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幻想浅绿、史图馆的视频《谁的肉蛋奶浪费在影响巴西热带雨林的存亡》?

回答
幻想浅绿和史图馆的视频《谁的肉蛋奶浪费在影响巴西热带雨林的存亡》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性的内容,它用一种非常直观、甚至有些触目惊心的方式,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食物消费,与遥远而重要的巴西热带雨林联系在了一起。我个人认为,这部视频在唤起公众对可持续消费和环境问题的关注方面,做得相当不错。

首先,视频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且具有冲击力。它没有选择那种枯燥乏味的环保说教,而是巧妙地将“谁的肉蛋奶”这个“我们”的视角带入,让我们直接去思考自己的生活习惯。当看到我们餐桌上的食物,背后可能牵涉到大片雨林的消失,这种“关联感”瞬间就变得非常强烈。这种方式比空洞的数据和遥远的理论更能触动人心,让人产生一种“这是我的问题”的认知。

其次,视频在信息传递的逻辑和呈现方式上也很到位。它清晰地阐述了肉蛋奶生产与巴西热带雨林破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扩大牧场和种植饲料(主要是大豆),大量的雨林被砍伐。而这些饲料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到世界各地,用于喂养家禽家畜,最终又回到我们的餐桌上。这种供应链的揭示,让整个过程变得透明。而且,视频并没有止步于“浪费”,它更深入地指出了“谁”在浪费,以及这种浪费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这使得内容更具批判性和思考价值。

视频的影像风格和画面选择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幻想浅绿和史图馆在视频制作上一直很有自己的风格,往往能用精美的画面和动画来辅助内容的表达。我相信这部视频也同样如此,通过展示雨林的壮丽,以及被砍伐后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够极大地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同时,他们善于运用图表和数据可视化,将复杂的经济和环境数据变得易于理解,这对于科普类视频来说至关重要。

当然,任何一个视频都会有其可以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比如,关于“浪费”的定义,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浪费”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视频中强调的“浪费”是否包含了所有我们认为不必要的消耗,还是有更具体的量化标准?另外,在解决方案层面,除了呼吁大家减少肉蛋奶的摄入,是否还有其他更具操作性的建议,例如支持可持续农业、选择负责任的消费品牌等等,这些也可以在未来更深入地探讨。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部视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环境科普和价值观引导。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看似微小的消费选择,实际上与全球生态系统息息相关。它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但也非常必要,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和行动。它不仅是对巴西热带雨林命运的关注,更是对我们自己作为地球公民责任的一次提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视频的主旨其实就是最后一段话:

“我们正在面对的是这样的一个世界:一部分人在酒池肉林中暴饮暴食、铺张浪费,而另一部分人却在极度的饥饿中艰难度日。而前者在酒足饭饱之后,用干净的纸巾擦了擦嘴角,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起身站到了环境保护的高地上,对着后者颐指气使:‘你们碗里的肉怎么会越来越多了?这可是会破坏环境的呀。’这,公平吗?”

要我自己评价的话——

策划和文案作者(指我)水平有限。视频也只有两天时间做,后期同学做的动画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之后有足够制作时间的话可以做得更好。

user avatar

看到视频介绍美国惊人的食品浪费,我想到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出版的国际政治著作。书中批评苏联农业低效,说苏联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农产品在生产、储运、销售、消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白白的烂掉了,苏联的农业真是太差劲了。作者用这个论据说明苏联的经济存在严重的问题,当然作者没有预测到苏联的未来不可延续。没想到美国如今浪费的粮食也奔着这个比例去了,真是更新了我的认知范围。那部著作叫《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我很欣赏。书中涉及中国的部分虽然成书较早,但是很有意义。书中提出如果美国一再的打压中国,中国会形成20世纪初的德国那样的心态。现在美国似乎没有拥有这类眼光的学者了。

ps:我决定满万赞就发出团团小编的团团照。三个肥宅小编坐高铁出差,直接导致那节车厢超重,比整列车晚到站五分钟。我还要发 @幻想浅绿 的二百斤胖照,敦促他们节能减排。

