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香港检疫隔离8只新冠阳性宠物猫并持续观察测试?

回答
香港扑杀或隔离新冠阳性宠物猫的事件,确实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从专业和人道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的考量。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件事情的背景。香港的动物管制部门在处理一起宠物店的疫情爆发时,发现了8只猫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这些猫咪来自同一家宠物店,其中一部分也与确诊感染新冠的店员有过接触。在那个时间点,对于宠物传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香港,是高度敏感和值得警惕的。

为什么会采取隔离和测试的措施?

之所以采取隔离和持续观察测试的措施,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科研和认知需求: 当时科学界对于新冠病毒在动物身上的传播路径、致病性以及对人类感染的潜在风险,仍然在不断探索和更新认知。尤其是关于宠物是否会成为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或者“载体”,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关键。对这些阳性宠物进行隔离和持续测试,就是为了收集第一手的数据,了解病毒在宠物身上的行为模式,例如病毒的复制能力、排毒时间、是否会随着时间推移自行清除病毒等。这对于制定未来类似的公共卫生政策至关重要。
公众健康安全: 虽然当时普遍认为宠物传播给人类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尤其是在密度高、人宠接触密切的香港,一旦宠物成为传播链条中的一环,可能会对公众健康造成新的威胁。因此,隔离和观察是为了将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保护社区的健康。
动物福利的考量(在一定程度上): 虽然最终的决定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不人道,但相比于“一刀切”的扑杀,隔离和持续观察测试,本身也包含了一层对动物生命权的尊重和对科学事实的追求。如果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宠物病毒载量低、无明显症状,并且能够自行清除病毒,那么隔离和治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表明决策者并非完全不顾动物福利,而是在平衡人畜健康和动物生命之间的复杂关系。

持续观察测试的细节:

持续观察测试的过程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

隔离环境: 被隔离的宠物会被安置在专门的动物检疫设施中,与普通宠物和公众隔离开来,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这些设施通常会按照高标准的要求进行消毒和管理。
采样频率: 对这些宠物进行定期采样,包括鼻拭子、咽拭子、粪便样本等,以检测病毒的核酸(RNA)含量。
检测方法: 主要采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来检测病毒是否存在。
症状监测: 除了病毒检测,还会密切关注宠物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咳嗽、打喷嚏、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任何疑似新冠症状。这有助于了解病毒对宠物身体的影响程度。
抗体检测: 除了检测活病毒,还会进行抗体检测,以了解宠物是否曾经感染过病毒,以及身体是否产生了免疫反应。
康复标准: 通常会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宠物是否已经康复,例如连续多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并且在一定观察期内没有出现新的症状。

争议和反思:

当然,这件事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和讨论。

“扑杀”的可能性: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病毒载量非常高,或者存在传播风险,或者其他动物福利的考虑,政府也可能采取扑杀的措施。这种做法会引起巨大的争议,许多动物保护组织会对此强烈反对,认为应该优先考虑隔离和治疗。
人道主义的争论: 将生病的宠物视为潜在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隔离甚至扑杀,这在情感上和伦理上都非常难以接受。很多人会质疑,我们是否有权利因为人类的疾病,就剥夺动物的生命。
科学认知的局限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界对新冠病毒在宠物间的传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后期,已经有研究表明,宠物感染新冠后,绝大多数情况是轻症或无症状,且将病毒传播给人类的概率非常低。这使得一些人开始反思,在初期对宠物采取如此严厉的措施,是否基于当时不够充分的科学认知。

总的来说, 香港对这8只新冠阳性宠物猫采取隔离和持续观察测试的措施,是当时在科学认知有限、公众健康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一种在风险管理、科学探索和动物福利之间努力寻找平衡的尝试。它反映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在处理人畜共患病问题时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这件事情也促使了我们对人畜共患病、动物福利以及科学决策的更深入思考和讨论。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早期疫情阶段,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一些决策可能会显得过于谨慎,甚至在事后看来存在争议,但理解当时的决策逻辑和背景,才能更全面地看待这类事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论是“宠物猫隔离7天即可放回”,还是“明星可以免隔离入境”,“大富豪可以免隔离入境”,这些政策,本质上都是以增加疫情扩散的风险,增加普通群众感染的风险和执行防疫措施的成本为代价,来维护少数资本阶级的少量利益。

香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会有这种以资本利益为重的政策也并不奇怪。毕竟资本家的猫,价值是比普通人的命要高很多的。

user avatar

换个思路,正是所谓“宠物的人文关怀”这种东西,让香港以不足全国0.5%的人口感染了10%的新冠人数。刨除社会发展水平,大陆有240人,香港有1人才是正常。如果考虑社会发展程度,大陆有500甚至更多人,香港才应该有1例。现在,香港搞成这个样子,又是因为什么呢?

