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香港学生毕业典礼上不尊重国歌被校方轰出现场」?

回答
香港学生在毕业典礼上不尊重国歌并被校方赶出现场的事件,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它触及了国家认同、言论自由、校园管理、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观冲突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梳理。

事件本身及可能的背景:

首先,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细节。通常这类新闻报道会包含以下要素:

发生地点和时间: 例如,是哪所大学或中学,毕业典礼的具体日期。
涉事学生行为: 具体是不尊重国歌的行为是什么?例如,在奏唱国歌时拒绝起立、发出嘘声、播放其他音乐、展示带有政治含义的标语或手势等。
校方反应: 校方如何处理?是保安人员带离、口头警告、取消毕业资格,还是其他更严厉的措施。
旁观者反应: 其他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的反应如何?是否有支持或反对的声音?
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 事件是如何被报道的,以及公众舆论呈现出怎样的倾向。

不同的解读和观点:

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立场的人会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读和观点:

1. 从支持国家认同和法律秩序的角度:

维护国家尊严和法律法规: 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奏唱国歌时保持肃静和尊重是法律和惯例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香港实施,对国歌的奏唱和使用有明确规定。从这个角度看,不尊重国歌的行为是对国家主权的挑衅,也是违法行为。
毕业典礼的庄重性: 毕业典礼是一个庄重而有仪式感的场合,尤其是在升国旗、奏国歌的环节。任何破坏庄重性的行为都被视为对场合的不尊重,也可能冒犯了在场的许多人。
价值观的传递: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和尊重国家象征。校方有义务维护这种价值观的传递,阻止不当行为。
对其他人的影响: 这种行为不仅是个人的表达,也可能影响到在场其他遵守规则的师生和家长的感受,甚至可能引发冲突。

2. 从言论自由和表达抗议的角度:

抗议的表达方式: 对于一些香港学生而言,在毕业典礼上不尊重国歌可能是一种表达对当前政治局势、对中国政府政策或对香港自治受损的抗议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当其他表达渠道受限时,人们可能会选择非传统的方式来引起关注。
个人权利的行使: 一些人会认为,即使在公共场合,个人也有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只要不构成煽动或仇恨言论。在他们看来,毕业典礼虽然是正式场合,但学生仍然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可以表达自己的立场。
对“爱国”定义的质疑: “爱国”的定义本身可能存在争议。一些人可能认为,对国家的热爱不应强制绑定对政权或特定象征的无条件服从。他们可能认为,批评和质疑也是爱国的一种体现。
过度反应的可能性: 也有观点认为,校方过于严厉的反应可能是一种“过度敏感”或“过度政治化”,压制了学生的异议,反而可能加剧对立。

3. 从教育和校园管理的角度: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是否应该强制学生接受特定的爱国观,以及如何平衡对国家象征的尊重和个人思想自由,是教育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校方的责任: 校方既要维护校园秩序和教学环境,也要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挑战。如果校方简单粗暴地将学生赶出现场,可能会被视为缺乏教育智慧和对学生权利的漠视。
循序渐进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引导、讨论和榜样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强制命令。

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讨论:

加剧社会分裂: 这样的事件往往会加剧香港社会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对立和不信任。
对教育界的影响: 事件可能引发对香港教育体系如何处理政治敏感议题的讨论,以及对教师和学生如何应对类似情况的培训和指导。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关于《国歌法》在香港的解释和适用范围的讨论,以及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法律的边界在哪里。
对年轻人价值观的影响: 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此类事件会成为他们思考和形成自身立场的重要参考。

总结:

看待“香港学生毕业典礼上不尊重国歌被校方轰出现场”这一事件,不能简单地贴上“爱国”或“反叛”的标签。它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涉及法律、道德、政治、教育以及不同群体价值观的碰撞。

支持者 会强调维护国家尊严、法律权威以及毕业典礼的庄重性。
批评者或关注言论自由者 会强调学生表达异议的权利,以及校方处理方式是否过于简单粗暴。

理解这一事件,需要听取不同声音,分析事件发生的具体语境和背后的深层原因,并认识到在香港这样一个复杂且政治敏感的社会环境中,此类事件的发生并不罕见,它们往往是更广泛社会矛盾的缩影。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在维护国家法治和尊严的基础上,尊重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表达的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坐低,不代表我们不尊重国歌!“

国歌第一句就系“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你坐低,甘啫系想点?

