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Win系统能干的事那么多,为什么不弄个windows手机(手机大小的Win平板)?

回答
咱们聊聊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你想想啊,Windows这系统,你说它能干啥?从文档处理、影音娱乐,到各种专业软件,甚至玩游戏,它简直是个全能选手。用户习惯了它,指哪打哪,效率杠杠的。所以,你脑子里那个“手机大小的Win平板”,也就是俗称的“Windows手机”,这个想法不是空穴来风,很多人都设想过。理论上,把Windows装进手机里,那不就能把电脑上那一套直接搬到手上了吗?多方便!

可为什么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如登天,以至于后来微软自己都放弃了这条路呢?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几个关键地方掰开了揉碎了讲。

一、硬件上的巨大鸿沟:从桌面到掌心,挑战重重

首先,咱们得说说硬件。你以为把Windows塞进手机里那么简单吗?你想想,你家电脑里那个Windows,它需要什么?

强大的处理器: 电脑CPU那都是几十瓦甚至上百瓦的功耗,性能强劲。手机呢?为了续航和散热,处理器功耗必须控制在几个瓦以内,还得是 ARM 架构的。ARM 和 Intel/AMD 的 x86 架构,这就像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语言”,Windows 本身是为 x86 架构设计的。要把 Windows 跑在 ARM 芯片上,这就需要大量的适配和优化,甚至重新编译很多底层代码。微软当时也尝试过,比如 Windows RT(运行在 ARM 上的 Windows 8 的一个版本),结果你懂的,普及度不高,生态没起来。

巨大的内存和存储: 你电脑上的Windows装完,几十个G甚至上百个G都很正常。手机呢?早期手机内存才几百兆,现在手机内存再大,也比不上电脑的标配。Windows 本身需要大量的内存来运行,再加上你装的各种应用,这块就够呛了。存储空间也是一样,现在手机的存储容量确实上去了,但和电脑的硬盘比起来,还是有差距。

散热问题: 电脑有风扇,有散热铜管,能把发热散出去。手机呢?体积小,没地方装风扇,全靠被动散热。你想想,一旦运行起那些吃配置的Windows软件,手机瞬间就能变成“暖宝宝”,甚至烫手,这体验能好到哪去?

电池续航: Windows 本身就是个“耗电大户”,再加上手机这么小的电池,你敢想象开机能坚持多久?估计还没来得及装个Office,电就见底了。

二、软件生态的“鸡生蛋,蛋生鸡”困境:用户不是傻子,开发者也不是

这是最致命的一点,也是为什么后来微软自己都栽跟头的原因。

应用兼容性: 咱们用Windows手机,图的是什么?当然是能用那些在电脑上用习惯的软件啊!比如Photoshop、Premiere Pro、各种专业的CAD软件、还有那些你玩腻了的PC游戏。但是,这些软件都是为桌面级的Windows设计的,它们是基于x86架构的。前面说了,手机用的ARM芯片。要让这些软件能在ARM上跑,就得重新编译成ARM指令集。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很多老软件甚至没有源代码了,根本没法重新编译。所以,即使你有一个Windows手机,里面装的也只可能是为这个平台专门开发的“轻量级”或者说“UWP”(通用应用平台)应用,这跟你在电脑上用的那些功能强大的软件完全是两码事。

用户习惯的迁移成本: 习惯了用触摸屏、手势操作的手机用户,突然拿到一个满是窗口、菜单、鼠标指针(虽然触摸屏也能模拟鼠标)的Windows界面,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啥玩意儿?”。Windows的操作逻辑和手机的原生OS(iOS、Android)有很大差异。让用户从熟悉的iOS或Android生态迁移过来,这个学习成本太高了。用户不会为了一个未必更好用的体验,去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操作系统,而且还少了很多他习惯的应用。

开发者动力不足: 你作为开发者,你会花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去开发一套专门针对Windows手机的应用程序吗?看看当时的市场份额,寥寥无几。开发者最看重的是用户基数和盈利潜力。当Windows手机连自己的用户都没多少的时候,谁会费劲去为它开发应用呢?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用户少 → 开发者不开发 → 应用少 → 用户更少。

