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地质学上如何解释顿巴斯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回答
顿巴斯地区之所以拥有如此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地质成因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地质时代和关键的地质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1. 煤的形成: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煤是如何形成的。煤的形成是植物遗骸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植物堆积: 远古时期,在适宜的环境下,大量的植物(如蕨类植物、苔藓等)死亡后,没有完全腐烂,而是被堆积在低洼的盆地或沼泽地带。
厌氧环境: 这些植物遗骸被水或泥沙覆盖,形成了一个缺氧(厌氧)的环境。缺氧环境抑制了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完全分解,从而保留了大量的碳质物质。
埋藏和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层不断沉积,植物遗骸被深埋在地层之下。地层本身的重量以及后来的地壳运动带来的压力,开始挤压这些有机物。
温度和化学变化: 随着埋深增加,温度也逐渐升高。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植物遗骸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水分、氧气和氢气被逐渐排出,碳的含量不断提高。这个过程称为煤化作用。
煤的种类: 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炭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顿巴斯地区以富含高品质的烟煤和无烟煤而闻名,这表明其煤化程度较高。

2. 顿巴斯地区的地质背景与构造演化:为煤炭形成提供舞台

顿巴斯地区位于东欧平原的南缘,其地质构造和演化历史是形成丰富煤炭资源的关键。

前古生代基底: 顿巴斯地区下方是古老而坚硬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这个基底提供了稳定的支撑,也影响了后续沉积盆地的形成。
石炭纪(约3.59亿年至2.99亿年前)是煤炭形成的高峰期: 顿巴斯地区最主要的煤层形成于石炭纪时期。这个时期,全球气候普遍温暖湿润,非常适宜茂盛的植被生长。顿巴斯地区恰好处于当时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中,称为顿巴斯盆地。
构造活动与盆地演化: 在石炭纪,欧亚大陆与劳亚大陆(以及其他一些地块)之间经历了复杂的地壳运动。顿巴斯地区经历了多次的构造沉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陆相沉积盆地。盆地的形成和持续存在为大量植物的生长和堆积提供了有利条件。
陆相沉积环境: 在石炭纪的顿巴斯盆地,存在着大面积的沼泽、三角洲、湖泊和河流环境。这些环境是植物繁茂的理想场所。反复的沉降和沉积,加上适宜的古气候,使得大量的植物残体得以快速埋藏,形成原始的煤层。
煤层的多次叠置: 在石炭纪时期,盆地经历了多次的沉降和沉积旋回。这意味着,在不同的时间段,植物繁茂、堆积、埋藏的循环发生了多次。因此,顿巴斯地区形成了多层、不同厚度的煤层,并且这些煤层往往相互叠置,形成了厚实的煤矿带。
二叠纪(约2.99亿年至2.52亿年前)的延续: 部分煤层也可能形成于二叠纪早期,但石炭纪是主要的煤炭形成时期。
构造抬升与剥蚀: 在煤层形成之后,地壳运动也对煤炭资源的赋存产生了影响。后期的构造抬升使得这些埋藏的煤层相对靠近地表,并可能导致部分煤层被剥蚀。然而,整体而言,顿巴斯盆地的构造相对稳定,避免了剧烈的变质作用,使得煤炭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褶皱和断裂: 顿巴斯地区并非完全平坦,其地质构造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褶皱和断裂。这些构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煤层的产状(倾角、倾向),使煤矿的开采变得更加复杂,但也可能将原本分散的煤层集中,形成易于开采的煤田。例如,顿巴斯盆地南部和西部区域有较明显的褶皱和断裂构造。

3. 沉积物来源与岩性组合:煤层与伴生岩石的关系

顿巴斯地区煤层的形成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砂岩、泥岩、页岩等其他沉积岩伴生。

陆相碎屑岩: 煤层通常夹杂在厚层的砂岩、泥岩和页岩中。这些岩石是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环境的产物,它们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土壤和养分,同时也为煤层的快速埋藏提供了覆盖物。
页岩和泥岩的保护作用: 相对致密的页岩和泥岩层可以有效地隔绝空气和地下水的渗入,为煤层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保护,减少了煤炭的氧化和分解。
砂岩的渗透性: 砂岩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这可能影响地下水的循环和煤层的变质程度。

