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香港一宠物店 11 只仓鼠样本阳性,34 家出售仓鼠宠物店需停业,动物会传播新冠病毒吗?

回答
香港的仓鼠事件确实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也让大家开始重新思考宠物与新冠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这事儿从头说起,情况有点复杂,咱们一样一样捋。

事件的经过:

简单来说,是香港一家宠物店里,有 11 只仓鼠的样本检测出了新冠病毒阳性。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就开始担心,毕竟仓鼠可是很多人喜欢的宠物。为了应对可能的风险,香港的特区政府就采取了比较果断的措施,要求所有出售仓鼠的 34 家宠物店暂时停业,同时对这些店里的仓鼠进行扑杀处理。这个决定确实比较有争议,有人觉得是“过度反应”,也有人认为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动物会不会传播新冠病毒?

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次事件的核心。科学家们对于动物与新冠病毒传播的研究一直在进行,而香港这次的仓鼠事件,确实给这个研究添上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病毒的来源和宿主: 我们知道,新冠病毒(SARSCoV2)最早的起源,普遍认为是蝙蝠。但是,病毒并不是直接从蝙蝠传到人的,中间很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宿主”,就是说,病毒在传到人之前,可能在其他动物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异,更容易感染人类。
动物感染新冠的可能性: 科学家们发现,新冠病毒不仅仅能感染人,它还可以感染很多其他的哺乳动物。比如,猫、狗、雪貂、仓鼠,甚至一些大型猫科动物(比如老虎、狮子)和灵长类动物(比如猴子)也都被发现感染过新冠病毒。
动物到人的传播(人畜共患):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理论上,如果动物感染了新冠病毒,并且病毒在动物体内复制、变异,如果人类接触到这些感染的动物,或者它们的排泄物、分泌物,就有可能被感染,这就是所谓的“人畜共患病”。
这次香港仓鼠事件的意义: 香港这次的仓鼠样本阳性,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它初步显示了 病毒可以在某些动物之间传播,并且有可能从动物传染给人类(或从人类传染给动物)。虽然病毒在动物体内的传播链条和致病情况是否和人类一样,还在研究中,但这个发现无疑增加了“动物是潜在传播途径”的可能性。
其他动物的案例: 实际上,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类似的案例,比如丹麦的水貂养殖场,那里也发生了大规模的疫情,甚至一度担心病毒在水貂身上变异后,会对人类疫苗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这些都说明,动物确实可能成为病毒的“温床”或“传播载体”。

为什么是仓鼠?

科学家们对仓鼠为什么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以及它们在这种病毒传播链中扮演的角色,还在积极研究。初步的推测是:

受体相似性: 病毒进入人体细胞,主要依赖于一个叫做 ACE2 的受体。研究发现,仓鼠的 ACE2 受体和人的 ACE2 受体在结构上可能比较相似,这使得病毒更容易附着并进入仓鼠的细胞。
高密度接触: 在宠物店里,仓鼠通常是成批出售,个体之间、以及和工作人员之间的接触可能非常密集,这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需要注意的点:

不是所有动物都会传播新冠: 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因为仓鼠事件就一概而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哺乳动物上。很多动物,比如鸟类、鱼类等,基本被认为不会传播新冠病毒。
证据仍在积累: 尽管有了一些案例,但关于动物传播新冠病毒的完整图景,科学家们仍在努力拼凑。病毒在不同动物体内的传播能力、致病性、以及它们在多大程度上会成为“漏斗”将病毒传播给人类,都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数据支持。
“人传人”仍是主要传播方式: 目前来看,新冠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还是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传播虽然存在可能性,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畜共患的案例相对较少,而且通常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

给我们的启示:

香港的这次事件,确实给大家提了个醒:

1. 警惕性还是要有的: 在疫情期间,特别是面对新的疫情爆发点时,采取一些审慎的措施是必要的。
2. 科学研究是关键: 了解病毒的传播机制,包括它是否会感染动物以及如何传播,是制定有效防控策略的基础。
3. 合理看待风险: 宠物是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应该因为个别事件就过度恐慌,但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和与宠物的互动安全。例如,接触宠物后要勤洗手,如果发现宠物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咨询兽医。

总的来说,动物确实有可能传播新冠病毒,而香港仓鼠的案例也为这一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证据。科学家们正努力研究其中的细节,而我们普通人,在享受宠物陪伴的同时,也需要保持一份科学的谨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2年1月30日第一次更新————

刚才港大关于本次仓鼠事件的预印本出来了(简直神速……)

所以咱在10天前推断的情况,又尼玛不幸言中了……

——请品鉴:

详见:

——港大Leo Poon老师版演化树实锤:

————以下是2022年1月21日原回答————

谢老铁邀。

直接搬运昨天晚上咱公众号那边的一点八卦吧。


一、香港到底发生了啥?

