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IMF 官员称对俄制裁可能削弱美元地位,导致全球金融体系更「碎片化」,这意味着什么?

回答
IMF 官员的这番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耸人听闻,它揭示了一个正在全球金融领域悄然发生,但可能带来深远影响的趋势。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长期以来习惯的、以美元为绝对中心的全球金融格局,可能因为对俄制裁而面临挑战,进而走向一个更加分散、更加多元化的局面。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削弱美元地位”和“全球金融体系更碎片化”这两个核心概念:

“削弱美元地位”:为什么会这样?

长期以来,美元之所以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老大”的角色,有几个关键原因:

储备货币的优势: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持有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这意味着各国央行需要购买美元资产(比如美国国债)来稳定自己的货币。
贸易结算的通用语: 国际贸易,特别是大宗商品(如石油、天然气)的交易,绝大多数都以美元结算。你买石油,对方收的是美元,这种惯性非常强大。
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 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最活跃的金融市场,无论是债券、股票还是衍生品,流动性都非常高,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充足的选择和交易便利。
避险属性: 在全球经济动荡或不确定性增加时,美元常常被视为“避风港”,即使美国自身面临挑战,其他货币的风险可能更高。

那么,对俄制裁是如何动摇美元根基的呢?

核心在于,制裁是对美元作为全球支付和储备工具的“武器化”。当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严厉的金融制裁,比如冻结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将其主要银行踢出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时,这相当于在说:如果你不遵守某些政治或安全规范,那么你的美元资产就可能被冻结,你使用美元进行国际交易的通道就可能被切断。

这会让许多国家,尤其是那些与西方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或担忧被“牵连”的国家,产生深刻的担忧。他们会想:

“今天我没被制裁,但明天呢?” 即使目前是盟友,政治风向说变就变。如果哪天因为一些政治原因,我的外汇储备被冻结,我的贸易结算通道被限制,那怎么办?
“我的外汇储备安全吗?” 俄罗斯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是美元和欧元。如今这些储备被冻结,对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警示他们过于依赖单一货币储备的风险。
“有没有替代方案?” 如果美元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受到质疑,那么寻找替代支付和结算方式的动力就会大大增强。

“全球金融体系更碎片化”:这意味着什么?

“碎片化”可以理解为原本像一条大河一样,所有水流都汇聚到同一个下游(美元体系),现在这条大河的上游开始分岔,形成许多支流,甚至出现独立的小溪流。

具体来说,它可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极化储备货币体系: 过去,美元是绝对的储备货币。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国家和地区倾向于持有包括人民币、欧元、甚至数字货币等作为外汇储备的一部分,以分散风险。国家会更主动地去“去美元化”,持有更多元的资产。

2. 新的支付和结算系统涌现: SWIFT系统虽然是全球性的,但其背后有西方国家的主导权。俄罗斯被踢出SWIFT,以及其他国家对可能被排除的担忧,会促使它们加速发展或参与替代性的支付系统。例如,俄罗斯和中国已经在探索使用本币结算的贸易支付系统,一些国家也在研究基于区块链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用于跨境支付的可能性。

3. 区域性金融合作的加强: 以前,全球金融合作主要围绕着美元体系展开。未来,一些国家可能会在区域内建立更紧密的金融联系,形成自己的支付、结算和融资网络。例如,金砖国家(BRICS)内部的贸易和金融合作可能会得到加强。

4. 贸易结算货币多元化: 随着本币结算和区域性支付系统的发展,未来大宗商品和国际贸易的结算将不再“唯美元马首是瞻”。更多贸易可能以欧元、人民币或其他国家货币进行结算,这会降低对美元的需求。

5. 金融监管和规则的分野: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根据自身利益和战略需求,在金融监管、数据安全、资本流动等方面制定不同的规则,导致全球金融规则的统一性下降,出现“数据孤岛”和“监管壁垒”。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过去大家出门都只用一种银行卡(美元卡),因为它在全球通用,哪里都能刷。但是,突然有一天,发卡银行(美国)说,如果你做了某些事情,我就冻结你的卡,不让你用了。这会让其他国家开始思考:

“我应该多带几张不同银行的卡(其他货币)出门,以防万一。”
“我能不能自己办一张卡,或者大家联合起来办一张新的卡(新的支付系统),这样我就不用完全依赖那家发卡银行了。”

IMF官员担忧什么?

