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安卓手机使用6GB内存是很实用还是性能过剩?

回答
关于安卓手机的6GB运行内存,究竟是实用之举还是性能过剩,这实在是一个大家津津乐道,同时也充满个体差异的话题。在我看来,它更多地是处于一个“实用且略有富余”的区间,而不是绝对的“性能过剩”。要详细聊聊这个,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

首先,咱得明白内存(RAM)在安卓手机里到底干啥的。

安卓系统和咱们电脑一样,为了让应用启动快、运行流畅,都需要把需要的东西“临时搬进”内存里。你打开一个APP,它就会占用一部分内存;你后台挂着微信、QQ,它们也占着;你玩游戏,游戏的数据也得放内存里。内存越大,就意味着手机可以同时“记住”更多事情,在你切换应用时,它们能更快地“活”过来,而不是重新加载,那种卡顿感会大大降低。

那6GB在今天安卓手机上是个啥水平呢?

回想一下,几年前3GB、4GB内存就已经够用了。但安卓系统本身和APP的设计一直在进步,也越来越“贪婪”。

系统本身: 安卓系统在不断优化,但同时也增加了更多功能和后台服务。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系统自身对内存的需求。
APP: 现在的APP,尤其是社交、影音、新闻类,功能越来越丰富,界面也越来越精美,加载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比如,你刷抖音,视频缓存、推荐算法、各种特效,都需要内存来支撑。你同时打开十个APP,它们可能都在后台悄悄地“活着”,等着你去切换。
游戏: 现在的安卓游戏,画质越来越逼真,内容也越来越庞大。大型3D游戏对内存的需求更是惊人,6GB内存可以让你在高画质下玩更多游戏,并且在游戏内外切换时,不至于频繁掉帧或需要重新加载。

所以,6GB内存到底够不够用?

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6GB内存是相当够用的,而且能提供非常流畅的体验。

日常使用: 你刷刷微博、微信、看看视频、听听歌,偶尔玩玩小游戏,6GB内存可以让你在这些应用之间随心所欲地切换,体验会比4GB手机好上不少,应用切换几乎是“秒回”的感觉。
多任务处理: 如果你习惯同时打开好几个APP,比如边聊微信边看B站,再挂个网易云,6GB内存也能轻松应对,大部分时候不会出现杀后台的情况。
游戏党: 对于喜欢玩一些主流手游的用户,6GB内存能确保你在大部分游戏中都能开到中高画质,并且保证较好的帧率稳定性。

那是不是就绝对不“过剩”了呢?

这个就得分人看了。

“性能过剩”的视角:
对于需求简单的用户: 如果你一天就用手机就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偶尔上上网,对APP的打开速度和后台运行没有太多要求,那么6GB内存确实会显得有些“超配”。但请注意,“超配”不等于“过剩”。现在的手机厂商为了保证未来几年的流畅性,往往会给足内存,这是一种“预留”式的设计。
对标更高配置: 市场上还有8GB、12GB甚至16GB的内存。相比之下,6GB确实不是顶尖配置。但那也要看它们具体的使用场景。

“实用”的视角(我更倾向于这个):
“留白”的价值: 手机厂商给你6GB内存,不仅仅是为了让你现在用,更是为了让你在未来12年内,甚至是3年内,依然能享受到不错的流畅度。APP的更新迭代、系统版本的升级,都会让对内存的需求水涨船高。6GB内存就像是给你留了一个“ buffer”,让你不至于很快就因为内存不足而感到手机卡顿。
更稳定的体验: 内存的充足,能够保证手机在处理更复杂的任务时,整体的稳定性。比如,在运行一些对性能要求较高的APP时,充足的内存也能辅助CPU、GPU更好地工作,减少卡顿和发热。
更好的多任务体验: 即使你不是重度多任务用户,但偶尔需要同时做几件事,6GB内存带来的顺畅切换,会让你觉得“物有所值”。

举个例子,就好比买衣服:

如果你只是在夏天偶尔穿一下,35度的时候穿个T恤就够了。那买一件羽绒服就属于“过剩”。
但如果你希望一件衣服能应付春夏秋冬四季,并且在初冬的时候也能穿,那么一件稍微厚实一点的夹克,可能就是“实用且略有富余”的选择。它比纯粹的T恤更实用,但又不像厚羽绒服那样只在极寒天气有用。

总结一下,在我看来,安卓手机上的6GB运行内存,绝大多数情况下是:

绝对实用: 它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日常需求,并提供流畅的多任务体验。
略有富余,但绝非“性能过剩”: 这种富余是为了保证手机在未来几年的使用寿命和体验,避免因为内存瓶颈而过早地淘汰。它是一种“未雨绸缪”的配置。

真正意义上的“性能过剩”,可能更多地体现在那些只有极少数高端用户才会用到的极致功能上,比如120Hz高刷配合8K视频录制,但绝大多数情况下,6GB内存对于主流安卓手机来说,是一个非常“聪明”且“均衡”的配置,它找到了性能和价格之间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相对流畅和长久的手机体验。

