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其他很多朋友回答的那样,机械设计的巧妙可以简化相应的控制系统。
实际上,如果我们回顾机电系统的发展史,在现代电子控制系统出现之前,机械设计工程师们一直都是依靠极其精巧的机械设计来实现功能,他们根本就没有“使用控制系统”这个选项。
如今我们还能看到的很多带有过去时代特色的机械结构,比如高端的机械表、各类专用加工制造设备(比如下面这个制造铁链的生产线),借助凸轮、棘轮、四杆机构等等实现指定的时序、运动范围、力量。
那么机构的巧妙和控制的巧妙哪个更重要一些?或者说机电系统的复杂度到底应该放在机械系统还是控制系统上?
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回到机电设备发展史上来,为什么相比于过去我们如今的设备越来越倚重自动控制系统呢?
当一般人看到一个设计精巧的全机械自动设备的时候,可能会赞叹其巧妙。但只有真正做过机械设计的人,才会意识到在那设计的背后堆积多少人多少灵感与汗水,堆积了多少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多少张扔掉的草稿纸。
功能的复杂度所引发的机械设计的难度,不是线性的,而是几何级数的。
机械在空间布置上有难题,传动有难题,共振有难题,精度有难题,力/扭矩存在极限。材料就算不发生破坏,也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蠕变或者疲劳损坏。有时还可能出现化学腐蚀,或者因为灰尘或碎屑发生堵塞。润滑油、液压油可能会渗漏。焊缝可能在长期多次热胀冷缩下断裂。几乎处处都有难题。
机械设计本身也可以存在bug,而机械系统的debug极其耗时耗力。当你听到敲击音的时候,你并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出问题的部位一般完全被其他部件遮挡住了。等到你拆开机械以后,未必能立刻找到原因,而重新装配好以后,由于拆装时零件的相对位置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问题可能又消失了。换句话说,很多机械设计的BUG不能够稳定复现,也不能直接观察。
从设计上来说,要完成类似的功能,而且如果彼此确实可以相互替代的话,程序的设计难度要低于电路设计难度(比如实现一个固定增益的PID控制),电路的设计难度又要低于机械的设计难度(比如节速器)。而电路的debug难度一般远远大于程序的debug,而机械的debug难度又远远大于电路的debug。
如果能够完成同样的功能,你当然是希望采用总体上实现难度最低的方案。所以整个业界的发展就是越来越多地用电路上的复杂度来代替机械上的复杂度,又用程序上的复杂度来代替电路上的复杂度。
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更多地用精巧的机械设计来实现功能要求,一般就需要大量的定制部件。生产周期和成本就十分可观,这些定制件的质量控制也会十分麻烦。
相反,如果主要采用市面上能够直接买到的标准机械零件,辅以精巧的程序设计,那么周期和成本通常都可以得到压缩,机械部件的质量也更有保障。
再者,程序本身可以在线升级,机械系统不可以。一套通用的机械结构可以加载不同的程序而完成不同的功能,灵活性就很高。使用大量通用部件得机械设备在退役的时候,仍然可以拆散以后组装成新的设备,而使用大量定制部件的设备就基本不可能。程序一般不因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而发生变化,而机械系统则很难。
所以成本、周期、可靠性也要求对机械设计进行一定的简化。
随着电子和程序算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机械设计可以被简单机械设计所取代。使得自动设备的总设计成本大大下降,能够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
因此,一般而言,机电系统的复杂度应该主要放在控制系统上而不是机械系统。
当然,也有一些场合,把复杂度放在机械系统反而能够降低成本或者提高可靠性。总而言之,针对一个需求而设计的机电系统,具体复杂度的分配需要考虑成本、时间、可靠性这三个因素。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综合起来,有时候一方增加一点点复杂度,另一方就能减少一大截。最终的目标总是成本低、(设计/生产)时间短、可靠性高。
————————————————————————————
但以上的前提条件都是“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设计目标”。
在一些场景下,控制系统并不能完成目标,还是必须依靠机械系统来提供基本的控制条件。
比如有很多人提到的高精度控制场景下的静摩擦问题。如果不通过巧妙地机械设计来大大降低甚至消除静摩擦,控制系统常常就无法实现很高的控制精度。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没有选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