如果一件事的好处是对非人生物的“人文关怀”(或者再赤裸一点,是少数人的财产安全),而代价却是更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这个,还需要犹豫选择什么吗?这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电车难题。

“自己花钱隔离就好了”这种观点,不就是:有钱人的猫命,比穷人的命都贵吗?凭什么要让社会给你的猫负责?医护的命不是命?隔离的泄露风险,假阳性风险不需要社会承担?可能川普会比较赞同这类观点,毕竟“也许这就是人生”。

归根结底,所谓“人文关怀”,无非就是:

在个人层面,一部分人把杨朱学了一半,只记得“拔一毛而利天下,我不为也”。连精致利己主义都算不上。

在政府层面,一个没能力,没权力,没执行力完成政府存在的意义的政府,做出这样的选择丝毫不让人感到奇怪。

至于为什么这些政府是这样的,我想可以考虑一个问题:政府失去的权力,去了哪里。是去了香港那些住在鸽子笼里的人的手中了吗?可能有人会狡辩,说住在鸽子笼里的人也会养猫。但是,问题是,香港政府或者这类政府,失去的只是处理“猫”的权力吗?不是吧。不是已经有人说了吗?香港政府这是对“个人财产”的尊重。那么,问题来了,对“个人财产”这么大的担忧的,肯定也不是“除了镣铐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吧。起码,也得是个做梦自己回民国不是大帅公子就是军阀太太的“精资”吧。

换言之,香港政府被一些人拿走了价值1000W的权力,然后分给了600W香港人,每人一毛钱,共计60W。剩下的940W,装进了那些人自己的腰包里。然后,居然还有人羡慕这种事情,在那里高叫着,“他们抢走了我该有的一毛钱”。

玩儿这个操作的人,很聪明。这些这么喊的人,很不太聪明。

———————————————————

我是蜗牛,我只希望事情是它该有的样子。谢谢!

user avatar

一、

渔护署给386只动物检疫,其中17只猫狗验出阳性。

也就是说检测阳性率高达4.4%

要知道香港针对人类的检测,在疫情最高峰也没超过1%

——请品鉴:

那么宠物的检测阳性率比人类高四倍多,

这说明要么送检机制产生了采样偏差,要么存在没被发现的传播链,

总之都是检测不充分的锅。

这都不启动普筛?心好大……


二、

动物检疫期一般为7日,期间检测病毒两次,确保阴性才会交还主人。

渔护署这是啥操作???

人类的隔离规定如下[1]

  • 中风险地区隔离21天(或者14+7),检测6次;
  • 低风险地区也需要隔离14天(或者7+7),检测6次。

凭啥猫猫狗狗就只隔离7天,检测两次?

以及,只检测两次如何确保阴性?

心好大……


三、

火上再浇点油吧。

根据英国某研究[2]

宠物和主人的发病时间间隔长达3-6周。

就这,渔护署还敢只隔离一个星期?

平时不刷论文的吗?

心好大……


四、

渔护署似乎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

毒株不同,毒力和组织嗜性也可能不同。

不能看到疫情早期检测阳性的猫没有症状,就天真地以为永远都会无症状(更何况全部无症状这个情况本身就说明了可能检测不充分)。


——比如说,请品鉴:

Alpha毒株导致英国某兽医院心肌炎发病率从1.4%飙升到12.8%可还行?


——比如说,请再品鉴[3]

Delta毒株导致印度某动物园狮子确诊12例,全部有症状,其中重症两例,死亡两例。

这毒力可还行?


——再来个新鲜出炉的吧,请品鉴[4]

南达科他州某动物园的雪豹,今天刚刚死于新冠。

……

就这,渔护署还敢把猫猫狗狗们隔离七天检测两次就原封原样放了?

