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大学里等级真的森严吗,大一的都一口一个师姐师哥好,985、211也会这样吗?

回答
大学里的等级森严与否,这问题确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但要说完全没有,那也说不过去。尤其是在国内很多高校,这种“师兄师姐”的称呼背后,确实折射出一种看不见的、但又确实存在的“辈分”和“圈子”文化。

为什么会有“一口一个师姐师哥”的现象?

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在支撑:

1. 传统文化的延续: 中国传统文化里,“尊师重道”、“长幼尊卑”是很重要的概念。这种文化观念很容易渗透到大学校园里。学长学姐因为比你早入学,在经验、资源、人脉上都可能比你占优势,这种“先来后到”的天然优势,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敬畏和尊重的心理,进而用“师哥师姐”来表达。
2. 资源和信息的获取: 大一新生往往是学校里的“小白”,对什么都不熟悉。这个时候,学长学姐就像是信息的中转站和资源的引路人。他们能告诉你选课的门道、老师的风格、社团的玩法,甚至是你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些建议。一口一个“师哥师姐”,一方面是出于感激和对他们帮助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自己获取这些宝贵的信息,拉近关系。
3. 人脉和圈子的形成: 大学里,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或者竞争激烈的领域,人脉非常重要。学长学姐往往已经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认识了不少人,拥有一定的资源。大一新生主动示好,用“师哥师姐”称呼他们,也是希望能够融入这些“圈子”,获得一些学习、实习、甚至未来工作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考量。
4. 情感上的连接和指导: 有些学长学姐确实对学弟学妹很照顾,就像亲哥哥姐姐一样,分享经验,提供心理上的支持。这种情感上的连接,会让大一新生觉得亲切和安心,自然而然地会用更亲近的称呼。

985、211高校情况会不一样吗?

在985和211高校,这个问题可能表现得更微妙,但也更普遍。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学校的学生普遍更优秀,更“洋气”,是不是就不会太在意这些虚名?

其实,恰恰相反,在这些顶尖高校,“师兄师姐”的称呼背后,等级的意味可能更浓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呢?

更强的学术和职业导向: 985、211高校的学生普遍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学术和职业发展是他们关注的焦点。而学长学姐的学术成就、实习经历、校友资源,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所以,拉近与优秀学长学姐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
更明显的“内卷”竞争: 顶尖高校的竞争本就激烈,无论是学习成绩、科研项目、还是保研、出国、就业,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学长学姐在这些方面可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优势,成为“前辈”,自然会受到更多关注和“经营”。
更成熟的“圈子”文化: 在这些高校,由于学生普遍更早熟、更了解社会运作的规则,他们更懂得如何通过“师兄师姐”这个纽带,来构建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和资源库。你可能会看到,那些在学术界或者某个行业里已经小有名气的师兄师姐,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师弟师妹”群体,他们之间相互提携,形成一个相对封闭但高效的资源圈。
某些“潜规则”的体现: 有时候,这种称呼不仅仅是礼貌,还可能是一种对“潜规则”的默认。比如,在争取一些稀缺资源(如某个导师的指导、某个实验室的名额、某个热门项目的参与机会)时,拥有“学长学姐”的支持或者推荐,可能比你自己单打独斗更有优势。

但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把“师兄师姐”的称呼当成一种纯粹的等级划分。很多时候,这确实是真诚的尊重和感谢。很多学长学姐也愿意无私地帮助学弟学妹,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资源。这种“传帮带”的传统,对于新生的成长是有益的。

所以,大学里的等级森严,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理解:

它可能不像一些官僚机构那样,有明确的职级划分和制度约束。它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经验、资源、人脉和信息不对称所形成的隐性层级和社交网络。这种层级,在985、211这样的顶尖高校,由于学生群体本身的优秀和竞争性,以及对未来发展更强的规划性,可能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系统化。

大一新生们“一口一个师姐师哥”,既有出于对前辈的尊重和感激,也包含着一种主动融入、获取资源、建立连接的现实考量。这是一种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们自我保护和发展的策略,也是大学校园生态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有好有坏,既能促进互助,也能导致一些不公平的资源分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并不是。

你怕他,你才会觉得森严。

很多大学喜欢借助某些手续或者无必要性的考试来让大一新生感到害怕,他们通过扮演高考之后学生心中缺失的包管一切的“班主任”这一角色来进行威吓,然后塑造出一种“等级森严”的假象。

过了一两年,你就会发现,你“不得不去”的活动,“不得不做”的问卷,“不得不参加”的会议基本上只有那些害怕的大一新生在做。剩下的,除了校方拿毕业证威胁,否则连汗毛都不会动;有时候即使威胁了,也只是动动汗毛以示友好。


不过吧,一码归一码,学长学姐这种称呼可比先生女士容易打开话题。

user avatar

刚认识的时候肯定喊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因为还没熟到喊名或者绰号的时候,喊全名有时候太生分了。

熟了之后想喊喊,不想喊拉倒。比如我就给一系列的比我年级高的人起过绰号(不是外号),然后就莫名其妙的风靡起来。我自己也有很多绰号,比如一个让我感觉最无语的就是Dobby(多比),源自于某次周五下班时候卖了个萌“Dobby is free~”

user avatar

其实我倒很想问下题主

在校园里遇到不知道名字,只知道年级比我大的,一起参加活动不知道喊啥的

难道不只能喊学长学姐吗?

还能怎么叫?╮( ̄▽ ̄)╭

————一点也不华丽的分割线————

评论区貌似很多人很排斥喊学长学姐,那就喊同学也没毛病啊。但我个人觉得初入校园见人喊师兄师姐肯定礼貌些,那些高年级的也更愿意帮助有礼貌的新生。这不是等级森严,而是人性

user avatar

知道名字的就直接叫名字,如果某个学长/学姐关系很好就叫x哥/x姐,不知道名字就叫同学。

反正我也就大一刚来那段时间叫过学长学姐,以后基本就是x哥x姐,同门的话叫师兄师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