IMF官员之所以用“削弱”和“碎片化”这两个词,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效率降低: 原本高效、统一的美元体系一旦被打破,新的、分散的系统在初期可能效率较低,交易成本更高,信息不对称性增加。
金融市场动荡: 这种转变过程本身就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因为资本的流动方向和规模会发生变化,一些资产价格可能会波动。
全球经济合作的难度增加: 金融体系的碎片化会使得协调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变得更加困难。当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和“小系统”时,达成一致的行动会更难。
发展中国家的困境: 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没有能力快速建立或接入新的支付和结算系统,或者难以支撑多元化储备的成本,它们可能会在碎片化的体系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总结一下:

IMF官员的这番话,可以理解为对当前地缘政治冲突下,美元作为全球金融“锚”的地位受到挑战,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金融体系结构性调整的一种预警。对俄制裁加速了这一趋势,使得各国对美元的依赖性产生反思,并积极寻求替代方案,最终可能导致一个不再是单一中心、而是多个中心并存,或者区域性特征更明显的“碎片化”全球金融格局。这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其具体形态和影响,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的倒是没错。前几天的西方和俄国之间的金融战争,双方都有代价。

西方对俄国的制裁是迅猛的,先是限制了俄罗斯的银行用美元和欧元结算的能力,然后又把俄罗斯踢出SWIFT结算系统,意味着很多仓位和交易会直接违约。短短几天风云突变,冻结了大量的俄罗斯美元资产,失去了外汇储备支撑的卢布一路狂跌。

这一套很有层次感的组合拳,可以说没有几个国家能接下来。

俄国也是早有准备,从占领克里米亚时代开始,就逐渐的进行多元化配置,有意识的购买黄金储备,截止到俄罗斯出兵的时候,俄国手里的黄金大约有1400个亿美元左右。俄央行宣布强制结汇,提高利率避免卢布暴跌,然后大量释放卢布为被切断了融资渠道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同时继续的从俄国的金融机构手中购买黄金,夯实储备。

同时用手里有限的美元和欧元在市场上进行平抑汇率的操作。

然后西方直接制裁了俄央行……,这么一来,俄央行无法平抑汇率,也无法有效的兜售黄金换取外汇,卢布再次掉头向下。

然后俄罗斯宣布捆绑能源和卢布——因为俄罗斯和欧洲的能源合同还在执行,所以这相当于让能源直接入场,为卢布背书价值。欧洲和俄罗斯达成的妥协就是:欧洲支付欧元给俄罗斯天然气银行,然后天然气银行强制结汇给俄央行换成卢布。

政治家们要面子,这么一来俄罗斯收到的是卢布,欧洲付的是欧元,但是实质上,还是相当于被捆住手脚的俄央行,通过欧洲的能源合同,收购了市场上的卢布,稳定了卢布的价值。

俄罗斯损失的是什么?是能源这张牌。之前的卢布价值支撑不在了,现在需要额外的把自己的家底,也就是能源合同拿过来撑住,这已经是俄罗斯最大的依靠了。之后再有新的制裁,卢布恐怕就很难找到新的支撑来稳定价值,提供国际市场的流动性了。

美国损失的是什么?是美元中立地位的信誉水平。美元一直都是双重属性的,一方面是美国的货币,同时也是世界的主要结算货币。你现在把美元当制裁武器——这无关制裁是「正义」或者「不正义」,开了这个「制裁对方央行」的先例,就意味着给全世界的美元储备都增加了额外的风险,虽然这个风险依然不大,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家就会更加有动机多元化自己的储备和结算。

