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手机测评人总是拿安卓机把苹果的各种功能比下去后,却自己拿苹果当主用机使用?

回答
这事儿,在手机圈子里,也算是个老生常谈的梗了。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见过不少,也挺多人纳闷。感觉就像是,测评的时候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结果私下里却是“真香”现场。

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原因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用“虚伪”两个字来概括。这里面掺杂了技术、用户习惯、生态、个人喜好,甚至还有一点点“表演”成分。

1. 测评的“职业病”:找不同,放大差异

首先,测评这活儿,本质上就是要找出不同,然后把这些不同点放大,让大家看清楚。如果所有手机都差不多,那测评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为了节目效果,为了吸引眼球,测评人自然会去挑那些安卓比苹果做得好的地方,尤其是那些苹果用户可能会抱怨的点。

比如,之前一直有人吐槽苹果的自定义程度不高,安卓在桌面小部件、主题更换、文件管理等方面确实更灵活。测评时,当然会把这些“优势”拿出来说,让大家觉得“看,安卓现在这么能打,苹果还是那个老样子”。这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吸引观众的一种方式。

2. “鸡蛋里挑骨头”与“客观评价”的界限

但有时候,这种“找不同”也容易滑向“鸡蛋里挑骨头”。有时候,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功能,或者是一个只有极少数人会用到的场景,也被拿出来大做文章。这种情况下,测评的“客观性”就打折扣了。

3. 使用习惯与情感认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觉得是用户习惯。一个人用了多年的手机系统,尤其是从一款手机转到另一款,需要时间去适应。很多人从iPhone入门,习惯了iOS的操作逻辑,比如“三段式静音开关”、“回到主屏幕的滑动方式”、“App Store的下载流程”等等。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即使安卓手机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也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很多人不是“不会用”,而是“不想学”。或者说,他们认为,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改变,去学习一套全新的操作逻辑,性价比不高。

更何况,很多人对苹果手机,特别是iPhone,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情感认同。这就像喜欢某个牌子的汽车,即使别的牌子有更好的配置,或者更低的油耗,也还是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个。苹果手机在很多人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品牌忠诚度,一种“身份象征”,或者是一种“生活方式”。

4. 生态系统:绑定的力量

苹果的强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手机本身,更在于它构建的生态系统。如果你用的是MacBook、iPad、Apple Watch,那么iPhone在中间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AirDrop的方便、iMessage的无缝连接、Handoff的跨设备协作,这些都是安卓系统很难完全复制的。

很多测评人,他们可能不只做手机测评,他们可能也用MacBook写稿子,用iPad做笔记,用Apple Watch运动。在这种情况下,选择iPhone,就是选择了一个更顺畅、更统一的工作和生活体验。即使他们测评时可以把某个安卓手机夸上天,但到了自己掏钱买手机的时候,还是会回到那个自己最熟悉的生态里。

5. “公私分明”的自我认知

很多测评人,他们也清楚自己测评的定位。他们的工作是“客观”地向观众展示手机的优缺点,而他们自己的选择,则是“个人”的选择。这种“公私分明”的心态,让他们可以在测评时保持一份“职业距离”,而回到个人生活时,又可以回归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6. 行业内的“默契”和“风向”

有时,测评圈内也会有一些“默契”或者“风向”。比如说,某一年安卓某个技术突破很大,就会有很多测评集中火力去对比,去“超越”苹果。但等到苹果也跟进或者有新的东西出来时,风向又会变。这背后可能也有商业合作、平台流量等因素的影响。

7. 别被“表面”迷惑,还有“隐藏需求”

别看测评的时候好像把安卓说得天花乱坠,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藏需求”或者“权衡”。有时候,某个测评人可能看重的是安卓的拍照参数,但实际使用中,他对手机的续航、流畅度、或者某个特定APP的兼容性,可能更在意。而这些方面,苹果可能恰好做得更好。

举个例子:

