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上海浦东,小区目前正常,一切生活照旧
上海要是再这样下去,怕是会出现大规模的用工荒。这样下去的话,基本上包括环卫工人外卖小哥这种很基础的职业,性价比会急剧降低,因为他们没有医保啊,享受不了上海的这样的政策,最后就是自己治,自己治疗的话,挣的钱全贴进去了。那么在上海还不如去其他地方,哪怕是进厂了是吧?就算是封了,这个至少有政府来给你兜底,现在这种政府不给你兜底,你作为个人你怎么办呢?那我为什么要在上海打工呢?
上海这波疫情、作为深圳抗疫基层一份子,原本是极其期待的。我一直真心希望上海能够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道路给深圳借鉴,因为是个深圳人就知道这一个多月深圳有多艰难。可是结果坦率说很失望。失望的不仅仅是目前看不到上海有什么特别的有效的创新的道路,这个我觉得面对奥密克戎,暂时找不到有效的道路也可以理解。失望的是上海号称全国最有管理能力的政府,交出的作业实在有很多很奇葩的操作。昨天冲上热搜的“我要买咖啡”,居然下面一堆沾沾自喜的评论什么上海人缺了咖啡不行吧啦吧啦。。。拜托,封闭小区集体放风出去买菜是个什么奇葩操作?那你之前的封闭算什么?上海的封闭小区不能网购菜吗?社区及志愿者不会送货上门吗?这些在深圳都是基本操作吧。深圳除了突然宣布停摆造成第一天晚上恐慌性抢菜,第二天开始买菜就没啥问题了吧?还有华亭宾馆那操作,这抗疫三年了犯这种低级错误简直难以置信。说是帮深圳分担香港方面压力,结果一开始就跪了要分流了。别说什么上海承担了多少国际航班,众所周知现在外来输入的主要问题就是香港。深圳还要担负供港物资的重任,还要输血去支援香港。我一直觉得深圳做得不够好,但是作为一个基层抗疫人员我除了穿上大白每天尽自己的能力以外我也想不出路子。所以只能说,上海这波的抗疫,实在让人大失所望。一堆同学在上海,也看到他们在群里的吐槽,分享网上抢菜的技巧。真的不明白抗疫一周多了怎么还会这样。还有志愿者问题、深圳的志愿者报名是秒光的,甚至开玩笑报志愿者都要抢。上海的志愿者我不清楚情况,但是看到有人说不报,家里有小孩,下面还一堆赞的我表示很震惊。
如果你能有那么几个舔狗省市
即使自己也闹疫情,即使自己经济也受到很大影响
但是还是能够抽调精锐医护支援
还是能够保障上海日常物资供应
那停摆核酸似乎也是一个方案
应该来学学廊坊市如何防疫
有啊,已经部分实施了:把剩下的婆罗门航班打包送到成都去。
等成都撑不住了,要不西安也接一半?
全国同此凉热,大家都可以清醒认识到长工与客人的差别,至少大陆的地域矛盾就可以缓和了不是?
梅香拜把子,何苦来哉?
哦,对了,去年绿岛大炸锅,大陆要惠灭活疫苗,绿岛嫌low,指名要复必泰,那会儿大家还群嘲弯弯叫花子嫌饭馊,末了呢?
上海人口和弯弯差不离,要不看在这旮旯数十年蝉联全国模范长工的份上,也随喜施舍则个?咱们不敢和绿岛比,自己掏腰包也行啊→_→ 或者大家沪籍不要了,换台湾省籍?
如果清零的大帽子继续压下来,那没办法停摆确实是个最佳方案,而且舆论不会像现在这样全民网爆上海。
但是上海这次反向头铁,中央来人了照样高调辟谣说上海不会封城,明显也看得出上海的官方态度至少在宣传口丝毫没有让步的迹象,全民网暴也没让上海妥协。
上海的反向操作2年来全国独一无二,就我随便刷刷新闻,2年来因为抗疫不利被罢的官员有级别的就好多,别说下面干活的。
站在上海顶端的决策者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风险。你可能觉得经济指标不达标照样会被免,但本周被免和年底被免你我应该都知道区别在哪吧?