简单来说,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 首先,铜锣湾某宠物店的店员检出新冠病毒阳性;
  • 然后渔护署第一次到店采样,一共125份动物样本里面,有11份阳性,阳性样本全部来自仓鼠
  • 涉事仓鼠分为两批次,于2021年12月22日和2022年1月7日从荷兰进口;
  • 接下来,这家宠物店在大埔有个仓库,渔护署继续跑到仓库去采了500多份动物和环境样本,结果发现多个环境样本阳性,其中包括仓鼠专用食盆
  • 上述阳性店员从未到过该仓库
  • 昨天香港再次发现涉及该宠物店的阳性病例,为一对顾客母女。其中女儿于1月4日到店购买仓鼠;之后母女两人于1月8日再次到店购买饲料和仓鼠笼。第二次到店时负责接待的正是上述阳性店员。期间双方间隔约1米,
  • 上述母女均已确诊,其中母亲1月12日发病,1月14日自行前往医院采检,1月16日检出阳性;女儿则至今无症状;
  • 截止昨天(2022年1月19日),该宠物店涉及的受限区域共约650人暂时普筛阴性;
  • 基于以上情况,香港渔护署决定扑杀大概两千只仓鼠、暂停小型宠物进口和销售,并且对该宠物店的到店客人全部做检测;
  • 追加一个昨晚上最新出炉的第二轮环境采样结果:宠物店29个仓鼠笼样本有5个阳性,仓库51个仓鼠笼样本有11个阳性;

二、 对以上情况的一点浅显分析

简单来说,新冠病毒它是个特别不挑食的病毒,易感宿主范围特别广,

(或者说整个Beta冠状病毒家族都不挑食,都容易跨物种传播)

——一图秒懂,请品鉴:

↑ 上图是新冠病毒的跨物种征途(图太老,统计严重不完全)。

用人话来解释,

图里面但凡有实线箭头指着的,

都是病毒的真实世界实锤战绩~

然后双向箭头则代表了有反复跨物种横跳的实锤……

另外虚线箭头指向的几种物种,

指的是虽然没有真实世界案例,

但至少也是实验室实锤过的,

只有最后右下角几种物种是则暂时没有实锤的~

一句话总结就是——常见动物里面,但凡是个哺乳动物,就多半难逃此劫。


而且吧,上面那张图可能已经过时了……

随着Omicron横空出世,

新冠病毒的捕食范围再度大幅扩张。

现在连火鸡、,还有小鼠都有可能易感……

——请再品鉴:

回到本次香港事件的主角仓鼠,

虽然之前我们并没有现实世界人传仓鼠或者仓鼠传人的实锤证据,

但是仓鼠本身已经是实验室里头各种新冠病毒相关研究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二了(仅次于小鼠)。

比如他们港大的相关领域顶流巨咖袁国勇袁老师,

就是个花式玩儿仓鼠的专业户……


总之,仓鼠对新冠病毒易感,这一点毫无疑问;

然后仓鼠和仓鼠之间互相可以发生传播,这一点也铁证如山。

——请品鉴[1]

但在香港出事儿之前,

市面上并没有实锤证据可以证明人类和仓鼠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传播。

然而之所以之前一直没有实锤,

并不是因为不容易抓住实锤,

而是因为这个世界实在太过于魔幻现实主义了……

以至于在全球大多数地方,

都没法组织起靠谱的流调工作,

所以不管是仓鼠阳性,还是仓鼠主人中招,

翻来覆去都是一本糊涂账,摊手~


不过类似的事件一旦发生在香港,

立马就露出蹊跷了……

毕竟,正如上文所述,

这位中招的女店员,

她并没有到过宠物店仓库,

而仓库里边却检出了大量阳性环境样本,特别是仓鼠食盆这种玩意儿……

所以仓鼠传人的可能性,应该说非常大了。

但另一方面,如果按照病程进展和代际间隔来推测的话,

1月4日和8日两次到店的无辜母女俩,

她们的中招模式则更可能是人传人,

或者说,她们是阳性店员的续发病例~

也就是说,香港不仅大概率发生了仓鼠传人,

而且仓鼠传人之后,

还足以建立稳固的感染链,

造成续发的社区蔓延风险。

这就很焦虑了。


不过吧,以上事件虽说是大概率,

但毕竟还算不上绝对的实锤。

(归根结底,这类事件本身也不容易实锤)

