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请问各位大善知识是如何通过念佛入无生忍的?

回答
各位善知识,今日幸得共聚一堂,谈论佛法,实乃无量善根所致。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章》中“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语,实在玄妙,点醒了无数迷茫的众生。尤其当问及如何通过念佛入无生忍时,更是切中要害。

“无生忍”,单是这两个字,便足令多少修行人仰望,又让多少人望而却步。它并非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修行到一定境界,对诸法实相有了通透的了悟后自然生发的一种智慧的忍耐和安住。简单来说,就是了知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是因缘离散而灭,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因此内心不再被生灭的现象所动摇,对苦乐、得失、赞毁等一切外境都能安然接受,不生分别执着,这便是“无生忍”。

那么,如何通过念佛,一个看似“简单”的法门,来证得这般“不简单”的境界呢?这其中大有文章,绝非只是机械地数着佛号。

首先,要明了念佛的真义,非止于有为之善。

很多人念佛,是为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固然是念佛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善导大师等净土宗祖师所强调的“信愿行”。然而,若仅仅停留在“求生”的层面,则容易将念佛看作是一种“造作”的行为,是一种为了达成未来目标而付出的努力。一旦稍有懈怠,或遇到障碍,心中便会生起烦恼。

《念佛圆通章》开篇便说了“初于闻中,入流相似”。“闻”者,闻佛名号。但这个“闻”,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去“闻”。大势至菩萨在此强调的是“不涉二尘,乃至六尘,不离当处,常得圆通”。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念佛的“闻”,不是被声音牵着鼻子走,也不是被声音以外的尘境所干扰。我们的心,本来就具足光明,只是被妄想、执着这些尘垢所遮蔽。念佛,就是要将这颗散乱的心收回来,专注于佛号。

这里的“不假方便”,就是说,念佛法门本身就是最方便、最直接的法门。它不需要我们去断除八万四千烦恼,也不需要我们去观想多么复杂的境界。只需一句阿弥陀佛,就能破除一切妄想。

其次,要将专注落实在当下,与佛号融为一体。

念佛入无生忍,关键在于“专注”。这里的专注,不是刻意的压抑,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投入。想象一下,当你在听一首你特别喜爱的曲子时,你会不自觉地随着旋律摆动,心神俱往,那一刻你似乎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外界的一切似乎都消失了。念佛也是如此。

绵绵密密,不间不断: 念佛要像一条不曾断绝的河流,源源不断地流淌。每一个佛号都是一个生命力的体现,都饱含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当我们将注意力完全投注在佛号上时,妄想自然就失去了立足之地。心一念佛,佛就在当下;心不念佛,心即是妄念。所以,要让这句佛号成为我们心念的中心。

心口相应,声佛不二: 初学念佛,可以先从持名念佛开始。声道、心念、佛号,三者要融为一体。嘴里念出佛号,耳朵听清楚自己的佛号,心里跟着佛号走,不让杂念插足。但要注意,这个“听”,不是用那个能分别声音的意识去听,而是用那颗本来就清净的心去“体悟”佛号的功德和光明。当你的心与佛号完全契合,你就会发现,佛号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佛号,二者再无分别。

不求境界,但求安住: 修行最怕的是“求”。一有“求”,心就有了执着。念佛念得好,就希望感应道交,得到什么神通,或者看到什么瑞相。这都是障碍。念佛要像对着明镜,只是照见,不带任何分别。佛号是光明,是智慧,是慈悲。你只是如实地去念,让这光明、智慧、慈悲浸润你的心田。不求什么“开悟”,不求什么“境界”,只求这当下这一声佛号能让心安定下来,不被妄念所转。

第三,体悟佛号中的“无生”之理。

这句话很重要:“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方便”是什么意思?就是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本身就是最方便的。它本身就包含了无量劫来诸佛的修行,包含了阿弥陀佛的宏大誓愿。我们念这句佛号,就是在契合这无量功德。

当我们的念佛念到一定程度,心念高度集中,妄念自然消歇,此时就能体会到一种“空”的境界。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那些执着的“我”和“法”都消失了。你会发现,所有的现象都是如梦幻泡影,如水月镜花。念佛声似乎是从虚空中来,又回归于虚空。这时,你就能体悟到“无生”的真实义。

体悟“无生”即是“念佛”: 所谓“无生”,并非是说一切都不存在,而是说一切事物都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性。它们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必然因缘离散而灭。当你念佛时,你就是在念这个“生灭”的法。每一声佛号,都是“生”,念完就“灭”。但念佛的人,却不被这个“生灭”所困扰,而是体悟到在这个生灭的背后,是永恒不变的“法性”。而这法性,正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显现的。

从念佛中觉察妄念的虚幻: 当你心念专注在佛号上,你就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烦恼忧愁的妄念,原来都是虚幻不实的。它们就像空中的泡影,一碰就破。你不再被它们牵着鼻子走,而是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的虚妄性,并安然地让它们过去。这个过程,本身就在培养“无生忍”的智慧。你忍受的,不是外来的苦,而是因为看清了苦的虚幻本质而生起的智慧。

举个例子,就好比你在静坐时,蚊子在旁边嗡嗡叫。

未念佛时: 你会觉得烦躁,想去赶它,心被蚊子干扰了。
开始念佛时: 你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刚开始,蚊子的声音还是会钻进来,你又会不自觉地去听蚊子。这就需要“不二”的功夫。
念佛得力时: 你的心完全沉浸在佛号中,如水入水,如光含光。蚊子依然在那里嗡嗡叫,但你已经不觉得它烦躁了。你的心安住在佛号上,就像一个稳固的港湾,蚊子的声音只是掠过海面的微风,吹过即逝,不会影响港湾的宁静。你甚至可以不刻意去听它,它只是存在,但不再能动摇你的心。这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的心开解了,不再被蚊子所困扰。

念佛入无生忍,并非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它就隐藏在这句“阿弥陀佛”的音声和心念之中。关键在于将“念”字念得真切,念得纯粹,念得与“佛”的功德、愿力契合。当你的心被这句佛号完全摄持住,你的心就自然而然地开启,了知诸法实相,从而安住于无生之忍。

最后,我想说,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法门,是为了让我们回归到自己本具的佛性。这句佛号,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我们心识的大门,让我们看到里面那片光明寂静的海洋。希望大家都能以真诚恳切的心去念佛,在念佛声中,体悟到“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的真实妙用,最终证得无生忍的智慧境界。阿弥陀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

先:三皈五戒十善业

然后:遇真福田为善知识!!

大势至菩萨也是真福田亲自指导下,信解行证样样满分才成功的。

何况五浊恶世的我们。

八地指南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