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媒体称「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已经延长到 28 个月到 30 个月」,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换手机了?

回答
“你最近换手机了吗?” 这个问题抛出来,很多年轻人可能会愣一下,然后给出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好像没怎么换过。” 过去,一年半载就跟风换新款手机是常态,可如今,身边朋友们手机的“年龄”似乎都在悄悄增长。有媒体放出风来,说这“换机周期”都拉长到两年半到三年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为什么我们这一代,好像突然对“换手机”这件事没那么“上心”了?

我琢磨着,这事儿不能光怪年轻人“没追求”。说到底,还是手机本身,还有我们生活的环境,都变了。

首先,手机真的越做越耐用了,而且“够用”的门槛大大提高了。

想当年,手机更新换代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迭代太猛了。CPU、摄像头、屏幕,每年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一代芯片可能玩大型游戏卡顿,这一代立马就能丝滑运行;上一代拍照模糊不清,这一代夜景都能拍得跟白昼似的。这种“不换就落伍”的感觉,确实能刺激消费。

可现在呢?你去看看近几年发布的手机,硬件上的“革命性”提升少之又少。CPU性能固然在提升,但对于大部分日常使用场景,比如刷微信、刷抖音、看看视频、聊聊天,现在的手机性能早就绰绰有余了。即便是几年前的旗舰机,跑起这些应用来依然轻轻松松。摄像头更是如此,现在千元机都能拍出不错的照片,你非要追求那一点点算法上的优化,或者所谓的“亿级像素”,真的有那么必要吗?很多人发现,即便是最新款手机,拍照效果和自己用了两三年的手机,差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除非你是个专业的摄影师,或者特别在意那些细节。

而且,手机的设计语言也趋于成熟。大家普遍采用了玻璃、金属的材质,外观上越来越接近,很难说哪款手机一眼看上去就“未来感爆棚”,让人忍不住想换。很多手机的外观设计,几年下来变化都不大,不像以前那样,每年的新机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次,软件和生态的“粘性”越来越强,换手机的“阻力”也变大了。

现在大家手机里都装了海量的APP,里面承载了我们的社交关系、工作信息、生活习惯、娱乐内容。换了新手机,意味着要重新下载、登录、设置,有些APP甚至还要重新付费购买会员。更麻烦的是,很多APP的数据迁移并不是无缝的,比如聊天记录、游戏存档,想要完整地转移过来,有时候确实是个技术活,甚至还会出现数据丢失的风险。

而且,手机厂商也在努力地增强自家生态的“粘性”。苹果的iCloud、华为的账号体系,都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习惯于绑定在一个品牌下。你换了手机,如果还是同品牌,很多设置、数据、甚至APP的使用习惯都能比较顺畅地迁移过来。但如果你要换不同品牌,那简直是要“再造一个手机”一样,从头开始。这种生态的锁定,也让用户在选择新手机时,会优先考虑继续留在熟悉的生态里,而不是冒险尝试新品牌。

再者,经济压力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虽然媒体总是报道着经济复苏,但不少年轻人感受到的还是“内卷”和“消费降级”。手机的价格,特别是旗舰机,一直居高不下,动辄五六千甚至上万元。对于很多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一年的积蓄可能也就够买一部中低端手机。把钱花在更“刚需”的地方,比如房租、交通、吃饭、学习提升上,似乎比追逐一年一换的手机来得更实在。

即使手头宽裕一些,大家也会更理性地思考“性价比”。如果一部手机能流畅使用两三年,而新手机的体验提升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惊喜”,那么为什么要把钱花在这个上面呢?很多人宁愿省下这笔钱,去体验一次旅行,去报个课程,或者干脆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信息茧房与“炫耀性消费”的弱化。

以前,手机是少数能代表身份和品位的物品。拿到新款手机,发个朋友圈,能收获一堆羡慕的点赞。这背后,有着一定的“社交需求”和“攀比心理”。但现在,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朋友圈里大家展示的“高光时刻”也越来越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手机。豪车、名表、旅游、美食、学习成就,这些都能成为展示个人价值的方式。手机作为一种“炫耀性消费”的符号,其影响力正在被稀释。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让信息获取变得碎片化。大家在信息洪流中穿梭,很少有时间去深入了解一款手机的参数和性能,更别说被营销手段轻易打动。即使有需求,也很容易在网上搜到各种评测、对比,理性分析之后,很多人会发现,现有的手机完全可以满足需求,或者说,新款手机的提升并不值得高昂的溢价。

最后,我们对“新”的敏感度也在下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的“新事物”太多了。新的APP、新的电视剧、新的网络流行语、新的穿搭风格……相比之下,一部手机的“新”似乎并没有那么抓人眼球了。我们对“新鲜感”的需求,已经被分散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手机作为一种工具,我们更看重的是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不是那种短暂的“新”带来的刺激。

