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香港一教师网课上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要帮中国禁烟”?

回答
一堂颠覆认知的网课: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禁烟”论,我们该如何看待?

最近,一则关于香港某教师在网课上发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帮中国禁烟”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则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作为普通大众,当我们听到这样颠覆性的历史解读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不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位教师的说法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复杂性?

首先,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指出,从普遍接受的历史学观点来看,这位香港教师的说法是极端错误且严重歪曲史实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其屈辱的开端,其根本原因在于英国为了维护其在华的鸦片贸易利益,试图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强行推销鸦片。

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段重要的历史:

鸦片贸易的根源与英国的经济利益: 在19世纪初,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鸦片是一种极具成瘾性的毒品,其输入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消耗了巨额白银,更腐蚀了国民身心健康,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中国的禁烟努力与英国的阻挠: 面对鸦片泛滥带来的灾难,清政府多次颁布禁烟令,并派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更是象征着中国人民反抗毒品侵蚀的决心。然而,英国政府却将此视为侵犯其贸易自由和经济利益的行动,并以此为借口,悍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战争的性质:侵略与抵抗: 鸦片战争的本质是一场由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英国凭借其先进的军事技术,对积弱的清朝发动了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通商口岸,并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场战争并非是为了“帮助中国禁烟”,而是为了维护和扩大其不道德的鸦片贸易,并以此为敲门砖,进一步攫取在华利益。

那位教师的言论,为何如此令人不安?

这位香港教师的言论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对历史真相的严重歪曲: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将侵略战争美化为“禁烟援助”,完全颠倒了历史是非,是对无数为反抗侵略而牺牲的中国人民的侮辱,也是对历史事实的公然践踏。
2. 可能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这种说法有将特定历史事件过度解读甚至扭曲,从而模糊历史真相,削弱国家民族认同感的潜在风险。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教授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事件时,容不得丝毫的含糊和篡改。
3. 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在课堂上发表如此具有争议且与主流历史认知相悖的言论,无疑是对教育使命的背离。学生作为未来的公民,需要接受真实、准确的历史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和历史观。
4. 香港的特殊历史背景与教育生态: 香港拥有独特的历史经历,其教育体系也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近年来,关于历史教育的讨论在香港尤为敏感和激烈。这位教师的言论,也可能触及到香港社会内部对于历史认知的分歧和争议。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此事?

面对这样的言论,我们不应陷入情绪化的泥潭,而是需要保持理性分析:

区分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 学术研究允许对历史事件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和探讨,即便某些观点可能显得“出格”,但只要有严谨的考证和逻辑支持,都可以被纳入学术讨论的范畴。然而,当这种解读被带入课堂,并以“教学”的形式传播时,其责任和影响就截然不同了。教育需要建立在被广泛接受和验证的史实基础之上。
警惕和抵制错误史观的传播: 对于明显的历史歪曲和错误史观,我们有必要予以警惕和抵制,特别是当它出现在教育场合时。这并非是要压制学术自由,而是要维护历史的尊严和教育的纯洁性。
反思历史教育的有效性: 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在历史教育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避免被片面或错误的解读所误导,是一个长期且重要的课题。
关注个案背后的可能原因: 尽管观点错误,我们或许也可以在合适的范围内去理解,这位教师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表述。这是否源于其个人对历史资料的片面理解?是否受到某些特定思潮的影响?又或者是在尝试一种“突破常规”的教学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错误言论的认同,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问题。

总而言之,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其经济利益,而非“帮助中国禁烟”。这位香港教师的言论是对历史真相的严重扭曲,也是对教育责任的失职。我们应该坚守历史的真实性,理性分析和讨论问题,共同维护一个客观公正的历史认知,特别是在关乎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事件上。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遵循史实,尊重事实,承担起育人的责任,是他们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英国自己(BBC)都大大方方地承认是发动的战争卖鸦片。

你以为他们是在承认错误,反思历史?
不。
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碾压。
(比如最后一张截图里,主持人用Junks描述清朝战船,而英国的战船被称为“Evil weapon from modern world ”。)

我大英帝国的工业强,技术新,海军老厉害了,想打你左边脸就打你左边脸,想打你右边脸就打你右边脸。
老子能欺负你,说明老子的文明比你牛逼。

大哥,求你别用儒家的那一套礼义廉耻规范去要求英国人了好吗?
知道什么叫“皇家海盗”吗?知道什么叫“私掠许可证”吗?知道什么叫“奉旨打劫”吗?
欺负了就欺负了。
没有进入“现代文明”的晚清,是没有资格谈人权的。

别人对这事情挺自豪的,你非要洗白,这是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好伐?
皇上不急急太监。