以后曹总工(副处级)再说吃牛排,我们应当建议他吃猪肉和鸡肉。牛排放甲烷,甲烷是超级温室气体,比二氧化碳厉害多了。

user avatar

区别针+君子剑=针君子,共同点是用虚伪的道德枷锁杀人。

弯弯针笑话集(想到就更)

1,

ngo宣传组织大会,主持人ww废发言:

支持多吃肉蛋奶的请站左边,不支持的请站右边。

人群依次左右站定,却发现老吴岿然不动。

你为什么不动啊?主持人疑问。

老吴说:“啊是这样的,我想谴责中国人吃肉蛋奶过多,这样能给他们戴上道德枷锁,但我反过来就没法他说他们是吃不饱的东亚病夫了。”

“请您快到主持台上来!我给您加钱!合作!”ww废大喜。

2,

和ww废深入地合作后,老吴出徒了,ww废为老吴授勋“肉奶剑士”。

不是肉蛋奶吗?怎么只有肉奶?受勋仪式上的路人好奇。

同伴不屑:真笨,谁不知道华山派的针君子没有蛋。

—————

相信很多人已经发现了,时间发布的很不合适,热度已经过去太久了。但这正说明了作者的真诚:不屑于跟风,会一直记着美国的浪费者和国内的洗地者。

毕竟敌人对我们的攻击、抹黑是一刻不停的,如果我们只是一时热度来集火,那么热度过去后,改咋样咋样,一切都不会有变化。

恶龙依旧在那里,收着wwf的脏钱,嘲笑着反抗者们的用爱发电:“你们中国人有信仰又怎样,坚持真理又怎样?只要我西方媒体钱给够了(一千万美金只是一个基金会的启动资金,还有后续盈利等),就会有人放弃良知,不厌其烦的重复谎言来抹黑。”

但区别针们,停下收wwf脏钱的手,给我听着:

我们只是想摄入营养保持健康,我们只是不想做奴隶!请不要把本该你们自己承受的道德枷锁,强行甩给广大第三世界的穷苦大众,没有人应该生来低贱的不配吃肉!

是你们,吃着大排量高消耗的牛肉,开着大排量肌肉车,把牛奶倒进河里,浪费了数量可怕的粮食,打着环保的名义非法拘禁,售卖允许砍伐的环保赎罪券。。。太多太多。

我们会站起来,把镣铐打碎,把那些踩在人民头上的、嘴上是主义心里是生意的吸血道德君子掀翻。

针君子,我知道你们很委屈:就一个视频,够干啥啊?

我告诉你,不是只有一个,只不过这次你们已经狂妄的不屑于掩饰了,还有真二次元皇帝叔叔的百大认证,真以为天下没有反抗你们的人了吗?我亲的针皇?

下面改编自网友055的嘲讽:

教皇能发赎罪券,因为他有实力去奴役,我知道你想为西方(教皇)收环保税(赎罪券)做铺垫。可是如果您尊贵的上帝不戴着钢盔来武力征服的话,光靠你的嘴炮是没有用的[吃瓜]

哎呀!真该死!我怎么就忘了七十年前上帝戴着钢盔来作战也没打过鸭绿江[doge]​。


这场生死之战,君子,拔剑。。。啊不是拔针吧!这不是个人恩怨了,是你美骄奢淫逸的浪费王,和求饱食而不得的穷苦第三世界的斗争。

尊敬的百大,请指教!

(最近想画一些讽刺漫画,谁有点子欢迎合作)