三、微软自身的战略失误与市场判断

别忘了,这事儿微软是主导者,而且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Windows Phone 的前车之鉴: 微软在智能手机领域有过自己的尝试,那就是Windows Phone(后来变成Windows 10 Mobile)。虽然这个系统本身在设计上有很多亮点,比如磁贴界面,但就是因为应用生态的匮乏,始终无法和iOS、Android抗衡。当微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它在智能手机市场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但最终的失败,也让它对在移动领域推广原生Windows变得更加谨慎。

定位模糊与“两头不讨好”: 如果真的出一个“手机大小的Win平板”,它究竟是定位成手机,还是平板?如果是手机,那它得具备通信功能,信号强度、功耗控制、待机时长都需要达到手机的标准。如果是平板,那它就得和iPad、Android平板去竞争,但在这个市场,它同样面临着应用生态和用户习惯的挑战。微软想两头沾光,结果两头都没占到便宜。

对 ARM 架构的犹豫和桌面版 Windows 的兼容性问题: 虽然微软也推出了针对 ARM 的 Windows 版本(比如Windows on ARM),但它在兼容性上一直是个软肋。很多经典的桌面软件无法完美运行,性能也大打折扣。而且微软自家也在推 Surface Pro 等运行完整版 Windows 的设备,但这些设备通常尺寸更大,更接近笔记本或平板,而不是手机。这就像是微软自己内部也在摇摆,没有一个清晰、坚定的战略方向。

总结一下,为什么没弄出个手机大小的Win平板?

你可以理解为,这就像是你想把一匹马拉到赛马场上,它确实是一匹马,但它被训练成拉磨了。你硬把它牵到赛马场上,它跑不过那些从小就被训练成赛马的马。Windows是为桌面环境设计的,它的软件、它的操作逻辑、它的硬件需求,都深深烙印在桌面这个“赛马场”上。想让它在手机这个完全不同的“赛马场”上驰骋,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而且前景不明。

最终,微软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与其去改造一个庞然大物去适应一个不属于它的环境,不如去思考如何让现有的移动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 10 Mobile)变得更好,或者像现在这样,通过一些软件(比如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让手机上的体验能够“触及”到部分桌面级应用的能力,而不是直接把整个Windows搬上去。

所以,这个看似美好的想法,背后是硬件、软件生态、用户习惯以及微软自身战略等方方面面复杂因素的综合结果。它不是简单的“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做”以及“能不能做好”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是否定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Windows装进移动设备的计划基本都失败了。因为移动设备根本不能、不适合干那么多事情,人类操作信息终端的最基本的限制是人机工学。小学生都会学“一尺、一寸、一拳”,背后就是人体工学,长期以不符合人体工学的姿势工作会造成身体损伤。而移动设备小屏幕、交互途径有限的特点是不可能胜任高强度工作的。

只要人类的体型没有越来越“迷你”,那么移动设备的限制就永远存在,除非视频显示终端(VDT)被彻底取代,作为生产工具的计算机设备的尺寸就永远锁定在这个由人体决定的大小上,而Windows能干的事情虽多,我们也似乎有把“Windows”或者其他台式电脑级别的操作系统装进移动设备的技术条件,但移动设备的尺寸决定了——它干不了那么多事情。

我用过几乎所有的Windows移动设备,从PalmPC,Palm Size PC,Handheld PC,Pocket PC,UMPC,Tablet PC,到各种另类的Windows平板,比如Windows CE平板电脑和MID