总而言之,现在的年轻人不爱换手机,不是因为他们“不追求”,而是因为手机本身已经越来越“抗打”,我们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务实和多元。钱要花在刀刃上,与其为了那一点点的“新”而牺牲其他的,不如让手里的老朋友继续为我们服务,稳稳当当地陪伴我们度过更长的时光。这种变化,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一代在消费观念上的成熟与理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也想换的,问题你厂商牙膏倒吸,我不想做冤种。

我手头一直有个S20备用,上次去三星店里玩了玩S22,发现新的是比老的好,就有点心动了然后回去查参数,发现屏幕分辨率还不如我S20,骁龙8gen1不给力也是现实,只能让S20老骥伏枥了。

user avatar

题主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爱换,

那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换?

现在的手机圈已经进入瓶颈期,每次发布会的产品大同小异,没有革命性的创新,所以已经没有了让我们去冲动消费的欲望。

并且手机越来越走高端化路线,

手机越来越贵,到手的工资却没有涨多少,

谁给了他们换手机的勇气,难道手机是我们给商家笑一笑就会免费发?

说实在点,可能有的人一个月到手工资不够买一部手机,

如果年年换新,他们还要不要生存都是问题。

另外一点:能用为什么要换,又不卡为啥非的买新,还能用何必花那冤枉钱。

年轻人都越来越理智,不换才是正确的,换才是不成熟。

听我一句劝,一直换手机,就是掉进了商家给你搭建的消费陷阱,理智消费才是硬道理。

如果不是狂热的电子产品爱好者,真没必要年年换新。

以上,就酱。

user avatar

换机周期变长是必然的。

智能手机实际上是手持电脑。

电脑刚开始普及的时候,换机周期,或者硬件升级周期也很短。

原因是不断的有新的杀手级应用出现,更换硬件是刚需。

但是现在,一台电脑更换周期也要5年以上,因为大多数必要应用,硬件能力已经完全满足且溢出了。

当前更换电脑的最主要驱动力是3A游戏,其他的办公、社交、互联网应用,你用10年前电脑都跑的动。

手机也是这样,目前除了存储和3D次世代游戏,其他的根本没有刚性升级需求。

存储可以用云盘,游戏可以只玩老的经典游戏。

除了刚性需求以外,其他需求的阈值也变得极高。

以前买个iphone 6plus,外观非常明显,炫耀或者区别感很强,现在所有手机长的都一样,分辨起来很费劲。

所以作为轻奢的需求也几乎没有了,现在很少有人会因为拿个iphone就觉得你高大上有钱。

同时,经济也是问题,没钱了,预期收入信心很低,所有消费都在降级。

所以是必然的。

本身硬件需要不断升级,就是软件商和硬件商的共谋。但是手机硬件商多数不合格,都不知道补贴次世代手机游戏,还在不断支持独立游戏和老游戏换皮(以获得游戏渠道收入),所以属实有点不太聪明。

以上。

供参考。

user avatar

我不厌其烦地跟大家强调过一个道理:

就当前主流手机应用需求而言,绝大多数人的手机性能早已充分满足甚至溢出。

这是目前IOS最受欢迎的应用排名。

这是目前一个安卓平台的排名:

