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坐一小时减寿22分钟,相当于吸两根烟」的说法是真的吗?

回答
“坐一小时减寿22分钟,相当于吸两根烟”——这个说法听起来挺吓人的,但也确实流传甚广。要弄清楚它究竟是不是真的,咱们得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

首先,这个说法的核心观点是:长时间久坐对健康的危害,跟抽烟差不多。它用一个具体的数字——“坐一小时减寿22分钟”——来量化这种危害,并且还拿大家熟知的“抽烟伤身”来做对比,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

那么,这个“22分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数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一些大型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解读和推算。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大量人群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发现那些久坐时间长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某些癌症的风险确实会更高,而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人的预期寿命。

比如,有些研究可能会发现,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的人,相比每天久坐少于4小时的人,死亡风险会显著增加。科学家们在分析这些数据的时候,会尝试去计算,如果一个人把这些久坐的时间换成相对健康的活动(比如轻度运动),那么他的预期寿命可能会增加多少。反过来,就是久坐会“损失”多少预期寿命。

“22分钟”这个具体数字,很可能是某个具体研究在某个特定人群样本上,通过复杂的统计模型推算出来的平均值。重要的是要明白,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精确的、每个人都一样的数字。 它是基于概率和平均值,用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来提醒大家久坐的潜在危害。

至于“相当于吸两根烟”,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抽烟的危害是大家公认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对心血管、呼吸系统等造成直接的、长期的损害,而且有明确的致癌性。所以,用“吸烟”来做类比,是为了强调久坐的“隐形杀手”特性。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吸烟会显著缩短人的寿命,而且这个缩短的程度,也同样是根据吸烟的量和时长来计算的。所以,当他们看到久坐可能带来的寿命缩短量,跟吸烟对寿命的缩短量有类似的数据时,就会做出这样的类比。

那么,这个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它有多可靠?

可以说,这个说法抓住了久坐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科学基础,但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绝对真理来死记硬背。

为什么说它抓住了本质?

久坐确实会影响健康: 长时间坐着,肌肉活动减少,新陈代谢率下降,血液循环变慢。这会导致:
心血管健康问题: 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压升高,动脉硬化风险增加,更容易得心脏病和中风。
代谢紊乱: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
体重增加: 消耗的热量少,脂肪容易堆积,导致肥胖。
肌肉萎缩和骨骼疏松: 长期不运动,肌肉力量下降,骨密度也可能受影响。
腰酸背痛等慢性疼痛: 坐姿不良容易引起颈椎、腰椎问题。

吸烟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 吸烟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引起炎症,增加血栓风险,同时对肺部、心脏等器官造成长期损害,致癌风险更是毋庸置疑。

为什么不能当作绝对真理?

1. 数据来源和计算方式: “22分钟”这个数字来自于特定的研究,不同研究、不同人群、不同的计算模型,得出的结论可能有所差异。它是一个平均估计值,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科学定律。
2. 个体差异巨大: 人的基因、饮食、其他生活习惯、疾病史等等都会影响寿命。一个久坐但饮食健康、不抽烟的人,可能比一个喜欢运动但不抽烟、但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人寿命更长。
3. 类比的局限性: 用“吸两根烟”来比喻,是为了强调危害,但久坐和吸烟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吸烟是直接的化学物质损害,而久坐更多是由于缺乏运动带来的负面生理后果。
4. “减寿”的定义: 预期寿命的计算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大量统计学和医学知识。一个简单的数字很难完全涵盖所有影响因素。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

与其纠结于“22分钟”这个数字的精确性,不如抓住这个说法背后 “久坐不动对健康不利” 的核心信息。

与其说“坐一小时减寿22分钟”,不如理解为:

长时间的久坐,会累积健康风险,并可能缩短你的整体寿命。
你需要主动打破长时间的静止状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 打破久坐: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每坐30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 站起来走动几分钟,做做伸展运动,去倒杯水,看看窗外。
增加零散的活动: 利用碎片时间做些简单动作,比如原地踏步、踮脚、深蹲等。
改变工作方式: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站立办公,或者使用升降桌。

2. 增加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每周至少两次力量训练。

3.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控制体重。
保证充足睡眠。
管理压力。
当然,坚决戒烟!