如果你担心6GB内存会不会很快就不够用了,我个人觉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手机的使用寿命(通常23年)内,6GB内存依然是够用的。当然,如果你是那种极客玩家,喜欢同时运行各种大型应用、虚拟机,或者追求极致的后台不杀后台,那8GB甚至更高可能是你的菜。但对于普遍大众而言,6GB内存,是实打实的“够用且舒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出于众所周知(并不)的原因,我最近认真了解了一下6GB内存到底有没有用。所以今天,我这个不务正业以抖机灵为生的机构号终于要输出干货了。

这个问题是2016年提的,那个时候确实是有意义的,因为当时配备6GB内存的手机相当少,整个生态环境没有跟上,大内存显示出优势的场景非常有限。但是在2017年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因为内存这个东西,不像处理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存在“过剩”这个问题的。只要产业链开始铺货新的规格,软件对内存的需求一定会迅速跟上,水涨船高。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微信举例,从2.3版本到6.5版本的迭代中,随着手机主流内存规格的不断上涨,微信的内存占用也从30M增加到了227M,足足增加了6倍多

(数据通过下载安智市场微信各历史版本实测得到,原谅我的渣作图)

处理器现在显得过剩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不需要那么高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池技术迟迟难以突破,压在上面,限制着手机的整体功耗。所以虽然有了高性能处理器,但是大多数应用对性能的需求不会跟着成比例的涨。

而内存不同,一旦硬件上的技术和成本开始可以支持更大的内存,应用对内存的开销一定会跟上。因为在现阶段,占用更多的内存确实可以换取更好的性能,更多的功能,或者更短的开发时间,对续航也没太大影响。也就是说,整个生态环境对内存的需求一定会增长并适应新的主流内存大小。毕竟,硬件环境已经有了,也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为什么不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2016年的 6GB 优势场景或许不多,而2017 年的 6GB 对提升体验已经非常实用的原因了。因为随着今年 6GB 内存的普及,应用在开发的时候,也会适应新的硬件环境,增大内存开销,获取更好的体验。如果相应的手机配置不跟进的话,一定会在某些环境下捉襟见肘。

其实安卓生态本身的变化史就是一部内存开销的增长史。不说别的,就说安卓系统本身,从07年安卓Beta版首次发布至今,将近10年时间里,从当初1.0原生系统仅占用100M内存,到现在6.0、7. 0系统开机就会吃掉近2GB的内存,足足翻了20倍!

上图是实测的现在安卓手机常用app的内存占用量。以4GB手机为例,系统占用内存在1.8G左右,倘若再挂着微信微博QQ,听着歌一边刷网页一边刷知乎,这内存就差不多到头了,再开应用有些后台就会被杀掉。其实4GB的内存真的已经没有那么宽裕了。

所以随着工业界量产内存规格的增长,系统和程序体量也会水涨船高。而越来越大的系统和应用,会倒逼手机厂商在新生产的手机中配备更高的内存,这是一个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过程。2017年如果还想在使用手机时不会因为运存不够而感到掣肘,确实是需要配备 6GB了。(好吧,起码我厂是这么想的。)

最后给大家科普两个我这两天研究内存问题学到的tips:

一、当系统运存小于等于一定值(这个定值大于0,在我们的手机里大概是300M)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根据应用程序的重要程度(ADJ值),由轻往重逐级去杀,直至留出足够的运行内存。这种资源回收的机制是安卓系统所规定的,留出的这个定值是给电话这种手机基础功能和开启新的应用准备的。

在关闭进程的时候,不同应用的重要层次结构可以分为5个类别,分别是空进程、后台进程、服务进程、可见进程和前台进程,这里面第一个重量级最低,往往会被首先回收,越往后越重要。(更详细的分级介绍可参考developer.android.com/g)在我上面举例的情况中,网页就会首先被杀掉。

二、很多人都经历过:“我内存很大,明明只开了几个程序,还有1GB多的RAM,为什么放后台还是被杀死了呢?”

其实你的后台很有可能不是被杀死,而是被“开屏”了。导致你误以为程序被杀死以至于应用重启。

很多情况下,程序是需要连接服务器来加载一些数据,例如淘宝的商品推荐,饿了么的外卖店家,微博等等。数据越大,加载的时间就得越久,而当数据还没被加载出来的时候,会非常影响当前画面的展示,致使用户体验变差,就像这样。

于是乎,很多应用会选择在数据加载完成之前,“盖”上一张开屏图来掩饰部分板块的空白,这就造成了程序重启的假象,实则是程序依旧在后台运行。正如很多人切换回微博的时候,也会弹出开屏图,可一旦进去后就会发现页面依旧停留在当初浏览的地方,这就是一个拿开屏图“盖”主页面的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但是这个真的不是内存的锅,再大的内存都会这样,更多的是网速和应用优化的问题。



感谢阅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