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哭了是吗?吓哭了就对了。日本人在南京进行大屠杀的时候,那些学生哭着看自己的同胞被杀,而且是虐杀,自己也遭遇同样的厄运,那些死去的同胞哭吗?哭了。害怕吗?害怕。日本人放过他们了吗?没有。死去的同胞可以投诉吗?不能。
现在,香港有人去投诉这段沉重的历史,是因为死去的同胞碍着自己的眼了是吗?香港一部分人的这种心态,和国内那些精致利己主义的小布尔乔亚一样,那是别人的悲惨遭遇,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放出来吓我小孩?
对于这种没有身份认同的人来说,如果你觉得这段历史吓人而觉得不舒服的话,可以移民啊。移民去屠杀印第安人但不会放北美大屠杀史实的加拿大和美国去,那里岁月静好,有的是你想要的纯净世界。
回避历史就代表拒绝身份认同,拒绝身份认同就有了混乱的土壤,香港在19年发生的事情,就是香港长期缺乏这种该有的教育,让香港自己搞乱了自己,提高了国家治理成本,而背后的始作俑者美国高兴得不得了。自己成了棋子,还以为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香港就是该管,有意见就出去,太平洋又没加盖。
战争不会因为你是小孩子就变得美好,南京大屠杀没有放过天真可爱的孩子,所以历史不能回避。
能吓哭一年级的小朋友正常,因为这段历史就是这么血腥,这么凝重。
所以家长可以建议学校给一年级的小朋友换一种方式科普这段历史。但学校的出发点也只是让学生们早一点铭记历史,本没有错误,只是对一年级的小朋友采取的方式有点不太合适。
但就算太过血腥不适合一年级小朋友观看,等到他们稍微大一点了依然要给他们补上。
血腥吗?确实血腥。黑白色的影响比彩色的影像更让人觉得压抑难受。
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土地上的事情。
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过来的,历史书里或者公祭日的宣传讲座都会直接给学生科普南京大屠杀的这段历史。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看过这方面的视频,确实残忍,确实血腥。看过后心里难受了好几天,因此我一直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保持着严肃和凝重的心情。
不管怎样,历史不能回避,孩子更不能。
我想起了10月25日。
那天是武汉沦陷日。
全城试鸣防空警报。
警报鸣响的时候,我正在接闺女幼儿园放学。
她问我这是什么声音。我告诉她是警报声。
她问为什么要有警报。我说是为了纪念。
她问为什么纪念。我说多年以前,我们这座城市被敌人占领了。以后每一年的这一天都是纪念日。
她还问是什么敌人。我说是日本人。
她还想继续问,我阻拦了。
我说,你现在还小,对国家,民族,战争,政治这些概念完全不懂,你不需要问那么多,你现在只需要记住这一天是纪念日就够了。以后你上学还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会懂得越来越多。
说实话,有些答案和评论区里的某种观点,我不赞同。
他们说,侵略者烧杀抢掠的时候可不会区分男女老幼。
但问题是,我们不是侵略者,我们是教育者。
我们也不是在烧杀抢掠,而是在教育下一代。
侵略者是在破坏,而我们是在建设。
侵略者当然不讲究区分男女老幼,但教育者要讲究因材施教。
人家毕竟是才一年级的孩子,连“侵略者烧杀抢掠的时候可不会区分男女老幼”这句话的意思都未必能理解透彻,他们只是单纯的害怕。甚至于,他们可能连“历史”这个概念都不怎么懂。更何况“正视历史”。
教育固然重要,但拔苗助长要不得。
既然侵略者不会区分男女老幼,甚至连婴儿和孕妇都不放过,那么,我们搞教育的要不要给孕妇和刚出生的婴儿播放大屠杀的纪录片呢?
我自己小时候对历史和爱国主义有印象都是3年级之后了。
而且还要考虑顺序和素材。
最先是王二小,鸡毛信之类的故事。
接着是《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等电影。
每年要去烈士陵园扫墓,顺便踏青,春游。张驰有道。
小学快毕业,知道有大屠杀这回事,但不知道具体细节。当年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黑太阳731》,大人们的单位有组织观看,但不让小孩子看(明确说了少儿不宜)。如果有小孩看过,只能说明有些单位管理松懈。
正儿八经当做历史来学,严肃而沉重的正视大屠杀,了解其经过以及历史教育意义,已经到了初中的历史课。
教育也是一门科学。
不是说“啪嚓”把一大堆材料丢到对方面前就叫教育的。
又不是说不让你搞爱国主义教育。而是,什么时候,教什么,谁来教,教给谁,怎么教,都是有讲究的。
不分青红皂白把东西往人眼前一塞,这不叫正视历史,也不叫教育,这叫懒。这恰恰是我党批评过的“拈轻怕重”。
因为怕长期科学教育的“重”,而拈了一时爽快糊脸输出的“轻”。
这暴露出香港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不够的——不是吓人的片子看得不够多,而是教育不够全面,不够体系,不够长期,不够科学。
香港的问题明明是没教育好前辈大人。别想着走捷径绕过去打孩子的主意。
最该正视历史的,是我们大人。
要正视也该是我们在前面做出表率,而不是推卸给孩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