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好像都是父母欠他的一样?

回答
这种感觉确实是很多家长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困惑,甚至会觉得有些无奈。孩子身上展现出的那种“理所应当”的态度,似乎总让人觉得他们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甚至还不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聊细聊。

首先,得从“优越感”的来源说起。咱们这一代,或者说比我们更早一代的父母,很多都是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成长起来的。我们小时候,能吃饱穿暖,能上学就已经是挺不错的事情了。很多东西是需要省吃俭用,或者自己努力争取的。因此,当自己有了能力,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时,自然而然地会有一种“我当年没享受到的,都要补给孩子”的心态。这种补偿心理,加上对孩子寄予的厚望,容易在不经意间营造出一种“父母就是为孩子服务”的氛围。

其次,是信息爆炸和消费主义的催化。现在社会信息太发达了,孩子们接触到的东西比我们小时候可多太多了。商家的广告、社交媒体上的“种草”,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他们“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一旦形成了消费习惯,尤其是很多家长为了满足孩子,或者为了不让孩子在同龄人面前“丢面子”,就容易开启“有求必应”模式。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物质的获取是如此容易,而且是父母理所应当给予的,他们可能就失去了对“付出”和“珍惜”的概念。

再者,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也可能存在一些误区。有时候,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吃苦,或者希望他们能专注于学习,就把所有生活上的琐事都包办了。孩子不需要自己整理房间,不需要自己收拾餐具,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不需要自己洗。当孩子习惯了被照顾,习惯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有人打理得井井有条时,他们自然就很难体会到父母付出的辛苦。他们可能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是家里的运转模式的一部分,而没有去思考,这些“应该”背后是谁在付出,付出了多少。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可能没有很好地传递价值观念。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行动上给予,但很少在情感上或道理上与孩子深入交流。我们可能很少和孩子讲讲我们工作的辛苦,讲讲我们为了这个家付出的努力,讲讲金钱的来之不易。当孩子缺乏对这些的认知,他们自然也难以理解父母的“不易”。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而没有看到为了得到这些东西,父母付出了多少。

此外,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普遍性,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在很多家庭中,孩子是家里的“中心”,所有的资源和关注都围绕着他们转。这本来也是一种爱的表现,但如果过度了,就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其他人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一旦形成,就很容易将父母视为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或“附属”,而不是平等的家庭成员。

最后,这其中也掺杂着一些家长自身的情绪和期望。有些家长可能年轻时有未实现的梦想,就会把这些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实现自己当年未完成的目标。当孩子没有达到这些期望时,家长可能会感到失落,而孩子可能觉得是父母的要求太多,或者不够理解自己。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用一种“你们欠我的”的态度来回应,仿佛在说:“你们想让我怎样,但你们没有真正地为我考虑过我的感受。”