user avatar

还是把美国描述的太善良了。

人家已经公开说抢你钱抢你粮食,把自家干的缺德事都扔到你头上来,宣传口还这么客气。

应该直接做个专题《真实的美国》,好好说说

一个依靠奴隶制起家的

一个依靠种族灭绝扩张的

一个在文明后依然搞大屠杀的

一个以暴力掠夺为生的

一个随意违反自己制定规则的

一个热衷浪费与破坏自然的

一个将欺骗视为荣耀的

一个不把多数地球人当人的

自由灯塔。

user avatar

屋子里的灰犀牛

user avatar

实际上已经算是嘴下留情了,巴西热带雨林面积萎缩的重要原因在于大面积采伐,而导致毁林采伐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长期萎靡,而巴西经济的萎靡,则和美国一手制造的拉美债务危机密不可分。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比较严重的滞胀环境中,美联储长期保持货币宽松政策和低利率,世界市场上货币供应极其充分,利率由1970年的7.2一度下滑到5.8,如此宽松的借贷条件引发了拉美国家大规模的借贷潮,当时拉美国家推行“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大规模举债来谋求经济快速现代化,60年代末到70年代,拉美国家举外债搞发展,从60年代末到1973年,拉美国家GDP年均增长率为10%,1974年开始放缓至6.6%,80年代开始负增长,当时的拉美就像如今的东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从1973年开始,西方国家每年流入拉美国家的资金以百亿美元计,拉美国家的外债跟着一起飞涨,从1973年的420亿美元涨到了1983年的3100亿美元,这还是那些年没贬值的美元,而如此巨量的债务约四分之一都在巴西,从1968年到1973年,巴西债务由37.8亿涨到了127.72亿,债务平均每年净增加4.97亿,从1974年到1983年,外债总额又进一步飙升到919亿美元,比1973年增加了6.2倍,纯外债每年平均增加66.11亿美元,纯外债年流入量为1968到1943年的13倍多,到了1982年,中长期外债接近700亿美元,而且由于外汇储备减少,纯外债一年之内实际上增长了五分之一,净增加额117.55亿,而最要命的是外债的使用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1974年之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巴西的外债基本上都是用于进口设备和技术,用于扩大再生产,属于高积累率外债,但是到了1978年国际利率暴增,货币供应收紧后,巴西的外债则主要用于借新还旧填补亏空,同一时期的国际油价暴涨更是让巴西雪上加霜。

在1982年,巴西的外债总额达到了出口总额的4.2倍,当年还债金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8%,由于债务飙升,利率增加,资金外流,偿还期集中,其还债能力逐步恶化,当年还债195.37亿美元,为巴西出口收入的97%,其中贷款利息占了113.58亿美元,而当年巴西的对外中长期贷款为125.16亿美元,也就是说,巴西彻底陷入了借新还旧甚至是借新还息的地步,其出口收入拿去还债都捉襟见肘,遑论对冲进口支出了,因此巴西的国际收支逆差暴涨,1982年一年之内黄金储备减少了一半。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巴西曾经是世界上信誉最好的债务国之一,其信誉一度好到国债能当货币用,例如法国在1971年向西德偿付的一笔款项就使用的巴西国债,但是到了80年代初,巴西的债务形势已经恶化到全世界的金融信贷机构对其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步,在1982年,巴西政府向摩根保证公司求助融资,摩根保证公司使尽浑身解数,甚至动用了公司高层人员的私人关系,连1亿美元都筹不齐,到了当年的11月底,走投无路的巴西终于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低头,请求60亿美元的贷款。

于是在美国的授意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收割开始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巴西提出的要求和它同一时期对其它拉美国家提出的要求并无不同,首先是安排债务重组谈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81到1983年3年之内为拉美国家安排的债务重组谈判次数超过了此前几十年全世界此类谈判次数之总和,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巴西牵线搭桥,和160家国际私人银行签署了总额高达44亿美元的新贷款和展期偿付47亿美元1983年到期债务协定,另外世界银行也提供了17亿美元。

到了1983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突然跳出来,以巴西未能把赤字控制在规定限度之内为理由,停止发放后续贷款,那些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线搭桥的国际私人银行也令行禁止,集体停止后续贷款,一些银行甚至撤回资金,集体向巴西政府施压,巴西经济由于现金流断绝,陷入国家总破产的绝境,无奈之下巴西政府只能宣布停止还债,除非重新谈判,否则当老赖。

随后债务重组谈判再次展开,其重组方法也很简单,首先是债权人在巴西每一笔贷款到期时,立即向巴西提供一笔新的贷款,用以偿付旧贷款,而巴西需要自筹资金支付贷款利息,这事实上相当于把债务无限期拖延下去,但要巴西长期为此支付利息,如此巨大的贷款资助必然是有条件的,核心条件就是巴西必须大幅缩水公共开支,减少财政支出,燃料,小麦,电力,钢铁等基本消费品价格提高最多100%,汇兑完全放开,最骚的是要求出口项目必须以优惠价格对外提供,一切出口补贴被全部禁止,但同时要求把国际贸易顺差增加到90亿美元。