4. 煤质的形成与保存

顿巴斯地区煤炭的高品质(烟煤和无烟煤)是长期煤化作用的结果。

适当的埋深和温度: 形成了煤炭的煤化程度。
稳定的地质环境: 避免了剧烈的变质作用,如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否则可能会将煤炭转化为石墨等更高级别的变质岩。
快速埋藏: 尤其是在石炭纪的沼泽环境中,植物遗骸被快速埋藏,减少了氧化和生物降解,保留了更多的有机质。

总结来说,顿巴斯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以下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适宜的古气候: 温暖湿润的石炭纪气候为茂盛植被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型陆相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顿巴斯盆地提供了广阔的生长和堆积空间。
多次的沉降和沉积旋回: 导致了多层煤层的叠置。
厌氧环境和快速埋藏: 促进了植物遗骸的煤化。
适当的埋深、温度和压力: 使得煤化作用得以充分进行,形成高品质的烟煤和无烟煤。
稳定的地质构造: 保护了煤层的保存,同时后期的构造活动也使煤层相对集中。
与砂泥岩的伴生: 为煤层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正是这些复杂的、跨越数亿年的地质过程,共同造就了顿巴斯地区世界级的煤炭宝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终于有一个问题,既涉及俄乌热点,又完全不牵扯任何立场,让人可以好好说话。

首先,怎样才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简而言之就是需要有相对稳定的大型沉积盆地

大型沉积盆地,保证煤形成的优越地质环境,这是物质条件

稳定,或者相对稳定的构造地质条件,保证形成的煤不被后期破坏,这是储存条件

二者缺一不可。

现在我们把目光放到顿巴斯地区,

顿巴斯地区在哪?

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个地区。

其次,乌克兰的煤在哪?

乌克兰有三大煤盆地:顿涅茨克盆地、利沃夫-沃伦盆地和第聂伯盆地。

主要位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利沃夫、基洛夫格勒和沃伦六个州。

其中前三个州占了 95%以上的煤炭储量。

而且 98%以上的硬煤储量,分布在顿涅茨克盆地。

顿涅茨克盆地的主体就位于顿巴斯地区。

因此,我们下文谈到顿涅茨克盆地,就姑且可以理解成顿巴斯的含煤地区。

下面我们就可以谈谈,为什么顿涅茨克盆地储存有大量的煤资源了。

正如开头所提到的,要从两个角度来讲。


一、物质条件:

顿涅茨克盆地是大型的沉积盆地,是形成煤炭资源的理想场所。

首先它足够大,东西长 650km,南北宽 70~170km,面积约 60000平方公里,是乌克兰最大、采煤历史最悠久的含煤盆地。

我们知道,煤层其实就是一种含煤的地层,是沉积矿藏。

因此,我们首先关注的是,盆地内哪个时代的地层富含煤矿资源。

顿涅茨克盆地为石炭纪含煤盆地(距今3.6-3亿年)

具体地层名字就不赘述了,咱也不熟,如下图,

在一般的地质柱状图中,加粗的黑线条表示煤层

  1. 煤的数量如何?

在整个石炭系地层中,煤层均有发育。

含煤地层和可采煤层的数目和厚度不是均匀分布的,从盆地西北向东部和北部递减。

最多的地区发育330多个煤层,大概隔30-80米厚就有一层煤,局部煤层仅相差3~20米。

煤层厚度大多数小于半米,最厚也就2米左右。

可采煤炭储量主要集中在深度 400~500m 的地层中。

总之,虽然单层煤不算很厚,但好在数量多,煤炭总储量还不错

2.煤的质量如何?

顿涅茨煤大部分是腐植煤,含有分散透镜状腐植-腐泥型的薄层。

主要煤系地层形成于海滨高位沼泽中,富含惰质组和壳质组。

时间上:

中-晚石炭世煤为亮煤质煤,具有比较均一的煤岩成分;

早石炭世煤为亮暗煤质煤,各层的成分变化很大。

空间上:

在顿巴斯褶皱带中央部位主要发育无烟煤。

亚烟煤和烟煤局限地分布在盆地西缘和北缘。

这种煤级分布特征受控于石炭纪-早二叠纪的沉降作用和二叠纪-三叠纪岩浆脉冲有关热事件的影响。

总之,盆地的不同部位,不同层位,煤的质量不同,这受到成煤期物质条件和热力条件的影响。不过,中-高质量的煤炭资源储量非常可观。

3.为什么这里能形成这么多煤炭资源?