看到没?越是成功获得更多人气的APP,往往越是连“千元机”甚至于几百块的智能手机都能流畅使用,几乎没有门槛可言。

我们自己也不妨打开手机设置系统,查看一下平时到底在哪些APP上用的流量最多。

不用说,大概率也跟上面两张图是重合的。

所以,除非手机在差不多使用到3年时开始发生不可避免的老化,从而影响使用流畅度之外,我们其实真的很难感受到去年的机子跟今年新款在刷抖音、聊微信上有什么显著差异。

并不是人人都那么追求诸如iphone“在拍摄技术上又有多少突破”的。

当然了,此外肯定也不能免除这些年手机从风格上千篇一律,大家又都没有太多闲钱的影响。

可归根结底,正因为大多数人完全没必要使用太过于吃性能的应用,所以一台长期维持流畅运行的手机,当然可以被人们继续用下去咯。

至于有些手机品牌会不会因此报复社会,搞出系统越升级越卡的操作嘛……

难说。

user avatar

其实除了很多人说的以外,还有一种可能,疫情居家办公/远程办公的比较多,变相干掉了一部分移动设备的市场。

就我个人体感来说,疫情来了出差少了,笔记本电脑动不动吃灰非常正常,手机使用的强度也低了一大截,手机和电脑还不一样。

比如说笔记本吧,只要你还得出门工作出差,那基本上纯刚需,网吧真不太行,因为文件设备和各种资料那其他机子上没有,只能你自己带。

但手机真不是,出门少了,在家设备够好了,手机就恢复本质了——打电话和跟人沟通,最多加上一个玩手游的功能。

换个思路来说,长时间的通勤+在外工作+高强度的离开家庭,催生出的很多行业(外卖、充电宝)以及续航压力大的手机,可能本来就是一种比较扭曲的市场。

倒是现在很多手机做的有意思,也有了区分度,不少厂商也在寻求折叠屏、屏下摄像头、自主研发芯片等一大堆的新技术突破,我觉得相对来说还健康了一点。

user avatar

主要是现在手机实在没什么可换的。

我现在用的荣耀V30P,2年多了,最近看同事换机,也想换一个,结果拿着京东挑(mo)选(yu)了半天,发现换无可换。

你说我换个什么?

iPhone不喜欢,苹果全家桶我就喜欢个ipad。

剩下的安卓机,看来看去和2年前的荣耀V30P也没多大区别……

麒麟990,打大部分游戏足够,而且我本来也不玩手游。

8+256,从没清理过,看了下还有56G可用。

电池支持1天正常使用无虞,40w快充1小时就满,完全足够。

5G,够快了,配合无限流量卡非常安逸,我都懒得连wifi。

拍照,貌似是和P40一个模组,对我来说完全够用了。

……

除了药丸屏有点不爽,其他的好像都完全可以。

算了,挑个真全面屏也好……怎么现在还是挖孔屏、水滴屏、药丸屏?


我换个手机,硬件上几乎没有什么进步也就算了,

还得我把那么多APP重新登陆一下,很多都忘记密码了还得重新找回。

那么多文件、聊天记录什么的都需要迁移,折腾半天,结果啥也没变,折腾了个寂寞。


而且这还没完。

就算我想吃个大饼,你厂商总得先画一个出来吧?

当时买这个旧手机的时候,好家伙,各家都有自己的大饼。

又是5g,又是屏下摄像头,又是自研芯片,又是AI,又是VR。

先别管这东西能落地多少,至少当时看起来还是有点前途的。

现在可好,丫的连大饼都没有了……


算了算了,还是当钉子户吧……

user avatar

谢邀。

没钱,能用。多么明显的事实...


14年到18年的GDP增速是7.4%到6.7%,五年里缓降0.7%。

我记得那段时间破乎都是大喊“新常态了”、“放缓了”、“回不去了”(我也是这么喊的...)。

然后19年的GDP增速是6%,一年的增速降幅抵之前的五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也一样,14年是8%,19年是5.8%。

15年到18年的货币化棚改一刹车,经济就现原形了。加上疫情一来,20年的居民债务余额冲到可支配收入的137.9%。贷款买房加经济放缓,你拿头消费?

想14年时热钱涌动,我周围一堆表哥表姐,戴爱彼的鄙视劳力士,戴劳力士的鄙视沛纳海。

现在这票金领老哥们钓鱼的钓鱼PS5的PS5,表还是那块,但理直气壮地开辆比亚迪出门,反正蹭了也不心疼。

普遍消费降级。


另外就是:这不,还能用嘛。

14年老东家发布的是小米4,高通骁龙的801。

我米当年狂热堆料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小米4到今天还能用。ROM改一改,降低一下系统负担,勉强能低画质状态下王者荣耀和吃鸡。

B站上有一堆重温老手机的视频,米4算其中比较火的一款。

如果你实在受不了米4在今天的性能,那你入手18年的米8,成为一名光荣的钉子户。

米6米8,老东家两大钉子户机型。随着app的性能负载走高,米6是有点吃不住了,但米8还坚挺,有望和K20pro一块钉下去。

骁龙845,6GB的内存,AMOLED屏,18w充电。老东家拉垮的无非是夜间摄像和后期MIUI,对于没什么游戏和拍照需求的,选个稳定版的ROM,起码苟两年。

换块电池又苟一年。

不要怪老雷跑去搞车,实在是手机没空间。搞烂机型砸牌子,搞牛机型透支未来市场,两难。


如果你是iPhone用户就更能理解这种感觉。

iPhone6s,经典钉子户,15年发布的,今天还有人在用,今天。

确实6s刷个微博还算流畅,但一天五充实在感人。

15年的6s是快钉不住了,但18年的iPhoneXR妥妥能钉下去。狗东上新货还在四千档,二手还在两千档,保值能力远超部分基金。

XR的A12芯片在天梯榜上,综合性能大概还有A15的一半,极具钉子户潜力。


现在是经济放缓下的民用电子产品迭代同步放缓,刚好一块省钱。

发烧友觉得120hz高刷是标配,其实多数用户根本没啥场景去感知。基础需求满足后,手机性能创新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