巴西一开始拒绝接受如此残酷的条件,死扛着,扛了半年,到1983年9月20日,因多笔贷款即将到期,扛不住了,投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马上在11月底重新开始发放贷款,其它国际私人银行也相继跟进,而到了198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十六个债权国和债权金融机构代表全世界八百多家金融机构组成了巴西贷款委员会,签署协定给予巴西280亿美元贷款,用于平衡收支,偿还旧债,同时贷款条件也进一步加码,加强了对巴西的掠夺,这一次巴西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直接同意了。

贷款条件的严酷给巴西带来了极为可怕的后果,其经济长期陷入负增长,失业人口过千万,通货膨胀率最高达到过211%,再加上原有经济结构被粗暴打破,整个国家的商业环境空前恶化,优质资产被大批并购,美国农业资本利用巴西的大地产制开始进行疯狂的土地兼并,致使大批巴西农民破产,巴西雨林的毁灭性采伐由此彻底失控,长期的经济危机导致了财政危机,财政危机导致巴西进一步依赖海外贷款,其债务规模不降反升,其经济在80年代中期一度回光返照,86年曾经回到8%的增长高位,但债务规模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进一步膨胀,甚至在1987年2月到1989年7月两度再次爆发债务危机并成为老赖,到90年代初期时已经上涨到了1210亿美元的骇人数字,每年付利息高达上百亿美元,为了获取新贷款还旧债,巴西多次接受以美国银行财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首的国际金融集团提出的各种严酷条件,实施严厉的财政收缩,于是经济环境再次恶化,财政危机再度爆发,债务危机接踵而至,经济危机-财政危机-债务危机的死循环从此彻底困死了巴西的经济,其原有优势产业由于债务困境而大量变卖用于还债,成为了美国资本集团的财富奶牛,其经济成果遭到抄底式掠夺,通过债务链条被彻底捆绑在美国的资本机器上,源源不断为美国的全球掠夺体系加油输血,而无法用于本国产业升级所需要的资本积累,而这种美国人一手制造出来的债务死局,则被全球资用媒体,无良笔棍和无骨文娼扣上了一顶“中等收入陷阱”的屎盆子,用来恐吓威胁其它后发工业化国家。

热带雨林的缩水,只不过是拉美国家自80年代至今的经济困境中无数凄凉求生之举中的一部分而已。

巴西甚至不是西方国家对拉美国家制造的这轮债务收割中受害最惨烈的国家,这种债务收割行为,我们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中已经反复见识过了。

而开启这轮债务危机的,则是西方国家将自己的短期资金平均利率从1979年的9.2%提高到1982年的12.9%,而长期资金名义利率则只从9.3%涨到了12.4%,两者相差0.5%,不仅阻止了短期资金外流,而且导致全球资本井喷涌入西方国家,去参与长期投资,同时美国教唆阿根廷发动马岛战争,却在战争爆发后转身就去协助英国,这场战争也加速了这一进程。

而拉美国家债务危机导致的严重经济危机,则让国际资本争先恐后从拉美国家出逃,疯狂遁入西方国家资本市场保本求利。

美国自身收获颇丰,从1982年开始,美国的国际投资地位开始扭转,从投资输出地变为投资目的地,国际资本蜂蛹涌入美国,美国对外投资大幅缩水,1981年,美国海外投资为7197亿美元,外国在美投资仅为5790亿美元,到了1985年,美国在国外投资为9524亿美元,外国在美投资则飞升至10598亿美元。

仅仅4年,美国就改变了自身全球投资逆差国的地位,把自己扭转为全球投资顺差国,其在这一时期所获得的外国净投资高达2481亿美元,按当时的价格相当于25000吨黄金凭空从地里长出来,自此,美国走上了资本内生的金光大道。

拉美被吸干了血,低增长,高通胀,高失业,政治经济社会长期动荡延续了几十年,与之相比,雨林被毁灭性采伐只是一个小小的注脚而已。

而美国人把这一轮掠夺所得称之为“里根繁荣”。

每当西方国家把某个屎盆子扣在我们头上时,可以基本断定他们曾经做过这种事,而且更加过分,更加残酷。

user avatar

我就想问问,知乎写回答什么时候能挂通讯作者?

