在全球范围内突然爆发。它.............
  • 回答
    细数 IMF 的预测:中国经济在2020年的独特位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中国将是当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判断,在当时全球经济饱受新冠疫情重创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要理解IMF这一预测的重.............
  • 回答
    IMF 将中国经济的金融体系形容为“阿喀琉斯之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尖锐且引人深思的判断。要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并结合中国经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阿喀琉斯之踵”的比喻。在古希腊神话中,英雄阿喀琉斯全身刀枪不入,唯独脚踝是唯一弱点,最终也正是因为这.............
  • 回答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机构,但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目标、职能和运作方式。简单来说,它们像是“孪生兄弟”,都致力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但在分工上有所侧重。理解它们的关系,需要深入了解各自的起源、使命和具体工作。起源与背景:为何同时.............
  • 回答
    巴基斯坦再次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伸出手,寻求高达120亿美元的纾困资金,这消息无疑让许多关注这个南亚国家经济走向的人士捏了一把汗。这并非巴基斯坦首次寻求IMF的援助,事实上,这已经是它第13次与这个全球金融巨头打交道了。每一次的伸援,都标志着巴基斯坦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这一次,似乎情况.............
  • 回答
    《国家破产之日》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把韩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一段惨痛经历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的援助条件,以及女主韩诗贤(由金慧秀饰演)为何极力反对,这些都是理解那段历史的关键点。IMF提出的核心条件及其背后逻辑IMF作为一家国际金融机构,其核心职责是维护全球金.............
  • 回答
    最近关于印度经济的讨论确实挺热烈的,不少人觉得“印度很惨”,但转头又看到IMF和世界银行给印度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都超过了8%。这其中的反差,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说印度“惨”,也不是空穴来风。通胀是印度经济绕不开的坎。大家能切身感受到的就是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这直接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