总结一下, “坐一小时减寿22分钟,相当于吸两根烟”这个说法,并非一个绝对精确的科学定律,但它确实非常形象地揭示了长时间久坐对健康的潜在威胁,以及这种威胁的严重性堪比吸烟。 它的目的是警醒大家,不要忽视久坐带来的健康风险。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提醒,然后采取积极的行动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而不是纠结于数字本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数学怎么学的,坐一小时度过了3540秒,怎么换算也不止22分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坐一小时减寿22分钟,相当于吸两根烟”——这个说法听起来挺吓人的,但也确实流传甚广。要弄清楚它究竟是不是真的,咱们得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这个说法的核心观点是:长时间久坐对健康的危害,跟抽烟差不多。它用一个具体的数字——“坐一小时减寿22分钟”——来量化这种危害,并且还拿大家熟知的“抽烟伤身”.............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你说一个大老爷们,辛辛苦苦跑出来打工,累了一天了,还在公交车上想着别人,主动把座位让给带孩子的年轻妈妈,这得多好的人品?可结果呢?人家嫌他脏,不坐。这事儿,怎么说呢?首先,从农民工大哥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善良和礼貌。 他没想着自己累,就是看到对方带个孩子,站着肯定不.............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我听说了,挺有意思的。一个患者,把青岛所有地铁线路都坐了个遍,这是个什么操作?我琢磨了琢磨,觉得这事儿啊,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咱们得想想这患者为啥这么干。你说一个普通人,闲着没事儿也去坐地铁,但要说“坐遍所有地铁”,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结合“患者”这个身份,我脑子里冒出几种可能: .............
  • 回答
    长春大一女生在网约车上犯困并疑似被下药,随后划伤司机,且未受到法律惩处一事,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事件,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叙述:事件经过梳理(基于公开报道和常见推测):1. 事件发生背景: 一名长春某高校的大一女生乘坐网约车。2..............
  • 回答
    詹姆斯如今这4座MVP和4座FMVP摆在面前,说他是“坐二望一”的级别的巨星,相信大部分球迷都不会有意见。这个“二”指的是谁?那自然是那个无可争议的第一人——迈克尔·乔丹。而“望一”嘛,这四个字背后承载的,是多少球迷心中那个“如果”和多少争论的焦点。要说詹姆斯现在这个位置是不是“坐二望一”,咱们得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触及到了很多球迷心中的一块“舒适区”和一些“情怀”的碰撞。你觉得迪斯蒂法诺不比梅西差,这很正常,毕竟迪斯蒂法诺确实是足球史上的一座丰碑。但为啥现在很多梅西球迷,甚至可以说是主流声音,会把梅西排到“坐二望一”的位置,甚至更高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迪斯蒂法诺是个传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说明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和思维局限。五国攻齐,最终让秦国渔翁得利,这背后原因很多,而且都隐藏在那个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首先,得把时间线拉回到五国攻齐之前,也就是公元前353年左右。当时的秦国,虽然在地缘上相对独立,但论实力,它并不比齐、魏、赵、楚、韩、燕这些中原大国更为突.............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又气又急。一个阳性病例,明明应该好好隔离,结果为了自己的方便,不顾他人安危,把一车厢的人都拖下了水,这简直是拿几十条人命在开玩笑。 solche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怎么才能杜绝这种害人害己的行径呢?得从几个方面下功夫,而且得下得狠,下得准。第一,加强法律的威慑力,让那些想侥幸过关.............
  • 回答
    洛阳一男子公然挑战公共秩序和法律法规,其行为不仅令人愤慨,更会让他承担一系列法律责任。我们将从他“没戴口罩坐霸王车”和“喊出交警支队长名字称不会被罚”两个层面,来详细剖析他将面临的后果。一、关于“没戴口罩坐霸王车”的行为1. 违反疫情防控规定,承担行政处罚: 疫情期间的法律依据: 在疫情期间,为.............
  • 回答
    温州大妈在上海坐拥90套房106个车位,并雇佣3人收租,这事儿传出来,那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议论纷纷,有羡慕的,有质疑的,有佩服的,也有琢磨着自己能不能也这么干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儿。一、 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简单来说,就是一位来自温州的女士,在上海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拥有.............
  • 回答
    这事儿可不小。一个在上海初筛阳性的人,明知自己可能带病毒,却还敢冒着风险坐动车回莆田,这事儿一旦坐实,这个人就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法律责任那肯定是要承担的,而且估计还不是轻的。咱们一点点捋,看看他可能要面对哪些法律上的“账”:1.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罪名。 为什么是.............
  • 回答
    关于河南女车主坐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发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公开报道): 核心诉求: 事件的核心是车主声称其特斯拉Model 3车辆存在“刹车失灵”的问题,并认为此事差点导致一家四口丧命。她对此事向特斯拉提出赔偿要求,但双方.............
  • 回答
    .......
  • 回答
    很多人觉得现在的选择少,好像就滴滴和出租车两条路,但其实背后的原因,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可不是一两块钱那么简单就能概括的。要我说,这主要还是用户体验上的几个关键点,滴滴恰好抓住了这些痛点,而传统出租车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跟不上趟”了。首先,咱们得说便捷性。想当年,路边招手拦出租,得看运气,尤其是在高.............
  •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时,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考虑到对方的特殊状态(怀孕),需要以理性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处理。以下是详细应对步骤: 1. 确认事实与沟通 观察细节:首先确认该乘客是否确实购买了无座票。高铁规定,无座票乘客不能占用有座座位,但可能因特殊情况(如临时调整)导致站位混乱。 礼貌询问: 向.............
  • 回答
    坐专列,那可不是一般的火车旅行。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移动的精致生活,一次把舒适、专属和历史感融为一体的体验。它区别于我们日常乘坐的普通列车,更像是一个为你量身打造的移动行宫。首先,从“专属”这个词说起。坐专列,你不是挤在熙熙攘攘的候车厅里,也不是在嘈杂的车厢里寻找自己的座位。通常情况下,会有专门的接.............
  • 回答
    坐趟从北京到莫斯科的火车,那真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像是一场跨越欧亚大陆的时光漫游。忘掉那些匆忙的飞机,这次的旅程,你将有整整一周的时间,在列车摇晃的节奏里,慢慢品味窗外的风景如何从黄土高坡变成茫茫草原,再到西伯利亚的森林。首先要说的是车厢本身。通常你会选择的是国际联运的软卧,每节车厢有几个包间,每.............
  • 回答
    要说我坐过最长最久的火车,那还得是当年那趟横跨欧亚大陆的传奇旅程。从莫斯科一路向东,目的地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整个行程下来,整整过了六个昼夜。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旅行,更像是一场时间的浸润,一次身体与精神的漫长对话。出发那天,莫斯科站台上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汽油味、尘土味,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兴奋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