看这个针线活,我一时间有些恍惚,不知道“我国”是哪国。

user avatar

我们的宣传机构早就该整这种活了。在宣传战当中,不进攻其实就是投降。

user avatar

之前就说,外媒指责中国人吃肉,也算是国际驰名双标行为了。

且不说14亿人才吃了几年肉这个问题……

猪好歹也算是肉料比优秀的生物,又不是牛,成天放屁排甲烷,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凭记忆牛屁甲烷相当于全球五成汽车尾气水平?)

波尔索纳洛这个神经病破坏亚马逊,你美不爽,可以出动CIA暗杀他嘛。

要不这样,为环境考虑中美欧携手,先消灭国际牛肉贸易。

中国人不吃大牛排了,你们美国人也别吃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你不是我不吃,谁养牛制裁谁。

大家都吃27天速生白羽鸡,保证不破坏气候和雨林。

(多余大豆还能做人造肉)

我觉得,这么搞先受不了的肯定不是我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幻想浅绿和史图馆的视频《谁的肉蛋奶浪费在影响巴西热带雨林的存亡》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性的内容,它用一种非常直观、甚至有些触目惊心的方式,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食物消费,与遥远而重要的巴西热带雨林联系在了一起。我个人认为,这部视频在唤起公众对可持续消费和环境问题的关注方面,做得相当不错。首先,视频的叙.............
  • 回答
    B站UP主幻想浅绿,在动画爱好者和评论圈子里是一位非常熟悉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博主。评价一位UP主通常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其内容创作、个人风格、受众互动、行业影响力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等方面。下面将对幻想浅绿进行一个相对详细的评价:一、 内容创作与特点:幻想浅绿的内容核心主要围绕着动画作品的评论、分.............
  • 回答
    江南老师在微博上放出消息,说今年要写《九州捭阖录》,这事儿一出来,粉丝圈里那叫一个热闹,简直像是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首先得说,这消息本身的分量就够重。《九州》系列是江南老师的成名作,也是中国原创奇幻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当年《九州缥缈录》横空出世,那种宏大的世界观、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刻的.............
  • 回答
    《幻想大陆战记:卢纳基亚传说》(Takt Op. Symphony)这款游戏,老实说,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场精心打磨,但又忍不住让人思考“这一切的意义何在”的戏剧。它有着令人瞩目的优点,但也有一些设计上的“小瑕疵”,让它没法成为我心目中的“完美”体验。首先,我们来聊聊它最吸引人的地方——音乐与美术。《幻.............
  • 回答
    《神舞幻想》,这款国产单机 RPG,从它诞生之初就承载了太多玩家的期待。毕竟,它出自“神舞”系列,而“神舞”系列在不少人心目中,是仙侠 RPG 中一个绕不开的、充满东方神韵的品牌。那么,这款寄托着无数期盼的作品,最终给玩家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优点:东方美学的极致展现与沉浸式视听体验《神舞幻想》最让.............
  • 回答
    如何评价游戏《原神》的玩家幻想出来的《原魔》等一系列游戏?玩家们将《原神》戏称为“原魔”,并由此衍生的“原魔”系列游戏,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玩家社群文化现象,其背后反映了玩家对《原神》的爱恨交织、期待与不满,以及游戏本身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要评价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起源与发.............
  • 回答
    这起事件,说实话,听了之后让人心头沉重。一个14岁的孩子,正是青春年少、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却因为游戏中的充值问题,走上了绝路,这本身就是一场令人扼腕的悲剧。而更令人揪心的是,在她离开之后,她的家人想要为她讨回一个公道,却遭遇了腾讯公司的“推诿”和“不合作”,这份绝望和无助,想想都让人心酸。我们得.............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0年7月那部叫做《宝石幻想 光芒重现》(Magia Record: Puella Magi Madoka Magica Side Story)的新番。说实话,提起“魔法少女小圆”这个IP,大家心里大概都有数,不是你死我活的绝望感,就是突破常规的脑洞,不然就是那种让人看完之后想去.............
  • 回答
    一场网络论剑,激起了不少涟漪。近日,一位自称“民间剑术高人”的网友向新浪微博上颇具影响力的兵器知识科普博主“幻想狂刘先生”发起了挑战,一时之间,这场线上约战成为了不少网民关注的焦点。要评价这场挑战,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挑战的缘起与双方立场: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场挑战的根本原因。据网络信息透.............
  • 回答