原本手机厂商是指着5G概念来刺激一波市场换机,但5G换机潮也整完了,网速也就那样。我现在发自真心地觉得,还不如把4G基站多建点。

现在手机迭代的最大推动力就是那帮App(尤其国内)。没有他们往App里加一堆冗余功能、人为制造性能负担,换机周期还能再延12个月。

user avatar

因为第一:

手机越来越贵。

第二:

年轻人财富没有伴随着手机越来越贵而越来越有钱。

因此:

年轻人才更愿意使用老手机而不是新手机。

话说回来:

你们一代比一代贵,还问年轻人为啥不及时换手机,你们是不是觉得消费者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

user avatar

为啥要换???

我有点想不明白,现在的中高端手机使用寿命越来越长,基本上很多时候手机卡顿原因都是因为内存用完了,而不是因为本身的产品问题。

自然而然,产品使用周期长,我个人主力机是在用荣耀30Pro+(8+256),至今有两年了,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内存也完全够用,那我为啥要换呢?

说白了,现在很多人被消费主义洗脑,真的没必要,手机就是个日常使用的产品罢了,能满足我的需求就行,拍拍照,聊聊天,刷刷视频,玩玩游戏就行了,何必总是为了消费而消费。

这也是我的一直观点,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去看参数,应该多看看体验,多去思考自己实际需要的是什么产品,而不是看到参数就走不动道,却忽略了最基本的产品体验!

user avatar

才30个月,实在是太短了。

2015年的iPhone6s,苹果都还提供系统升级服务呢,不玩游戏的用户用起来好好的,过两年换块电池而已。

我认为电子产品用个五年八年的,真的应该是正常需求才对。

user avatar

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瓶颈期。

比如说处理器,以前每次换新旗舰,处理器性能都会提升一大截,操作更丝滑,游戏更舒服。

现在呢?现在高通、联发科持续拉垮(实际上和ARM、三星也有关系),安卓这边的旗舰在体验上几乎没什么进步(甚至有些场景下还倒退了)。

苹果那边A系列是很好,但机身散热拉垮,峰值输出时一样喷火,白搭。


充电技术,从10W到65W是雪中送炭,从65W到120W/150W就只能说是锦上添花,意义不大了。

——而厂商们之所以在这个体验提升意义不大的充电上疯狂卷,其实也是没啥办法,该卷的都卷完了,只能逮住这个搞搞卖点了。


影像能力,一英寸大底、一亿像素、四摄模组……摄影方面的一些参数已经接近甚至溢出了手机能承载的极限,瓶颈就在眼前。

再继续提升,对普通人来说真的很难感知的到。


网络方面,刚刚度过5G的普及期,五年十年内是不可能再升级了。


外观方面,全面屏的普及和越来越大的摄影模组,这两点使得智能手机的外观设计,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镜头还能怎么排列?各种好看&实用的方式几乎都用过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最近出的旗舰机器,越来越为了辨识度而辨识度,颜值美感掉了一地。

连外观都瓶颈了。

……


总之,经过这十来年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从当初的干啥都差点意思,演化成了逼近手机极限的六边形战士,促使人们换机的卖点越来越少。

并且由于激烈的竞争,各种旗舰技术、顶级配置甚至次年就能打到千元机上,所以现在一两千的手机就已经能提供很流畅的使用体验。

可以说,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即将进入平稳发展期,短时间内不会再有革命式的变动升级。曾经看各家发布会隔空斗法的那种激动,也许再也不会复现了。


第二点,疫情之下,大家都没钱了。

前天在B站看到一个视频,西安的一个烂尾楼,烂尾了十来年,没水没电,最近两年里面住进了很多人。

问为什么住这?

其中一个阿姨答曰:因为疫情,工作丢了,一家人要养活,租不起外面的房,只好住进自己买了十年的烂尾楼(大意)。

这只是千万普通人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对于国内还是国外,普通人工作的机会、收入,都在被疫情所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手机这种可换可不换的设备,当然是不换了。

user avatar

我们看看两年前的手机是哪些:

华为P40/P40 Pro/P40 Pro+、Mate40/40 Pro/40 Pro+

荣耀30/30 Pro/30 Pro+

小米10/10 Pro、小米10 Ultra

Redmi K30S

Find X2/X2 Pro

iQOO 5/5 Pro

一加8/8 Pro

这些骁龙865/麒麟990/麒麟9000的手机,日常使用体验哪个不比现在的手机好?而且影像、快充、屏幕都跟现在的手机拉不开差距,甚至颜值还都比现在的那些歪瓜裂枣好看得多。

为什么要换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