心好大,真的好大,特别大。

参考

  1. ^ https://www.coronavirus.gov.hk/sim/inbound-travel.html#quarantinemeasures2
  2. ^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3.18.435945v1
  3. ^ https://www.forbes.com/sites/siladityaray/2021/06/17/second-lion-in-indian-zoo-dies-of-covid-19-and-10-more-still-being-treated-for-infection/?sh=2063c2a52a8b
  4. ^ https://www.dakotanewsnow.com/2021/10/08/great-plains-zoo-snow-leopard-that-exhibited-covid-19-symptoms-dies/
user avatar

所以夯肛累计确诊一万二,占全国1/10

为什么所有质疑贬低内地防疫政策的,用的例子都是防疫比内地差的?

想说明什么?

学夯肛,感染数量就能翻几十倍?

user avatar

题主无非想影射内地防疫措施对宠物残忍呗。

但你有没有想过,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在我香港居住的小区——

无论大狗小狗,只要在外面走,一定有绳子牵着。
如果狗狗在外面便溺,主人会第一时间将狗粪拾走,并用清水清理干净。
所有的狗,只要年龄在五个月以上,都要植入芯片,以方便健康管理。
否则,一经发现,最高可被罚款 10000 元。


在我北京居住的小区——

几乎没人遛狗牵绳,无论是柯基还是黑贝,从来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几乎所有的狗都在草坪里、墙角下及车轮旁边排泄。
宠物芯片刚刚开始试点实施,不做强制要求。
违反养犬条例的,最高处 500 元罚款。