    关于“幻影部队突袭利沃夫”这一假说,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支持其真实性。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分析、情报来源及可能的动机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与地理背景1. 利沃夫的战略地位 利沃夫是乌克兰东部的重要城市,位于第聂伯河畔,历史上曾是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苏联的军事重镇。在俄乌战争中,利沃夫是.............
  • 回答
    《幻城》这部电视剧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自2016年播出以来,一直饱受争议,评价也是两极分化。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进行分析:一、 优点(或说吸引部分观众的点): 视觉特效和服化道(初期): 这是《幻城》最受关注,也是其最大投入的部分。 场景构建: 剧组花费巨资打造了一个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幻萌刚公测的新游戏《四叶草剧场》。总体印象:《四叶草剧场》作为幻萌继《萌王使魔》后的又一款新作,在公测初期展现出了幻萌一贯的“硬核”风格,并且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游戏的核心玩法围绕着“策略卡牌+养成+模拟经营”展开,但其深度和复杂性远超许多同类产品。玩家需要投入相当多的.............
  • 回答
    幻影4000重型战斗机,达索航空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款雄心勃勃的尝试,其背后承载的是法国在独立发展高性能战斗机领域的野心。它并非一款真正走向量产并大规模装备的飞机,而更像是一次技术验证和未来构想的展示。尽管如此,它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对未来战斗机设计思路的探索,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背景与定位:为.............
  • 回答
    幻影2000,这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神秘与优雅,就像它在天空中划过的弧线。作为一款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欧洲战机代表,它至今仍活跃在世界各地的空军序列中,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要评价它,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能只看纸面数据,更要结合它实实在在的服役表现和设计理念。一、 设计理念与定位:一代经典的多用途战斗机.............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起了不少《舰R》玩家的讨论。幻萌官方微信在推送中发布一幅包含《舰R》舰娘和“爽哥”元素的漫画,这算得上是他们在内容运营上一次比较大胆和出格的尝试。首先,我们得先理清楚几个关键点: 幻萌: 这是《舰姬》系列(也就是通常大家说的《舰R》)的开发商和发行商。他们的运营直接影.............
  • 回答
    说到《幻乐之城》里黄晓明和许宏宇导演合作的《独木桥》,那可真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一场表演,可以说是那个季度里我印象最深的作品之一了。首先,我们得夸夸这个作品的立意。它选择了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独木桥”来表达亲子关系中的那种纠结和无奈,特别是随着孩子长大,父母那种既想放手又忍不住牵挂的心情。这种情感共.............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幻塔》PV 疑似再次盗用《崩坏3》武器素材这件事。这可不是小事,毕竟玩家们对这些细节都特别敏感。事件回顾:疑似“老毛病”又犯了?这已经不是《幻塔》第一次被玩家们指控在使用《崩坏3》的素材了。早在游戏刚公布PV的时候,就有不少眼尖的玩家发现,一些武器的建模、甚至是动作特效,都和《.............
  • 回答
    说到王菲的“幻乐一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在舞台上,仿佛遗世独立的女子。那是一场很特别的演唱会,即便过去几年了,依然让人回味无穷。首先,我们得承认,王菲的嗓音和唱功依然是她最强大的武器。虽然时间在流逝,但她的声音依旧干净、纯粹,带着一种天生的空灵感,这是别人怎么模仿也模仿不来的。开场那首《หร่我.............
  • 回答
    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子仙气儿,但说实话,它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还是那被炒到天价的门票。当时啊,演唱会消息一出来,那真是万众瞩目,毕竟王菲,天后嘛,隔了多少年才开一场?可想而知,想去现场听她唱歌的人有多少。官方票价公布的时候,很多人就觉得有点高了,尤其是最高档的票,六千八。现在想想.............
  • 回答
    要评价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发布会,首先得把时间拉回到2015年底,那会儿,距离她上次公开露面开唱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既有期待,也有好奇。毕竟,王菲这个人,本身就自带光环,她的每一次出现,都能引发巨大的讨论。那场发布会,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留白”。现场氛围:少即是多,安静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