唯一的可能就是上海要铁了心的转换抗疫模式这个口子了,承担这个巨大的xx风险。不然就有点说不通了。
探索一条不封城,但不能让病例井喷击穿医疗资源的模式。
因为明知道华亭宾馆是人祸,大家都没看到宣传口有明确的人背锅这一条。就知道领导层还在压力测试团结整个上海的抗疫团队。不轻易的划出0容忍这条线。不让基层人员反应过度一封了事。
国家死抗了2年了我觉得已经是史诗成功了。
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就让上海慢慢把这个口子一点点的打开吧,全国大概也只有上海能抗住这个压力吧,所以才有上海死不封城这一幕。上海土著,我已经做好肉体试验田的思想准备!加强免疫力希望在上海的朋友家人各自安好!
其实上海现在更为现实的目标,应该是疫情下的城市常态化运转,让封闭的居民有充足的物资不引发更多的民怨,保证医疗资源不能因为短缺的关系引发重症和病亡。这样才能通过舆论扭转全国人民对待抗疫的态度。
达成新的共识和理解!难度比全民核酸封城大多了。希望可以成功!失败再走回头路那就真的白瞎了。上海跌落抗疫神坛,别的地方更难有这般勇气了。
香港因为某些原因,几乎所有领域在国内舆论失去民众的共情和理解。失去表率作用。
上海加油!
上海现在已经没有勇气和谁敢担责去试更好办法,上海现在是尽量不停摆搞全员核酸,希望两次核酸后逐步开放。
上海现在全面社区传播状况下,不管医疗机构还是其他机构都是没有能力和准备应对大面积的感染,如果长期严控,人力和财力都压力巨大。虽然奥密克戎的低感染性,但人都不敢拿已经冒险,让一个感染者在家隔离等着自愈大部分人做不到,而大部分打工者也是不可能主动停止工作,最重要的是,上海现在已经无法应对各省市和中央的指责,上海的大流动性以及宽松的出沪入沪政策,导致必然要扩散到其他省市,特别是周边。
上海现在动不动就缺试剂,核酸结果出来也慢,检测肯定是超负荷了,虽然没有明面全员核酸,但放眼全上海,没做过核酸的人应该是寥寥无几,两三天一次核酸的人多如牛毛。上海隔离和管控范围也大大超以前,确实带来太多不便,希望早日过拐点!
没必要说那些大事,什么经济,政治,人权,新冠死亡率,这些话题太大了。
一个刷碗的人得了新冠还在刷碗,你感觉可怜吗?他刷的这个碗你愿意用吗?
因为症状轻,所以带病干活不可怜,所以你也不介意用这个碗,这就是主张共存的思维。但这个碗,也会给你年迈的爹妈用。你回家,也会传染给你闺女,你依然无所谓是吧。因为你们眼里这病症状轻,死不了,没后遗症,得病无所谓。
但如果刷碗的症状不轻,无法劳动,谁去刷碗,如果刷碗的得病了,炒菜的会不会有事?端盘子的会不会有事?带病坚持,我不心疼,你也不心疼,但坚持不住呢?
我没兴趣关心顾客,我也开始学会拿小老板的生意当借口。你们嘴里的经济不就是自己那点钱。
这个饭店会不会停业?因为干活的得病了。顾客吃有病毒的菜无所谓,毕竟在你眼里这病就是流感,但干活的如果住院了,谁干活?私人企业没有冗余的人员,一个萝卜一个坑,缺人怎么办?
偷偷问一句,是不是你还指望国家给饭店的员工治病买单?为了不影响饭店开业做买卖,选择了躺平共存,员工因为给饭店上班,得了病,现在治病花钱了,国家买单,真可笑。国家围着你转?国家这么在乎你,直接给你发钱啊,那多省事。何必这么麻烦。你自重身份吧。
疫情管控影响你们开店,影响还房贷了,你不高兴。放开了,共存了,就不影响了?我要是知道饭店刷碗的得病了,我这辈子都不去那个店。脏。
你无非就是想大家陪你死,不能死你一个,独乐了不如众乐乐?
一个饭店,很小。
公司,工厂,会不会遇到这种事?
贵公司生产的轴承如果有病毒,客户不介意?消消毒就行了是吧。信风水的老板要是能这么唯物主义,就不必要找大师了。
生产轴承的工人带病能工作?还是你有办法惩戒恶意得病的懒汉?