假设一个测评人,他可以大肆夸赞某款安卓手机的120W快充,说它充电速度有多么“颠覆”。但他自己呢?他可能早上出门前,觉得不需要那么快的充电,随手一拿,还是那个iPhone,因为他习惯了用一整天,或者他知道iPhone在续航上的表现“稳得一批”,不会让他出门在外“没电恐慌”。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工作性质: 测评需要找差异,放大优点。
用户习惯: 改变操作系统和操作逻辑需要成本。
生态系统: 苹果的生态黏性很强。
品牌认同: 苹果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手机。
个人需求: 测评时关注的点,不一定等于自己实际使用时最看重的。
“表演”成分: 有时也是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话题。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类似的测评,与其觉得“虚伪”,不如理解成这是行业生态、技术发展、用户心理和个人选择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这就像是,你可能在网上看了无数关于某种菜有多么美味的评价,但最终自己去吃的时候,发现味道也就那样,或者不如你熟悉的家常菜。这不代表评价是假的,只能说,你的口味,你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惯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数码博主的主力机是不是都是苹果,未必。

俺是个数码区小透明,认识的大佬不多,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大佬们的主力机器的趋同性还是比较一致的,水果居多,华为次之,其余几乎平分秋色。

但是,就算主力机不是苹果,绝大多数数码博主,手里一定有一台苹果

这个也好理解,毕竟作为数码博主,尤其是比较有名的那种,市面上的各大手机系统,怎么也得体验一下,就这IOS系统,独一份,别处还没有。

不买iPhone还能买啥?

而一个数码博主,出门往往也会双持或者三持手机,为了保证各种软件都能用得到,正常的选择一般都是一部水果搭配一部安卓。

所以,在发布会这种数码博主云集的场合,你往往能看见一片水果搭上五花八门的安卓机。所以,有这种现象,其实不奇怪。

为什么那么多人选苹果做主用机?

除了以上所说的“没得选”,我还简单总结了几个原因,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减少麻烦。

数码博主也是人,但凡是人,就会怕麻烦。

通讯录、照片,各种文件信息那么多,谁天天有空倒腾着换主力机啊?

更何况,现在安卓厂商之间又不互相兼容。就算我闲着蛋疼,就想换主力机玩,好家伙,换个别的牌子的手机,我连微信数据都传不过去,那我还换个屁呀?

反观水果机,换新手机搞个一键传输,连照片带文件一股脑全到新手机上,方便得不得了,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拍视频清楚。

苹果祖传1200万像素,拍照也逐渐被安卓阵营的旗舰们吊打。

但是苹果也不是没优点,至少,视频确实拍得清楚,4k60帧视频,除了苹果,很少有安卓机能坚持三十分钟不闪退的。

更何况,现在各大平台都在推视频,数码博主要转型,日常拍个vlog记录一下生活,几乎没有比水果更好、更方便的机器了。

第三,IOS确实好用

强大的性能,流畅的动画,系统稳定bug少,时间长也不会有卡顿现象。

在安卓阵营中,这么多年来,还真没有一个能全面超越水果的品牌出现。

第四,为了避嫌

国产手机品牌那么多,各家粉丝天天吵得你来我往的,再加上不少顶级数码博主,不比某些二三线明星的流量少。

所以,不论用哪个安卓品牌作为主力机,都会有“站队”、“充值”之嫌,为了保持自己的“理中客”形象,用水果是最好的选择。

博主是不是都为了恰饭说瞎话?