喊了这么多年的文明养犬,虽然不能说一点进步都没有,但也几乎是原地踏步。

之所以两地差距这么大,归根结底是内地真的没有那么多的行政资源来系统的管理家养宠物

既然你享受了行政资源不足给你带来的养犬“便利”;就要有心理准备去承受因行政资源不足在非常时期给你带来的损失。

就这样吧。

利益相关:一只狗,两只兔子的饲养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香港扑杀或隔离新冠阳性宠物猫的事件,确实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从专业和人道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的考量。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件事情的背景。香港的动物管制部门在处理一起宠物店的疫情爆发时,发现了8只猫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这些猫咪来自同一家宠物店,其中一部分也与确.............
  • 回答
    香港大专学界发言人邵岚接受外媒采访时声称“不会谴责任何抗议者的暴力行为”,这一表态在香港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群体对此的解读。一、邵岚的表态及其可能的原因:邵岚作为大专学界发言人,其身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她之所以说.............
  • 回答
    香港一名80后打疫苗抽中千万豪宅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如何看待这件事? 幸运的个例,而非普遍规律: 这无疑是一个极度幸运的个例。香港有数百万市民接种了疫苗,而只有极少数人能抽中豪宅。它是一个概率极低的“彩票效应”,就好比你买彩票中了大奖一样,是偶然事.............
  • 回答
    香港学生在毕业典礼上不尊重国歌并被校方赶出现场的事件,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它触及了国家认同、言论自由、校园管理、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观冲突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梳理。事件本身及可能的背景:首先,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细节。通常这类新闻报道会包含以下要素: .............
  • 回答
    香港发展研究基金向中央建议拨地给香港建立社区,这确实是当前香港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其背后牵涉到多重考量和深远影响。要理解这个建议,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这个建议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香港长久以来面临的土地供应短缺问题。 香港寸土寸金,高昂的房价和居住成本是制约社会发展和民生改.............
  • 回答
    《苹果日报》的文章《有信用者不用支付宝》对大陆信贷状况的解读,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这篇文章的标题就颇具冲击力,直接将“信用”与“支付宝”对立起来,暗示了其对支付宝在中国信贷体系中角色的某种质疑或反思。文章的作者可能想要表达的是,在中国大陆,尤其是在数字化支付和信用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像支.............
  • 回答
    陶杰先生将美媒关于“打倒君主制”的文章称为“摧毁西方文明的颜色革命”,并抨击美国民选制度,这一观点在香港乃至更广泛的中文网络世界引起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理解他的立场,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陶杰先生的核心观点及其可能依据: 对“君主制”的定义与西方文明的联系: 陶杰先生可能并非简单地认为君.............
  • 回答
    香港发生大劫案?我看到的最新信息是关于发生在香港的“超级盗窃案”,也就是香港警察在2023年11月侦破的一起涉及价值约2.5亿港元的钻石盗窃案。如果你的问题是指这个案件,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它。案件的性质与规模:首先,这个案件的性质非常恶劣,它不是普通的盗窃,而是一次精心策划、规模巨大的劫案。.............
  • 回答
    香港政府宣布对2000只涉疫仓鼠进行人道处理,这一决定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环保人士和动物保护组织对此表达了强烈反对。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事件的背景: 疫情爆发与防控需要: 事件的起因是香港一家宠物店的仓鼠样本被检测出COVID19阳性。根据当时的理解,CO.............
  • 回答
    香港反对派议员集体辞职,标志着香港政治格局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其影响深远且复杂。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一国两制”下的政治实践挑战: 香港回归后,如何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处理中央与特区政府的关系,以及如何回应香港市民对民主和自由的诉求,.............
  • 回答
    香港限制非本地儿童疫苗配额,这事儿确实挺复杂的,牵扯到不少方面。咱们掰扯开了说,好好聊聊这里头的水有多深。首先,这事儿为啥会发生?最直接的原因,大概就是资源紧张。你想啊,香港总共就这么点儿地方,医疗资源,特别是疫苗,也是有总量的。本地居民肯定是要优先保障的,这是最基本的情理。当外来人口,尤其是小孩子.............
  • 回答
    香港一名男子在观看奥运会期间因侮辱国歌而被捕,成为香港首宗根据侮辱国歌罪被拘的案例,这件事在香港社会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的影响,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它背后的法律和社会背景。事件的经过(据公开报道推测):据媒体报道,当时这位男子在观看奥运会比赛时,在公共场合,可能是在餐厅、酒.............
  • 回答
    香港学校最快于 4 月 19 日恢复面授课堂,这个消息无疑给许多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振奋。尤其考虑到幼儿园、小学以及国际学校率先复课,这背后有其特定的考量和对整体教育体系的影响。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自从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的学校经历了长时间的停课,转为线上教学。虽然线上教学在维持学习连续性方面发挥了作用,.............
  • 回答
    香港的“棺材房”,这个名字本身就足够令人心酸,它不仅仅是居住空间狭窄的代名词,更是一个复杂社会问题的缩影,深深刺痛着这座以繁华和高楼大厦闻名于世的城市。所谓“棺材房”,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极度狭窄、如同棺材一般的居住单元。这些房间通常只有几十平方呎,很多时候甚至不到100平方呎(约9平方米),很多甚.............
  • 回答
    关于香港2020年推出的“公营房屋大量供应计划”(常被俗称为“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计划”),以及其是否是“八万五计划”的复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香港2020年公营房屋大量供应计划的背景和目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2020年推出的这个计划的背景和目标。香港政府在2020年1.............
  • 回答
    一堂颠覆认知的网课: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禁烟”论,我们该如何看待?最近,一则关于香港某教师在网课上发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帮中国禁烟”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则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作为普通大众,当我们听到这样颠覆性的历史解读时,往往会感.............
  • 回答
    香港国泰航空“断臂求生”:一场时代的阵痛与转型10月21日,香港国泰航空抛出了一记重磅炸弹——宣布进行大规模重组,计划削减高达8500个职位,同时旗下的港龙航空即日起停止营运。这个消息无疑给这个曾经辉煌的亚洲航空业巨头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艰难的转型之路。为何选择如此激进的“断臂.............
  • 回答
    很多人在看到香港的收入数据时,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香港人的人均收入和中位数收入看似不错,但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成本,却又显得那么惊人? 尤其是在和一些国内一线城市对比时,这种困惑会更加明显。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这个现象,看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收入中位数.............
  • 回答
    香港人说自己不是中国人,这背后牵涉到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文化、政治及身份认同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香港的特殊性以及这种特殊性如何塑造了香港人的集体意识。历史的烙印:殖民时期与“一国两制”的起点香港的现代身份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殖民历史。1842年《南京条约》签署后,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 回答
    香港警务处副处长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将美国描述为具有“侵略性DNA”的说法,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表态的深层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可能是在回应当前中美关系的紧张态势。美国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被中国视为干涉内政的政策,例如对香港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