不工作停产了,怎么和客户交代。轴承呢,到日子了,人死绝了?出来交货。
别和我提欧洲,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给世界创造的企业,还停留在德国制造的童话中?你家有几个德国原装进口的东西,扣耳勺都可以算进去。
吃大哥,喝大哥,吃完大哥骂大哥。
你没多理智,你和女主播一样,就差一个男运营。
好的办法不是上海自己能做决定的。
最好就是全国所有航班入境都集中在一个国际机场,并且在当地直接大规模建设隔离和防疫基地。
目前这样多个城市都有入境航班,而且隔离酒店星罗棋布遍布城市各处的模式,总是免不了有破口的。而新变种保证了一旦出现破口就能迅速传播。
关键是谁能下这个决心,以及下了这个决心传达出的信号。
现在新政策已经把抗原检测做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那么就应该先把抗原检测试剂,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发放到各家各户。
让各家各户先自行抗原检测,初筛是否有阳性。
同样也能通过这个发放,统计到每家的实有人口。
然后再做核酸检测。
因为之前已经有了抗原检测,所以万一有感染者,可以预先筛出。
虽然不能百分百筛出,但每多筛出一个,那么就切断了一份风险。
能较好的防范感染者在核酸检测期间,因为人群密集,对其他人造成的交叉感染。
同时也减轻了核酸检测的压力。
因为有核酸检测做为复查,所以不用担心自行抗原检测阳性的人,隐瞒不报。
也许有人会担心抗原检测的伪阴,但如果规范操作下的伪阴,那么很有可能病毒量不大,那么在核酸检测的时候,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也变小了。
刘备都tm知道摔孩子呢!
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家庭必然有一个受尽宠爱的逆子,和一个拼尽全力通过无条件的对父母的付出来证明这种溺爱的错误性的长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放任这逆子爬去隔壁老王家吃狗粮呢?为什么不直接打断这逆子的狗腿,然后给他娶一个最丑最剽悍的老婆呢?为什么不把应有的对待给予该给的亲人呢?
就一个点,你觉得停摆全员核酸能解决境外输入和hk输入吗?如果不能,那就只是不断地重复防疫,等这波好了,继续等下一波爆发
现在应该再来一次打老虎,把在香港有资产的全逮进去
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该免费全民核酸了。
全民核酸压根就不扰民好不好?我们一个地级市,有第一例病例就免费全民核酸了。
我们一个地级市自费核酸从来不用排队,随去随做。哪怕是全民核酸,一千万人也是一天搞定。
所有潜在的传染源一览无余,疫情一下就停止传染了(有新增,但都是隔离人员中检测出来的)。
上海能搞吗?搞不了!没这个能力你知道吗。连自费核酸去检测点都要排几个小时队,这不笑话吗?
我们一个地级市自费核酸从来不用排队,随去随做。哪怕是全民核酸,也是一天之内搞定。
上海作为一个一线城市、口岸城市,连全民核酸都搞不定,我只能说脸都不要了。
本来,我希望有城市能够探索一条对百姓生活干扰小的精准防疫的道路,我对上海有勇气做这个探索非常敬佩,也多次多处力挺加精准防疫。
但我没想到,上海连全民核酸都搞不定,太令我失望了。
01
前天晚上及昨天白天,
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
上了好几次微博热搜。
网民们纷纷感叹:
“上海又给全国上了一课,
这才是人间防疫该有的样子。”
02
这次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
第一个特点:快。
10月31日下午5点左右,
上海方面接到杭州通知:
杭州新确诊一名新冠病例,
病例昨日曾到迪士尼游玩,
在园内待了近11个小时,
极有可能引起大面积传染。
接到这个通知后,
上海的反应速度有多快?
不到十分钟,
上海迪士尼就已经封园。
5点半左右,
大批医疗人员、民警和志愿者,
开始陆续出现在迪士尼门口。
迪士尼立即对外发布通告:
所有游客离园时需接受核酸检测。
这反应速度,真叫一个快。
更快的还在后面,
医护人员仅仅用了四个小时,
就完成了两万游客的核酸检测。
这效率,快得简直惊人。
更惊人的还在后面,
晚上7点多钟,
上海各学校、单位、居委会、村委会,
纷纷接到通知:
迅速统计这两天有没有人去过迪士尼?