来源:
【纪录片.BBC.海洋帝国:海军如何造就现代世界.Empire.of.the.Seas.How.the.Navy.Forged.the.Modern.World.2009】

user avatar

香港、台湾和海外的某些华人哪怕从小到大只看英文世界的资料,也不至于对他们以外的世界误会这么大。

比如这帮人说起二战普遍觉得日本在中国大陆没有大屠杀,觉得英美是击败轴心国的主力,觉得苏联能打败德国就是靠美援和人海战术,顺带觉得____志愿军在二战后的朝鲜能赢几个战役也就是人海战术,对于____就是以迫害知识分子+吃不起茶叶蛋买不起电脑的刻板印象。

问题不在于我是有人口中的"粉红"所以我认为上述这些情况是错的,也不是什么我家吃得起啥所以以上最后一句不对,而是,只要这个所谓的老师用英文搜“First Opium War”,她就应该知道战争的起因是贸易逆差和鸦片贸易,哪怕看的是英文互联网的资料,站在英美学者主流观点,也不至于得出以上这些奇谈怪论。

这就是大陆网民最不待见他们的原因之一——说是崇尚英美自由民主一套,结果跟西方的主流观点唱反调,说中国人更是错的,就他们是对的,哪怕按他们的意思连英美是大错特错,这么声称不为别的,就为了怼想怼的集体和个人。这就是港台某些人的脑回路逻辑。


不说远的,2月底的时候我就体会过这种神奇的逻辑。我飞南亚,过境香港机场,下了飞机进候机楼排长队,碰到一个本地说粤语的边检的中年女性,按照正常程序,此人最多只要检查我离开香港机场的下一个机票登机牌+查看护照没有问题即可。结果人一看我大陆来的排队有说有笑,来劲了:

  1. 先考我去南亚哪个国家,要求出事机票,给她看了,挑不出毛病;
  2. 然后要求看去南亚各国签证,我手机看了,不服,声称必须要打印签证,第三国VISA必须打印不能电子签,不行(请回吧),我说过他们海关历来用电子签章就行了,人没抓出毛病;
  3. 然后又问时间,问我到**国电子签待到几号,然后算能呆多少天,算了二十多秒(数学感人)发现没有超期,这个时候已经有明显对人不友善了,估计是想算出个我要滞留然后找茬;
  4. 然后问我说你去完那边要去哪里,我已经买了去澳洲的机票,如实说了去澳大利亚,看她这架势是不依不饶,我索性把澳洲给我的签证也练出来了,人很不满的跟我讲,澳洲没有resident身份的中国(划重点)留学生不能去,我强调了一堆学生在其他国家呆满14天可以去了,已经落地了,这人死活不信,扯了十几分钟。
  5. 跟我一块的老乡们这个时候已经过关了,聚拢了回来,最后年纪最大生意也最大的一个长辈是这么怼回去的 :他去了**不去澳洲不行吗?这是你们管的吗?
  6. 这个香港机场的工作人员终于挑不出理由拦人转机了,只能阴阳怪气怼人"去嘛去嘛!你们以后别回中国了啊"一边放行。

我进了候机楼,点了午餐边吃边想,越想越不对劲。这个事诡异的是,如果按照英联邦制度,我在南亚的英联邦国家呆几天,或者英联邦底下澳洲、新西兰等国让不让我入境,这都不是香港机场工作人员的分内之事,这是英联邦的规矩。退一万步说,就是是,连“英联邦各国签注不需要打印出来给边检看”都不懂还说三道四,这个检查也是鸡蛋里挑骨头,强行为了怼而怼人。我早知道这帮人会故意挑毛病,没想到是以越俎代庖的怼旅客来挑毛病的,什么程序正义什么基本规定她根本不管,就是为了刁难你。

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要我说,不然不如他们的澳洲白人同行,连南亚那帮曾经的英联邦兄弟都不如(南亚的机场给我感觉从边检到行李搬运都挺靠谱的),倒是很像是台湾的ptt论坛,像某些港台繁中媒体,报事情掐头去尾,带节奏改事实,报出跟纽约时报、新华社报同一事情完全不一样的画风,让某些人看了很爽。

好吧,其实更早之前这帮人给我的印象也不好。我在香港考过考试,印象里最不友善的也是这种90后、80后,那种对你的不信任写在脸上,想挑毛病挑不出毛病的表情我至今还记得,至于机场碰到这个工作人员,从年龄看也不是1997年之前就上岗的老一辈,非有种英联邦内部互相帮衬检查敌特的心态,相反目测年龄估计不早于80后,相反那些四五十岁的老工作人员倒是和善、严格(跟我碰到的澳洲边检们一样),这说明什么?

