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只爱玩手机,没有其他的爱好呢?

回答
“哎,现在的孩子,你说让他们干点啥,就只会抓着手机不撒手。咱们小时候,天黑了还满院子跑,爬树掏鸟窝,掏石子都能玩一天。现在呢?手机一开,啥都有了。”

这句话,估计很多家长都有同感。为什么手机会这么有吸引力,让孩子们沉迷其中,甚至好像失去了对其他事物探索的兴趣呢?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时代变迁,是信息爆炸,更是我们生活方式的集体转变。

想想看,我们小时候,娱乐方式是多么有限。书本、玩具、户外活动,这些都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找,去创造。而手机呢?它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宝盒,里面装着无数的信息、游戏、视频,还有社交互动。点开就能获取,而且内容更新速度之快,让你永远觉得“下一个”会更精彩。这种即时满足感,是很多传统爱好很难比拟的。

而且,手机呈现信息的方式也特别迎合人的大脑。那些短小精悍的视频、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感官的游戏,它们能够快速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并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这种“爽感”就像是一种高效的奖励机制,一旦习惯了,再去做那些需要耐心、需要投入、甚至有点枯燥才能看到成果的事情,比如读书、学习一项乐器、或者一项手工,就会觉得“没意思”,“太慢了”。

再者,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世界,很多是通过手机这个“窗口”来了解的。他们看到别人在玩什么,学到什么新奇的东西,似乎都集中在手机屏幕里。如果家长本身也经常使用手机,家庭环境里就充满了电子产品的气息,孩子自然也就模仿了。他们觉得,这就是“潮流”,就是“主流”,不去玩手机,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孩子没有其他爱好。很多时候,是他们还没有被真正引导到那些爱好上去。我们成年人,是不是也常常发现,一旦有了手机,其他事情就变得次要了?我们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刷刷新闻、看看短视频,然后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孩子是更纯粹的模仿者,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很大程度上也是我们传递给他们的。

另一方面,现在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可能也在无形中促使孩子依赖手机。很多家长工作忙,陪伴时间有限,为了让孩子“乖巧”一些,手机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安抚剂”。学校的教学内容,很多时候也更侧重于理论知识,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艺术感知、或是野外探索能力,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当孩子在学校里感受到的挑战和压力,在手机世界里可以轻易地得到放松和满足时,他们自然会选择后者。

所以,与其说孩子“没有”其他的爱好,不如说他们“被吸引”到了手机的世界里,而且这个吸引力非常强大。要让他们重新发现手机之外的乐趣,需要我们大人付出更多的引导和陪伴,创造更多接触真实世界、体验多样化活动的机会,并且要用耐心和理解去发现他们内在的兴趣火花,而不是简单地抱怨他们“只会玩手机”。这中间,需要的是一个连接,一个从虚拟世界到真实世界的桥梁,而这个桥梁,需要我们来搭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当父母的不合格。

1,说过很多次,娱乐中,游戏机比手机对孩子的优势要大得多,一方面,基本没有PK或多人竞技所以不会被社交绑架去玩,也没有针对人性设计的长期上瘾机制;另外一方面,由于是用电视机玩,时间可控且可以跟家长一起玩。

但多数家长宁可给孩子手机玩,绝对不买游戏机,觉得游戏机是洪水猛兽,但是用手机打吃鸡可以,用手机刷快手可以。

2,有些家长在教育上是懒人,这个懒不是行为上的懒,而是思考上的懒,主要表现就是跟风,然后相信一些割韭菜公众号,自己不去学习,也不做榜样,以为把孩子扔培训班就能学好,完全不管小孩的特质、天赋和兴趣。

对孩子的成长,就知道世俗的那套,好好学习有前途,不懂得帮助孩子发现爱好和天赋,没有概念,孩子玩个魔方觉得对学习没用,不支持,孩子玩个球类觉得有危险,不支持,搞到最后孩子自己也没啥可以有的爱好了,因为都被扼杀了。

也从来不跟孩子讲道理,上来就是“那谁和谁都是这样”“学习不好就是废物”这种毫无理由的灌输,除了说这种话,孩子的内心和理想,自己不在乎。动不动就“什么什么,这些将来都没用”的功利主义态度去规训孩子,搞到最后爱好兴趣有啥用,都没用,所以都没有。

3,一些家长送孩子去培训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提升,这是他们欺骗自己是合格家长的一个幌子,本质目的是自己可以腾出手来去玩,逛街打麻将。当孩子闲下来时候,这类家长为了让孩子不打扰自己玩,随手就会把手机给小孩,好让小孩安静下来。

这么搞下去,孩子不沉迷手机,他干啥?