一个多小时后,
周末两天迪士尼游客名单出炉。
单位、学校、居委会、村委会,
立即通知名单上所有人员:
就近到以下医院做核酸检测。
几十分钟后,
各医院核酸检测窗口就排起了长队。
11月1日上午8点12分,
“上海发布”发布消息:
已累计筛查33863人,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所有场地都已完成采样消毒。
这速度,简直快到不可思议。
在我们正酣睡之时,
上海却通过迅速行动,
将一场极可能引发巨大灾难的疫情,
扼杀在了萌芽之中。
03
这次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
第二个特点:稳。
所谓稳,就是“有序”。
从接到杭州的通知开始,
到完成数万名游客的筛查检测,
整个过程有序得就像演练过一样。
警察迅速集结到达现场,
医护迅速集结到达现场,
志愿者迅速集结到达现场,
然后迅速各就各位,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站在哪个位置,
都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检测的检测,
筛查的筛查,
流调的流调,
维持秩序的维持秩序,
嘘寒问暖的嘘寒问暖,
有力有序,不慌不乱,
实在是太“稳”了。
04
这次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
第三个特点:准。
要是换做其他城市,
有数万人到过迪士尼,
那肯定要搞全面封锁了,
那肯定要搞全员检测了,
那肯定要搞全区隔离了,
但是上海并没有这样做,
因为这样做,
一会耗费大量人力,
二会耗费大量物力和财力,
三会影响无数人正常生活。
所以上海决定实行精准防控:
精准筛选出迪士尼游客,
然后对他们进行核酸检测,
以及2天闭环管理和12天社区健康管理。
其他的上海人,
该上班上班,该下班下班,
该打游戏继续打游戏,
所有人都按照正常轨道生活。
05
这次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
第四个特点:暖。
上海接到杭州通知后,
虽然对迪士尼进行了封园,
但封园却非常人性化,
只是关闭了室内项目,
而让室外项目照常进行:
想离开的游客可以立马排队做检测,
想继续玩的游客还可以继续玩。
没有搞一刀切,很暖。
而且,排队的时候,
孕妇可以先测,很暖。
抱孩子的可以先测,很暖。
渴了有人送水,很暖,
冷了有毯子提供,很暖。
充电宝源源不断,很暖。
虽然迪士尼停业了,
但当天恰逢万圣节,
所以上海方面,
很人性化地没有取消烟花表演。
于是游客们才有幸得以:
一边排队做检测,
一边欣赏烟花绽放。
一些游客发朋友圈说:
“这是最浪漫的核酸检测。”
由于疫情管控,
上海停了地铁11号线。
地铁关了闸机口,
出租车也不能来,
所以很多没车的游客,
在检测完后没法回家。
于是上海交委,
立马调了220辆公交车过来,
将所有游客一一送回家。
一个上海市民说:
“当轮到我做核酸的时候,
听说地铁停了,
我还担心怎么回去呢,
结果走到公交接驳站一看,
一排排公交车正等着我呢,
又是一阵暖心。”
06
上海的这次有序防疫,
昨天被《人民日报》翻牌了。
《人民日报》盛赞道:
“万圣节没有光怪陆离的鬼神,
也没有拯救银河系的超人,
一个有序的城市组织就是金钟罩。”
一些网友在下面留言感叹:
“确实如此,
上海今天又给全国上了一课,
这才是人间防疫该有的样子。”
上海确实值得学习。
2021年9月17-18日,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在上海召开全国新冠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
旗帜鲜明地强调:
“建党100周年之际,
在上海召开全国新冠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
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经验。”
上海确实太牛了,
它是全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
常住人口有2500万。
它是中国接收入境航班最多的城市,
承担着全国1/3的出入境航班客流,
但截至到现在,
上海没搞过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就把疫情控制得牢牢的。
虽然其间发生过几次零星感染,
但都波澜不惊,
所以,疫情防控的上海经验,
确实值得全中国学习。
07
上海经验到底是什么一种经验?
我详细查阅了各种报道,
觉得上海经验包含了五个方面。
第一:领导有意识。
所谓领导有意识,
就是领导理性地科学地意识到:
“病毒会长期存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我们要做好与病毒长期相处的准备,
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所谓打持久战,
就是既然病毒会长期存在,
那就要想办法把疫情处理标准化:
一方面要稳稳地控制住疫情,
一方面又不能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
这两者没有谁压倒谁,
两者都很重要,两者必须得兼。
“不能动不动就全面隔离,
不能动不动就全员检测,
极其耗费人财物力不说,
还会影响市民正常生活,
还会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怎样才能既控制住疫情又不影响市民生活?