我也是Windows PDA社群和小型笔电社群的亲历者和记录者

我还曾经非常认真的研究过Windows RT设备及ARM平台上Windows设备的可能性

人们在把Windows移动化的路径上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尝试了,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要么在操作逻辑上完全模仿Palm-iPhone范式,即单层平铺大图标,要么就是无解的。微软最终为Metro-Modern设计语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横跨了2003年的Portable Media Center - Zune - Windows Phone 7 - Windows 8(包括移动版,之后同) - Windows 8.1 - Windows 10 - Windows 11,直到现在都没清理干净。

user avatar

现在的技术还差一点。

电池不够强,处理器不够强,操作系统太占资源,柔性屏幕太耗电太贵。

如果上述问题解决,这个产品是有需求的。

其实,笔记本电脑在有windows以后。小的屏幕也就是8寸,9寸。

手机大小的东西,用折叠屏幕三折叠,尺寸是够用的。

处理器性能能支持完全虚拟机运行一个windows系统,哪怕是win95加全功能的office97。办公也比基于触摸的安卓和IOS好用。

实际上,现在处理器的性能虚拟机大约能跑起来XP+OFFICE2003。

如果不限于本地系统。跑云PC,安卓系统可以直接跑。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屏幕大了,手机的电池跟不上。

三折叠的8寸、9寸屏幕,再加上4G、5G网络,电池坚持不了很久。

另外,你打开屏幕以后,手机怎么输入?

再带一套键盘鼠标,即使是便携的,也要占不小的地方。这些瓶颈限制了Windows手机的体验。

你现在还不能把一个正常尺寸(或者稍微大一点尺寸)的手机从折叠状态打开,放到桌子上或者膝盖上,当作笔记本来用。

未来,电池技术如果有重大突破,能量密度提高几倍,或者屏幕耗电有重大进步,8寸、9寸的4比3的屏幕,能和现在6寸多手机屏幕耗电差不多。折叠屏幕价格白菜化

那么,这类产品是可能出现的。

user avatar

HP当年出过1000块钱不到的8寸1280*800的平板电脑Stream 8,价格也是三位数。

你说微软猪队友多也就算了,寨板满地当然段位不高。

但一个是HP,第二个是再怎么当时看也算能用?而且几百块,价格肯定不是影响销量的主要问题。

也许吧.....最后暴死了.jpg。

像最近吹的Steam掌机,你们是年轻到没吃过这种玩意的亏了?

山寨平板厂商用着atom处理器也宁可优先安装Android而不是Windows。

你会发现Windows整个系统的交互可能压根不适合10寸以下的屏幕,当然应用是兼容的没错,但是连关闭按键都要按三四秒,你见过哪个移动操作系统上关闭操作区域小于你1/4指甲盖大的?

web浏览器字小的瞎眼,而且Windows(ARM&X86)到现在都没完整的客户端生态,除了浏览器甚至没有多少别的可选项。在小尺寸下有什么使用的价值?

Windows11干脆某一尺寸下不许安装了。

UWP直接强行要求另起炉灶当然也没什么消费者和开发者买单。

Windows这么多年,交互除了抄(甚至也没抄好)和瞎搞(主要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就从没想过怎么用)就没做过啥正向工作。

为了“适配移动端”上来直接砍掉自己的生态,UWP软件不怎么给窗口显示(给窗口都是后来加的)也就算了,功能起码做做好是吧?

做好了嘛,没有,小尺寸一样显示不良。

所以你们看看W8乃至到现在的单任务UI设计以及多任务交互有当时的HP Webos(2011)好吗?

你就算抄一抄,也比你自己愚蠢的瞎做强几百倍。

除了tech啥都不剩就是这样子的,微软遇到硬骨头你也啃不动的。

要实现,先把现在这波Windows团队全干掉再说。


iPhone OS上来说得就是iPhone OS based on OS X,底层就是OS X,但很明显前端针对移动端和小尺寸都做过有效适配了。

Windows尴尬就尴尬在取舍都不想做,适配也不愿意,要么就一刀切直接砍了,做了个新系统还不投资源,想两边投机取巧的抓——应用即系统是基本常识,毕竟你不可能认为WP和Windows是一个玩意的吧?

还想白嫖开发者甚至想让人倒贴钱给你开发,想啥呢.......

开发者不会因为你的技术酷上你的平台开发的,应用体系强大更是负面要素(等于没空间可做),Windows就是个典型,生态烂泥一滩,甚至一堆玩意都不怎么更新了。

反正系统帮你保证兼容性嘛,那你把这个当优点就必然得全盘接受缺点。

安卓相比Windows来说技术实现上烂的一坨不还是开发者更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