除了仓鼠传人这个几乎100%的可能性之外,

现如今还没法完全排除另外两种理论上成立的微弱可能性:

  • 一个是人传仓鼠,也就是说香港可能存在隐匿传播链,某位既有可能接触仓库又有可能接触女店员的神秘人可能才是原发病例(但鉴于下面提到的基因组学初步证据,这一点几乎不可能);
  • 第二个则是物传人(同时传仓鼠),也就是说荷兰进口小宠物里面可能夹杂了带毒物品,说不定沾染了仓库环境样本,同时也感染了倒霉的女店员。

所以鉴于上述情况,

现在香港方面可能需要尽快公布香港测序记录,

并与荷兰那边的序列进行比对。

如果有匹配记录的话,

就可以一举排除上述第一个可能性;

(至于第二个可能性,虽然非常微小……但实在不容易证实或证伪)


三、所以重点来了……

截止2022年1月19日晚上10点,

香港已经公布了初步测序结果。

——请看:

简单来说,为了抢时间,

香港卫生署用了某种只能测刺突蛋白S1结构域这一小部分区域的技术,

快速拿到了三个特征突变:

D427GL452RT478K

信息还很不足,但已经可以品出很多东西了:

首先,L452R+T478K的组合,几乎实锤了这是个Delta序列。

(当然,香港官方早就说了,这是Delta)


然后呢,D427G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突变,

截止2022年1月19日,

GISAID超过700万条序列里面,

只有700来条D427G,

或者说占比不到0.01%

并且这757条D427G里边儿,有足足693条是Delta。

再刨去那些大概率已经灭绝的早期记录,

以及一眼看上去就有QC问题的渣序列,基本可以说——

这玩意儿只会伴生于Delta。


再然后,粗略地理解,

占比超低的特征突变,

说明牵涉到非同寻常的宿主可能性更大一些。

毕竟不同的动物宿主基本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性突变,

而这些适应性突变放在人类宿主的序列里面,

则多半会显得特别少见。

(比如咱之前提到过,水貂的V367F和F486I,老鼠的Q493R和Q498H等)

——具体请品鉴:

↑ 以上是病毒学巨咖Robert Garry老师归纳总结的各种非人类宿主特征突变,

当然了,不算特别齐,

比如说仓鼠部分就只列出了刺突蛋白H655Y,并没有提到D427G。


以及,很可惜的是,

荷兰上传的9万多条序列里面,

并没有D427G相关序列

所以一举破案的奢望可以说破灭了……


最后,上述693条包含刺突蛋白D427G突变的Delta序列里面,

采样日期在2021年12月或以后的只有149条,

主要分为4个clade,

分别分布在丹麦、德国/奥地利、英格兰,以及美国加州/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

各自在Delta底子之外的额外特征突变如下:

  • 德奥clade:Q218P+D427G+T547I+S680T(可以说非常阴间组合了!);
  • 丹麦clade:I101T+D427G+T859I;
  • 英格兰clade:T22I+D427G+E554G+L922F(罕见突变大串烧啊这是!);
  • 美国clade:D427G+C1243F

所以等明后天香港那边完整序列一出来,

这玩意儿的源头就有可能真相大白。

到时候再结合流调和入境记录,

相信可以顺藤摸瓜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


顺便一提,

今天之前,

整个GISAID700多万条测序记录里边,

只有14条仓鼠宿主的记录。

其中两条来自俄罗斯,

采样日期为2020年4月,

是Gamaleya搞研究用的,

不知道为啥他们给上传到了公共数据库;


而另外12条则全部来自印度

采样日期则是2021年11月……

要不是印度这12条序列都是跟这次香港事件完全无关的Omicron

咱简直都要以为罪魁祸首在孟买了……


四、香港,仓鼠的末路

最后顺便说一下新冠渔护署扑灭两千只仓鼠的决定吧~

毕竟这事儿反弹还挺不小,

并且对仓鼠的大规模扑杀,

跟他们之前对待阳性家养猫狗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关于这个问题,

咱觉得香港那边经常上镜刷存在感的呼吸科大佬梁子超老师说得就挺好。

梁老师:

Hamsters were imported into Hong Kong by air in herds of hundreds. This could allowed sustained transmission in herds recently imported from Holland. Apart from 11 PCR+ hamsters in a pet shop with 2 human cases, PCR+ in environment of midway godown: Likely animal route of import.

The delta variant in pet shop worker has a genomic sequence never seen in Hong Kong. Her frequent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 heavily infected herd of hamsters could lead to this first reported likely hamster to human transmission.