答案只有一个:
实行精准防控。
上海防疫之所以这么牛,
首先就牛在领导有“两者必须得兼”的意识,
有了这个意识,
整个城市的方方面面才能朝这个方向努力。
08
第二: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一位病毒专家,
在接受“八点健闻”采访时说:
“你看上海的新闻发布会,
书记是不出来讲话的,
市长是不出来讲话的,
因为他们不是专业人员。
但其他很多城市就不一样,
既看不到专家的身影,
也不知道专家在决策中起了多大作用。”
上海决策层有一个特点:
就是相信专业精神。
所谓相信专业精神,
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在遇到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
领导退后一步,
授权专家去处置这一问题。
或者召开专家座谈,
充分听取专业意见,
然后根据专业意见制定科学决策。
而不是像很多地方一样,
用领导意志代替专家决策,
一发现疫情就让绿码全部变黄码,
一发现疫情就让全市绿灯变红灯。
正因为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所以近两年来的疫情防控,
上海多次成为效仿的模范生。
09
第三:疫情处理标准化。
昨天深夜0点过,
张文宏发了一条微博:
“疫情常态化,疫情处理标准化。
所有的游客现在可以安然入睡了,
但我的无数同事会继续工作,
完成防控的所有标准程序。”
上海防疫为什么这么牛?
就是牛在他把所有处理标准化了。
即使遇到迪士尼这么大的“灾情”,
按照标准程序一走,
也就从从容容、波澜不惊地解决了。
关于上海疫情处理标准化,
我就不展开讲了,
央视《新闻调查》做个一期节目——上海防疫27天。
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
就知道上海的标准化有多牛了。
这套标准化有多牛,
一个上海市民举了一个例子:
“广州爆发第一例的时候,
当晚老公出差从广州回上海,
早上一起来,
他就接到了居委会的电话,
根本不需要自己报备的,
上海的追踪能力太强了。
关于追踪密接和次密接,
自去年疫情以来,
我从来没有在‘上海发布’上看到过,
上海要找哪个航班、哪次列车的密接,
从来就没有。
几乎都是在你知道自己是密接之前,
你就已经被电话告知要核酸检测了。”
关于疫情处理标准化,
上海市长龚正用十二个字总结:
主动发现、快速处置、精准有序。
有多精准?
“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
10
第四:人性化。
所谓人性化,
就是“把人当做人来对待”。
关于上海疫情防控的人性化,
这次迪士尼检测大家都看到了。
我再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只提地点不提人。
很多地方公布确诊病例时,
会公布该病例的各种隐私信息,
住哪里姓什么,
去过哪个宾馆,
跟哪个人开过房。
但是上海从不这样做,
上海公布确认病例时,
都是“只提地点不提人”:
“对外公布感染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
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不说,
反而会造成两大危害。
一是会暴露感染病例的隐私,
让感染病例被谩骂被社死。
二是因为害怕隐私被公开,
一些感染病例会故意隐瞒行程,
这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大麻烦。”
第二个例子:允许宠物和人一起隔离。
大家应该都看过新闻报道:
很多地方隔离不准携带宠物,
结果“14+7”天隔离下来,
隔离者喂养的宠物都饿死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另一则新闻:
上海集中隔离允许携带宠物。
今年1月份的时候,
上海黄浦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
一部分人需要集中隔离。
有些人为此非常焦虑:
“我们去隔离了,宠物怎么办?”
上海处理非常人性化,
立马咨询专家们,
专家们给出意见:
“携带宠物隔离不影响防控。”
于是政府立马发布信息:
“集中隔离时可以带上宠物。”
千万别小看了这一举措,
这一举措虽然很小,
但充分体现了上海的人性化。
在很多城市,
执行人员才不管这么多,
都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叫你别带就别带,啰嗦啥!”
所以难怪有网民说:
“在防疫的人性化上,
上海是国内的天花板。”
11
第五:领导有担当。
上海的精准防控,
被专家们称为“陶瓷店里抓老鼠”,
“既要抓住老鼠,
又不能打破瓷器。
就是既要控制好疫情,
又不能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
但是精准防控,
是不是就能保证百分百精准?
当然不能。
做得再好,都有可能发生失误。
有些地方的官员,
就是因为害怕失误丢掉官帽,
所以动不动就搞全面隔离,
动不动就搞层层加码。
但上海领导特别有担当,
“只要按照标准化程序去做了,
哪怕出现了疫情,出现了传染,
这个责任也由我们领导来承担。”
正是因为领导有担当,
上海的精准防控才能得以顺利推行。
12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稿子呢?
