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与科学家研究领域不同。科学家研究的是某项科学技术的理论,而工程师研究的是某项科学技术的具体应用。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我们知道,当电流流过某导体时,它会发热,热功率为 。
我们还知道,导体的散热途径有三种,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这三种散热方式的研究涉及到许许多多科学家。但牛顿把这三种散热方式给统一起来了。
牛顿认为:输入电器的热量=提高电器的温度+散热。写成表达式,就是: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散热公式,它把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给统一起来了。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线圈的表面发热,可以计算出导线和电缆的发热,可以计算出开关电器的发热,可以计算出家用电器的发热。
这个公式看似简单,但在牛顿时代,也只有牛顿能推导出这个公式。如果我们现代的电气工程师穿越到牛顿时代,并且和牛顿对话,我们能告诉他什么?恐怕只能告诉他这个公式使用的面面观,至于公式的由来,我们只能听牛顿剖解分析了。
这就是科学家与电气工程师的距离。
在某些情况下,工程师和科学家不一定能分得开。例如达芬奇就是一个例子:他是画家、科学家,也是工程师。再例如著名的爱因斯坦,他也发明了广泛用于核电的一项特殊制冷技术。而发明之初只是为了改进空调机的制冷方式。
我们都知道麦克斯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他是经典物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理论在实际工程中也有具体的运用,例如麦克斯韦电磁吸力公式:
这个公式就是我们电气工程师用来计算各种电磁线圈吸力的最基本公式。
再看气体放电技术:
汤逊,一个伟大的名字,是他首先揭开了气体放电之谜。也因此,把气体放电的辉光区域叫做汤逊放电区。我们在日常中使用的日光灯、钠光灯等等,都是电气照明方面的发明家和工程师们把汤逊放电变成现实。
在电气工程师中,最让人敬佩的是霍姆,他是西门子公司的电气工程师,同时又是电接触的领域的理论鼻祖。他提出的电接触霍姆斥力公式:
这就是广泛用于继电器触点和断路器触头计算电磁斥力的最基本公式。
看起来,科学家与电气工程师的距离并不远。
现代科技,知识面极大地扩充,许多知识都相互关联起来了,电气工作者也不例外。
某次我到大亚湾核电站去进行技术会谈,与会的不但有电气专家,还有一位核电研究员。会谈到一半,这位核电研究员问我一个问题:当发生地震时,开关设备能抵御多大的地震烈度?我只能给出一个定性的说法,给不出具体定量数据。
这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作为电气工作者,我们在本专业的知识面应当足够深度,同时我们在其它方面的知识面应当有足够的宽度,才能应对当下知识爆炸时代的电气工作。
由此可见,电气工程师与科学家之间是有很深很长的距离的。科学家们在他们熟悉的理论领域驰骋拓展,游刃有余;电气工程师在自己熟悉的知识范围内施展技能,尽显个人才艺。但科学家要进入电气工程师领域,相对容易,而电气工程师要进入科学家的领域则要难得多。
例如一位大学的电气专业课老师到企业来,尽管他不熟悉企业的电气设备和各种国家标准及规范,但他至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起来,并能有所建树地进入工作环境;反过来,电气工程师去学校任教,可能就要难得多。
事实上,电气知识博大精深。电气知识的任何一个枝节,都可以让有心人为之奋斗终生,并结出美丽的花朵。
例如在发光二极管的研发之初,有谁能看到如今LED电气照明发展规模?再例如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吸力公式时,他能想象到如今的航母电磁弹射战机吗?而赫兹当年发现的无线电波微小电弧到如今的无线通信和智能手机技术,若赫兹还健在他非大跌眼镜不可。
把理论用到实际工程中,恰恰是电气工程师的强项,也是我们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我们电气工程师们施展个人技能的最大的绝妙舞台。
由此看来,还是让电气工程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为我们研发更多的实用新型电器产品为好,根本就没有必要不切实际地去当什么科学家。
这些在实验室中忙碌的大三电气专业学生们,当他们日后走向职场,他们成为电气工程师或者成为科学家的可能性哪个更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