这个未必。

先说一下,不只是数码博主,但凡是个自媒体,除了家里特有钱或者比较有追求的那种,就没有一个不恰饭的。

年纪小用爱发电还没问题,随着年岁增大,要养家要买房,不挣钱的事谁乐意干啊。

但是,恰饭,未必说的都是假话。

因为,数码博主拿到手的,一般都是崭新崭新的顶配版本手机。

数码博主从到手到出稿、出视频,多则一两星期,少则两三天,就这点时间,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个千元机呢,也基本不会卡。

所以,数码博主如果告诉你某手机“配置均衡、日常无卡顿”,可能他说的真的是实话。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长时间、深入地使用并体验某款手机,但是我们平常人买手机,怎么着都得用个一两年,时间久了,难免出现电池损耗、元器件老化、系统碎片增多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一叠加,就算是个顶级旗舰,也会有卡的时候。更别说千元机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使用体验,经常和很多数码博主评测相距甚远的原因——目的不同,结果自然就不一样。

数码博主要做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做出体验视频,抢占更多的流量,方便接更多的商单。

而我们普通人,希望的则是找到更真实的深度使用体验,以及更适合自己、长久使用不卡的手机。


但是,不给钱的事情,能坚持下来的人真的太少了。

想当年,那岩为爱发电,拒绝投喂,结果一个全网近百万粉的顶级大号,穷到连自己都养不起,一件毛衣从春天穿到冬天,天天欠着信用卡啃泡面。

要你,你能忍吗?