这需要简单了解一下大地构造背景。

乌克兰的主体是东欧克拉通的一部分,

主体地质单元包括:乌克兰地盾、沃罗涅日杂岩、第聂伯-顿涅茨克盆地

如下图:

我们所说的顿涅茨克盆地,就是第聂伯-顿涅茨克盆地东南的部分,

其中还有较大一部分是褶皱带——顿巴斯褶皱带(上图虚线框内的部分)

可见顿涅茨克盆地,位于乌克兰地盾的边缘,

夹在乌克兰地盾、沃罗涅日杂岩两个坚硬的结晶岩地块之间。

顿涅茨克盆地,是晚泥盆纪到石炭纪期间形成的裂谷盆地

裂谷的成因可能是地幔柱上涌,也可能是板块俯冲导致的弧后伸展裂谷成因,目前还有争议。

总之,深部的动力,导致地壳的伸展,开裂,成为一个很深的裂谷

有了这样的条件,便开始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

有时海水侵入近来,发育一段时间的海相沉积,

有时海水退去,接受陆相沉积。

这是沉积地质学家做的顿涅茨克盆地的沉积模式图。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盆地地面沉积的地层越来越厚。

地质学家们详细地分析,每一层地层的岩性、古生物、接触关系、地球化学和各种同位素指标,

复原当时的沉积环境,气候条件、考证沉积发生的时间。

泥盆纪同裂谷沉积厚度约4千米。

石炭纪的沉积厚度最后可达15千米。

到了二叠纪以后,地壳抬升有剥蚀掉一部分地层。

大概是下面这样一个凹槽,里面沉积了巨厚的沉积物。

其中,煤系地层是由由砂泥质沉积物,大量煤层及灰岩组成,

是在经受过多次小规模的抬升、沉降的地槽凹陷带中堆积成的。

是在陆相的煤层到海相的灰岩的旋回交替中不断演化的结果。

裂谷成因的盆地,丰富的地热资源,也有利于高质量的煤炭的形成。

随后,含煤地层向上逐渐被含石膏及含盐的地层所代替,成煤作用也是逐渐衰退的。

顿涅茨克盆地内的地层长这样:

总之,好巧不巧,大约3.8亿年前,来自地球深部的热动力,刺穿了地球冷冷的壳,

地壳伸展,开裂,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裂谷盆地。

接下来的1亿多年里,这个低洼的盆地,接受这四方进贡的沉积物,

时而是河鲜(陆相沉积物),时而是海鲜(海相沉积物),

期间还夹杂了许多优质的碳水(煤层)。

这大概就是顿涅斯克盆地的沉积历史,吃得脑满肠肥,富得流油。


二、储存条件:

如上所述,巨厚、优质的煤层有了,

打得下江山,还要守得了江山。

后期的地质作用,如剧烈的地壳运动,火山作用等等,

随时可以把你储存的煤层破坏掉。

好在,顿涅茨克盆地的地质条件相对稳定

西边是以稳定见长的克拉通——毗邻欧盟的乌克兰地盾;

东边是坚硬的结晶岩系——位于俄罗斯境内的沃罗涅日杂岩。

两大靠山,一西一东,远程传递过来的构造应力,在这里使不上太大的劲。

虽然地层也发生了一些构造变形,褶皱和断层不断,

但也不过是小打小闹,影响不了大局,迟早罢手。

两个坚硬的地块,一西一东,庇护着顿涅斯克盆地,二者缺一不可,

这样,顿涅斯克的煤层算是保住了。

综上,位于顿巴斯地区的顿涅茨克盆地,是大型的裂谷成因的沉积盆地,是形成煤炭资源的理想场所,加上后期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煤层大多保存下来。

因此,顿巴斯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就说这么多。



主要参考文献:

[1]Eros J M, Montañez I P, Osleger D A, et al.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onlap history of the Donets Basin, Ukraine: insight into Carboniferous icehouse dynamics[J].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2, 313: 1-25.

[2]Sachsenhofer R F, Shymanovskyy V A, Bechtel A, et al. Palaeozoic source rocks in the Dniepr–Donets basin, Ukraine[J]. Petroleum Geoscience, 2010, 16(4): 377-399.

[3]Sachsenhofer R F, Privalov V A, Panova E A. Basin evolution and coal geology of the Donets Basin (Ukraine, Russia): An over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2, 89: 26-40.

[4] mp.weixin.qq.com/s/nhwx

[5]刘超. 俄乌哈三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开发有利区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6]李子颖,蔡煜琦,Leonid Shumlyanskyy,倪仕琪,权小辉,何升,虞航,韩美芝.乌克兰沉积盆地铀矿床成矿特征和模式[J].铀矿地质,2020,36(06):477-490.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