因为中央和国家卫健委,
三令五申地强调:
要科学防疫、精准防疫,
要在尽可能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经济活动的前提下,
做好新冠疫情的处理和控制。
确实如此,
中国常态化防疫已经持续一年半了,
在新冠病毒必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
我们是该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
来提升疫情防控的精准度了:
既要控制好疫情,
又不能太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运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上海经验就特别值得各地学习。
我看到有些网民说:
“别再吹上海的精准防疫了,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无法做到。
上海基础设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医疗条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人员素质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经验是学不得的,
照学只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完全照搬当然要不得,
但学习人家领导有担当可不可以?
是可以的。
学习人家疫情处理标准化可不可以?
是可以的。
学习人家“两者怎么得兼”可不可以?
是可以的。
学习人家疫情处理人性化可不可以?
是可以的。
13
最后,
我还想说说迪士尼烟花绽放这幕场景。
很多网民都说:
“这是最美的核酸检测现场。”
“这是上海迪士尼五年来最经典的瞬间,可以载入上海这座城市的史册。”
《新京报》这样评论道:
“疫情改变了太多,
但不变的是,
人们对正常生活的向往。
我们看过无数场烟花,
但这一场注定会让很多人刻骨铭心。
它带给人的余味,
有美好、温暖、人性,
更有从容、专业、信心,
而这些正是防疫时代,
人类应该倍加呵护和珍惜的品质。”
是啊,一个上海市民感叹道:
“昨晚开始我还在想,
觉得自己万圣节cos了个倒霉鬼;
但是在上海,让我感受到,
生在中国就是幸运星。
这漫天的绽放,说不出的温柔。”
上海的精准防控政策本来就是精准流调+有点风吹草动就封楼、局部全员核酸 2+12。
这种处理办法优点很多,控制疫情的同时不影响大多数人的生活,每次只有局部停摆。
再加上高风险人员的高频次核酸检验,可以很好地把大多数疫情消灭在萌芽。
然而一旦一波疫情感染人数突破一定阈值,这种精准防控就成了打地鼠。
甚至有的人倒霉一点,单位隔离48小时、出来了想买个菜补一补又在菜市场隔离48小时、又出来了想提提神又在星巴克隔离48小时。
这就不如全员核酸,然后让没事的区域快速回复正常生活。
哪怕从gdp考虑,打地鼠式的局部停摆重复次数又不可控,最后弄下来人均停摆时间很可能更长,一些基于合作开展的工作更是一直无法开展。
何况全员核酸好歹在家一部分工种还能远程工作。动不动把人隔离在商场菜市场,能远程的工种也远程不了了。
—————————————————
作为一个因为出差经历过2020年10月青岛全员核酸,又在上海长期生活的人,我补充一点:
全员核酸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扰民。
至少没有精准防控下的局部封锁扰民(对于被封锁的人而言)
青岛那次也是入境阳性市区泄露,很快就进行了一波全员核酸。几乎完全没影响我的出差工作,客户都正常见了,就晚上排队测了核酸。
道理很简单,区全员核酸政府敢提前一天通知全民,让居民做好采购、安排好远程工作需要的事情,把高速公路口堵好了就行。绝大部分人也不需要居家隔离。
精准防疫下的小区封锁,政府敢提前1小时通知吗?总有些没素质的人会跑掉的,那还精准的个啥。
这两天上海随处可见居民与菜市场双输局面,突然封锁,居民来不及买菜没菜吃,小区门口的菜市场的新鲜蔬菜来不及处理全要坏掉。
如果放在别的省市,发生疫情十几天,传播十几个省市,每天还有相当数量的社会层面的确诊,早全市停摆了。我有很不好的预感,上海最后恐怕还是得全市停摆才能战胜疫情。
对于封城而言,封城越果断,所受损失越少,不仅确诊人数少,经济也会受损越小。一个公司,今天一半人居家隔离来不了,明天另一半人居家隔离来不了,这公司还能运作吗?还不如大家一起隔离。
现在四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都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困扰。上海,深圳最严重近乎停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出现疫情严重影响经济运行,影响财政收入,然后为了抗疫,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都需要地方财政来承担。税收得少了,而钱花得更多。东部发达地区的财政估计不会有余力像过往一样通过转移支付扶持中西部地区城市。(所谓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现在大多数人关注上海,广州,深圳的疫情,但是又有谁会预计到未来中西部靠财政靠转移支付维持的城市失去输血会怎样呢?
中西部城市领不到工资的公务员们肯定不会想到让自己陷入窘境的起因竟然是变异后重新从香港渗透到国内的新冠病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