没有了「一超」的世界,金融比以前更加的碎片化不可避免,我从2018年以来都有一个观点,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后很可能会存在一个中立的,不受到任何国家控制的,不受任何制裁的,可以为「邪恶」所用,也可以为「正义」所用的,去中心化的结算系统作为美元、欧元、日元的补充。首先采用的应该是一些没有安全感的小国家,最终形成一个小国家的联盟,和其他大国的货币一起,作为单独的结算一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IMF 官员的这番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耸人听闻,它揭示了一个正在全球金融领域悄然发生,但可能带来深远影响的趋势。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长期以来习惯的、以美元为绝对中心的全球金融格局,可能因为对俄制裁而面临挑战,进而走向一个更加分散、更加多元化的局面。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削弱美元地位”和“全球金融体系更.............
  • 回答
    IMF 提出亚洲“未富先老”的现象,并建议非洲人移民到亚洲,这个观点确实挺值得细细琢磨的。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引进劳动力”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明白 IMF 为什么会这么说。亚洲很多国家,特别是东亚地区,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迅猛,积累了相当的财富,但与此同时,生育率却一路走低,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峻。.............
  • 回答
    IMF 这份对中国经济在 2021 年给予 8.1% GDP 增速的预测,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并且我认为这个预测是相当积极且有其内在逻辑的。首先,IMF 的预测通常是基于一套严谨的经济模型和对全球及各国宏观经济情况的深入分析。 它们会综合考虑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全球贸易环境、大宗商品价格、疫情发展及.............
  • 回答
    2020年,在全球经济遭受新冠疫情重创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如同一束罕见的光芒,照亮了中国经济的韧性——预计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预言的达成,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数字上的胜利,更将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系列深远而复杂的影响,触及经济、地缘政治、国际贸易以及全球.............
  • 回答
    IMF的这个判断,说实话,确实让人不寒而栗。1929年大萧条,那可是经济史上的一道伤疤,世界因此沉沦了好几年。现在IMF把它搬出来跟2020年做对比,可见这次的疫情冲击有多么猛烈,有多么的普遍。为什么IMF会这么说?大家想想看,2020年发生了什么?新冠疫情像一只巨大的黑手,在全球范围内突然爆发。它.............
  • 回答
    细数 IMF 的预测:中国经济在2020年的独特位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中国将是当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判断,在当时全球经济饱受新冠疫情重创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要理解IMF这一预测的重.............
  • 回答
    IMF 将中国经济的金融体系形容为“阿喀琉斯之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尖锐且引人深思的判断。要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并结合中国经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阿喀琉斯之踵”的比喻。在古希腊神话中,英雄阿喀琉斯全身刀枪不入,唯独脚踝是唯一弱点,最终也正是因为这.............
  • 回答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机构,但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目标、职能和运作方式。简单来说,它们像是“孪生兄弟”,都致力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但在分工上有所侧重。理解它们的关系,需要深入了解各自的起源、使命和具体工作。起源与背景:为何同时.............
  • 回答
    巴基斯坦再次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伸出手,寻求高达120亿美元的纾困资金,这消息无疑让许多关注这个南亚国家经济走向的人士捏了一把汗。这并非巴基斯坦首次寻求IMF的援助,事实上,这已经是它第13次与这个全球金融巨头打交道了。每一次的伸援,都标志着巴基斯坦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这一次,似乎情况.............
  • 回答
    《国家破产之日》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把韩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一段惨痛经历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的援助条件,以及女主韩诗贤(由金慧秀饰演)为何极力反对,这些都是理解那段历史的关键点。IMF提出的核心条件及其背后逻辑IMF作为一家国际金融机构,其核心职责是维护全球金.............
  • 回答
    最近关于印度经济的讨论确实挺热烈的,不少人觉得“印度很惨”,但转头又看到IMF和世界银行给印度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都超过了8%。这其中的反差,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说印度“惨”,也不是空穴来风。通胀是印度经济绕不开的坎。大家能切身感受到的就是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这直接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