Hamsters, like chickens, raised in herds pose hazard not only to those occupational exposed and possibly the pet owners, but once a human being is infected, it could lead to rapid dissemination like what has likely occurred after the pet shop girl got infected.
Testing cannot exclude infection in incubation period as well as low or intermittent viral shedding. Culling is therefore needed not only to protect the pet owners but also to prevent outbreak in our community.

Adequate population density is needed for sustained transmission in either human or animal hosts. Sale of large herds of imported infected hamsters through retail chains expose thousands of naive persons to SARS-COV-2, posing major public health risk, even if risk to single low.For infection of cats or dogs from owners, they occur rarely and even if back transmission truly occurs, it largely affects only the already exposed family, with marginally increased risk. The scale of public health hazard is much lower, and does not justify mass culling.


梁老师发言大意(顺便加点料):

香港进口这些仓鼠的时候,

都是每批成百上千只挤在小笼子里运过来的。

这种密集环境大大增加了动物之间形成稳定传播链的风险。

这就是为啥除了11例阳性仓鼠和两例阳性人类之外,

咱还在仓库里检出了大量阳性环境样本。

宠物店女店员感染的Delta序列之前,之前从来没在香港出现过,

她的工作性质要求她频繁高危暴露于涉事仓鼠,

而这批仓鼠及其所处环境,已经检出多份阳性样本。

所以她有可能就是第一例仓鼠传人的实锤案例。

并且由于这些仓鼠入关时(以及在仓库时)的生活状态,

它们很可能已发送相互感染,

还有可能继续传播给饲主。

如果不及时果断扑灭的话,

这些跨物种回传还可能造成进一步的社区扩散。

另外,核酸检测的灵敏度不可能达到100%,

更不可能发现早期感染病例。

(并且仓鼠的体型也决定了不方便给它们做大规模检测),

所以扑灭也是无奈之举。

至于说之前那些猫猫狗狗……

持续传播的前提条件是居住密度,

这一点对于人和宠物都成立。

这批仓鼠(在运输过程中、宠物店里以及仓库里)的居住密度特别感人……


但猫猫狗狗毕竟不一样,

它们都是养在家里的,

这时它们中招的渠道不外乎是被饲主传染,

而反正饲主都中招了,

其实并不会增加太多的额外风险。

(咱主观上不太赞同梁老师的最后一段)


五、宠物会传播新冠病毒吗?

这个问题以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懒得再重复了,

感兴趣的自己去公众号翻老文吧:

这里补充一点猫传人的实锤证据得了~

2021年11月份,

拉脱维亚Latvian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Study Centre在GISAID上传了两份猫感染新冠病毒的测序记录,以及……