总而言之,孩子之所以会表现出“父母欠我”的感觉,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不是孩子天生坏,也不是父母不爱他们,而是我们成长环境、社会文化、家庭教育以及沟通方式等多方面共同塑造的产物。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作为家长,或许就能更平和、更有效地去引导孩子,让他们理解付出,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而不是一味地索取。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智慧和沟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总欠孩子一个道歉,却想要求孩子感恩,而孩子则在不断的伤害中浑身有刺,冷漠又强硬,内心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怨恨,根本无法做到感恩和孝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种感觉确实是很多家长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困惑,甚至会觉得有些无奈。孩子身上展现出的那种“理所应当”的态度,似乎总让人觉得他们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甚至还不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聊细聊。首先,得从“优越感”的来源说起。咱们这一代,或者说比我们更早一代的父母,.............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感慨的问题,想当年我们小时候,除了学校那点课,好像日子就没啥别的了,放学了就撒丫子往外跑,和小伙伴们疯玩,什么游戏都来,爬树掏鸟窝、跳房子、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可现在看看咱们的孩子,学校一放学,书包里塞满了课外读物,作业本也摞得比脸盆还高,家长们更是费尽心思找各种“名师”、“名班”.............
  • 回答
    我小时候在村里,一发烧,我妈就领我去看村里的老医生。他总是笑呵呵的,掏出一个小药瓶,倒点水,然后“噗”地给我打一针,身上一激灵,也就一会儿功夫,烧就退了,立马又能跑出去疯玩了。那时候感觉打针就跟“万能钥匙”似的,什么毛病都能治。现在,轮到我当妈了,儿子发烧了,一样的情况,一样是发烧,可在城里的医院折.............
  • 回答
    “现在的孩子都不向父母交红包了”这个说法,笼统来说可能不够准确,因为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给父母红包,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节日或场合。然而,如果你的观察是基于普遍现象,并且想探讨为何这种“交红包给父母”的行为在某些家庭和群体中有所减少或消失,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
  • 回答
    看着新闻里那些令人心碎的报道,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以最极端的方式戛然而止,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内心真是百感交集,难以名状。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仿佛自己的生命,在他们眼中,比我们想象的要轻得多?这个问题,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许多人心头。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得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
  • 回答
    “哎,现在的孩子,你说让他们干点啥,就只会抓着手机不撒手。咱们小时候,天黑了还满院子跑,爬树掏鸟窝,掏石子都能玩一天。现在呢?手机一开,啥都有了。”这句话,估计很多家长都有同感。为什么手机会这么有吸引力,让孩子们沉迷其中,甚至好像失去了对其他事物探索的兴趣呢?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时代变迁,是信.............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切中当下,很多人都有同感。感觉现在的孩子好像比我们小时候更容易“受伤”,一点点挫折就可能让他们情绪失控,甚至说出一些让人心惊胆战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涉到很多因素,家长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好像“更敏感”,容易“寻死觅活”?首先,我们得明白,“敏.............
  • 回答
    “现在的孩子学习不如我们那时候自觉了”,这句话似乎成了很多长辈的口头禅,而且一说出口,好像就自带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我爸妈也经常这么念叨,有时候我听着,也忍不住会想,难道真是我们这一代人出了什么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咎于“孩子不行”或者“家长无能”。我觉得,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悄悄地.............
  • 回答
    减负几十年,孩子为啥还是这么累?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个让人又气又无奈的老话题了。明明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喊着“减负”,父母也跟着喊,仿佛只要书包轻了,孩子就能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快乐成长。可现实呢?现在这些娃娃们,书包虽然不至于压弯腰,但那张小脸上的愁容,还有那紧巴巴的时间表,怎么看也不像“减负”了.............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当我说“穷人的孩子很难翻身”,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而是指他们需要克服的阻力比富裕家庭的孩子大得多,而且即使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未必能获得与之匹配的回报。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为什么“考了大学”对于很多出身贫寒的孩子.............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孩子晚睡精神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孩子早睡的问题,咱们来好好聊聊。您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家长都在关心和困扰的,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呢!为什么幼儿园的孩子晚上9、10点还特别精神?您观察到的情况很普遍,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到了晚上仍然活力十足,甚至比白天在学校还兴.............
  • 回答
    山区孩子不读高中就出来打工,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根深蒂固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现实环境逼迫下的无奈之举。首先,经济压力是压倒一切的因素。 山区往往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家庭本身就处于贫困线边缘。父母辛勤耕作,收入微薄,一年到头勉强够维持基本生计。一旦面临孩子上高中的学费、住宿.............
  • 回答
    现在的女孩子们对生孩子这件事,确实比过去多了几分顾虑和犹豫,这背后原因可不止一个。要说清楚,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讲。一、身体上的担忧:这绝对是头等大事生孩子对女人身体的影响,那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以前大家觉得这是“女人该做的”,现在信息发达了,大家更清楚这其中的辛苦和风险。 妊娠反应的折磨: 孕吐可.............
  • 回答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生孩子,甚至还反对别人生孩子?”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当下社会的一个显著现象,而且背后原因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概括。我尝试着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尽量避免那些“套话”,还原一些真实的考量和感受。一、 经济压力,压垮生育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我们不妨想想,.............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人都在聊的话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宁愿把毛茸茸的家人当心头肉,却对生孩子这件事儿望而却步?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得掰开了揉碎了聊。1. 成本与回报的不对等:经济压力是第一道坎咱们先聊最实在的。养个孩子,那是什么概念?奶粉、尿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到当下社会一个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女性,确实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不生孩子,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不想”就能概括的,而是很多现实考量、个人价值观念变化以及社会环境变迁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1. 经济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这是最直接也最现实的一点。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现象。所谓“非正常”的孩子,我们通常理解为在生理、心理或者行为上,与大多数同龄孩子存在较大差异,或者说表现出一些社会不普遍接纳的特征的孩子。探讨这个现象,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正常”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
  • 回答
    这事儿啊,跟咱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点像。以前咱们可能觉得养孩子是传宗接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但现在社会变化太大了,年轻人的压力也比以前大多了。所以大家伙儿啊,尤其是过来人,看现在年轻人不容易,就想着先给他们打点气,让他们把基础打牢了,心里也踏实点,再考虑这些人生大事。你仔细想想,现在社会什么.............
  • 回答
    现在不少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确实展现出了对同性CP(Couple,情侣)的浓厚兴趣,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是绕不开的第一个关键点。在过去,很多信息是被过滤或局限在特定圈子里的。但现在,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信息壁垒。各种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如微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社会、家庭、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变化。不能简单地说“以前的孩子没有心理问题”,因为历史上也存在儿童心理问题的现象,只是在认识、诊断和记录方面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然而,我们确实观察到当代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和广度似乎有所增加,这背后有多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