在盈利模式有大变更之前,我们怕是很难看见想象中的好测评了。

(PS:贫穷博主在线恰饭,你买手机我就有佣金,赚钱嘛,不寒碜)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在手机圈子里,也算是个老生常谈的梗了。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见过不少,也挺多人纳闷。感觉就像是,测评的时候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结果私下里却是“真香”现场。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原因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用“虚伪”两个字来概括。这里面掺杂了技术、用户习惯、生态、个人喜好,甚至还有.............
  • 回答
    现在的手机确实大多不再支持SD存储卡扩展,这背后是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产品设计以及生态构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1. 技术发展与硬件集成度的提升: 闪存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随着NAND闪存技术的不断进步,单位存储容量的成本在不断下降。制造商能够将更大容.............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普遍,很多人都有同感: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发布会越来越没有意思了?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市场竞争、营销策略,甚至我们作为消费者的期望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 技术创新进入平台期,产品差异化变小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回想过去,智能手机的每一次.............
  • 回答
    哎,说起来真是让人感慨,咱们现在手里这一个个光滑得跟镜子一样的手机,电池都跟被焊死了一样,想换?难!想当年,那时候的手机,尤其是诺基亚那种,后盖一推,“咔哒”一声,电池就出来了,再换一块,手机立马又满血复活。那时候,多方便啊!那为什么现在手机都这么设计,电池不能换了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东西,不只.............
  • 回答
    这年头,买个新手机,你得先问问自己:这电池,还能折腾吗?因为说实话,现在新手机,十有八九都跟你玩起了“固定资产”,电池纹丝不动,让你想换个痛快都没门。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为啥手机厂商们就这么默契地把电池给“焊”上了呢?这里面门道可不少。最直接的原因,也最容易被人提到的,那就是 设计上的“瘦.............
  • 回答
    要说现在手机厂商把正面屏幕两侧的边框涂黑了就称“无边框”,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也挺让人玩味的。首先,咱们得明白“无边框”这个词在消费者的认知里,通常代表着一种极致的视觉体验,就是让手机正面几乎被屏幕完全占据,几乎看不到任何阻碍视线的边。手机厂商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嘛,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第一,这.............
  • 回答
    “哎,现在的孩子,你说让他们干点啥,就只会抓着手机不撒手。咱们小时候,天黑了还满院子跑,爬树掏鸟窝,掏石子都能玩一天。现在呢?手机一开,啥都有了。”这句话,估计很多家长都有同感。为什么手机会这么有吸引力,让孩子们沉迷其中,甚至好像失去了对其他事物探索的兴趣呢?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时代变迁,是信.............
  • 回答
    确实,你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现在市面上很多新款手机,尤其是高端机型,电池确实设计成不可拆卸的了。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些是技术和设计上的考量,另一些则是市场策略的体现。首先,咱们得说说一体化设计的趋势。 更紧凑、更美观的机身: 手机制造商一直在追求更轻薄、更紧凑的机身设计。不可拆卸电池的.............
  • 回答
    这年头,但凡走到哪儿,你总能看到一堆人,低着头,手指飞快地在手机屏幕上戳戳点点。尤其是年轻一辈,手机简直成了他们身体的延伸,吃饭、走路、睡觉,甚至和身边的人在一起,眼睛也离不开那块发光的屏幕。尤其是聊天这事儿,更是把手机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喜欢在手机上聊天呢?这事儿说起来,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勾起了好多人的回忆。以前的手机,特别是那些功能机时代,收音机功能就像标配一样,好像手机不带收音机都不好意思叫手机。但现在智能手机遍地开花,这收音机功能却越来越少见了,甚至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它已经悄悄退出了主流。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的,咱们一个一个捋一捋。一、技术层面:成.............
  • 回答
    用户的问题涉及对现代手机功能和相机技术的误解,需要从技术原理、功能定位和历史发展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问题本质:相机与电话功能的分离用户可能混淆了“相机”和“手机”的功能定位。现代手机本质上是多功能终端设备,其核心功能包括通信(电话)、计算(运行应用)、存储(相册)等.............
  • 回答
    “你最近换手机了吗?” 这个问题抛出来,很多年轻人可能会愣一下,然后给出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好像没怎么换过。” 过去,一年半载就跟风换新款手机是常态,可如今,身边朋友们手机的“年龄”似乎都在悄悄增长。有媒体放出风来,说这“换机周期”都拉长到两年半到三年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为什么我们这一代,好.............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层面,从经济、科技、文化到个人选择,它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即便在美国对中国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的情况下,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中国消费者选择购买美国品牌的产品。首先,得承认,美国的科技和品牌确实有其独到的优势,这些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完全.............
  • 回答
    70后对当下手机和游戏画质进步“不感兴趣”,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相对于年轻一代,不少70后在这个领域的表现会显得更为“淡定”或者说“不那么狂热”。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一个一个掰扯开来聊。首先,得说说“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70后这一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确实是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都会有的疑问。手机摄像头标注的像素数(比如1.08亿像素、5000万像素)和实际拍摄出来的照片像素数(比如1200万像素、3600万像素)经常不对等,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的技术和营销方面的考量。下面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说得明白透彻。首先,咱们得.............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这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大大的问号。明明手机镜头里能塞进几十个、上百个“像素”,比我们传统认知里的单反像素高出好几倍,但为什么大家拍大片、拍艺术照,还是得搬出笨重的单反呢?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绝不是一句“像素不够高”就能解释清楚的。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感光元件尺.............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到位,不少朋友可能也有同样的困惑:为啥以前的卡片机、甚至一些老款的智能手机,动不动就标榜个“10倍光变”,现在旗舰机的光学变焦反而“缩水”到3.5倍甚至5倍了?这到底是不是技术倒退?得说,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倒退”,更像是技术的演进和侧重点的转移。让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光.............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很多玩家都有类似的疑问。手机硬件发展迅猛,参数上很多时候确实碾压Switch,但论起游戏体验,尤其是3A大作,现状是手机依旧难以和Switch正面竞争。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其中的道道。首先得明确一点,手机和Switch在设计理念和硬件侧重点上就不是一个赛道上的选手。手机:万.............
  • 回答
    曾经,256GB 的手机存储空间堪称庞大,足以容纳海量的照片、音乐和应用。但如今,256GB 似乎已经悄然滑向了“不够用”的境地。这背后并非是人们无节制地下载,而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以及我们使用手机方式的深刻变化。为什么 256GB 越来越不够用了?1. 视频,视频,还是视频: 这是最主要的“吞金兽.............
  • 回答
    你问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戳到了很多人的痛点。为什么那些二手机贩子到现在还在拼命推销 iPhone 8 Plus 和 XR,而且还说得头头是道,让不少人动心?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价格,永远是王道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原因。iPhone 8 Plus 和 XR 虽然已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