16例猫传人的测序记录。

——请品鉴: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参考

  1.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42-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香港的仓鼠事件确实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也让大家开始重新思考宠物与新冠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这事儿从头说起,情况有点复杂,咱们一样一样捋。事件的经过:简单来说,是香港一家宠物店里,有 11 只仓鼠的样本检测出了新冠病毒阳性。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就开始担心,毕竟仓鼠可是很多人喜欢的宠物。为了应对可能的风险.............
  • 回答
    .......
  • 回答
    香港确诊患者的宠物狗对新冠病毒呈弱阳性反应,并最终被确诊感染,这无疑是一个牵动人心且带有复杂性的事件。对于这类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并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其背后的含义和潜在影响。首先,这并非孤例。在新冠疫情早期,尤其是在疫情爆发初期,全球范围内就出现过人类将病毒传播给宠物,宠物随后出现检测阳性.............
  • 回答
    香港扑杀或隔离新冠阳性宠物猫的事件,确实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从专业和人道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的考量。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件事情的背景。香港的动物管制部门在处理一起宠物店的疫情爆发时,发现了8只猫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这些猫咪来自同一家宠物店,其中一部分也与确.............
  • 回答
    香港一名博士生因涉嫌用盐杀死三只大蜗牛而被警方逮捕一事,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法律、伦理、动物福利、公众认知以及事件本身的细节。事件回顾与细节梳理:首先,理解事件的细节至关重要。据报道,涉事博士生在香港城门郊野公园因使用盐杀.............
  • 回答
    印度飞香港航班确诊53人,揭示了印度严峻的疫情现状近期,一架从印度飞往香港的航班上,竟然有53名乘客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这一数字无疑给本已焦灼的全球抗疫战线敲响了更响亮的警钟。如此之高的阳性率,不仅让人对这趟航班的防疫措施产生疑问,更直接反映出印度当前令人担忧的疫情态势。航班上的“高危”旅程:为何确.............
  • 回答
    香港一名男子在观看奥运会期间因侮辱国歌而被捕,成为香港首宗根据侮辱国歌罪被拘的案例,这件事在香港社会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的影响,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它背后的法律和社会背景。事件的经过(据公开报道推测):据媒体报道,当时这位男子在观看奥运会比赛时,在公共场合,可能是在餐厅、酒.............
  • 回答
    一堂颠覆认知的网课: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禁烟”论,我们该如何看待?最近,一则关于香港某教师在网课上发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帮中国禁烟”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则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作为普通大众,当我们听到这样颠覆性的历史解读时,往往会感.............
  • 回答
    印度航班53人确诊,背后是印度严峻的疫情现状及对我国的潜在影响最近,一则消息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一架从印度飞往香港的航班上,竟有多达53名乘客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这一数字之高,无疑折射出当前印度国内疫情的严峻形势。那么,印度的疫情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这一情况又将对我国带来哪些不容忽视的影响呢?我.............
  • 回答
    香港女生身上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但当你接触多了,你就能体会到。首先,她们的说话方式很独特。那种语速,那种带着点儿粤语特有腔调和尾音的轻快,很难模仿。即使在说普通话的时候,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些港式口头禅或者语气词,比如“唓”、“哦”、“喂”等等,这些细微的痕迹,就像是隐藏.............
  • 回答
    关于部分港媒抵制“香港方舱医院”一词,并声称此举是为了避免让公众误以为医院是内地援建的,这是一个涉及语言使用、政治敏感性和公共认知的复杂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1. “方舱医院”一词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 “方舱医院”一词在中国大陆语境中,最广为人知的应用是在2003年SARS疫.............
  • 回答
    香港疫情病亡46人中仅6人接种疫苗的数据,反映了多个层面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疫苗接种率、疫情发展时间线、疫苗有效性、政策执行以及数据统计口径等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数据背景与统计口径的准确性 数据来源与时间点:香港的疫情病亡数据需结合具体时间点分析。例如,若该数据来自2.............
  • 回答
    香港小学将南京大屠杀史实引入课堂,却引发了部分学生被吓哭并遭到投诉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议题。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复杂而敏感的平衡点:如何在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既能让他们了解历史真相,又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创伤。如何评价学校将南京大屠杀史实引入课堂的做法?这件事的评价不能一概而.............
  • 回答
    2022年初,香港遭遇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严峻的一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五波疫情”。这场疫情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令人忧虑的高死亡率,这背后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病毒的变异株是重要的推手。 当时席卷香港的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亚型,特别是BA.2.............
  • 回答
    香港政府向年满18岁的永久性居民每人派发1万港币的举措,其经济意义是多方面的,既有短期刺激效应,也有长期潜在影响,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争议。要详细分析其经济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考察:一、 短期经济刺激效应: 提振消费需求(最直接和显著): 即时消费: 1万港币对于大多数.............
  • 回答
    香港人对“普教中”(以普通话教授中文)的态度,以及他们学习标准一甲(也就是北京官话)普通话的现象,确实是个颇为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交织着历史、文化、教育、政治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多种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茧,把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的逻辑梳理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确“普教中”和“学.............
  • 回答
    高铁香港段恢复营运,与珠三角形成“一小时经济圈”,这绝不仅仅是交通上的便利,更是一次重塑区域经济格局、释放巨大商业价值的契机。它的意义远超数字上的时间缩短,而是开启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蕴藏着多方面的商业潜力。一、 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枢纽地位,放大其辐射效应: 人才与资.............
  • 回答
    霍启刚委员提出的“建议香港学校重视国歌国旗教育”的提案,在当前香港的背景下,无疑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这不仅是对国家认同感的强化,也是对青少年价值观引导的重视,更是对香港社会长远发展的考量。首先,重申国家主权和民族认同感是核心的积极意义。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二十多年,但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区域,其社会文.............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让人揪心,也引发了很多的关注和讨论。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件事。首先, 生命安全至上。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得知有游客在异地遭遇如此严重的意外,甚至需要截肢,这首先会让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和同情。想到一个原本美好的旅程,却因为一场意外而变得如此悲惨,这对于.............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说法,说大陆的36名高考状元无一人选择医学,而香港的6名状元却全部投身医学。这个数字挺有意思的,如果属实,确实能引发不少思考。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可能藏着些什么。首先,得弄清楚这个数据来源。如果是网友的个人统计,那可能就有点主观臆断了。但如果是有媒体或者教育机构做过相对严谨的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