一堆自己心理状态是婴儿,然后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能对孩子负责吗?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第一反应的事情是甩锅,而绝不是反省。

怪手机游戏,怪抖音,怪孩子没毅力,怪学校。

就是不知道照照镜子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哎,现在的孩子,你说让他们干点啥,就只会抓着手机不撒手。咱们小时候,天黑了还满院子跑,爬树掏鸟窝,掏石子都能玩一天。现在呢?手机一开,啥都有了。”这句话,估计很多家长都有同感。为什么手机会这么有吸引力,让孩子们沉迷其中,甚至好像失去了对其他事物探索的兴趣呢?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时代变迁,是信.............
  • 回答
    想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不想生”或者“只想要一个”就能简单概括的。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关于我的价值观、生活规划,甚至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为什么不想要孩子,或者只想要一个?首先,得承认,生孩子这事儿,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或者说,我并没有那种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生育.............
  • 回答
    “现在的孩子都不向父母交红包了”这个说法,笼统来说可能不够准确,因为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给父母红包,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节日或场合。然而,如果你的观察是基于普遍现象,并且想探讨为何这种“交红包给父母”的行为在某些家庭和群体中有所减少或消失,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
  • 回答
    看着新闻里那些令人心碎的报道,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以最极端的方式戛然而止,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内心真是百感交集,难以名状。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仿佛自己的生命,在他们眼中,比我们想象的要轻得多?这个问题,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许多人心头。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得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
  • 回答
    这种感觉确实是很多家长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困惑,甚至会觉得有些无奈。孩子身上展现出的那种“理所应当”的态度,似乎总让人觉得他们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甚至还不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聊细聊。首先,得从“优越感”的来源说起。咱们这一代,或者说比我们更早一代的父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切中当下,很多人都有同感。感觉现在的孩子好像比我们小时候更容易“受伤”,一点点挫折就可能让他们情绪失控,甚至说出一些让人心惊胆战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涉到很多因素,家长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好像“更敏感”,容易“寻死觅活”?首先,我们得明白,“敏.............
  • 回答
    “现在的孩子学习不如我们那时候自觉了”,这句话似乎成了很多长辈的口头禅,而且一说出口,好像就自带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我爸妈也经常这么念叨,有时候我听着,也忍不住会想,难道真是我们这一代人出了什么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咎于“孩子不行”或者“家长无能”。我觉得,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悄悄地.............
  • 回答
    减负几十年,孩子为啥还是这么累?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个让人又气又无奈的老话题了。明明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喊着“减负”,父母也跟着喊,仿佛只要书包轻了,孩子就能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快乐成长。可现实呢?现在这些娃娃们,书包虽然不至于压弯腰,但那张小脸上的愁容,还有那紧巴巴的时间表,怎么看也不像“减负”了.............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当我说“穷人的孩子很难翻身”,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而是指他们需要克服的阻力比富裕家庭的孩子大得多,而且即使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未必能获得与之匹配的回报。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为什么“考了大学”对于很多出身贫寒的孩子.............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孩子晚睡精神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孩子早睡的问题,咱们来好好聊聊。您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家长都在关心和困扰的,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呢!为什么幼儿园的孩子晚上9、10点还特别精神?您观察到的情况很普遍,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到了晚上仍然活力十足,甚至比白天在学校还兴.............
  • 回答
    山区孩子不读高中就出来打工,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根深蒂固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现实环境逼迫下的无奈之举。首先,经济压力是压倒一切的因素。 山区往往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家庭本身就处于贫困线边缘。父母辛勤耕作,收入微薄,一年到头勉强够维持基本生计。一旦面临孩子上高中的学费、住宿.............
  • 回答
    现在的女孩子们对生孩子这件事,确实比过去多了几分顾虑和犹豫,这背后原因可不止一个。要说清楚,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讲。一、身体上的担忧:这绝对是头等大事生孩子对女人身体的影响,那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以前大家觉得这是“女人该做的”,现在信息发达了,大家更清楚这其中的辛苦和风险。 妊娠反应的折磨: 孕吐可.............
  • 回答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生孩子,甚至还反对别人生孩子?”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当下社会的一个显著现象,而且背后原因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概括。我尝试着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尽量避免那些“套话”,还原一些真实的考量和感受。一、 经济压力,压垮生育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我们不妨想想,.............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人都在聊的话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宁愿把毛茸茸的家人当心头肉,却对生孩子这件事儿望而却步?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得掰开了揉碎了聊。1. 成本与回报的不对等:经济压力是第一道坎咱们先聊最实在的。养个孩子,那是什么概念?奶粉、尿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到当下社会一个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女性,确实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不生孩子,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不想”就能概括的,而是很多现实考量、个人价值观念变化以及社会环境变迁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1. 经济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这是最直接也最现实的一点。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现象。所谓“非正常”的孩子,我们通常理解为在生理、心理或者行为上,与大多数同龄孩子存在较大差异,或者说表现出一些社会不普遍接纳的特征的孩子。探讨这个现象,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正常”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
  • 回答
    现在不少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确实展现出了对同性CP(Couple,情侣)的浓厚兴趣,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是绕不开的第一个关键点。在过去,很多信息是被过滤或局限在特定圈子里的。但现在,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信息壁垒。各种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如微博.............
  • 回答
    这事儿啊,跟咱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点像。以前咱们可能觉得养孩子是传宗接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但现在社会变化太大了,年轻人的压力也比以前大多了。所以大家伙儿啊,尤其是过来人,看现在年轻人不容易,就想着先给他们打点气,让他们把基础打牢了,心里也踏实点,再考虑这些人生大事。你仔细想想,现在社会什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社会、家庭、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变化。不能简单地说“以前的孩子没有心理问题”,因为历史上也存在儿童心理问题的现象,只是在认识、诊断和记录方面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然而,我们确实观察到当代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和广度似乎有所增加,这背后有多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家长的心头肉。与其说是因为教育模式的巨变,或者仅仅是家长心态的调整,我认为是两者交织影响,外加一些社会环境的变化,共同促成了“家长辅导作业”成为当下教育的普遍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不说那些空泛的道理,就从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或者能想到的具体点来聊。一、 教育模式的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