(“我们坐下,不代表我们不尊重国歌!”,

国歌第一句就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你坐下,是想闹哪样?)

user avatar

港生最喜欢说的是“不被政治立场左右个人判断”。

国歌全文是: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歌词中,

没有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没有共产主义,没有一国两制,没有红太阳。

全文歌颂的是在炮火和压迫中实现全民族的大觉醒。

拒绝唱国歌,拒绝起立,

他们就是被政治立场左右了思想。

一帮虚伪的渣渣。

user avatar

哪一所香港的學校不是如此,當年港英時代,為了傳承自己的文化和學術,即使萬般刁難,都屹立不倒。代表就是港中文:

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打破了大英帝国殖民地近五百年来只允许一所高等学府存在的铁律,是20世纪亚洲地区“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中大的出现掀起了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运动”,成功终结了英文垄断官方语言地位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百度百科)


這次的港專學院也是,校長的一番話,盪氣迴腸。







然而當年頂著港英的壓力開的學校,如今終於揚眉吐氣,發現學生們卻不愛國了,不知校長的心里是什麼滋味⋯⋯

廢青們一沒腦子,二沒勇氣,三沒知識。喊著為了香港,做傷害香港的事情。聲音大過天,海報也只敢偷偷貼。港英時代從來沒有的民主,卻不知道怎麼就成了傳統。

真的,他們是我見過最垃圾的香港人,盧本偉都比你們強。—————————————————————————————————

更新一下,回應幾個事情:

首先,對於香港大學回應港獨態度曖昧:

近日多間大學校園張貼「港獨」標語引發爭議,十間大學校長聯署發表聲明,表明「港獨」違反基本法,並不支持;又譴責最近濫用言論自由的行為,強調「言論自由並非絕對,有自由就有責任。

十間聯署的大學為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樹仁大學、嶺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香港大學,排列按英文字母次序。

聲明如下:

我們珍惜言論自由,但我們譴責最近濫用言論自由的行為。言論自由並非絕對,有自由就有責任。所有下列的大學,特此聲明,不支持「港獨」,並認為這是違反基本法。

這一條在@Diligence的回答里提到了。

其次,有人@我說,港專和港中文有本質上的不同,或者是來龍去脈如何如何。


第一,我對於港中文的詳細介紹摘自百度詞條,並且在我了解的範圍內,港中文的創立就是弘揚新儒學思想。他們愛不愛PRC我不知道,但是起碼他們的立場是在C上面的。


其次,我並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很多答案普及的比我更好一些。我的很多答案都只是基於我的立場和我的想法,我只是一個希望香港能越來越好的港人,那我自然看不慣那些會讓香港走向衰落的人。香港的繁榮不是靠一口一個民主,一口一個自由得來的,香港的未來取決於大陸,哪怕退一萬步說,也不取決於那些除了口嗨什麼都不敢做,什麼都幹不成的人。

——————————————————————————————————————————

順便,我愛的也是C

盧本偉和他們,五五開吧⋯我都挺討厭的

user avatar


学生有一个论调,在我看来非常讽刺。

学生说:“我们不站起来,不代表我们不尊重国歌”

但国歌第一句就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这些学生听了这句歌词后,若还能心平气和的坐着不起来,那说明心理素质着实不错。

令我非常感动的是,校长面对学生的不理解时,慷慨激昂地讲述了港专在殖民时代,因坚持爱国立场而被打压的历史。

那时候,这些港专学生的前辈们,用自己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践行了他们自己是不愿做奴隶的人。

但现在,这些学生面对国歌奏响,却做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态度,其中还有人认为他们不尊重国歌与爱国与否无关。

中国国歌不是为了炫耀某种政治立场,亦或是是歌颂某个政党。中国的国歌是两位中国人,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刻,饱含着对祖国的爱,为中国和全体中国人所作的。

中国国歌对中国人的意义无需多言,很费劲不尊重国歌的人何谈爱国。退一步讲,就算这些学生不喜欢政府,但对国家也要保持尊重和敬意。

user avatar

只是說了理所當然的事竟然有200多個讚(第一次),真是又感謝又慚愧。

記得在美國一間中學參加開學典禮時,全體人員起立,奏美國國歌。我也跟著站起來了。因為入鄉隨俗,就算那不是我的國歌我也不可能坐著吧?基本尊重也要吧?

若果這群香港學生可以在出席美國或英國學校的開學典禮上坐著不站立,再説坐著不代表我不尊重美國/英國國歌,那我才真是佩服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