跟那个工作人员讲了半天她还是死活不信大陆学生在第三国只要呆够14天体温正常,澳洲海关就会放人进门,她最后还是不信澳洲海关能让我进,是老乡以在南亚我可以呆很久和她在越权强行让我过了那关了,中国大陆的话她不信,那她为什么死活不信一个澳洲ABC新闻(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已经在讨论的即成事实?就为了怼人?

为什么他们看到的“中国”与“世界”是这个样子?为什么他们明明谷歌一下就能搞明白却能犯那么多常识错误?

是不是故意为了最能夸自己想夸的怼自己想怼的不愿意去了解呢?

联想我能看到台湾深绿移民怼澳洲防疫不利(3月中)被一批繁中网民集火“小粉红”,当这些人对中国大陆和对西方各国的了解都建立在仇恨和谄媚上,歪曲的有色眼镜下对中西方都有一堆误解,是不是这就是为什么韩国和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的差距这些年越拉越大的原因?


论无知和带节奏,英美也有也有连奥斯维辛集中营是谁解放的都搞不明白的老哥,比如下面这位想当然的美帝驻丹麦大使馆工作人员;我国简体中文的互联网上也有自己是黄皮华人却精德三的,世界各国论史盲的都有,这很正常,但谷歌上你用英语搜"who liberated auschwitz in history",起码谷歌会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Red Army”。百度上用简体中文查谁解放了奥斯维辛,百度也会是正确答案。以上提到的那些历史搜下去,中西方学者对事情的程度可能有争议,但肯查一下,谁做了啥不至于错。

然而当你换成繁体中文的时候,群魔乱舞。

user avatar

管管把,

再不管就该有台湾一教师网课上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要帮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了。

user avatar

你一说香港,就合理了,失心疯之都嘛

user avatar

这是暗示解放军应该到英国、美国帮助当地人民抗击疫情。

虽然,英美政客,昏庸无能,尸横遍野,民不聊生,群体免疫,泯灭人性;

虽然,吊民伐罪,解民倒悬,出生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是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但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还是要尊重事实,逐步发展。

总之,英美老乡别急,准备好带路资料, 积极配合川建国,鲍中堂,解放军会来的。

回到问题,站在当下该老师过于民族主义,出于尊重他国内政考量,建议封号。





参考:

如何评价 4 月 21 日胡锡进对方方的回应?

美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呼吁美公司撤离中国,美国将支付搬家费,这意味着什么,动机是什么?

李石:用行动为认知下注,用盈亏迭代认知

B站:疫情后的中国经济未来十问

油管:疫情后的中国经济未来十问

今年需不需要存粮食?

李石:2020年,是否会是解放台湾的最好时机?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user avatar

有点担心,再过几十年,可能历史书会变成美英联盟打垮了德国、日本、苏联、中国四大轴心国核心,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拯救了人类。

user avatar

引用下网友言论:

主人一百年前拉的陈年臭屎,自己都不想看到,狗却吃的狼吞虎咽,还大叫美味。

user avatar

事情发生后学校发布声明,不痛不痒地表示会处理,而邻校校长更表示,只是老师备课工作没做好,不是什么大事。

最近某岛也发生了类似事件,某小学生在作业中写了「质量」,「公安」等词,被国文老师红笔圈出,改为「品质」,「警察」,并批语:此为中国用语,不要使用

还有人表示不能使用「打印」和「复印」,要使用「列印」和「影印」,因为前者是中国惯用语,不符合小岛华语的文法。

不用扯到苏联和奥斯维辛等国外的事,那是另一码事,岛港此举本质就是反中。

感叹一句,盎萨人国家真是狠,中东,印巴,两德,两越,半岛,两岸……掺和和制造了多少兄弟相杀,骨肉相残,反目成仇。现在新冠疫情蔓延,居然还热衷于对华索赔,对华甩锅,脸皮之厚,心肠之毒真是位列地球之首。

他日我国若遂凌云之志,为家国之仇,为天下大义,对此类匪蛮也绝不可轻易放过。

更新

香港历史课本是这么介绍鸦片战争的:

嗯,不明智的行为,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二十多年过去了,渔村依然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港人依旧以BNO护照为荣,大英圣公会影响犹存。

这就是我们的同胞,离开我们太久的同胞!

user avatar

这个老师应该是看图说话吧,根据鸦片战争四个字全程脑补……


讲真,你可以说是文化理念冲突,可以说是中国无故硝烟在先,可以说清政府傲慢无礼没有契约精神,这顶多是个屁股问题。协助禁烟我觉得这完全已经不是屁股问题而是全程脑补了……

user avatar

处理结果出来了,毫发无损。

事实总是教会我们,焚书坑儒是大善事。

入关!剃发!易服!

网址不需要翻墙:

129号文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